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给药不同时间对大鼠肝肾的毒性作用,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实验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将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14只)和黄芩给药组(100、200 mg/kg,各14只),经口灌胃,1次/d,6次/周,于给药28、56 d后各组分别处死7只大鼠,称量肝脏、肾脏湿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的含量。结果黄芩200 mg/kg组大鼠给药56 d后体质量、肾脏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肾小球萎缩变小、肾小管明显萎缩且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肝脏未见明显异常。黄芩200 mg/kg组大鼠给药56 d后,血清中BUN、CRE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100 mg/kg组各时间点和黄芩200 mg/kg组给药28 d后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芩给药对雄性大鼠有一定的肾脏毒性作用。

  • 标签: 大鼠 黄芩苷 肾脏毒性 肝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提供的6~8周C57BL/6雄性小鼠进行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药物肝模型组(APAP组)及黄芩治疗组(BA+APAP组),处理16 h后取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镜下黄芩治疗组肝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黄芩治疗组血清ALT、血清AST明显低于模型组[(614.2±132.9)、(498.7±52.8) U/L比(6 826.4±684.2)、(5 860.7±464.8) U/L,t=44.862、67.850,P均<0.05];黄芩治疗组血清TNF-α、血清IL-6明显低于模型组[(156.8±44.3)、(673.1±43.7) pg/ml比(334.3±36.8)、(899.8±98.9) pg/ml,t=18.702、3.644,P均<0.05];芩治疗组肝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6.3±1.6) nmol/mg蛋白比(9.7±1.6) nmol/mg蛋白,t=38.524,P<0.05];黄芩治疗组肝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12.7±1.7) U/mg蛋白比(8.0±0.6) U/mg蛋白,t=4.854,P<0.05];黄芩治疗组肝组织p-ERK/ERK蛋白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0.4±0.2比1.0±0.1,t=18.974,P<0.05)。结论黄芩对APAP诱导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ERK磷酸化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对乙酰氨基酚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黄芩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0、50、100 nM黄芩处理H129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结果 黄芩使H1299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

  • 标签: 黄芩苷 肺腺癌 增殖 集落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芩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饮水,其他2组连续给予含2.5%DSS的饮用水7 d,治疗组在喂水第2天和第4天腹腔注射黄芩素。第8天处死小鼠并取材,通过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和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损伤和炎症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量。另外,以25、50、100 μmol/L黄芩素体外干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阴性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中性粒细胞抗凋亡蛋白髓细胞白血病-1(Mcl-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小鼠结肠明显较长[(7.80 ± 0.21)cm比(6.43 ± 0.10)cm,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6.83 ± 0.98)分比(14.33 ± 1.03)分,P<0.01)],结肠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减少[(8.52 ± 0.15)个/低倍镜视野比(29.43 ± 0.43)个/低倍镜视野,P<0.01)]。阴性对照组以及25、50、100 μmol/L黄芩素组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41%±0.51%、14.01% ± 0.81%、20.89% ± 0.82%、24.23% ± 0.29%;随着黄芩素浓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50、100 μmol/L黄芩素组中性粒细胞磷酸化ERK表达均明显减少(均P<0.05)。随着黄芩素浓度升高,中性粒细胞Mcl-1蛋白表达逐渐减少(均P<0.05)。结论黄芩素可浓度依赖性诱导小鼠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肠道损伤,上述作用可能通过抑制ERK磷酸化和浓度依赖性下调Mcl-1表达来实现的。

