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在体内使用2种不同的浓度过氧化尿素后牙齿颜色改变的程度、反跳情况和牙齿敏感程度。材料和方法对25名受试者使用10%和15%漂白剂,口内个别托盘给药,共14天,上颌牙弓两侧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漂白剂。患者治疗后分别于3天、1周、2周、3周和6周复诊,评价颜色改变和反跳情况。用比色板、照相术和比色计评价结果。受试者自述牙龈和牙齿敏感分级为1度(不敏感)至5度(非常敏感)。结果10%漂白剂组和15%漂白剂组的比色结果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二组间牙龈敏感均数和牙齿敏感均数经统计学分析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评价方法显示,使用漂白剂2周时,10%漂白剂组和15%漂白剂组对牙齿漂白效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而在6周时二组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牙龈敏感或牙齿敏感二组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浓度 漂白剂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氟化物对过氧化脲类漂白剂渗透性及漂白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口腔科,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第一前磨牙的12例患者的36颗离体牙,用标准茶溶液染色后,其中12颗样本经NaF处理后用过氧化脲进行漂白(A、B组),12颗样本使用过氧化脲漂白(C、D组),12颗样本放入去离子水中作为空白对照(E、F组)。用VITA比色板对受试牙漂白前后进行比色,然后分别从近远中向(A、C、E组)和唇舌向(B、D、F组)剖开,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比较剩余染色面积百分比。结果所有标本染色后色度均增加,着色范围为3.66~8.33个色阶。漂白治疗后A、B、C、D组的色阶改变为5~5.53个色阶。而空白对照(E、F组)无色阶改变。(1)近远中向剖开:A组唇侧剩余染色面积为28.6%~39.4%,舌侧剩余染色面积为58%~72%;C组唇侧剩余染色面积为29.3%~37.2%,舌侧剩余染色面积为57.6%~70.1%;E组两剖面显示全部牙本质均匀染色,面积百分比约96.97%~100%;A、C组间各剖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与E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唇舌向剖开:B组唇侧和舌侧剖面剩余染色面积基本相等,为61.7%~68.7%;D组两剖面剩余染色面积为60.8%~66.3%,反映出相同的颜色改变的深度;F组两剖面染色面积为96.4~99.8%;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F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着色牙漂白前局部氟化物处理对漂白效果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氟化物 漂白 色阶 剩余染色面积
  • 简介:目的:用体外研究方法评价采用化学或物理催化激活的高浓度漂白剂的漂白效力。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评价不同光固化设备激活时35%过氧化氢(WhitenessHPMaxx)对牙齿漂白的效力。光固化设备包括:卤素灯(普通和漂白模式)(Optilux501C.Demetron/Kerr),第一代LED.LED/二极管激光(UltrablueⅣ.DMC),第二代LED(Bluephase16i,IvoclarVivadent)和无光源照射组(对照组)。第二部分.分析化学和物理催化方式对高浓度漂白剂的影响.漂白剂包括:35%过氧化氢(WhitenessHPMaxx)+20%氢氧化钠;35%过氧化氢+7%碳酸氢钠:38%过氧化氢(OpalescenceXtraBoost);35%过氧化氢+卤素灯;35%过氧化氢+20%氢氧化钠+卤素灯:35%过氧化氢+7%碳酸氢钠+卤素灯:38%过氧化氢+卤素灯:以及35%过氧化氢。用人离体磨牙制备的块状试件根据不同漂白处理随机分组(n=5)。漂白效果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漂白过程分为3次。测量结果用ANOVA和Tukeytest进行检验(α=0.05)。结果:两部分实验结果都表明.经催化激活与未经激活的漂白处理.其效果在测试的所有阶段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激活系统不会改善高浓度漂白剂的漂白效力。

  • 标签: 激活方式 物理催化 分析化学 漂白剂 浓度 过氧化氢
  • 简介:目的:研究牙齿漂白剂增白牙齿的效果,建立用色度学分析手段研究牙齿漂白剂增白牙齿效果的方法.方法:将166名受试者随机分配到三个实验组,经过两周的临床实验,分别用Vita比色板法和数码照像计算机色度分析系统,分析并比较实验前后牙面Vita色度和色差△E*ab的变化.结果:¨8名受试者完成实验,三个实验组间受试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量等基本情况方面分布均衡;两种漂白剂使用两周后,牙面Vita色度与实验前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空白对照组与实验前比较相差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漂白剂组△E*ab值相差非常显著(P<0.01),两漂白剂组之间△E*ab值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建立了用色度学分析手段研究牙齿漂白剂增白牙齿效果的方法,用该方法研究表明,两种漂白剂都具有增白牙齿的效果,并且它们增白牙齿的效果之间没有差别.

