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在大理州洱源县城北大果村(距县城3.5公里),有一座白族马氏宗祠。现在看到的是第十四代传人马金墀先生于1932年组织人力财力,在原有基础上重建成的。

  • 标签: 大理州 洱源县 马氏宗祠 宗祠建筑 人文景观
  • 简介:摘要民俗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和体育产业组成部分,不仅是当前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体育产业的一个亮点。对洱源白族的民族节日及其节日中的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节日习俗中的民俗体育开展的状况,提出开发洱源白族民俗体育旅游切实可行的策略,为白族民俗体育旅游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洱源 白族 民俗体育旅游 开发
  • 简介:洱源县江尾镇漏邑村原来的小学校里,在北耳房的西山墙内侧,嵌有一《乡规碑》。碑为石质,阴刻,字迹工整。全碑分上下两块,每块长720厘米,宽460厘米.各列乡规五条,总计700多字,《乡规碑》的全文如下:

  • 标签: 洱源县 漏邑村 中国 云南 《乡规碑》 文化传统
  • 简介:摘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洱源即洱海之源,有丰富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本文旨在分析洱源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的基础上,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绿色+”、“民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洱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发展思路。

  • 标签: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 简介:洱源县是国家重点实施生态文明试点县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一种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宣传。洱源因洱海源头而得名。近几年,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洱源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2008年洱源确定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目标,2009年6月被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试点县之一。

  • 标签: 建设生态文明 试点县 洱源县 人大常委会 源头 洱海
  • 简介:摘要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它是一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保持水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它不仅有利于当代社会而且造子孙后代,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水土保持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 标签: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措施对策
  • 简介: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是一个有着白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地区。迄今这里仍完整地保存着“西山打歌”、“里格高”、“巫舞”等多种起源于原始部落狩猎时期的古老舞蹈;数千人参与的农耕民俗大型乐舞“田家乐”、“闹春王正月”;极为罕见的佛教密宗“八宝花舞”、“瓶花舞”、“莲花灯舞”,以及其他稀有的表演性、祭祀性、自娱性的白族传统舞蹈。其中高原坝区湖泊型和高原山区型两种舞蹈动律特征,是该地区人民与氐羌、藏汉文化以及其他文化互融的结果。这些传统民俗舞蹈体现出白族的民族道德观念、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 标签: 白族 文化传统 高原坝区湖泊型舞蹈 高原山区型舞蹈
  • 简介:摘要:洱源县拥有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白族舞蹈资源。本文从区域环境、民族心理素质、生产生活特点等方面探究了洱源县白族舞蹈律动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析了其在当地社会发展中起到的功能。

  • 标签: 洱源县 白族舞蹈 舞蹈动律 功能
  • 简介:摘要“火把节”是白族古老的宗教祭祀活动,每年的六月二十五举行,是洱源白族节庆中重要而隆重的民俗节日。把“火把节”民俗节日中的民俗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是一项新兴的交叉产业。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和研究洱源白族火把节的发展状况,火把节中的民俗体育项目,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洱源白族火把节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提出对策,尽量为洱源民俗体育旅游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洱源白族 火把节 民俗体育旅游 开发
  • 简介:摘要: 乔后镇供水工程 ,根据水量和水质特点,采用过滤的传统工艺 工艺。详细介绍了自来水 厂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及设备的设计方案、总平面布置。该厂出水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 GB 5749-2006 ),该设计对小型城市自来水 厂的工艺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自来水厂 传统工艺 设计方案
  • 简介:洱源县总工会到挂钩村茈碧湖镇鹅墩村委会开展助残活动。共看望慰问该村10名残疾群众,并为每名残疾人发放了电饭锅等生活用品,共折合金额1850元。

  • 标签: 总工会 洱源县 挂钩 扶贫 生活用品 残疾人
  • 简介:摘要虽然洱源县农村饮水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供水水量、水质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洱源县农村安全饮水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工程措施、运行管理、水源保护等方面提出新的持续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农村饮水条件,确保洱源县农村饮水长期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标签: 农村安全饮水 持续保障措施
  • 简介:摘要:洱源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为新建工程,采用低温干化技术将污水处理厂污泥含水率由 85%降至 40%,使得处理后的污泥可以进行焚烧处置。本文详细介绍了污泥低温干化技术的系统组成、干化温度、干化模型、冷却方式等设计内容,项目建成后对洱源县的污泥处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污泥处理 低温干化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县血吸虫病流行区血防健康教育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随机抽取184例健康个体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92例:未开展血防健康教育而单纯开展血防知识宣传)与实验组(92例: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6个月后血吸虫发病率(1.09%)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血吸虫病 流行区 血防健康教育 心理情绪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道水资源污染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阐述了弥茨河生态河道治理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当前现状,提出需增加的措施,更好地对弥茨河进行生态河道治理。

  • 标签: 生态河道 治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洱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结合洱源县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的建议,促进洱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永续利用。

  • 标签: 农村饮水 长效运营 管理机制
  • 简介: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云南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的重要路径。就云南省委宣传部民族团结课题组深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郑家庄走访、座谈的调研基础上,围绕郑家庄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的党建工作、制度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民族关系六个方面的创造性实践经验进行了研究,据此对新时期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几点认识,这对新时期和谐民族关系的治理工作提供借鉴和样本参考。

  • 标签: 郑家庄 民族团结示范 和谐环境
  • 简介:摘要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用水浪费是洱源县的怪现象。由于洱源县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主体单一,制约了工程的管理和利用效率。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是按营利组织的模式安排水利工程产权,有利于调动工程经营者提高水利工程运行效率的积极性。因此,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必然会大大促进节约用水。

  • 标签: 洱源县 水资源 小型水利 产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