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3B自锁托槽在安氏I类错颌非拔牙病例中的优势。方法选取安氏I类错颌非拔牙患者(拥挤度〈4mm)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2_3~17.5岁,分为两组,A组60例使用3B自锁托槽矫治,B组60例使用3B滑动托槽矫治。记录两组排齐整平时问、复诊时间、复诊次数、疗程及牙弓宽度。结果A组排齐整平时间(5.1±1.7)个月,B组为(7.9±1.8)个月:A组平均复诊时间8周,B组为4周;A组复诊次数(7.00±1.09)次,B组为(16.00±1.43)次;A组总疗程(12.15±1.46)个月.B组为(17.49±1.8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牙弓宽度矫治前后均有显著变化,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安氏I类错颌非拔牙病例的矫治中,自锁组治疗排齐整平时间、复诊时间、复诊次数、疗程明显低于组。

  • 标签: 3B自锁托槽 滑动直丝弓托槽 安氏I类错颌 畸形 矫治
  • 简介:托槽要粘贴在临床冠中心上,但临床上粘贴高度常存在着偏差,影响到托槽转矩角的发挥。本文通过对67副正常模型的测量显示:临床冠中心龈向和向0.5mm处的转矩角的改变,其数值基本相等,而方向相反;从前牙到后牙,转矩角变化值呈增加趋势;转矩变化的幅度为2°~5°;此结果可为矫治器临床上相应的转矩调整提供参考。

  • 标签: 转矩 托槽高度 直丝弓 正常 临床冠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方托槽托槽在治疗非拨牙牙性Ⅲ类错牙合中的疗效、适应症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牙性Ⅲ类错牙合拨牙病例进行分组实验。一组采用方托槽托槽联合应用矫治技术。一组采用托槽矫治技术。分两组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例治疗结束后磨牙及尖牙呈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头影测量数据均在正常范围,治疗效果稳定。结论方托槽联合应用和单独使用托槽在矫治过程中,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用方托槽托槽联合应用矫治技术,避免了下切牙的唇舌向的往复运动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操作。也节省了矫治时间。

  • 标签: 错牙合 直丝 方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典的矫正器是美国正畸学家LawrenceAndrews于1970年推出的一种源于方矫正器的新型矫正器,严格地说,它是美国“A”公司生产的Andrews矫正器的商品名,而不是矫正器的一个分类,但由于这一矫正器明显的内在优势,吸引了美国众多正...

  • 标签: MBT直丝弓 矫正器 矫正技术 后牙倾斜度 转矩角 第二前磨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方托槽在牙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1年3月期间24例(69颗患牙)牙外伤患者开展研究,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n=34,传统牙弓夹板固定技术)和观察组(n=35,方托槽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外伤中应用方托槽,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改善牙周情况。

  • 标签: 牙弓夹板固定 方丝弓托槽固定 牙外伤 临床疗效 牙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四手操作技术在矫治器托槽粘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采用矫治技术的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全口托槽粘接由四手操作完成,对照组由医师独立完成,分别统计操作时间及正畸托槽粘接位置准确性,并由一名高级职称医师检查。实验组平均操作时间30.75±5.40分钟,600个托槽中粘接位置准确的有567个;对照验平均操作时间50.17±7.30分钟,580个托槽中粘接位置准确的有464个;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手操作可以减少托槽粘接时间,增加矫治器托槽粘接位置的准确性,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正畸 直丝弓矫治 四手操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正畸治疗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隐或者金属托槽矫治器的治疗价值。方法: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运用金属托槽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正畸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30%、83.78% ,P<0.05;治疗前2组GI、PLI、GBI相比差异小P>0.05,治疗后GI、PLI、GB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正畸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更有利于提升正畸效果,并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

  • 标签: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金属托槽直丝弓矫治器 牙周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自锁托槽与传统MBT在拥挤牙列正畸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7月收治的牙列拥挤正畸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正畸过程中观察组使用自锁托槽,对照组使用传统MBT,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牙弓宽度增加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椅旁操作时间、排齐牙列及总疗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诊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畸过程中使用自锁托槽具有比传统MBT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且能够减少操作时间与复诊次数,提高效率,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

  • 标签: 牙列拥挤 自锁托槽 MBT直丝弓 正畸矫治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传动矫治器及技术临床应用文献的综述,分析传动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今后正畸医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使传动技术得到推广。

  • 标签: 传动直丝弓 矫治器 临床应用
  • 简介:矫治技术系列讲座(二)(第一阶段:排齐与整平牙弓)刘月华,曹祥龙,傅民魁错畸形的表现多种多样,牙齿在颌骨内移动有其内在规律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无论使用何种矫治技术,治疗都应该循序渐进,将整个治疗分为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阶段,使每一个阶段达到特...

  • 标签: 直丝弓矫治器 矫治技术 牙齿移动 前牙 弓丝 标准方丝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与方矫治技术矫正II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评价。方法选取50例经直或方矫治技术治疗结束的患者,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组咬合关系比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组平均疗程缩短4个月。结论应用技术疗程短,矫治结果优于方技术。

  • 标签: 直丝弓矫治器 方丝弓矫治器 II类错 畸形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方矫治技术矫正II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口腔科收治的II类错畸形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颗,对照组给予方矫治技术,观察组给予矫治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畸形改善程度和两组的治疗疗程。结果经过矫正后,观察组的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治疗疗程为(22.3±2.8)个月,对照组的平均治疗疗程为(27.1±3.2)个月,观察组的治疗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矫治技术矫正II类错畸形临床效果满意,且治疗疗程短,优于方矫治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直丝弓矫治技术 方丝弓矫治技术 II类错畸形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40-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矫治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两组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效果优于矫治器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牙周状况,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牙周炎 错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矫治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两组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效果优于矫治器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牙周状况,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牙周炎 错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矫治器治疗牙周炎伴错合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