  • 标签: 结肠炎 汉黄芩素 中性粒细胞 凋亡 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蛋白,髓细胞白血病-1 小鼠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芩(BAI)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只实验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BAI预处理组,其中BAI预处理组根据BAI用量分为低、中、高剂量组(BAI-L+CLP、BAI-M+CLP、BAI-H+CLP组),每组20只。通过CLP法制备小鼠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模型;Sham组仅开腹、关腹,不予盲肠结扎、穿孔。BAI预处理组小鼠每日分别灌胃BAI 25、50、100 mg/kg,持续3 d,第3天灌胃结束后6 h行CLP制备脓毒症模型;Sham组及CLP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各组分别于术后24 h随机处死10只小鼠取眼眶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肾功能〔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pNGAL)及血肾损伤分子-1(pKIM-1)〕;取肾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同时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测定肾组织细胞FLICE样抑制蛋白(c-FLIP)表达水平。各组其余10只小鼠用于统计术后7 d生存情况。结果CLP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变性、坏死,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间质内可见炎性细胞广泛浸润,肾功能急剧恶化。与CLP组比较,给予低剂量BAI预处理后,小鼠肾功能有所改善,但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中、高剂量BAI预处理后,小鼠肾功能明显改善,SCr、BUN、pNGAL和pKIM-1均显著降低〔SCr(μmol/L):135.16±5.18、125.70±5.26比170.42±5.42,BUN(mmol/L):33.59±1.77、27.29±1.61比45.68±1.39,pNGAL(μg/L):91.29±4.68、73.40±3.77比131.50±6.55,pKIM-1(μg/L):6.34±0.30、5.51±0.35比8.03±0.29,均P<0.01〕,肾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个/HP:16.20±0.49、13.10±0.66比29.60±0.49,均P<0.01),肾组织c-FLI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FLIP蛋白(c-FLIP/GADPH):0.35±0.02、0.46±0.02比0.21±0.01,均P<0.01〕。生存分析显示,Sham组小鼠7 d内均无死亡;与CLP组相比,BAI-L+CLP、BAI-M+CLP及BAI-H+CLP组小鼠7 d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d:3.5±2.5、5.4±2.2、5.9±1.9比2.1±1.2;Log-Rank检验:χ2=73.410,P<0.001)。结论中、高剂量BAI预处理可显著改善SA-AKI小鼠肾功能、肾组织病理损伤和生存情况,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FLIP蛋白表达增高和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 标签: 黄芩苷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baicalin,BA)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imulus,CUMS)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CUMS组)、氟西汀组(FLU组)、黄芩高剂量组(BA-H组)、黄芩低剂量组(BA-L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运用CUMS方法对其余四组小鼠造模,造模共进行42 d,并从第21天开始按照分组进行灌胃至造模完成。给药结束后运用糖水偏爱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分别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ERK、CRE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 21.0软件包,经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结果糖水偏爱实验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的糖水偏爱率降低[(82.88±2.00)%,(64.49±1.24)%;t=19.11,P<0.05]。与CUMS组相比,FLU组[(81.90±1.19)%]、BA-H组[(77.86±2.51)%]、BA-L组[(67.98±2.56)%]小鼠的糖水偏爱率均增加(t=24.83,11.68,3.00;均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UMS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6.33±0.82)次,(1.83±0.75)次;t=9.93,P<0.05]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46.83±4.78)s,(24.25±6.12)s;t=7.13,P<0.05]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14.88±3.00)s,(70.70±4.77)s;t=24.26,P<0.05]。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5.00±0.89)次,(5.17±0.75)次,(3.33±0.82)次;t=6.64,7.67,3.31;均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增加[(36.80±2.66)s,(36.82±5.62)s,(33.28±3.56)s;t=4.61,3.71,3.13,均P<0.05],逃避潜伏期时间均缩短[(23.37±4.86)s,( 34.83±4.72)s,( 62.15±5.30)s;t=17.02,13.10,2.94;均P<0.05]。Westo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小鼠海马的ERK蛋白表达[(1.00±0.15),(0.36±0.10);t=6.26,P<0.05]和CREB蛋白表达[(1.00±0.12)(0.29±0.03);t=10.32,P<0.05]均降低。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海马的ERK蛋白表达均增加[(0.87±0.05)、(0.77±0.08)、(0.67±0.03);t=8.25,5.79,5.39;均P<0.05],CREB蛋白表达均增加[(0.90±0.12)、(0.84±0.14)、(0.62±0.04);t=8.94,6.59,12.25,均P<0.05]。PC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小鼠海马的ERK mRNA [(1.00±0.03),(0.41±0.10); t=9.78,P<0.05]和CREB mRNA[(1.00±0.08)(0.61±0.12);t=4.62,P<0.05]均降低。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海马的ERK mRNA均增加[(0.71±0.08)、(0.69±0.03)、(0.59±0.04);t=4.15,4.65,2.84;均P<0.05],FLU组、BA-H组小鼠的CREB mRNA均增加[(0.87±0.08)、(0.86±0.07);t=3.14,3.19,均P<0.05]。结论BA对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发挥可能与调节ERK、CREB蛋白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抑郁症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 简介:【摘 要】目的:结合实验,通过建立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毛细管电泳法,分析了其中含量。方法::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和紫外检测模式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和绿原酸的含量,电泳条件:以40mmol·L-1硼砂为电泳介质(测定黄芩和绿原酸的pH值分别为9100和9155),未涂层弹性融硅毛细管(50μm×3915cm,有效分离长度3418cm)为分离通道,压力进样(68195kPa·s),17kV恒压电泳(25℃),黄芩和绿原酸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5,326nm。结果:在20~640μg·mL-1和8~400μg·mL-1范围内,黄芩和绿原酸可分别进行定量分析,二者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60%±2136%和99168%±212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绿原酸 实验 黄芩苷
  • 简介:摘要:黄芩作为一种中药,因其拥有众多的药用价值,所以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特别是东北地区,黄芩作为东北地区较为名贵的中药之一,在东北各省都有种植,而本文主要通过讲解北方名药黄芩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来进一步分析优质北药黄芩的种植技术,希望能为相关的种植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药黄芩在临床治疗该疾病中应用颇多,且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提取物在抗流感病毒、调节免疫和修复肺组织损伤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本文从黄芩抗流感的临床研究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着重探讨了其有效成分在抗流感中的作用机制,为黄芩临床应用以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流感 黄芩 临床应用 机制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人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老年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黄芩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两组治疗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4.29±10.34)U/L]、总胆红素(TBiL)[(14.36±2.78)μmol/L]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6.89±9.09)U/L]均低于对照组的(46.39±8.98)U/L、(19.83±2.34)μmol/L和(54.21±14.2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2、10.210、6.946,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Ⅳ型胶原(Ⅳ-C)[(74.35±12.41)μg/L]、Ⅲ型前胶原(PC Ⅲ)[(81.23±14.43)μg/L]、透明质酸(HA)[(85.42±10.28)μg/L]和层粘连蛋白(LN)[(98.93±14.35)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95.46±18.29)μg/L、(97.27±16.56)μg/L、(114.38±21.37)μg/L和(137.42±18.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8、4.953、8.283、11.313,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73.24±8.98)ng/L]和白细胞介素8(IL-8)[(0.29±0.05)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94.24±16.46)ng/L和(0.42±0.06)μg/L,而白细胞介素10(IL-10)[(45.39±6.57)μg/L]高于对照组的(36.25±8.1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96、11.289、5.935,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68.92±3.13)%]、CD4+[(42.21±2.15)%]和CD4+/CD8+[(1.62±0.17)]均高于对照组的(64.21±2.76)%、(37.89±3.03)%和(1.37±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55、7.886、8.148,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5)。结论黄芩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乙肝后肝纤维化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以及改善免疫功能。

