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均压燃(homogeneouschargecompressionignition,HCCI)技术仍存在着火时刻控制困难、燃烧不充分等问题,以天然HCCI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HCCI单区模型,耦合CH4-O3反应机理,研究添加臭氧(O3)和一定臭氧浓度下初始参数对天然HCCI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O3可以使着火时刻提前,缸内温度和压力升高,且随着O3浓度增大效果越明显,增长幅度逐渐下降;提高进气温度使缸内压力峰值下降,当量比的增大使着火时刻延迟,提示可通过改变O3浓度和初始参数实现对燃烧相位的控制;O3浓度和发动机初始参数的增大均不同程度上促进了NOx排放。

  • 标签: 天然气 HCCI 臭氧 燃烧特性 数值模拟
  • 简介:利用N2作载通过两级恒温的二茂铁蒸发系统,进行了不同工况下气二茂铁抑制受限空间中酒精池火燃烧的一系列实验,以此考察二茂铁对酒精池火的抑制效果。借助于质量采集系统对实验过程中酒精质量变化进行在线测量,并用秒表记录相应的灭火时间。通过对同一工况下重现性好的实验的酒精质量变化速率和对应灭火时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工况下含有不同饱和浓度的二茂铁的N2熄灭酒精池火燃烧的时间均比纯N2灭火时间短。特别是在N2流量为1.00m。/h情况下,通过升高油浴温度继而增大N2中二茂铁的饱和浓度可相应的缩短灭火时间,在油浴温度从75升至95℃时,灭火时间的降低梯度大约为2s/℃。

  • 标签: 酒精池火 气相二茂铁 质量变化速率 灭火时间
  • 简介: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和离散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东方电厂某300MW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的固两流动特性进行了不同负荷的数值研究。采用非交错网格的SIMPLE差分格式对流场进行求解,得出不同工况下的速度场和颗粒质量浓度场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工况二速度场和颗粒质量浓度场分布较为合理。

  • 标签: 切圆锅炉 负荷 气固两相流 数值研究
  • 简介:针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管壳式换热器,应用空气-水两相混合物实验研究了壳侧旁路,泄漏流对液两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以Ishihara两流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以横掠管束的主流路为基础的错流区通用两压降计算关联式,通过错流区,泄漏流的分相流动模型,分析计算了主流路,旁路,泄漏流中气液分布,也分析了泄漏流对壳侧单相,两总流量在各个分流路的流量分配影响,研究表明,主流路和旁路中气液各自占相应总流量的比例在不同的流型下明显不同,且比例值的波动范围较大,液流量的分布在壳侧是不均匀的,折流板/换热管之间的泄漏流对壳侧的两流动特性影响较小,而折流板/壳体之间的泄漏流影响较大。

  • 标签: 换热器 气液两相流 泄漏流 流动特性 管壳式换热器 横掠管束流动
  • 简介:为了减小沿程摩阻压降的影响,对水平管段液两流竖直方向的压差波动信号进行测量,此信号主要由液两重位压差和气液两相间作用力产生的压差两部分组成,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能够得到液相间作用力对流型变化的影响。对测量信号提取了Lempel-Ziv复杂性和近似熵两种复杂性测度。结果表明,两种复杂性测度随表观速度增加呈增大的趋势,对两流流型变化是敏感的,能够得到液两流动力学结构反演特性。

  • 标签: 气液两相流 压差信号 Lempel-Ziv复杂性 近似熵 相间作用力
  • 简介:用球共振声学法测量了新型环保节能混合制冷剂HFC152a/HCFC22的音速,共得到音速数据84个,实验测量温度范围为293~323K,压力范围为200~405kPa,混合制冷剂R22的质量成分分别为13.8Wt%和25.5Wt%,压力和气音速的不确定度分别为±14mK,±2ka和±3.7×10^-5,根据音速实验数据还精确确定了两种混合工质的成分,得到了该混合工质共14点理想气体比热和第二音速维里系数。

  • 标签: 混合制冷剂 HFC152A HCFC22 声学法 理想气体比热 第二音速维里系数
  • 简介:为了改善天然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性能,在不对整个燃烧系统进行大的更改的前提下,开发了一种单独进预燃室。该预燃室内在较高浓度混合状态下,着火时产生的能量使主燃烧室内的燃料与空气迅速进行混合并快速充分地燃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单独进预燃室可加快燃烧速度,缩短燃烧周期,改善发动机性能,降低排放污染,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天然气发动机 单独进气 预燃室 燃烧 排放
  • 简介:换气过程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进和配系统对汽油机充气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汽油机换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某一电喷汽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可变进歧管长度、可变气门升程和可变气门定时,提出优化方案,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利用BOOST模拟计算软件,建立可变的进和配系统模型,分析影响进充量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 标签: 充气效率 可变进气 配气系统
  • 简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中存在温度梯度、浓度梯度并具有热渗透壁面时的受迫对流对传热传质的影响.采用有限容积法在同位网格上离散控制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与热传递方程守恒方程(即N-S),对流项采用二阶精度的QUICK格式,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利用SIMPLE算法求解压力和速度耦合问题.利用所发展的程序研究了在不同孔隙率,不同的温度、浓度边界条件下,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以及Nu和Sh的变化规律.

