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发生水旱害最多的国家,为了避免山洪问题的出现,需要相关人员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做好山洪灾害的风险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应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防御。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防汛抗旱实际情况,具体探究防汛抗旱的措施。

  • 标签: 防汛抗旱 水旱灾害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水旱害频繁发生,使国家对水旱害风险管理方面愈加重视。为了避免山洪灾害造成的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做好山洪灾害的风险评估,在防汛抗旱与水旱害风险管理实践工作中,对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并且使管理机制、工程项目等工作更加完善。我国是世界上发生水旱害最多的国家,并结合实际情况应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防御。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防汛抗旱实际情况,具体探究防汛抗旱的措施与水旱害风险管理。

  • 标签: 防汛抗旱 水旱灾害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复杂,气象灾害频发。其中水旱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每年发生的水旱害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更是巨大的。通过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扎实推进落实,提高水旱害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 标签: 防汛抗旱 必要性 影响 不足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我国水旱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河流面积较多、且分布较广。水旱害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诸多损失,并且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因此,在我国水旱害频繁发生的前提下,防汛抗旱与水旱害风险管理工作显得愈加重要。

  • 标签: 防汛抗旱 水旱灾害 风险 分析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下,我国防汛抗旱和水旱害管理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相应的也对防汛抗旱和水旱害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局部地区经常会受到洪涝灾害的侵害,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气象部门加强对天气的观察,打造完善的防汛抗旱体系建设,从而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标签: 防汛抗旱 水旱灾害 风险管理
  • 简介:水旱害监测是遥感水利应用开展最早的领域之一。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自1980年代开始开展防汛遥感试验,1990年代开展旱情遥感监测方法研究。经过近40年不懈探索,逐步解决了软件、数据、模型与方法等问题,建立了水旱害遥感监测系统,初步实现了水旱害遥感监测业务化。本文对遥感中心水旱害监测技术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水旱害遥感监测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水旱灾害 遥感监测 研究进展
  • 简介:近代以来(1900—1949)巢湖流域内多次发生水灾和旱灾,水灾发生的次数众多,且具有季节性、连续性等特点,尤其是1931年特大水灾最具有代表性;旱灾发生的频率低于水灾,近代巢湖流域的旱灾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1934年的旱灾影响最为广泛。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都对巢湖流域的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水旱害让农业经济大为受损,同时也破坏了巢湖流域内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 标签: 近代(1900—1949) 巢湖流域 水灾 旱灾
  • 简介:摘要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接合部,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地震预报作为世界性难题尚未解决之前,必须珍惜震后救援的黄金48小时,第一时间掌握震区灾情信息。我们以地震现场工作队员为主体,装备航拍图传系统、地震灾情速报专用移动终端,震时应用数字化调查与无线传输技术开展震情和灾情速报。同时,为地震现场工作队配备单兵通信系统、应急指挥车载通信系统和应急装备车,支撑震区无线公网堵塞或瘫痪状态下的灾情实时速报,保障震区公用通讯系统破坏中断时的灾情信息流畅通。

  • 标签: 地震灾情获取平台 单兵系统 航拍图传 灾情上报 视频会商 应急指挥
  • 简介:摘要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接合部,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地震预报作为世界性难题尚未解决之前,必须珍惜震后救援的黄金48小时,第一时间掌握震区灾情信息并发布给相关需要知情的部门和公众。为了让公众对震情能够快速及时的了解,需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1个总联性的灾情处理平台。当破坏性地震发生时,该平台依托灾情速报员数据库和地震灾情联动协同数据库,提取和分析灾情速报员实时上报的灾情信息,自动计算灾情分布情况,动态反映灾情变化,生成相应的灾情速报产品。并提供消息过滤机制,对上报的短信格式尽可能的进行容错,对于垃圾短信进行过滤,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按照《公共地震信息发布国家标准(GB/T22568-2008)》,以12322呼叫中心建设为重点,建设地震灾情发布平台,自动发布处理系统产出的灾情速报产品,为政府、公众、重要企业、重大工程提供针对性服务。

  • 标签: 地震灾情处理 地震灾情发布 12322
  • 简介:摘要根据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旱灾基本情况,从气候,植被,地形,人为因素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预防和减轻该地区干旱发生的相关技术对策。

  • 标签: 旱灾成因 危害 预防措施
  • 简介: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截至2月7日13时30分,地震已造成4人遇难,243人受伤,仍有85人失联。地震发生后,大陆有关方面高度关切,国台办、海协会紧急启动涉台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了解灾情和救灾情况。

  • 标签: 地震灾情 花莲县 台湾地区 大陆 台办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 简介:为了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应急指挥组织结构以适应动态的室内火灾环境,最终快速地完成应急救援工作,首先以室内火灾为背景,通过实际调查与查阅文献建立了3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模型——职能式组织结构、线性组织结构和矩阵式组织结构;其次,基于信息熵理论确定了3种组织结构的时效、质量、有序度、柔性度并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此4项指标为评价标准使用熵权多目标决策方法对3种组织结构进行评价,最终确定矩阵式组织结构作为室内火灾发生时应急疏散的指挥组织结构。

  • 标签: 安全管理工程 矩阵式组织结构 熵理论 熵权多属性决策方法
  • 简介:近年来,地铁出行已成为居民出行的重要途径,但地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地铁站火灾和消防安全的问题。地铁换乘站是一种人流量大、空间复杂的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灾害性事故。开展了火灾情况下某城市地铁换乘站内大规模人群疏散特征研究,选取某个地铁换乘站作为计算仿真案例,对地铁换乘站内的建筑环境进行调查,确定出该地铁换乘站内的待疏散人数、疏散人群特点及疏散通道限制条件;运用人员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分别对高峰时期和列车满载这2种不同疏散规模进行了仿真模拟,在16个火灾场景下分析了地铁换乘站火灾情况下大规模人群疏散的瓶颈,获取了火灾情况下某城市地铁换乘站内大规模人群的疏散时间;并根据疏散瓶颈,优化了人员疏散的路径,缩短了总疏散时间,发现在高峰情况下,人员疏散基本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的6min要求。

  • 标签: 安全工程 地铁换乘站 大规模人群 PATHFINDER 人员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