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儒学是东方文化的主导,她对中华民族和东亚各国人民的精神文化影响最深、最大。而儒学文化又来源于周公创制的礼乐文化。《礼记·明堂位》载:“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这说明:文王明堂是中华儒学的发祥之地。不少学者预言:“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见1994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所以抓紧开发中华儒学圣地——文王明堂,不仅对展示洛阳城市主体形象——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亦具有十分重大的文化价值。为了发掘开发的需要,现将有关古籍记载编辑于后。

  • 标签: 儒学 洛邑文王明堂 中国 洛阳市 河南 文化名城
  • 简介:<正>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营建的,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等文献材料中又称为新、大邑、新大邑、新和成周。关于城址的具体位置,据《逸周书·作篇》称:“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之南;又据《尚书·诰》记载,周公营建前昭公曾来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食。”即卜相应建在涧水之东直至瀍河东岸,也就是讲,很可能横跨瀍水两岸而建,其西可达涧水之

  • 标签: 西周时期 涧水 洛邑 洛阳市 城址 遗址
  • 简介:据文献记载,西周初年,周公曾在洛阳营建,并以此作为西周王朝统治东方和南方的中心。但是对这一城址的名称和所在位置长期以来却存在不同的看法。这里就这两点进行一些探索。

  • 标签: 城址 西周王朝 周初 统治 洛阳 文献记载
  • 简介:疯子廖澄湖曾经画过一张艳粉街的地图,并且标明了大部分建筑的来历,地图是用钢笔所画,一丝不苟,远看像一片蓝海。他比我大三十岁,在艳粉街扫厕所,却是我的好朋友。几十年前国家内乱,他是雕塑系的学生,大概是在学校不太听摆弄,给下放到了艳粉街。据别人讲,

  • 标签: 故事 《光明堂》 中国 双雪涛
  • 简介:明堂(1866--1939),字德新,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寺人,壮族,排行第八,小名叫黄八,参加会党后,大家都称他为“八哥”或“八叔”,外号“大肚黄八”。

  • 标签: 黄明堂 中国 广东 思想品德 革命斗争
  • 简介:"明堂"是中国古代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中有篇,其它的经典也涉及明堂问题.传统的经学理论自战国秦汉以来,不仅渗透于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中,而且被道教所吸纳,成为道门中人建构养生技术的一种符号框架.不论是道教的内丹术还是存想养生法门,都打上了"明堂"的思想印记.

  • 标签: “明堂” 道教 符号养生法 经学 医学 中国
  • 简介:抗日战争打响后,许多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面对共同的敌人,纷纷抛却个人恩怨,携手共同抗日。在鲁西南,有一个这样的人物——张明堂,前一日在同八路军的激战中被消灭了一半弟兄。

  • 标签: 明堂 抗日战争 中国人 爱国心 鲁西南 八路军
  • 简介:明堂”这个词汇在今天的一般社会生活中似乎显得比较陌生。但在中国古代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术语。它不仅是宗教祭祀的一种象征,而且是上古政治活动的历史标志。正如其它许多传统文化概念一样,明堂也聚合着先民们治身与治世相统一的精神理念,而其内在层面则又是由某种具有运行功能的结构支撑着。因此,解读“明堂”的原始意义以及历史变迁便成为我们探索传统政治哲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 标签: 宗教祭祀 明堂思想 政治哲学 神灵信仰 易学 崇天意识
  • 简介:摘要阙分上、中、下三部,现指眉间;明堂指鼻部,本文从《内经》《伤寒论》和清代《望诊遵经》论阙、明堂色诊的出处、重要性,并谈一下自己的临床运用经验。

  • 标签: 明堂 色诊
  • 简介:孙中山的悍将黄明堂翁宽黄明堂(1870─1938)钦州大寺人,排行八,称"八哥",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名高级将领。他幼年读书勤奋聪颖。1900年参加当地的农民革命组织三合会(三点会),由于他为人忠厚,作战勇敢,好打不平,富有号召力,被推为首领,拥...

  • 标签: 孙中山 黄明堂 陈炯明 革命党人 武装起义 龙济光
  • 简介:是全球领先的媒介投资管理机构,是WPP将其旗下包括迈势、竞立、尚扬及传立在内的媒体公司整合成立的母公司。

  • 标签: 中国 投资管理机构 媒体公司 母公司
  • 简介:圣历二年(699),武则天令太子、相王与梁王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在历史上称为“明堂盟誓”。本文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就该事件的前因后果做以探究,认为它的出现与武周时期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在武周朝和中宗朝对抑制李氏与武氏之间的争斗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力量,但后期效果不明显。

  • 标签: 武则天 明堂 盟誓
  • 简介:遗址揭秘:1300多年前,武则天在明堂登基称帝。根据史料记载,明堂建筑有三层,中间是86米高的巨型通天柱,贯通明堂。中心柱坑遗址,其实就是通天柱的底座部分。这处遗址的坑口直径9.8米,坑底直径6.16米,底部有四块大青石,每块青石长2.4米,宽2.3米,厚约1.5米。青石的周围有砖砌的矮墙,呈现出八边形。四块青石的中心处有一个正方形的槽,边长0.78米,深0.4米,其中的三方石头上凿有直径为0.3米的圆形榫眼。

  • 标签: 遗址 明堂 档案 国宝 史料记载 武则天
  • 简介:北周文王碑原为“周文王庙碑”,立于周文王庙前。其文献材料最早见于南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但未录碑文。至清代,刘喜海《金石苑》始录今北周文王碑之全文。同时,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楷法朔源》以及康有为《广艺舟双辑》均有著录。该碑于1961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6月,成都市文管会办公室会同龙泉区文管所对北周文王碑及其附近的几十龛石刻造像进行了考察。

  • 标签: 周文王 北周 金石 地理志 石刻造像 碑文
  • 简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秦“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这个提议弄得赵国君臣焦头烂额。左右为难——既舍不得美玉,又不想逆强秦之欢。此时赵宦者令缪贤的一番推荐,把蔺相如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仿佛赵国的生死存亡都系于这一名不见经传的舍人身上。时势造英雄,蔺相如如众人所期待的那样隆重登场了。

  • 标签: 《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王 赵国 历史
  • 简介:〔摘要〕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呢?

  • 标签: 〔〕激发兴趣厚积知识培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