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重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B组患者采用注射重组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A、B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完全再通率(76.7%)和再通率(86.7%)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完全再通率(46.7%)和再通率(63.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16例,心绞痛26例,心力衰竭6例,再次心肌梗死2例;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以及再次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8例,心力衰竭2例,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A组(41.7%),比较差异明显.结论.注射重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注射重组尿激酶溶栓;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5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和食物的安全生产以及验证已经成为现在药品生产以及质量管理中的一个范围较全的质量监督活动,更是GMP认证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食品以及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相关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进行食品以及药品跟踪的检查中应该重点的检查包括再验证等在内的相关情况等总共九个方面。在相关无菌制剂的验证中,无菌灌装的验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验证方面。本篇文章就主要针对冻干粉针剂无菌灌装中的相关验证方法进行探讨。

  • 标签: 冻干粉针剂,无菌灌装,验证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注射双黄连粉针剂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妇科治疗1个疗程(14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双黄连粉针静滴,治疗1个疗程(7-10天)后复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83%;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7.55%;在观察和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荨麻疹,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注射双黄连粉针剂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疗效快速,无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

  • 标签: 双黄连粉针剂 非淋菌性尿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0%(24/30),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0%(18/30),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的BI分值为(39.2±2.3)分,对照组为(37.2±1.4)分;治疗后,实验组的BI分值为(80.2±9.4)分,对照组为(67.5±6.7)分,实验组的BI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急性心梗 疗效观察
  • 简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尽早完全疏通梗死的相关动脉,使血流重建,恢复组织水平的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降低致死率,主要治疗手段是静脉溶栓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标签: 心肌梗死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注射丹参的不良反应,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安阳县中医院各科收治的住院病人应用注射丹参治疗的10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6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92例,占12.78%。结论提高对注射丹参不良反应的关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对应用注射丹参患者加强监护,以有效控制注射丹参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 标签: 注射用丹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正确掌握肺栓塞溶栓的护理,提高肺栓塞溶栓成功率。方法158例肺栓塞患者微量泵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调查分析。结果158例肺栓塞患者尿激酶溶栓获得成功。结论微量泵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是有效安全的。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取得一种蛋白水解酶,亦可有人肾细胞培养制取,无抗原性,可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酶,因而可溶解血栓1。在溶栓过程中,护士应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肺栓塞 尿激酶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热疗联合胸腔注射香菇多糖粉针剂治疗肺癌癌性胸水病患的可行性,致力于寻找改善肺癌癌性胸水病患临床指征的治疗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2013年04月-2015年04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40例肺癌癌性胸水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将40例病患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同样20例。对照组病患选择胸腔注射香菇多糖粉针剂治疗,同时实验组病患选择热疗联合胸腔注射香菇多糖粉针剂治疗,重点观察2组病患治疗工作整体有效性。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方面没有表现出直接性区别(P>0.05),同时实验组在KPs评分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肺癌癌性胸水病患而言,选择热疗联合胸腔注射香菇多糖粉针剂治疗可以改善病患临床指征,不仅能提升其临床效果,还能控制不良症状,可推广。

  • 标签: 热疗 联合 胸腔注射香菇多糖粉针剂 肺癌癌性胸水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炎琥宁致过敏性休克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接诊的26例炎琥宁致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资料总结性分析,统计患者的发病原因、过敏史等,分析患者注射炎琥宁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注射炎琥宁致过敏性休克中,主要有青少年和儿童、有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史、首次用药、用药30min内有不良反应等特点,过敏性休克患者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疾病中使用炎琥宁注射剂一定要注意用药人群,严格按照规定用药,监测炎琥宁的用药不良反应,避免过敏性休克死亡事故的发生。

  • 标签: 炎琥宁 过敏性休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18mg联合替罗非班与瑞通立18mg×2用于急性心梗(STEMI)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共5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种,接受瑞通立18mg+替罗非班和瑞通立18mg×2溶栓治疗,每组分别29例,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溶栓后瑞通立18mg+替罗非班组再通27例,再通率为93.10%;2例未再通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对照组再通28例,再通率为96.55%(P>0.05);1例未再通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瑞通立18mg+替罗非班组死亡0例,死亡率为0%;对照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4.76%(P>0.05);瑞通立18mg+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3.45%;对照组出血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89%,(P>0.05)。两组共再通55例,再通率为94.83%,共死亡1例,死亡率为1.72%。瑞通立18mg+替罗非班组皮肤过敏反应0例,发生率0%;对照组3例,发生率10.7%(P<0.05)结论瑞通立18mg联合替罗非班或瑞通立18mg×2溶栓治疗STEMI安全、有效,两组再通率、死亡率、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使用情况,探讨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04份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的病历进行调查。结果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的适应证相符率为30.2%,单次用量规范率51.9%,给药频率规范率100.O%,配药溶媒规范率97.4%,用药疗程规范率26.6%。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在单次用量、配药溶媒、用药疗程和适应症等4个方面均存在较高比例的不规范现象。结论该院在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建议尽可能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药品。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