  • 标签: 乙型肝炎 纤维化 肝功能试验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黄芩苷胶囊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联合复方甘草酸治疗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2例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雷公藤多联合复方甘草酸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雷公藤多联合复方甘草酸对湿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复方甘草酸苷 湿疹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湿疹患者运用雷公藤多联合复方甘草酸治疗方法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本院确诊了106例湿疹患者,以掷硬币为方法把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3例,参照组运用雷公藤多进行治疗,实验组联合运用雷公藤多和复方甘草酸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比参照组高(P<0.05)。 结论 在对湿疹患者进行治疗中,联合运用雷公藤多和复方甘草酸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保持皮肤的美观。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复方甘草酸苷 湿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损伤在黄芩素改善高脂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方法将体质量18~20 g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10%脂肪供能)、高脂组(H,60%脂肪供能)、高脂+黄芩素组(H+B,黄芩素:400 mg/kg体质量)、黄芩素对照组(B,黄芩素:400 mg/kg体质量)。12周后处死小鼠并收集组织样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超微病理检查线粒体形态,采用试剂盒测定肝脏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estrin2及蛋白质羰基化(PCOs)水平,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敲低HepG2细胞内Sestrin2蛋白表达,荧光染料BODIPY493/503测定HepG2细胞内脂质改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LSD两两比较检验统计学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喂养导致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及GSH、SOD水平降低(P值均< 0.05),MDA及蛋白质羰基化水平升高,Sestrin2表达增高(P值均< 0.05);线粒体形状改变、肿胀、缺少嵴,MMP下降33.3%(t = 13.456,P < 0.001);黄芩素干预有效的抑制高脂喂养导致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与氧化损伤,进一步上调Sestrin2的表达,增高MMP(t = 10.104,P < 0.001),肝脏损伤明显缓解。敲低Hep2细胞内Sestrin2的表达,细胞内脂质沉积进一步增加,PCOs表达上升(P值均<0.05),黄芩素拮抗脂质沉积及抗氧化能力降低。结论黄芩素可能通过调控Sestrin2表达,缓解高脂喂养导致的肝脏氧化损伤,从而减轻非酒精脂肪肝损伤。

