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一、投稿要求投稿时请作者提供如下信息:(一)内容摘要要求以“”表示,应为论文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不应使用诸如“本文认为”、“作者认为”等评价性语言,字数在300字以内。(二)关键词要求以“关键词:”表示,应为反映论文最主要、最核心内容的专业术语,一般使用3—5个关键词。

  • 标签: 投稿要求 注释体例 方法学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专业术语
  • 简介:文章中的解释性、释义性及引用的内容或观点都必须注明出处,并以脚注①②⑧……的形式标…;脚注每页另起编号。所有注释请勿转引,须核查原文,标注原始出处。

  • 标签: 注释体例 国际安全研究 解释性 出处 脚注
  • 简介:一、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编号。二、非直接引用原文的,注释前加'参见';引用非原始资料时,请注明'转引自'。三、引用同一文献的,如果两个注释并非相邻,分别列出完整的文献信息;如果两个注释相邻,则采用'同上注,第×页'。四、注释及参考文献范例(一)著作、教材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2]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255页。

  • 标签: 人大法律 法律评论 注释体例
  • 简介:一、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编号。二、非直接引用原文的,注释前加'参见';引用非原始资料时,请注明'转引自'。三、引用同一文献的,如果两个注释并非相邻,分别列出完整的文献信息;如果两个注释相邻,则采用'同上注,第×页'。四、注释及参考文献范例(一)著作、教材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2]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255页。

  • 标签: 人大法律 法律评论 注释体例
  • 简介:一、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编号。二、非直接引用原文的,注释前加"参见";引用非原始资料时,请注明"转引自"。三、引用同一文献的,如果两个注释并非相邻,分别列出完整的文献信息;如果两个注释相邻,则采用"同上注,第×页"。四、注释及参考文献范例(一)著作、教材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2]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255页。

  • 标签: 法律评论 比较宪法 法律出版社 文中 中外法学 LEGAL
  • 简介:本文对人教版教材《苏武传》中的两处内容"蹈其背以出血"和"空以身膏草野"的注释进行了分析辩证,其中"蹈"字援引了三位训诂学专家的意见,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草野"以《汉语大词典》中的注释为例证,并对此做了相关阐释.

  • 标签: 苏武传 注释 草野
  • 简介:第26条:撤回叫牌和攻牌限制规则原文:当违规者撤回一个叫牌,并且选择了一个不同的叫牌作为该轮的最终叫牌时,之后如果他成为防家:A.与特定花色关联的撤回叫牌撤回的叫牌,如果与一种或者多种特定花色关联(与其他花色无关),并且:

  • 标签: 注释 官方 桥牌 复式 第26条 叫牌
  • 简介:《先秦诸子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以下简称《选读》)是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选修教材,出版十多年来,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教师教学用书》如是阐述课程宗旨:“‘先秦诸子选读’这一课程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

  • 标签: 先秦诸子 选读 教材注释 人民教育出版社 指瑕 课程宗旨
  • 简介: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置于文后参考文献前,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①、②、③等。2.参考文献:采用"文后全称"的注释方式。指完整的引文出处,放在文章末尾,冠以"参考文献"标题。编排规则如下:(1)凡是文章中引用的部分皆在文中以右上角标的格式标在文中,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从[1]标起,如[1][2][3]等。(2)每条参考文献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前后顺序:首先是作者姓名。外国作者的姓名前标明国籍,用中括号括上,如[美][英]等。

  • 标签: 编排规则 外国作者 引文出处 中括号 文中
  • 简介:所有来稿请以下列注释体例为准:一、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每页重新注码,样式为:(1)(2)(3)等。二、直接引用非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间接引用时,应注明“转引自”。三、数个资料引自同一出处的,请重新作出完整注释。四、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作出完整注释。五、具体的完整注释范例:(一)著作类1.谢晖:《法学范畴矛盾辨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44页。(二)期刊类1.李琦:《宪法哲学:追问宪法的正当性》,载《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

  • 标签: 厦门大学法律 法律评论 注释体例
  • 简介:所有来稿请以下列注释体例为准:一、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每页重新注码,样式为:(1)(2)(3)等。二、直接引用非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间接引用时,应注明“转引自”。三、数个资料引自同一出处的,请重新作出完整注释。四、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作出完整注释。五、具体的完整注释范例:(一)著作类1.谢晖:《法学范畴矛盾辨思》,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44页。