  • 标签: 饱和多孔介质 壁面 QUICK格式 二阶精度 同位网格 中心差分格式
  • 简介:文章对秸秆氧化气化原理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氧化气化的特点。同时,还列举了作为炊事燃气供应系统应具备的特点和要求,相比较可知,氧化气化作炊事燃气具有不安全、费用高等不容忽视的诸多弊病。建议拟以秸秆氧化气化作炊事燃气的有关部门慎重考虑。

  • 标签: 气化 氧化 燃气供应 秸秆 弊病 部门
  • 简介:可呼吸墙体中不仅有热传递,还伴随着湿传递及空气渗透,并且3个过程互相影响,协同作用。在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热力学方法,并根据多孔介质中多相流体流动描述的体积平均方程,建立了热、湿和空气耦合作用下的可呼吸墙体热传递模型。推导出热、湿和空气耦合传递等效扩散方程,找到可呼吸墙体热、湿及空气柄合作用下热传递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湿容量θL、气压PG和温度T;根据等效扩散方程,通过TDMA算法,可以求得可呼吸墙体内的湿容量分布、气压分布和温度分布。并进行了数值模拟。

  • 标签: 可呼吸墙体 热质传递 耦合 数值模拟
  • 简介:在一台六缸柴油机上使用汽、柴油两种燃料实现均引燃,通过将柴油主喷时刻大幅提前,研究柴油深度混合对均引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深度混合可以优化均引燃模式的燃烧状况,柴油主喷时刻提前至上止点前40°曲轴转角时,缸内燃烧近似均压燃,在保持高有效热效率的同时,最大压升率也控制在0.59MPa/(°)的合适水平;柴油深度混合可以显著改善均引燃模式的排放,柴油主喷时刻提前至上止点前40°曲轴转角时,NOx排放低至0.39g/(kW·h),同时炭烟(Soot)则近零排放。

  • 标签: 双燃料 柴油主喷时刻 均质引燃 排放特性
  • 简介:吸附效应是热物性实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探讨了圆柱定程干涉法相声速测量实验中存在的两类吸附效应,并分别分析了其行成原因;归纳了低压区相声速实验中异丁烷吸附及解吸效应产生的压力变化规律;建立了低压区吸附效应对相声速测量影响的模型,分析了吸附效应对异丁烷相声速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与解吸引起的压力变化小于10Pa时,声速的相对变化小于1×10-5。接近饱和蒸气压时,吸附会导致共鸣腔壳体壁面形成一层薄液膜,壳体声导纳增加,频率半宽急剧增大,而相声速测量值呈现较大的负偏差。

  • 标签: 气相声速 吸附效应 圆柱定程干涉法 异丁烷
  • 简介:本文简单介绍了发动机谐振进系统的基本原理,在结合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谐振进系统各结构参数对充量系数Фc的影响规律。阐述了谐振进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对可变进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优缺点。为致力于提升发动机性能和降低排放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谐振 充量系数 进气系统 车用发动机
  • 简介:采用频域和相空间方法分析沸腾两流系统.用实测的声压信号重构相空间,并用最大Lyapunov数和相关维数对重构的相空间进行量化.分析这些量化参数与实际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流型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声压信号的功率和相空间的量化参数均与沸腾流体中的流型变化有关,有可能作为流型变化的特征参量.

  • 标签: 沸腾两相流系统 LYAPUNOV指数 相关维数 相空间 热稳定性 流体动力学
  • 简介:本文开发了一套柴油机状态监测,仪器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通讯电路、无线传输模块及智能显示模块组成。该系统能够实现对12路热电偶、1路压差、机油温度、密度、粘度及介电常数等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可以通过智能显示模块、485总线及无线传输模块等方式实现显示和传输。系统可以方便的设置各监测参数的报警限值,当测试结果超过限值时,系统可以发出声光报警。通过试验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完善、可靠性高,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 标签: 柴油机状态监测 排气温度 机油性能测试
  • 简介:分析了六种不同的“冲击-膜“复合式冷却结构,将其应用在燃气轮机涡轮导向器叶片中弦区并对其内部流体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条件采用某燃气轮机的典型工况,流体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将不同“冲击-膜”复合式冷却结构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冲击孔与膜孔在展向的排列形式对冷却效果有较大影响,叉排明显优于顺排;随着冲击孔的后移,冷却气体对腔内壁的覆盖面积逐渐减小,冷却效果逐渐降低,流阻逐渐增大;在来自冲击冷却和气膜冷却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膜孔角度和所在面曲率对冷却效果和流阻的影响被大幅度削弱。

  • 标签: 冲击冷却 气膜冷却 换热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