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巨细胞病毒(HCMV)包膜糖蛋白是病毒进入细胞及在细胞间传播的关键蛋白。近几年来,人们对糖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及HCMV对感染细胞类型、组织的趋向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HCMV糖蛋白复合主要有糖蛋白B(gB)三聚体、gM/gN二聚体、gH/gL/GO三聚体复合、gH/gL/UL128/UL130/UL131五聚体复合,最近又发现了一种新的gH/UL116二聚体。部分糖蛋白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分布、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病毒株包膜糖蛋白复合的分布不同。本文将回顾相关研究进展及进一步了解HCMV入胞机制和细胞嗜性的调节。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入胞机制 三聚体复合物 五聚体复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亚铁片与多糖复合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硫酸亚铁片自治疗的32例为A组,另采用多糖复合胶囊治疗的33例为B组,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B组治疗后的RBC、Hb水平优于A组,P<0.05,且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MCV、MCHC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硫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相比,多糖复合胶囊的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硫酸亚铁片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治疗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糖复合在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门诊住院部在2014~2015年收治缺铁性贫血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组患者分为口服多糖复合胶囊治疗的观察组与口服硫酸亚铁片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0.4%明显高于对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选择多糖复合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多糖铁复合物 效果
  • 简介:摘 要:海藻多糖作为海洋生物质中重要的组成成分,能将其有效、可持续的利用转化,是未来极具能源应用潜力的生物质能。本文主要介绍了海藻多糖,特别是硫酸多糖的理化性质和相关作用,同时详细叙述了目前研究所采用的海藻多糖水解方法及其优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海藻多糖在转化生物能源过程的潜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激活复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期间来本院就诊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在发病72h、1周、3周时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并与25例正常组作对比。结果72h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PAC-1的阳性表达率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糖复合胶囊和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缺铁性贫血患者200例(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分为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的对照组(100例)与联合多糖复合胶囊治疗的观察组(100例),观察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Hb、RBC、SF改善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给予缺铁性贫血患者多糖复合胶囊联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Hb、RBC、SF,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糖复合胶囊在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产前门诊就诊的 10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给予多糖复合胶囊口服,治疗后第四周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 Hb)、红细胞计数( RBC)、血清铁( SF)的各项指标值变化。观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100例均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补铁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糖复合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来院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多糖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硫酸亚铁片治疗,而多糖组接受多糖复合胶囊治疗。结果:多糖组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表明多糖复合胶囊对缺铁性贫血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也观察到贫血得到改善,但相对于多糖组升高的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多糖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10% vs 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糖复合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相对 硫酸亚铁片有更高疗效。

  • 标签: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复合维生素联合多糖复合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选7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盲抽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接受复合维生素联合多糖复合胶囊治疗,对照组39例,接受复合维生素片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铁调素-25、PON1、INF-γ、IL-2等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铁调素-25、PON1、INF-γ、IL-2等血清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82、9.022、5.483、3.969,P

  • 标签: 复合维生素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多糖复合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184例因缺铁性贫血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时间在2019.05-2020.06。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分得92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多糖复合治疗方案。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1)两组相比对比组RBC指标水平低于研究组、Hb指标水平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多糖铁复合物 缺铁性贫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研究中药复合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显示,给予模型组高脂饲料2周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TG、LDL-C显著升高(P<0.05),表明模型建立成功。给予受试前各剂量组TC、TG、LDL-C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受试31d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TC、TG、LDL-C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9个规定中辅助降血脂动物功能实验评价标准,可判定当归、三七、川芎提取配伍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

  • 标签: 当归 三七 川芎 血脂
  • 简介:将甘油三酸酯、十二碳脂肪酸混合后与不同摩尔分数的醇胺制备成各类烷醇酰胺复合,测定其基本性能,同时考察其对坯革的加脂性能。结果表明,甘油三酸酯、十二碳脂肪酸混合后与长链烷基胺制备的烷醇酰胺复合流动性能良好、易乳化、黏度低、乳液稳定;加脂后坯革机械性能优良(撕裂强度为17.062N/mm、抗张强度为6.039N/mm2、断裂伸长率为145.771%);耐热老化性能优良。

  • 标签: 醇胺 长链烷基胺 烷醇酰胺衍生物 甘油三酸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转运膜蛋白21(TMP21)和γ分泌酶复合之间的关系。方法抑制TMP21在淀粉样蛋白基因缺陷性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KO)中的表达,Western-blot测定转染组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水平,ELISA测定Aβ生成总量。结果TMP21和γ分泌酶复合组分共沉淀,转染组中TMP21表达水平显著减少,Aβ总量明显增多。结论TMP21存在于γ分泌酶复合中,可能作为γ分泌酶复合的辅因子在γ分泌酶裂解过程中起负调节作用。

  • 标签: 转运膜蛋白21 &gamma 分泌酶 &beta 淀粉样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PAC-1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CD62p、CD63、PAC-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ACI患者CD62p、CD63、PAC-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CD62p、CD63、PAC-1的表达水平与ACI密切相关。结论CD62p、CD63、PAC-1作为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为ACI的诊断及预测病情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D62p CD63 PAC-1
  • 简介:介绍了一些精细的复合,它们是由一种金属氧化组成,且至少部分涂敷有一薄层另一种金属氧化。该复合表面积大,用于分解吸附气态或液态液中的不良流体时非常有效,如氯代烃和氯氟烃。在使用过程中,将含有不良流体的物流与本发明中的复合接触,例如使用装有该复合的过滤器,使复合作为过滤介质的一部分。

  • 标签: 氧化铁 氧化镁 复合物 氯代烃 分解
  • 简介:目的:研究BMP-2缓释复合的成骨性能,并对比其与单纯BMP-2间成骨差异。方法:该实验采用藻酸钠、BMP-2和氯化钙混合制备藻酸钙-BMP复合材料,进行体外观察和兔动物试验,通过用x线、组织学、骨密度等方法,研究其诱导成骨活性。结果:缓释组和BMP-2组均在4~12周形成新生骨组织,两组标本均为编织骨形态,x线、组织学、骨密度等方法,均提示两组在骨新骨形成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缓释组新骨形成量大于单纯BMP-2组。结论:BMP-2缓释载体复合刺激成骨与直接应用BMP-2刺激成骨对新骨形成量存在显著差异,缓释复合可以持续稳定促进新骨形成,达到缩短骨愈合的目的。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藻酸钠 缓释
  • 简介:近年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正常脑组织中hsp70mRNA及蛋白质含量极少,当脑组织受到损伤后,受损细胞内的变性蛋白即可诱导hsp70mRNA的表达.hsp70表达根据损伤程度和细胞耐受损伤程度不同,在各细胞间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也不同.因此在许多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都呈高表达[1].

  • 标签: 人脑星形细胞瘤 热休克蛋白70 肽复合物 分离纯化 神经系统疾病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