  • 标签: 牙齿漂白 受试者 效果 牙面 实验 空白对照
  • 简介:目的:体外评价三种漂白方法对釉质钙含量及表面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2颗人离体前磨牙牙冠从中间分为颊舌两部分,随机取其中一部分为实验侧,另一部分空白对照,30颗用于内着色模型的研究;42颗用于漂白实验,实验侧分别给予A组15%过氧化脲(CP)、B组15%CP与30%HP联合漂白、C组30%过氧化氢(HP),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仪观察和测量标本。结果:各组漂白后釉质中钙含量明显减少(P〈0.001),且A组与B、C组相比釉质脱钙最重(P〈0.01),B、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漂白因疗程短且釉质脱钙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漂白 牙釉质 扫描电镜 原子吸收光谱仪
  • 简介:目的研究预防性使用脱敏剂对牙漂白术后牙齿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佛山市口腔医院就诊的20例将进行诊室漂白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例患者按纳入顺序编号,随机抽取10例左侧前牙为实验组、右侧前牙为对照组,另外10例则左侧前牙为对照组、右侧前牙为实验组。实验组在漂白治疗前对即将进行漂白的牙使用脱敏剂(极固宁),对照组则使用安慰剂(蒸馏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比较患者左右侧前牙(实验组与对照组)漂白术后即刻及漂白术后1周内的牙齿敏感发生率和牙齿敏感程度,并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漂白术后即刻,实验组有28.33%、对照组有62.50%的牙齿出现牙齿敏感症状;牙漂白术后1周内,实验组有11.67%、对照组有43.33%的牙齿出现牙齿敏感症状。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内,对照组牙齿敏感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即刻)=29.606、χ~2_(术后)=30.178,P〈0.001)。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内对照组发生牙齿敏感程度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_(即刻)=-5.999、Z_(术后)=-5.659,P〈0.001)。结论预防性使用脱敏剂可以降低牙漂白术后牙齿敏感的发生率,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牙齿敏感症状。

  • 标签: 牙本质脱敏剂 牙本质过敏 牙漂白
  • 简介:目的评价家庭夜间美白法与冷光美白技术用于着色牙漂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东升医院口腔科2007--2010年的96例着色牙病例,分别用家庭夜间美白法(50例)与冷光美白技术(46例)进行牙齿漂白,以VITA比色板分析脱色效果,用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AS)记录受试者术中牙齿敏感程度。术后及2年后复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家庭夜间美白组总有效率为98.0%,冷光美白组为1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环素牙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家庭夜间美白组为72.2%、94.4%,冷光美白纽为9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VAS评判:家庭夜间美白组敏感率为84.0%,冷光美白组为80.4%,两组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敏感者停止用药后6~24h均能缓解。2年后复查:两组牙齿颜色均出现反色。家庭夜间美白组总有效率为32.0%,冷光美白组为2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检查两组牙髓活力均正常。结论家庭夜间美白法与冷光美白技术治疗着色牙效果显著,在四环素牙上冷光美白技术优于家庭夜间美白法。2年后两组牙颜色均出现反色。两种漂白方法均具有临床安全性。

  • 标签: 牙齿漂白 牙齿敏感 过氧化氢
  • 简介:目的评价当把硝酸钾和氟化物加到10%过氧化尿素漂白凝胶中后,对牙齿敏感性所起的作用。方法和材料17个上颌牙列和4个下颌牙列采用家用漂白技术进行漂白漂白治疗包括在中线的一侧采用10%过氧化尿素凝胶,内含3%(重量/体积)硝酸钾和0.11%(重量/体积)氟离子;同时另一侧只采用10%过氧化尿素(对照),共14天。每一侧牙列由患者用一个可视性模拟标尺评价牙齿敏感性和牙齿变白程度。治疗前后均拍摄照片。结果加入硝酸钾和氟化物的一侧牙列牙齿敏感性明显降低;而且加入硝酸钾和氟化物没有明显改变过氧化尿素漂白剂的漂白效果。结论含有硝酸钾和氟化物的10%过氧化尿素漂白凝胶与只使用漂白凝胶的对照组相比,家用2周治疗后牙齿敏感性降低。

  • 标签: 硝酸钾 氟化物 过氧化尿素漂白剂 牙齿敏感性 治疗
  • 简介:此项原位研究是用牙本质表面显微硬度的变化来评价2组家用牙齿漂白方法(1小时/日和7小时/日),使用漂白剂为10%过氧化氢脲(NiteWhiteExcel2Z).漂白21天。从每个参试者的牙上得到9个牙本质试块.每个参试者至少有2个第三磨牙需要拔除。试块取自牙颈部,进行表面硬度分析(ShimadsuHMV/2000),然后固定在为每个参试者制作的口内腭部装置上.按照实验组放置(左侧3个,右侧3个,中间3个)。漂白期间,模型上的试块放在漂白剂中,分别为7小时(左侧)、1小时(右侧)和0小时(中间)。治疗结束后,标本用以前使用的相同仪器再进行显微硬度分析.然后对治疗前数据和最终数据之间的差异均值进行方差分析和Scheffe检验。结果证实1小时组和7小时组之间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但7小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显微硬度降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1小时组和7小时组尽管有矿物质丧失,其差异仅分别为3.1%和5.4%,结论为这些数据可能没有临床意义。

  • 标签: 10%过氧化氢脲漂白凝胶 牙本质 表面显微硬度 树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