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一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邵国滨邵矿长住院了.邵矿长是个身体健壮的汉子,要说他生病矿里的人是难以相信的.然而,自然的法则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科学面前人们不能不相信现实.别说是别人,就连邵矿长也不相信.

  • 标签:
  • 简介:“狂风卷着黄沙,农作物担惊受怕,这就是我,伟大的沙尘暴。”沙尘暴一边哼着小曲儿,边呼啸着向大地吹来。

  • 标签: 沙尘暴 农作物 征服 狂风 笼子 大地
  • 简介:在国家卫星中心及国家气象中心的密切合作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4年在对亚洲沙尘暴大规模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紧密结合的系统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沙尘暴数值预报模式的试运行。研究组已开发的气溶胶模块CAM(CoupledAerosolModule)模块包括了粉尘气溶胶的各个过程:释放、输送、干沉降、在云之下的湿沉降。以973项目和中科院项目建立的粉尘气溶胶排放方案为基础,包含CAM模块的区域气溶胶模式NARCM在亚洲沙尘暴模式国际比对中表现出色。

  • 标签: 数值预报模式 沙尘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气溶胶模式 CAM模块 国家气象中心
  • 简介:风的肆虐,成为世纪之末全球的景观。当圣诞节前欧洲人正为新千年来临祈祷的时候,一阵百年未见的飓风,拔起了成千株凡尔塞宫前的苍天大树,吹塌了巴黎圣母院的峭拔而巍峨的塔尖。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次飓风中心所宣泄的近乎狂暴的能量,可以点亮整个欧洲

  • 标签: 散文 随笔 当代
  • 简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沙源:二是沙源的土壤要干松;三是要有较强的冷空气入侵,即具备产生强风的环流条件。

  • 标签: 沙尘暴形成
  • 简介: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北京出现沙尘暴概率其实很低,沙尘暴也不是一无益处。专家认为,这些年来市民对沙尘暴认识存在四大误区。一是误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沙尘暴的主要原因,认为我国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是人类近几十年活动使土地荒漠化扩大造成的。实际上,沙尘源的扩大并不一定造成沙尘暴的增多。二是误认为北京是沙尘暴频发城市。

  • 标签: 沙尘暴 城市气象 人类活动 土地荒漠化 研究所 北京
  • 简介:如图1.设A城气象台测得沙尘暴中心在A城正西方向距城中心A300千米的点B处,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向北偏东60°。方向移动.距沙尘暴中心200千米的范围内是遭受危害的区域.A城是以点A为中心,50千米的范围内是城

  • 标签: 沙尘暴 千米 危害 气象台 城中心 每小时
  • 简介:曾记否?2000年12月31日至2001年1月1日,正值隆冬时节,我区中西部地区出现一次大范围的沙尘暴天气,部分地区为中到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500m,一些地方能见度还降至50m以内,大部地区还伴有降雪。在锡林郭勒盟雪灾区,形成了被当地群众和媒体称为“雪尘暴”的独特天气现象。2001年12月11~1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阿盟巴音诺尔公、鄂尔多斯市伊克乌苏、巴盟乌后旗、包头市满都拉、锡盟大部、赤峰市喀旗和巴林右旗、通辽市巴雅尔吐胡硕、呼伦贝尔市西新巴旗等地出现沙尘暴天气,其中,锡盟地区为中—强沙尘暴。另据报道,受这次

  • 标签: 冬季 沙尘暴 环境恶化 能见度 冷空气 土壤
  • 简介: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过程,它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沙尘的洲际运动把富含生物生长必须的多种营养成分播撒开去,恩泽广阔。亚洲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微粒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旱地区携出,洒落到广阔的太平洋,给大洋中的生物带来一场营养丰富的盛宴。近几年研究者还发现,每当爆发沙尘暴时,中国北方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酸雨危害都有所减弱。环境化学家、海洋生态学家、大气物理学家……他们一步步勾勒出沙尘暴的另一幅面孔——生命万物的忠实朋友、改善环境的可靠帮手。其实,沙尘暴也是大自然的一种恩赐。

  • 标签: 沙尘暴 夏威夷群岛 养分运输 气溶胶 海洋生物链
  • 简介:我国西北地区是沙暴多发区。1993年5月发生在甘肃河西地区的强沙暴(黑风暴)天气,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该文利用气象卫星提供的资料,对金昌“5.5”黑风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造成这次沙暴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前的飑线和地面锋面。

  • 标签: 沙尘暴天气 云图特征
  • 简介:“抛开对人的作用性,沙尘暴在自然界中是有它特定作用的,沙尘暴可以净化环境,给海洋带去丰富的营养元素。”近日在华北电力大学举行的“绿色大讲堂”上,中国科学院生态专家王如松教授这样说。这一说法很快引起了争议。

  • 标签: 沙尘暴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科学院 营养元素 自然界
  • 简介:沙尘暴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自然现象,但在更广泛意义上,它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发展趋势和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危害方式,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防沙治沙、保护现有植被、以及防治重点在农牧交错地带等方面提出了防沙治沙的基本对策。

  • 标签: 沙尘暴 时空特征 生态防治 中国 防沙 治沙
  • 简介:2002年3月19~21日在我国北方所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强沙尘暴再次引起人们对沙尘暴防治问题的关注,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呼声日隆。然而,人类和土地沙漠化的斗争为什么在最近几十年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其原因是治沙方略出现了偏差。为有效抑制沙尘暴,本文提出了调整治沙方略的6点建议。

  • 标签: 沙尘暴 治沙方略 防沙治沙 土地沙化 植树种草 干旱半干旱地区
  • 简介:MODTRAN的理论模拟和实际卫星图象分析结果表明:分裂窗亮温差与11μm红外亮温的比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弱沙尘的存在.当强沙尘出现时,借助于可见光、红外和水汽图象的光谱分类技术是监测沙尘暴的有效手段.作者首先介绍分裂窗处理技术和光谱分类技术,而后展示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静止气象卫星沙尘暴自动监测精度的初步检验结果.

  • 标签: 静止气象卫星 沙尘暴 光谱 可见光 红外亮温 时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