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于2006~2021年MERRA-2再分析产品中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结合趋势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等方法,分析了时间区间内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间(季节)和空间(地域范围)变化特征。望以此数据为对时空异质性视角量化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对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综合影响,提供研究数据支持。

  • 标签: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持续肆虐的背景下,具备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强、潜伏期短特征的新冠变异株,如Delta、Omicron变异株,使室内密闭空间的生物气溶胶传播机制研究成为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热点。本文从生物气溶胶特性、采集与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生物气溶胶传播典型案例三方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生物气溶胶 传播
  • 简介:摘要:为研究分析大气气溶胶的物理特性,以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新疆乌鲁木齐、阿勒泰、和田三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反向轨迹、潜在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以及气溶胶吸收Angstrom指数计算方法,基于多源数据开展了大气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并与杭州、厦门、青岛三个沿海地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2020年内,乌鲁木齐与和田地区PM2.5和PM10均超过了NAAQS的II级年平均浓度,分别达到58和119、116和429,阿勒泰地区低于该标准分别为9和19;乌鲁木齐和阿勒泰地区PM污染物浓度最高在冬季,主要由家庭供暖和低风速气象造成,和田地区PM污染物浓度最高在春季,主要是由沙尘天气引起。三个城市的SO2和O3浓度均低于II级标准(150),乌鲁木齐与和田的NO2浓度超过II级标准(80),和田CO浓度超过II级标准(4mg/m3)。相较于沿海城市,和田PM污染物浓度最高,阿勒泰地区PM污染物浓度最低,新疆内陆地区的SO2和CO污染程度更严重,而NO2与O3污染程度更轻。

  • 标签: 气溶胶 多源数据 物理特性 反向轨迹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2021年6月,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检索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应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风险偏倚评价,应用Revman 5.4和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TSA 0.9进行试验序贯分析,GRADEpro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接受了岩盐气溶胶疗法分为试验组(1 125人)和对照组(973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RR=1.22,95%CI:1.15~1.29,P<0.001),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WMD=0.20,95%CI:0.09~0.31,P<0.001),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WMD=5.06,95%CI:3.47~6.65,P<0.001),用力肺活量(FVC)(WMD=0.22,95%CI:0.16~0.27,P<0.001),最大呼气流量(PEF)(WMD=21.312,95%CI:9.189~33.435,P=0.004)均有所提高。TSA检验显示总有效率、FEV1、FEV1%、FVC、PEF的差异性结论可信,但对于FEV1%的结论需要谨慎对待;有3篇文献报告了试验组不良反应情况;GRADE证据质量评价显示3条极低质量证据,2条低质量证据。结论岩盐气溶胶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疾病有一定效果,需高质量证据进一步确证。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Meta分析(主题) 岩盐气溶胶疗法 盐疗法
  • 简介:摘 要:气溶胶传播途径被世卫组织认为是造成大面积病毒传播的主要原因。且封闭空间内空气流通较弱,携带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可以更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从而易导致更高的病毒感染率。开发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一体化全自动的快速实时监测系统,将有望实现空气中病毒颗粒的高效富集和快速实时监测,遏制疫情蔓延。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环境病毒难以实时检测的问题,填补环境病毒检测领域的市场空白,而且可以促进核酸检测和气体检测设备跨行业的融合发展,催化相关技术领域的快速产业化发展。

  • 标签: 病毒气溶胶 环境检测 公共卫生 基础设施
  • 简介:摘 要:在此次疫情传播过程中,由于气溶胶颗粒可悬浮于空气中,并随空气流动扩散,因此气溶胶传播途径被世卫组织认为是造成大面积病毒传播的主要原因。封闭空间内空气流通较弱,携带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可以更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从而易导致更高的病毒感染率。本文讨论了气溶胶采样技术及现有PCR技术的发展水平,分析了开展病毒高效快速的检测与监控的现实可能性,解决如何在疑似高危险感染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如医院、车站、商场)空气中及早发现潜在的传染源的现实需求。

  • 标签: 病毒气溶胶 环境检测 公共卫生 基础设施
  • 简介:[摘要]空气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物质之一,同时也是微生物繁衍、生存的空间媒介。微生物气溶胶与空气质量、人类的健康及环境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评价空气质量的根据[1]。校园是老师、学生集中生活、学习的主要场地,因为人员数量多,所以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袭。现在,疫情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还是要非常重视校园的消毒杀菌工作,对校园中空气微生物气溶胶分布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为校园的消毒杀菌工作提供参考,使校园的杀菌消毒工作更好的推进。

  • 标签: []校园消杀 微生物气溶胶 空气健康
  • 简介:摘要: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直径0.001至100μm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组成的混合体系,主要存在低层大气中。沙尘天气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等级——浮尘、扬沙和沙尘暴,沙尘天气的出现是生态环境变坏的关键标识之一。沙漠地区沙尘气溶胶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沙尘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利用1980-2018年塔里木盆地近地面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资料,本文对塔里木盆地地区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和PM2.5的季节、月和年变化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观察其变化规律。

