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概述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yntheticApertureLaser-radar,SAL)的概念和原理,分析了大气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传输的影响,研究了激光波长、垂直传输高度、水平传输距离、能见度、辐射源平台高度和波束仰角等对SAL的传输影响特性,通过仿真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关系曲线,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为将来在SAL工程研制上选择激光波长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大气传输
  • 简介: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06—2011年晴空无云时激光雷达(CE-370—2)资料,结合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多波段太阳光度计(CE-318)资料,对比验证了激光雷达资料的反演结果,并分析了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反演得到的光学厚度与光度计观测得到的光学厚度,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6。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3—5月和11-12月较大,主要原因是3—5月是当地沙尘频发期,11—12月是居民集中采暖期,沙尘排放和燃煤排放显著增加了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气溶胶光学厚度6~10月偏小,湿沉降清除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光学厚度季节分布为春季0.42,冬季0.36,秋季0.30,夏季0.21。光学厚度频数分布于0.0~0.3的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且存在季节差异。兰州上空夏季干净,春季浑浊,冬季次浑浊。

  • 标签: 激光雷达 兰州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频数分布
  • 简介:摘要:双端激光雷达用于大气探测实验时,所测散射信号包括单次和多次散射信号,其中大气反演基于单次散射信号。本文利用单次和多次散射信号与双端激光雷达的接收端视场角的不同关系,提出改变利用多视场法进行多次测量,并从测量结果中定量计算出单次和多次散射信号,使用理论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多视场法是可行的,基于双端激光雷达的大气探测实验的精度有望得到较大提高。

  • 标签: 多视场法 大气探测实验 双端激光雷达 单次散射 多次散射
  • 简介: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区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OCAL)的微脉冲激光雷达(MPL)2008年4月30日至5月2日观测资料,对晴朗天气、浮沉天气及扬沙天气过程中气溶胶垂直分布的连续变化、物理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MPL很好地反映出不同天气过程中大气气溶胶廓线的日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影响,天气晴朗时,早晨9时开始在0—2km范围出现气溶胶聚集区,持续至15时,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20km-1;受沙尘输送影响,浮尘天气时,气溶胶聚集区高度范围为1—2km,高层气溶胶富集区高度范围为5—7km,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38km-1;扬沙天气时,气溶胶聚集区高度范围为0—1km,浓度远大于浮尘天气,但高层气溶胶浓度较小且分布较均匀,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50km-1。

  • 标签: MPL 气溶胶 沙尘天气 垂直分布
  • 简介:许多人都了解RADAR的概念一无线电探测和测距(Ra—dioDetectionandRanging),该技术通过发射无线电频率波在大气层传输,接触目标后反射回到系统进行处理,从而得出目标距离。近年来,电子扫描阵列使这一技术发生了革命性转变,可将无线电波以特定方向传输,无需机械移动。

  • 标签: 激光测距 光学相控阵 应用 无线电探测 RADAR 无线电频率
  • 简介:介绍了2012年度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常规观测情况。本年度更换了望远镜主副镜,提高了接收光学系统效率;使用高损伤阈值折轴发射光学系统,并改造了发射望远镜,满足了大功率激光测距和高发射效率的要求;完成了CRD激光数据格式更新工作,并把它应用于激光联测数据产品发布,以适应未来激光测距技术发展对数据格式应用需求。基于本测量系统,开展了地影中卫星激光主动照亮、异步应答式激光测距模拟测量等观测实验,促进了中国卫星激光测距技术的发展。

  • 标签: 卫星激光测距 常规观测 系统改造 测量实验 观测报告
  • 简介:为有效提取复杂环境下运动目标的回波信息,分析了运动目标回波与环境杂波的特性。根据运动目标回波的距离扩展特性,提出了基于滑窗搜索与二进制积累判决相结合的杂波抑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环境杂波,提取运动目标的回波信息。

  • 标签: 超宽带雷达 杂波抑制 滑窗搜索 二进制积累判决
  • 简介:在各种科幻作品中,经常都会出现“光之剑”,它神秘、多彩的光芒里蕴藏着无穷的能量,

  • 标签: 激光 奇异 科幻作品
  • 简介:雷达组网系统中,通过对网内不同雷达的管理和控制(以下称管控)提升组网系统,对空中目标的跟踪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雷达管控技术;然后,讨论了雷达目标分配问题,采用并行滤波结构的集中式融合和数学规划方法建立了雷达目标分配规划模型;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该模型能有效解决雷达组网系统中的雷达目标分配问题。

