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酶切及片段分析技术建立稳定的高灵敏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检测技术检测血浆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价值。方法设计针对野生型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予以降低野生型DNA背景。通过野生型和突变型序列的分析,以野生型序列为酶切底物,选择工具内切酶Tru1Ⅰ,设计内外两个PCR反应引物,且内侧引物一端予以标记绿色荧光。采用PCR-酶切-PCR-片段分析步骤,优化各反应条件,得到稳定的技术。以野生型DNA稀释突变型DNA检测该方法的灵敏。采用上述方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浆中EGFR19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采用野生型DNA稀释突变型DNA模拟检测本方法的灵敏,能够检测出1∶1000(Mt∶Wt)突变型DNA。42例肺癌患者中5例血浆EGFR19外显子存在缺失,其中4例为15bp的缺失,1例为24bp的缺失。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联合酶切与片段分析的高灵敏血浆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检测技术,能够有效从外周血中检测出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

  • 标签: 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 突变检测 血浆
  • 简介:2013年12月10日,《临床肿瘤学杂志》(JClinOncol)杂志在线刊载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布的题为《2013年临床癌症学进展:ASCO关于抗癌进展的年度报告》(ClinicalCancerAdvances2013:AnnualReportonProgressAgainstCancerFromthe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的文章(下文简称为《报告》)。《报告》回顾了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发表的研究,旨在记录临床肿瘤领域已经及正在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重点强调了该领域发展的新趋势。该报告所评估的研究涵盖了包括癌症预防、筛查、治疗和幸存者治疗、生物标志物、肿瘤生物学在内的全系列的临床研究实践。

  • 标签: ASCO 癌症进展 2013年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Survivin、CTNNB1、hTERT表达与胃癌药物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立体组织培养药物反应性试验检测20例胃癌组织多西紫杉醇、异长春花碱、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四种药物的敏感,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Survivin、CTNNB1和hTERTmRNA表达水平。结果:异长春花碱、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三种药物最佳检测浓度分别为20μg/ml、80μg/ml和40μg/ml。CTNNB1mRNA表达用于判断多西紫杉醇和异长春花碱敏感的准确率为70%、SurvivinmRNA表达用于判断奥沙利铂敏感的准确率为70%。结论:CTNNB1表达水平和多西紫杉醇与异长春花碱敏感相关,Survivin表达水平与奥沙利铂敏感有关。

  • 标签: 胃癌 SURVIVIN BETA-CATENIN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药物敏感度
  • 简介:目的观察沙利胺联合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6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初治ⅢB~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35例,接受沙利胺联合第三代含铂方案治疗;单化组31例,接受第三代含铂方案化疗。并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为45.7%,临床受益率(CR+PR+SD)为77.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14d;单化组有效率38.7%,临床受益率58.1%,中位TTP为89d,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受益率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5),但联合组略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治疗2周期后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下降(P=0.000),两组PR、SD的病人治疗后VEGF浓度均下降明显,而PD的病人治疗前后VEGF浓度无明显变化。经沙利胺干预后患者血清VEGF浓度的下降与单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结论沙利胺与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受益率,但未观察到沙利胺干预能使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下降。

  • 标签: 沙利度胺 晚期NSCLC VEGF
  • 简介:目的探究McGill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中国大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信度与效。方法运用翻译后的McGill生活质量问卷(MQOL-C)调查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检测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及结构效评价翻译后量表的信效。结果63例癌症患者参与研究。MQOL-C量表各个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在0.602-0.828之间,内部一致性较好。除了项目1外,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公因子,较好地解释了量表的4个维度共15个项目的内容,具有良好的结构效。结论MQOL-C版本适用于中国内地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

  • 标签: 癌症 生活质量 信效度检验 中国
  • 简介:目的比较硼替佐米与沙利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硼替佐米组(n=20)和沙利胺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硼替佐米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硼替佐米静脉注射,沙利胺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沙利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化疗前后的凝血功能,以及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硼替佐米组和沙利胺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肿瘤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本组化疗前和沙利胺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与沙利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有利于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方案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对2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误诊情况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误诊率高达72.7%。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占40.9%,Ⅲb~Ⅳ期患者高达81.8%,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机会。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青年肺癌的认识,重视青年人呼吸道症状,常规行X线胸片,痰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支纤镜、CT或MRI检查等,以减少误诊,争取早期诊断,早治疗,改善青年肺癌的预后。

  • 标签: 肺肿瘤 青年人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的15例食管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其病理标本的CD117、CD34、Desmin、Vimentin、SMA,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14/15)、80.00%(12/15)、13.33%(2/15)、53.33%(8/15)、46.67%(7/15)、0(0/15)。术后随访14例,失访1例,随访率93.33%。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3年出现复发,另12例患者存活。结论CD117、CD34抗体的联合检测是确诊食管间质瘤的必要条件。食管间质瘤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相对良l生多见,其生物学行为好于胃肠道问质瘤。食管部分切除术是其主要术式。