  • 标签: 气溶胶 沙尘 质量浓度 塔里木盆地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经呼吸道雾化定量吸入生物气溶胶暴露模型,研究炎症应激损伤敏感性早期评价指标。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ATCC15692)为模拟生物气溶胶,6周龄雄性SD大鼠为暴露对象。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雾化暴露;低剂量暴露组28只,1.6×104 cfu/ml ATCC15692雾化暴露;中剂量暴露组40只,8.0×104 cfu/ml ATCC15692雾化暴露;高剂量暴露组48只,1.6×105 cfu/ml ATCC15692雾化暴露。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弹性纤维,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C16蛋白(CC16)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暴露后实验组CRP、IL-6、PCT、SAA、TNF-α和CC16血清分泌水平明显升高,中剂量暴露组升高更显著(t=-4.71~-14.88,P<0.01;t=-9.28~-28.29,P<0.01;t=-6.04~-12.97,P<0.01;t=-8.93~-19.12,P<0.01;t=-9.65~-148.76,P<0.01;t=-8.91~-11.90,P<0.01);实验组血清IL-10浓度在暴露后24、48、72 h 3个检测时间点下降明显,中剂量暴露组下降更显著(t=-6.74~28.86,P<0.01),在暴露后144 h则明显升高(t=-4.06~-6.12,P≤0.01)。同一实验剂量组不同时间点比较,CC16血清浓度测量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低剂量暴露组暴露后24~48 h内下降明显(t=2.78,P=0.05),中剂量暴露组第144 h下降显著(t=4.41,P=0.01);中剂量暴露组血清TNF-α浓度测量值在暴露后48 h下降显著(t=4.56,P=0.01);2个实验剂量组血清IL-6测量值暴露后24~72 h内呈升高趋势,暴露后144 h则显著下降(t=5.91~28.45,P<0.01);低剂量暴露组血清CRP、PCT、SAA浓度在整个测量时程内呈升高趋势,而中剂量暴露组在暴露后72 h内先升高、在暴露后144 h显著下降(t=2.10~22.27,P<0.01)。结论生物气溶胶定量雾化吸入暴露可有效诱导呼吸系统炎性应答,血清CRP、IL-6、IL-10、PCT、SAA、TNF-α和CC16分泌水平随时间变化规律明显,可作为生物气溶胶吸入暴露早期评估敏感候选指标。

  • 标签: 生物气溶胶 呼吸道定量暴露 炎症应激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对职业性哮喘患者行岩盐气溶胶疗法的效果及AQLQ评分影响意义。方法:样本收集时间段在2018.12~2021.07期间,以60例职业性哮喘患者为研究样本资料,动态随机化分组,用药方案对比,探讨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30(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0(常规+岩盐气溶胶疗法),对比患者肺功能指标、AQLQ评分。结果:实验组相较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治疗后有积极改善,(P<0.05)。结论: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职业性哮喘,可积极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优化患者AQLQ评分,临床疗效积极,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职业性哮喘 岩盐气溶胶疗法 效果 AQLQ评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当下环境污染事故中所放射性的气溶胶扩散应急控制和消除方法,目前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采取人工降水的方法来消除空气中的放射性气溶胶,并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了吸附沉降法在消除空气中放射性气溶胶中的重要作用和其作业流程。

  • 标签: 放射性气溶胶 应急控制 消除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职业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施以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11—2022.3收治的70例职业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5例)予以氯雷他定治疗,基于对照组,实验组(35例)予以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AR指数、EOS。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7.14%)相比对照组(77.14%)要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NAR指数(0.35±0.02)kPa/s·L、EOS(17.28±1.94)个/ml均比对照组要低(P

  • 标签: 职业性哮喘 岩盐气溶胶疗法 过敏性鼻炎
  • 简介:[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其变异毒株德尔塔及奥密克戎传染性极强,具有人群易感性、初期症状不明显、潜伏期长、重症危害性大等特性。在国家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明确指出COVID-19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口腔诊疗过程等特殊性,会产生的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对后疫情时期口腔诊室中生物气溶胶污染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建立集中式口腔外抽吸系统,从源头抓起控制气溶胶微生物含量,为后疫情时间的口腔诊疗区动态环境中感染控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 标签: [] 后疫情时期 口腔外抽吸系统 生物气溶胶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链。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技术核查病例的活动轨迹,对活动轨迹涉及的风险点位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人员和环境采样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021年11月1日,通过人群主动筛查,发现北京市昌平区一起涉及5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Delta变异株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来源于10月22-27日与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在同一酒店集中隔离。感染来源在隔离期间可能通过通风管道气溶胶传播给该起疫情的首发病例。首发病例10月27日解除隔离,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共同居住期间造成其他4名家庭成员续发感染。结论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易引发家庭聚集性疫情,隔离酒店上下通风管道传播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气溶胶 感染来源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现代各项科学技术持续的进步发展,对Mini LED显示相关技术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更进一步了解Mini LED显示,把握其光学性能,积极对Mini LED显示光学性能实施实验分析,现实意义显著。

  • 标签: []显示 Mini LED 光学性能
  • 简介:摘要:面对新一代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任务,我厂面临前所未有的数量质量压力。在现阶段产品质量检测环节中,产品测量方法落后,检测效率低,部分数据无法给出具体数值等因素,制约了科研生产任务高质量、快速的完成,对于产品全方位自动化光学检测技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全方位自动化光学检测技术使得人员的检测方法能够保持一致,减少人为误差,使检测效率大幅度提高,提高产品检测进度、精度,进一步加快交付进度、提升液体火箭发动机数量和质量的可靠性。

  • 标签: 光学检测  全方位  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