  • 标签: 雷达组网 管控技术 目标分配 防空
  • 简介:文章总结了雷达探测的目标类型,给出了各种类型目标的基本特性,确定了雷达目标识别的需求,回顾了用于目标识别的一些主要技术及其实现原理,同时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劣。最后文章给出了提高雷达目标识别性能的建议:识别参量优化技术、高分辨技术以及引入现代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技术。

  • 标签: 雷达 目标识别 模式识别 高分辨
  • 简介:近F1,科学家开发了一束强大的激光,用于制造位于地球大气层上方90千米处的人造恒星。这束名为Parla的激光将与残留在地球附近的10千米厚的钠元素层发生相互作用,使钠元素发光,从而产生明亮的光点(即人造恒星)。科学家们将其作为参照,以监测望远镜瞄准线里的大气湍流。

  • 标签: 激光 恒星 相互作用 科学家 大气层 瞄准线
  • 简介:TD-LTE系统与雷达系统在传统方式下难以实现系统间电磁兼容,而将认知无线电思想引入到TD-LTE系统,以动态接入的方式与雷达系统共享频谱,为两者的兼容共存提供了可能性。基于认知TD-LTE系统的典型工作场景,首先分析了保护授权雷达系统的要求;接着选取S波段典型雷达参数,计算了雷达主瓣带宽内的分析时间长度和脉冲数,并结合TD-LTE帧结构特点,分析了上行连续时隙内所能检测到不同雷达参数时的脉冲数,给出了能完成雷达有效检测的时隙配比方案;最后通过仿真不同雷达的检测性能,证明了合理配置的TD-LTE帧结构可利用上行连续时隙有效地检测到雷达信号。

  • 标签: 认知无线电 TD-LTE 雷达 时隙配比 检测概率
  • 简介:针对雷达等机电产品的基础共性问题,以其机械系统为核心,进行虚拟产品研发技术研究,提出了复杂机电产品虚拟装配、自动化仿真、CAE计算结果可视化发布的解决方法,突破了基于人自然操作的交互式虚拟装配、数字样机高级仿真、CAE计算结果可视化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基于人自然操作的自动装配、基于可配置模板的自动仿真以及CAE计算结果的重构等难题,实现了对雷达等机电产品研发过程中基于数字样机技术的虚拟产品自动化装配设计、自动化仿真以及CAE计算结果的发布,形成了雷达虚拟产品集成研发平台。

  • 标签: 雷达 虚拟产品 交互式虚拟装配 自动仿真 CAE计算结果可视化
  • 简介:逆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技术可有效揭示雷达目标散射源的空间分布;相比于传统的距离向和方位向二维成像,三维成像又增加了俯仰向的分辨能力,可以识别雷达目标高度方向的散射源分布情况。从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分析出发,探讨了三维成像的基本公式及算法。距离向分辨采用传统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方位向和俯仰向分辨运用卷积反投影算法实现。讨论了两种实现方位向和俯仰向成像的投影插值算法,即二维投影插值法和直接投影法,与传统的二维投影插值算法比较,直接投影法具有计算速度快和计算精度高的优点。

  • 标签: 雷达散射截面 一维成像 二维成像 三维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于MIMO雷达发射相互正交的波形,因此正交波形设计是MIMO雷达实现的关键问题。针对MIMO雷达发射波形正交的特点,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线性调频波形(OFDM—LFM)的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正交频分线性调频波形产生的实现方案,该方案通过并行发射多路频分的线性调频信号形成OFDM—LFM波形。设计了一种由主控计算机、波形控制模块和数字中频合成模块构成的OFDM—LFM波形产生器。给出了基于AD9910数字斜坡调制方式产生单通道线性调频信号的方法和0sK功能产生多通道线性调频脉冲信号的方法,并对单通道线性调频信号线性度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其中两通道LFM信号频谱和一通道线性调频脉冲信号的时域波形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标签: 多输入多输出(MIMO) 正交频分复用 线性调频 波形设计 AD9910
  • 简介:针对雷达对抗侦察的方位、频率扫描特性进行了仿真建模,侧重对雷达信号的截获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同时搭建了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的功能仿真系统,实现了雷达对抗侦察的功能级仿真。

  • 标签: 雷达对抗侦察 信号截获 功能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