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唇侧牙槽嵴顶的位置及高度是保证前牙种植美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牙齿拔除后,唇侧骨板,尤其牙槽嵴顶区2 ~ 3 mm处首先发生吸收,继而引发牙槽骨三维方向的变化,软组织塌陷,成为美学修复难点。常规拔牙即刻种植技术的主要问题也是修复后常见的唇侧龈缘退缩,影响最终美学修复效果。牙片屏障即刻种植术是近年来逐渐开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即刻种植技术,但是关于此项新技术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如此技术的理论基础、适应证的把握、外科技术的要点(唇侧牙片的大小、形态、种植体的选择等)、长期美学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牙片屏障 即刻种植 牙片保留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防护屏障在危险性建筑物周围使用非常广泛。防护屏障的设置及其形式应根据总平面布置、计算药量、运输方式、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理论上,危险性建筑物及非危险性建筑物均可设置防护屏障,但是实际接触的具体项目中,绝大多数是对有危险性的建筑设置防护屏障。防护屏障的形式可采用防护土堤、钢筋混凝土防护墙或夯土防护墙等形式。

  • 标签: 防护屏障 防护土堤 钢筋混凝土防护墙
  • 简介:摘要心内膜对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96年就有学者提出“血-心屏障”的概念,系指心内膜形成电-化学梯度的屏障功能。近年来在心内膜内皮下层发现的一种名为特络细胞的新型细胞被证实参与了“血-心屏障”的构成,形成细胞网络,发挥着机械支撑、信号转导、促进组织再生、免疫监视等作用。该文对心内膜的功能、“血-心屏障”的概念、屏障功能异常与心脏疾病的相关性等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心内膜 特络细胞 血-心屏障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屏障,角质层是维系皮肤屏障功能的主要结构,能防止水分流失,当皮肤屏障被破坏时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增加。化学剥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皮肤美容技术,研究表明,化学剥脱对皮肤屏障是一个先损伤后修复的过程。它可剥脱角质层,同时刺激表皮组织和真皮纤维组织增生。临床工作中常根据治疗需求选择不同种类、浓度的化学剥脱剂,了解化学剥脱剂对皮肤屏障的影响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皮肤 屏障功能 化学剥脱 α-羟基酸 乙醇酸 水杨酸
  • 作者: 谭震 付刚 文俊儒 许亚梅 刘文佳 康健 宫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61004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 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401147,四川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成都 610015,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518055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牙根屏障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相关技术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18例(21个种植位点)采用牙根屏障技术进行种植修复的病例,其中11例(14个种植位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7例(7个种植位点)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41.2±10.8)岁。分析患者牙根片厚度及高度与唇颊侧牙槽骨改建的关系,进行粉白美学指数评分,并分析并发症,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牙根片高度、厚度与唇颊侧牙槽骨垂直向改建均呈负相关关系(r=-0.458,P=0.037;r=-0.574,P=0.007),牙根片厚度与牙槽骨水平向改建呈负相关关系(r=-0.619,P=0.003)。3例患者(3个种植位点)出现根片内暴露,没有种植体失败。18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粉白美学效果。结论进行严格的病例筛选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并确保牙根片有足够的厚度,牙根屏障技术可获得较好的种植修复美学效果。

  • 标签: 牙种植 美学,牙科 即刻种植 牙根屏障技术
  • 简介: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草原的建设也在加快。草原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保障,同时草原面积的扩展,还可以有效遏制土地沙漠化的进程。草原资源无论是对经济建设还是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可以有效的保护草原资源不被侵蚀,对整体生态环境的改良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现阶段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作出探究,并整理出相关意见,希望对草原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是保护草原资源的重要手段。草原保护工作具有复杂性,绿色生态屏障的建立能够为草原提供重要的绿色保障,可以提升草原保护工作的时效性。草原保护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还要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措施。

  • 标签: 草原 保护 建绿色生态 屏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草原的建设也在加快。草原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保障,同时草原面积的扩展,还可以有效遏制土地沙漠化的进程。草原资源无论是对经济建设还是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可以有效的保护草原资源不被侵蚀,对整体生态环境的改良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现阶段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作出探究,并整理出相关意见,希望对草原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是保护草原资源的重要手段。草原保护工作具有复杂性,绿色生态屏障的建立能够为草原提供重要的绿色保障,可以提升草原保护工作的时效性。草原保护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还要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措施。

