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污染几个主要原因,阐述了污染物对油液危害,并且从对液压选取、保管和使用等方面论述了对油液油污染防护,对实际使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液压油 污染 防护
  • 简介:制约碳捕集技术发展瓶颈之一在于能耗过高,而现有碳捕集能效分析方法论适用模型并未从能源转换共性机制层面揭示碳捕集理论能耗"天花板"。因此,也较难像热力学经典概念热机、热泵及其衍生研究框架一样,从"理想现实之间不可逆性"这一思考原点出发,探索节能降耗新机制新途径。从碳捕集中能源转换普遍特性出发,提出了热力学碳这一概念,首先对其在既有碳捕集研究体系中辅助角色进行了论述,其后建立了基于热力学观点模型并展开案例分析,最后既有混合气体分离模型进行了异同讨论,阐述了两者互补性。对热力学在面向新型工业应用情景下能效分析进行了可供参考尝试。

  • 标签: 热力学 碳泵 碳捕集 能效
  • 简介:本文介绍了燃气轮机汽轮机组成联合循环这一先进发电技术,它优点是:热效率较高,达58%甚至更高;启动较快,从启动到并网只需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配置简单,汽机不设高、低加甚至除氧器,余热炉没有送、吸、排、磨及一次风机。对于汽轮机我们都比较熟悉,这里仅对几种主要类型燃机,就热效率、构造、调峰能力等进行简单比较,可供设计人员选型参考。

  • 标签: 燃气轮机 汽轮机组 发电技术 热效率 构造 调峰能力
  • 简介:采用数值求解Reynolds—AveragedNavier—Stokes方程技术,研究分析了小型离心血液内三维流动特性和水力性能。计算得到不同流量条件下血液水力性能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计算方法可靠性。分析了在设计流量、小流量和大流量条件下血液为工质离心内流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流量条件下,离心血液出口流场均匀,满足设计要求。对血液内涡流产生及其容易产生溶血位置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改进血液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离心血液泵 水力性能 溶血 数值模拟
  • 简介:为了寻求低成本VE分配供油量电子控制方案,并且保持VE分配体积小、重量轻优势,采用步进电机作为执行器,对本公司生产VE分配进行了电控化改造。通过将电控VE分配和改造前机械分别安装在493QZ增压柴油机上,并与装在原机上样品进行了外特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控VE分配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指标以及工作稳定性皆明显优于普通VE分配。随后进行冷拖可靠性试验也表明,该执行器具备长期工作可靠性。

  • 标签: 电控VE泵 步进电机执行器 柴油机 试验研究
  • 简介:本文综合论述了目前国内300MW和600MW空冷机组凝结水泵实际运行情况,并就凝结水泵几种调速方式进行了介绍,最后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 标签: 空冷机组 凝结水泵 变频调速 技术经济
  • 简介:利用先进CFD数值模拟软件NUMECA,对某余热排出原模型进行了设计工况下内部流场全通道数值模拟,结合对数值结果分析,发现导叶出口宽度对性能和内部流动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导叶出口宽度改型设计得到了较为理想导叶宽度,进而对原模型和优化模型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改进导叶在设计点附近变工况性能得到了提高,验证了对导叶出口宽度改型设计合理性。

  • 标签: 余热排出泵 导叶宽度改型 变工况计算 实验研究
  • 简介:本文主要是结合某公司YZADB1—40发动机台架试验试验结果和试验数据详细介绍通过降低机油耗和提高最高爆发压力(增大提前角)方法进行机内除颗粒(≤0.02g/kW·h)和采用尾气处理装置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方法进行机外除NO。(≤3.5g/kW·h),论述满足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法规可行性。

  • 标签: 电控组合泵 单体泵 柴油机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 简介:以不均匀换热系数模型为基础,数值研究了侧面浦板状激光介质在热沉冷却情况下,热沉几何参数对介质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影响.结果表明,热沉材料对激光介质热效应影响表现在热阻效应和温度均匀化效应两个方面:热沉材料导热性能较差时,介质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随介质厚度增加而增加;热沉材料导热性能较好时,不同热沉厚度下介质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变化很小.随着热沉长度增加,介质内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均下降.

  • 标签: 激光介质 冷却方案 热效应 热沉
  • 简介:该文以影响给水泵配置方案主要因素-主机输出净功率为基点,对给水泵驱动动方式优化进行了分析论证。

  • 标签: 给水泵 发电机组 驱动方式
  • 简介:对柴油机进行增压后在可靠性试验过程中出现了进气门、进气门座快速磨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不同材料气门、气门座进行了优化选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出满足使用要求气门气门座。

  • 标签: 进气门 进气门座 磨损 匹配
  • 简介:对某一参数节段式多级导叶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传统径向导叶(正、反导叶)空间导叶对性能影响并进行试验验证。以通用CFD软件NUMECA为计算平台,分别对叶轮加径向导叶及空间导叶流场进行分析,发现空间导叶在大流量区容易获得较好性能,但在小流量区损失较大,扬程曲线容易出现驼峰。在小流量区径向导叶性能要优于空间导叶。

  • 标签: 径向导叶 空间导叶 效率 曲线形状
  • 简介:研究集成排气歧管(integratedexhaustmanifold,IEM)缸盖技术特点,对IEM缸盖排气道结构选型、水套流场分布及结构优化、排气道热应力分析及结构优化、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热管理优化以及IEM缸盖发动机在排放暖风性能上优化匹配等进行系统分析,制定IEM缸盖设计和结构优化措施。试验表明,优化后缸盖热负荷明显降低,排放、冷起动阶段暖风性能得到改善。

  • 标签: IEM缸盖 排气歧管 结构优化 流场分布 热应力 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热管理
  • 简介:涟漪纹管是一种新型三维内外表面强化传热管,内径11.5000mm、外径12.7000mm,管壁表面有直径为3.5000mm半球凹坑高度为0.1778mm涟漪花纹。工质R22在涟漪纹管内质量流量设定为40~90kg/h,实验结果表明,涟漪纹管内对流传热努赛尔数(Nu)是相同雷诺数(Re)下光管2.48倍。同时,对具有不同表面参数(凹坑直径0.0000到4.0000mm,花纹高度0.0000到0.2778mm)涟漪纹管内湍流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所研究范围内,管壁表面凹坑直径越大,Nu越大;花纹虽有助于提高传热效果,但花纹高度越大,Nu越小;而摩擦阻力随着凹坑直径花纹高度增大而增大。如果以基于相同强化因子η’评价其综合强化传热性能,则当凹坑直径为1.0000mm且无花纹存在时,管内强化传热效果最好。

  • 标签: 湍流 传热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强化因子
  • 简介:本文以某增压车型产品开发为出发点,进行车辆热管理方法研究,首先进行三维CFD分析获得前端模块进风量数据和水套流阻特性,然后以发动机台架热平衡试验数据及三维分析结果为边界,搭建整车冷却系统换热分析模型,进行冷却系统热耦合计算,确定系统温度分布情况,最后通过热环境风洞试验验证分析精度,确定热管理方法在产品开发中意义。

  • 标签: 一维 热管理 CFD 增压 风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