  • 标签: 非酒精脂肪性肝病 高脂膳食 黄芩素 氧化损伤 Sestrin2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复方甘草酸联合雷公藤多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建库至2020年9月28日,有关复方甘草酸联合雷公藤多治疗银屑病的RCT文献。按照Cochrane 5.0.1系统评价手册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文献发表偏倚和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受试者961例,其中试验组为复方甘草酸联合雷公藤多用药组(486例),对照组为雷公藤多组(4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银屑病在总有效率[OR=3.16,95% CI(2.00~4.99),P<0.001]、治愈率[OR=2.56,95% CI(1.94~3.61),P<0.001]、复发率[OR=0.15,95% CI(0.04~0.60),P=0.00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3,95% CI(0.34~0.82),P=0.004]、肝功能异常发生率[OR=0.17,95% CI(0.06~0.47),P=0.001]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下肢或颜面水肿(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联合雷公藤多治疗银屑病较单用雷公藤多疗效更好,且可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仍需大量大样本、高质量研究支持结论。

  • 标签: 银屑病 复方甘草酸苷 雷公藤多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芩素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筛选黄芩素安全有效浓度;将PC1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β组、黄芩素组、雌二醇组。接种24 h后,黄芩素组给予1×10-6 mol/L黄芩素溶液进行干预,雌二醇组给予1×10-5 mol/L雌二醇溶液进行干预。2 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加入1.5×10-4 mol/L Aβ进行干预造模。培养24 h后使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采用氧化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SOD、GSH-PX、LDH含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PI3K、p-AKT、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Aβ组比较,黄芩素组、雌二醇组PC12细胞存活率[(96.348±0.571)%、(97.183±0.714)%比(86.922±0.429)%]升高(P<0.01);细胞SOD[(54.31± 1.34)U/mgprot、(57.38±2.25)U/mgprot比(36.18±2.24)U/mgprot]、GSH-PX[(4.46±0.23)U/mgprot、(4.72± 0.31)U/mgprot比(2.05±0.37)U/mgprot]活性升高(P<0.01),LDH[(85.43±0.92)nmol/ml、(82.46± 0.27)nmol/ml比(99.17±0.52)nmol/ml]水平降低(P<0.01);细胞caspase-3[(2.24±0.64)、(2.33±0.75)比(3.46±0.46)]mRNA及p-PI3K[(0.46±0.03)、(0.44±0.06)比(0.66±0.09)]、p-AKT[(0.43±0.05)、(0.41± 0.02)比(0.58±0.03)]、caspase-3[(0.61±0.03)、(0.56±0.53)比(0.92±0.07)]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黄芩素可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减轻细胞凋亡及氧化反应,减少Aβ对PC12细胞的损伤。

  • 标签: 黄芩素 淀粉样β-蛋白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PC1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黄芩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选择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 分析其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并通过GeneCards和Open Targets数据库选择结直肠癌疾病相关靶点,并与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作为黄芩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导入 Cytoscape构建黄芩活性成分-结直肠癌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分析筛选黄芩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应用 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对核心治疗靶点进行GO生物学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黄芩108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67个结直肠癌相关的疾病靶点,产生了199对化合物-靶点关系,其中黄芩素、黄芩素发挥了中药作用,在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发挥作用,干预IL-17、AGE/RAGE、PI3K/Akt、p38γMAPK等信号通路可对结直肠癌有治疗作用。结论 黄芩中的黄芩素、黄芩素类等多成分,通过多种靶点、多条通路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的作用,PTGS2 PTGS1 AR SCN5A PRSS1 NOS2 OPP4 PIK3CG ADRB2 KCNH2等可能是其核心靶点,IL-17、AGE/RAGE、PI3K/Akt、p38γMAPK等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通路。

  • 标签: 结直肠癌 黄芩 活性成分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 作者: 陈智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11-18
  • 出处:《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22期
  • 机构: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炼铁厂 勉县724200
  • 简介:摘 要:钢公司炼铁厂2#高炉炉役后期冷却壁漏水且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2021年2月20日2#高炉进行休风大修。引进天然气新型烘炉工艺,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采用枕木中心堆包开炉方式,开炉前制定详细的开炉方案,此次开炉较为顺利,快速达产达效。

  • 标签: 高炉 大修 开炉 达产达效
  • 简介:[摘要]回溯历史发展的历程,在社会发生变化的同时,人们通过翻译的便利,了解和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习俗.从而大力推动着本民族的文化向前迈步.本文将重点以西藏藏语卫视和青海藏语卫视、康巴藏语卫视在近几年译制的电视剧为例,分析这些剧名在翻译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借助国内外学者的理论武器,对问题深入研究,为把优秀的、先进的外来文化引入指明前进道路。

  • 标签:
  • 简介:摘 要: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文化研究领域的重点,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同时在用法以及概念理解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差异,只有不断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翻译特点,才能够准确把握两种语言的内涵,尤其在同义词翻译方面得到进步。本文将从维同义词翻译的特点与提升翻译准确度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汉语维吾尔语同义词翻译特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