  • 标签: 草原 保护 建绿色生态 屏障
  • 简介:摘要肠黏膜屏障由肠上皮细胞和细胞外成分共同组成,具有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特点。肠黏膜屏障以动态变化的形式,在机体消化过程中选择性地吸收水和营养物质、阻止肠道细菌异位、发挥肠道免疫功能,以协助机体维持肠道的完整性和免疫稳态。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的病因如慢性炎症、菌群失调、环境因素改变等,可独立或协同引发生化级联反应,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进一步可导致多种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恶性肿瘤以及一部分肠外疾病(如慢性非酒精性肝病、1型糖尿病、肥胖等)。了解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机制,对于研究肠道疾病或肠外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黏膜 肠疾病 综述 肠黏膜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酸钠在活体新生SD大鼠肠屏障功能中的保护作用,建立丁酸钠对活体肠黏膜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将出生后9 d龄的新生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其中4组使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浓度分别为20 mmol/L、40 mmol/L、80 mmol/L、160 mmol/L等4组,对照组使用0.9%生理盐水;经回肠灌注不同浓度的NaB作用1 h后取回肠组织,在尤斯灌注系统(Ussing Chamber)上测定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R)值,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及炎症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 -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Occludin、ZO -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尤斯灌注系统测得对照组在30 min、60 min、120 min时的相对TER值(各个时间点测得的TER值除以0 min测得TER值得到的百分比值)分别为(87.36±1.88)、(85.98±0.99)、(101.03±1.47),20 mmol/L组分别为(83.45±2.97)、(107.24±5.35)、(101.44±3.96),40 mmol/L组分别为(126.07±3.48)、(140.54±3.64)、(100.50±4.64),80 mmol/L组分别为(102.24±4.60)、(134.55±7.80)、(106.76±8.82),160 mmol/L组分别为(84.80±2.97)、(78.16±2.89)、(67.11±4.07);使用不同浓度NaB作用30 min,与对照组相比,40 mmol/L组的TER值明显增加(P<0.05),作用1 h时,40 mmol/L组与80 mmol/L组的TE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0 mmol/L及160 mmol/L组(P<0.05),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不同浓度NaB作用1 h后,根据损伤分级评分(0~5分)结果,160 mmol/L组(2.16±0.75)分,较对照组(0.33±0.51)分损伤明显(P<0.01),余各组损伤不明显(P>0.05)。40 mmol/L组及80 mmol/L组肠黏膜组织Occludin蛋白mRNA(1.80±0.31、2.13±0.90)表达量较对照组(1.01±0.21)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水平(0.58±0.04、0.73±0.01)较对照组(0.24±0.01)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ZO -1蛋白mRNA(1.36±0.24、1.45±0.58)表达量较对照组(1.01±0.11)上调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水平(1.46±0.04、1.34±0.07)较对照组(1.07±0.05)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0 mmol/L组Occludin和ZO -1蛋白mRNA(1.27±0.47、0.92±0.25)表达量较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表达水平(0.47±0.01、2.90±0.0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aB对活体新生SD大鼠肠黏膜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40 mmol/L或80 mmol/L的NaB能增强肠黏膜屏障的功能,这可能与肠黏膜组织Occludin和ZO -1蛋白的表达增加有关。

