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1例颅内动脉瘤术患者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并发症、康复等护理。结果经过完善、细致的术后护理,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11.6±2.5)个月。术后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开展术后整体护理,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72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随后以患者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几率的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动脉瘤术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行颅内动脉瘤术治疗,护理配合方法效果。结果40例颅内动脉瘤术患者,手术时间平均3~4小时,术后近期无一例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做好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术中操作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38例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培养结果,统计痰培养阳性率、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性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共留取111份痰标本,其中阳性结果77例,阳性率为69.37%。总共培养出细菌11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98株,占88.29%,革兰氏阳性菌12株,占10.81%,真菌1株,占0.9%。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已达1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南湘潭41110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比较围手术期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术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取的60例颅内动脉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前者应用常规手术护理对策,后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和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分析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要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明显的统计价值。结论针对临床接受颅内动脉瘤术患者,需要在术后给予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够提升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此外,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 70例我院于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7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手术,手术过程中实施相关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患者手术前后 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治疗护理后,患者 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 P< 0.05),且治疗的有效率高达 98.57%。结论: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手术配合相关手术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提高术后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显微镜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 护理措施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及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作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02月~ 2018年 02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 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 31例。常规组行血管栓塞术治疗的同时予以围术期护理配合,研究组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同时予以围术期护理配合。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动脉瘤患者并实施围术期护理配合的效果更为突出,术后并发症少,保证了治疗安全,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显微手术;血管栓塞术;脑动脉瘤;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microsurgical clipping and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computer complete random grouping method,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vascular embolization and peri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crosurgical clipping and peri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Results the length of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microsurgical cli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neurysms and perioperative nursing cooperation is more prominent,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less, the treatment safety is guaranteed, and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patients is accelerate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手术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动脉瘤患者一共9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0日-2016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脑动脉瘤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脑动脉瘤患者),观察组实施显微手术,对照组实施血管栓塞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2%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10.21±1.31)d、术中出血量(102.45±36.12)ml、手术时间(60.21±5.45)min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显微手术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实施对比后,显微手术取得显著效果,能缩短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

  • 标签: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栓塞术 脑动脉瘤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手术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22例病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内镜组),30例病人采用单纯显微手术(显微镜组)。比较2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远期mRS评分。结果内镜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显微镜组低(P<0.05),两者远期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夹闭术 血管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2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方法分为实验组(31例,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对照组(31例,应用开颅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动脉瘤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动脉瘤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开颅术。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脑动脉瘤 临床效果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开颅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62例行开颅术治疗的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近期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62例行开颅术治疗的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有 50例近期预后良好,有 12例预后不良。绝大多数预后不良患者年龄超过 65岁、有高血压史、术前 Hunt-Hess分级Ⅳ 级 -Ⅴ 级 ,预后良好例数与预后不良例数相关危险因素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开颅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年龄、是否有高血压以及术前 Hunt-Hess分级均可影响患者预后。

  • 标签: 开颅夹闭术 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 近期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开颅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2例行开颅术治疗的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近期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62例行开颅术治疗的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有50例近期预后良好,有12例预后不良。绝大多数预后不良患者年龄超过65岁、有高血压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Ⅴ级,预后良好例数与预后不良例数相关危险因素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开颅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年龄、是否有高血压以及术前Hunt-Hess分级均可影响患者预后。

  • 标签: 开颅夹闭术 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 近期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延期显微手术瘤颈组先选择保守治疗,在7~20天后实施显微手术瘤颈,早期显微手术瘤颈组选择早期显微手术瘤颈。分析格拉斯哥晕迷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致残率。结果早期显微手术瘤颈组生存质量水平、格拉斯哥晕迷评分、致残率均优于延期显微手术瘤颈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瘤颈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前交通动脉瘤手术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本次探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的预后效果明显高于对好租,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较于开颅术,采用血管内栓塞术可以明显地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术 前交通动脉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汽车发油亭是油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操作频繁,各种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火灾爆炸事故直接威胁到员工生命、设备设施、环境等安全问题。油库对于接卸油品作业时突发的火灾事故虽然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在具体实战过程中,基本上还是采用人工灭火的手段,在第一时间内很难控制,另外,在灭火作业过程中,很有可能对人员造成难以预料的伤害。因此,我们针对这一存在的现实问题,设想了在发油亭罩棚上方以某一角度装设若干淋水喷头并运用窒息灭火的方法,通过以下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此方法能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控制火情和扑灭火灾。

  • 标签: 窒息法 淋水喷头 气泡雾化细水雾 自动化作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所接收的9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术患者给予对照比较,将其按照抛硬币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分别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有关资料信息,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7例(14.89%)显著低于对照组21例(44.68%),实验组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行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加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颅内破裂动脉瘤 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显微术的最佳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88例行显微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手术时间≤24h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发病手术时间24h~72h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术中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预后较差率2.38%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发病后≤24h是手术的最佳时机,可以有效提高预后效果,应尽快手术。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早期破裂出血 显微夹闭术 最佳手术时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及诱发电位(CMEP)联合监测在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3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结果6例动脉瘤后CMEP出现异常变化;18例动脉瘤后,ICGA发现3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发现瘤颈残留,术中及时调整动脉瘤之后,诱发电位恢复如初,其余异常现象均及时纠正,术后3月随访GOS评分优良18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过程中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相互弥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术者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诱发电位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 术中监测 大脑前动脉瘤 夹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