  • 标签: 厦门大学法律 法律评论 注释体例
  • 简介: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置于文后参考文献前,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①、②、③等。2.参考文献:采用"文后全称"的注释方式。指完整的引文出处,放在文章末尾,冠以"参考文献"标题。编排规则如下:(1)凡是文章中引用的部分皆在文中以右上角标的格式标在文中,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从[1]标起,如[1][2][3]等。(2)每条参考文献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前后顺序:

  • 标签: 编排规则 引文出处 文中
  • 简介: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置于文后参考文献前,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①、②、③等。2.参考文献:采用'文后全称'的注释方式。指完整的引文出处,放在文章末尾,冠以'参考文献'标题。编排规则如下:(1)凡是文章中引用的部分皆在文中以右上角标的格式标在文中,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从[1]标起,如[1][2][3]等。(2)每条参考文献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前后顺序:首先是作者姓名。外国作者的姓名前标明国籍,用中括号括上,如[美][英]等。

  • 标签: 内容注释 参考文献体例 注释参考文献
  • 简介: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置于文后参考文献前,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①、②、③等。2.参考文献:采用'文后全称'的注释方式。指完整的引文出处,放在文章末尾,冠以'参考文献'标题。编排规则如下:(1)凡是文章中引用的部分皆在文中以右上角标的格式标在文中,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从[1]标起,如[1][2][3]等。(2)每条参考文献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前后顺序:首先是作者姓名。外国作者的姓名前标明国籍,用中括号括上,如[美][英]等。

  • 标签: 编排规则 外国作者 引文出处 中括号 文中
  • 简介:一、一般规定1.全文采用脚注,注释序号以阿拉伯数字上标;标题及作者简介信息注以星号上标。2.引用文献的必备要素及一般格式为“[国籍]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标题》(版本与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起止页码”。3.所引文献若为撰著,不必说明责任方式,否则,应注明“编”“主编”“编著”“整理”“编译”“译”“校注”“校订”等责任方式。4.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应以“参见”引领;非引自原始资料者,应先注明原始作品

  • 标签: 中山大学法律 法律评论 注释体例
  • 简介:一、一般规定1.全文采用脚注,注释序号以阿拉伯数字上标;标题及作者简介信息注以星号上标。2.引用文献的必备要素及一般格式为:'[国籍]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标题》(版本与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起止页码。'3.所引文献若为撰著,不必说明责任方式,否则应注明'编''主编''编著''整理''编译''译''校注''校订'等责任方式。4.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应以'参见'引领;非引自原始资料者,应先注明原始作品相关信息,再以'转引自'引领注明转引文献详细信息;凡有'参见''转引自''摘自'等

  • 标签: 中山大学法律 法律评论 注释体例
  • 简介:一、“管弦”“青衫”“举酒欲饮无管弦”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其中的“管弦”和“青衫”何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如此注释:“[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 标签: 普通高中 注释 文言文 人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
  • 简介:2015年12月27日下午,福建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福州举行。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省法学会副会长张大共,省法学会副会长张琦,参加了本次会议。省法学会成立立法学研究会旨在加强立法理论与实务研究,有效整合省内法学研究资源,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和水平,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研究会由来自省内高校、省直机关法制工作机构、省和设区的市人大从事地方立法工作的人员组成。

  • 标签: 法学研究 法学会 福建省 省人大常委会 地方立法质量 地方立法工作
  • 简介:"文质"是中国文学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文质彬彬,质文相副,就像是其向前发展的一条轴心线,各个时代的文学或偏质或偏文置于轴线两端,互相矫枉过正,往返徘徊。文学史上或一方举着复古的旗帜来反对绮靡文风,或一方喧嚣文学放荡而对峙泥古,相持不下。如何写出"文质相符"的好文章?这是《文心雕龙》的为文用心之所在。周振甫先生结合文学史界定出中国古典文论中"文"与"质"是不同于"内容"与"形式"的两个概念:"文"是修饰的意思,具有华美的形式;"质"有两个意思,分别指事物内在的素质特点即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和质朴的形式。"文质论"除主要集中在《情采》篇外,其他各篇也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关照。在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中,周先生逐章显志、全面论证了文与质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二者统一互动且又彼此独立。

  • 标签: 文心雕龙 周振甫 《文心雕龙注释》 文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