  • 标签: 大鼠 丁酸钠 肠黏膜屏障
  • 简介:摘要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的终产物,是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酸不仅可以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可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激活核受体调节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功能稳态。人们对于胆汁酸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一直争论不休。胆汁酸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亲水性胆汁酸可促进细胞增殖,疏水性胆汁酸可促进细胞凋亡。胆汁酸的疏水性越强,对细胞的损伤作用越大。胆汁酸激活的相关核受体却对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胆汁酸对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胆汁酸和胆盐 肠黏膜屏障 核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肠屏障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中的作用,为阐释AIH的发病机制和探索基于肠道的治疗策略提供方向。方法纳入2017年1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14例AIH患者(AIH无肝硬化组6例,AIH肝硬化组8例)和10名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回肠末端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细胞因子[IL-2、干扰素γ、IL-4和IL-10]和TLR4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回肠末端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相对表达量。选取3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刀豆蛋白A(ConA)组、DSS+ConA组、DSS+灌菌+ConA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血清转氨酶水平(ALT、AST)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Knodell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IH肝硬化组和AIH无肝硬化组的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 768.2±147.1) μg/L、(436.2±197.0) μg/L比(100.2±10.9) μg/L和(11.5±2.5) U/L、(5.4±0.9) U/mL比(3.5±0.9) U/mL],且AIH肝硬化组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12、36.010、4.088和9.443,F=396.958、46.640,P均<0.01)。AIH肝硬化组的肠黏膜ZO-1、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20±0.14比1.67±0.51,0.12±0.09比0.90±0.21),AIH无肝硬化组ZO-1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0.99±0.37比1.67±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1、7.407、2.295,P均<0.05)。AIH肝硬化组回肠末端组织中IL-2、干扰素γ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11±0.43比0.24±0.16和3.50±1.90比0.32±0.30),肠黏膜sIgA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0.506±0.024比1.081±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79、3.981、5.493,P均<0.05);AIH肝硬化组和AIH无肝硬化组IL-10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30±0.20、0.42±0.24比0.84±0.23),回肠末端组织TLR4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8.74±5.13、6.74±3.65比0.89±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5、4.816、3.856、3.685,P均<0.05)。DSS+ConA组肠黏膜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onA组(0.14±0.08比0.98±0.13和0.09±0.02比0.98±0.16),血清ALT、AST水平和Knodell评分均高于ConA组[(5 496.67±618.83) U/L比(3 325.00±1 030.06) U/L、(8 825.00±1 165.35) U/L比(5 433.33±1 691.14) U/L和(18.00±2.00)分比(9.33±3.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80、13.520、4.427、4.045、-2.892,P均<0.01)。DSS+灌菌+ConA组肠黏膜ZO-1和闭合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DSS+ConA组(0.46±0.08比0.14±0.08和0.53±0.15比0.09±0.02),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DSS+ConA组[(4 343.33±252.16) U/L比(5 496.67±618.83) U/L和(6 123.33±1 086.60) U/L比(8 825.00±1 165.3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28、7.122、4.228、4.153,P均<0.01)。结论AIH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增高、肠屏障被破坏,且肝硬化患者较非肝硬化患者的程度更严重。肠屏障被破环会加重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而保护和修复肠屏障则可相对减轻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刀豆蛋白A 肠黏膜屏障 葡聚糖硫酸钠 双歧杆菌
  • 简介:摘要:鉴于目前为控制 500kV高抗噪声需设置非常高的隔声屏障,这种做法投资大施工也较麻烦,以一 500kV山区变电的降噪设计为例,结合山区变电站存在高挖方边坡特点,通过仿真将隔声屏障置于围墙处和边坡顶部两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并从隔声屏障的衰减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优化山区变电站挖方边坡隔声屏障的布置,为 500kV山区变电站的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山区变电站 隔声屏障 优化设计
  • 简介:摘要乳铁蛋白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和其他外分泌物中的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促进肠道免疫系统成熟,促进肠上皮细胞生长和分化等作用。肠黏膜屏障包括肠道正常菌群、肠上皮细胞层、肠道免疫系统等,其功能主要在于防止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黏膜屏障受损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该文就肠黏膜屏障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之间的关系,以及乳铁蛋白通过调节肠黏膜屏障预防NE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乳铁蛋白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巴胆碱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10 mg/kg内毒素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模型制备后15 min腹腔注射卡巴胆碱0.1 mg/kg或0.9%氯化钠溶液,内毒素注射后3 h处死动物。取距回盲瓣10 cm处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肠道组织通透性,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定位及蛋白含量等。结果FITC-葡聚糖水平: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2.33±0.51)µg/ml、(55.25±5.41)µg/ml、(19.27±3.53)µg/ml、(48.45±9.50)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P<0.05),其中内毒素血症组与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52、15.31、12.42,P均<0.05)。Claudin-2蛋白含量: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0.82±0.08)µg/ml、(0.52±0.09)µg/ml、(0.77±0.05)µg/ml、(0.53±0.09)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1,P<0.05),其中内毒素血症组与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518、5.366、5.167,P均<0.05)。MLCK蛋白含量: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0.58±0.07)µg/ml、(1.07±0.17)µg/ml、(0.69±0.11)µg/ml、(0.94±0.05)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4,P<0.05),其中内毒素血症组与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79、5.881、3.892,P均<0.05)。结论卡巴胆碱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肠道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卡巴胆碱 内毒素血症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是外科手术后出现的以注意力下降和认知功能紊乱为特点的急性神经精神综合征,以老年患者多见。已知衰老、手术麻醉、睡眠障碍等因素与POD的发生有关,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损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文章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BBB损害在PO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与POD相关BBB损害标志物的检测,以期为POD的临床诊断、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术后谵妄 血脑屏障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痤疮、湿疹及日光皮炎的皮肤屏障功能差异。 方法:选择 2018年 5月 -2020年 5月接诊的 90例损容性皮肤病患者,其中痤疮患者 30例、湿疹患者 30例、日光皮炎患者 30例,另选择 30例皮肤健康者,对其皮肤屏障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痤疮、湿疹、日光皮炎患者与健康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其中痤疮患者的皮肤油脂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而湿疹、日光皮炎患者的皮肤油脂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差异显著( P< 0.05);此外,痤疮、湿疹、日光皮炎患者的角质层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健康者( P< 0.05),而经表皮水分流失量则明显大于健康者( P< 0.05)。 结论:痤疮、湿疹及日光皮炎均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但其受损情况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可针对不同的屏障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与干预,以达到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痤疮 湿疹 日光皮炎 皮肤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