  • 标签: 食管肿瘤 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DNA分析在痰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中作用和意义。方法对HE染色痰涂片褪色后行Feulgen染色,用HPIAS-1000型高清晰彩色全自动分析系统作DNA分析。结果35例肺癌细胞及9例不典型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均为异倍体(heteroploid,H)核型。两组细胞DNA二倍体,异倍体(2C/H)核型分别占37.1%和66.6%(P〈0.001),五倍体/非整倍体(5C/AN)核型分别占71.4%、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占97.1%、0.0%(P〈0.001);而增生期百分比(PF)分别占(83.8±19.7)%、(47.629±.5)%(P〈0.001)。癌细胞组29例非小细胞癌与6例小细胞癌的2C/H核型分别占44.8%和0.0%(P〈0.001),5C/AN占65.5%、10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为96.5%、100.0%(P〉0.05);而PF值为(83.1±20.1)%、(95.0±2.0)%(P〈0.02)。结论痰液细胞DNA分析指标(倍体核型、增殖期百分比)可作为细胞学肺癌诊断的重要理论参考。

  • 标签: 肺癌 DNA分析 图象分析仪 FEULGEN染色
  • 简介:大肠癌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我院1989年6月至2003年6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大肠癌368例,其中以血便为首发症状者228例,占61.96%,现就其出血原因及诊治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下消化道出血 大肠癌 手术治疗 首发症状 出血原因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肿块影28例,微小钙化14例,局限浸润7例,结构紊乱5例、乳管造影乳管不规则、管腔截断、显影间断2例,皮肤局限性增厚9例,乳头下陷及漏斗征7例,血管增多增粗15例,大导管征7例、腋下淋巴结13例。结论:钼靶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最主要方法。肿块和微小钙化是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局限浸润、结构紊乱为不典型征象。对乳头溢液者行导管造影,结合间接征象,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 标签: 乳腺癌 诊断 X线摄影
  • 简介:背景和目的:肺癌脑转移发生频率较高。本文总结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400例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肺腺癌的脑转移发生率:腺癌41.3%,小细胞癌23.5%,鳞癌21.8%,鳞腺癌7.8%,未定型5%,肺泡癌0.8%。单发脑转移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运动感觉障碍及意识障碍。肺部原发灶未治疗组平均3.1个月出现脑转移,治疗组平均7.4个月出现脑转移。脑转移灶手术切除或γ-刀治疗辅以化疗/放疗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1.1月,30.7%和15.2%,10.9月,31.6%和10.6%。结论:肺腺癌最易发生脑转移,肺部原发灶的治疗可以延缓脑转移的出现,部分病人采用脑转移灶手术或脑γ-刀辅以化疗/放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治疗模式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1968~2007年收治的35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5例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该病发病率男女均等。首发症状以咳嗽、咳痰、咳血、气促气短等较大中心气道占位而引起的阻塞症状为主要表现。诊断:胸部X线、CT常显示中央性肿块,可伴支气管内肿物,但确诊要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病理证实。治疗和预后:手术为最佳的治疗方式,对于手术切缘有癌残留的患者应予术后辅助放疗;单纯放疗亦有效,但不易治愈;单纯化疗效果不佳。该病低度恶性,一般发展较慢,病程长,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4.6%,66.7%,46.2%。结论支气管腺样囊性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下的浆液及粘液腺,具有低度恶性,发展缓慢,罕见。目前认为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气管 腺样囊性癌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6例骨盆肿瘤及瘤样病变,男30例,女16例;年龄16~70岁,平均48岁;良性肿瘤20例,占44%。其中内生性软骨瘤6例,骨软骨瘤5例,单纯骨囊肿2例,骨巨细胞瘤2例,韧带样纤维瘤2例,骨巨细胞瘤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26例,占56%。其中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6例,骨转移瘤18例。从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骨盆肿瘤特点,3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肿瘤复发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良性肿瘤完整随访,随访1~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均无复发,髋关节正常。26例恶性肿瘤随访1—9年,平均5年,6例软骨肉瘤未复发,2例骨肉瘤局部无复发,出现肺转移,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仍存活3例,19例手术后患者骨盆处症状明显改善,9例行骨盆重建术的患者术后复查均能做蹲起动作,步态基本恢复正常。7例行耻骨扩大切除术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内脏器官的下坠。结论骨盆肿瘤中恶性肿瘤占较高比例,良性肿瘤手术后复发机会少;骨肉瘤及软骨肉瘤采取半骨盆截肢效果佳,肿瘤局部复发率低;骨盆恶性肿瘤切除重建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明显优于半盆截肢术,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恶性肿瘤单纯骨转移患者手术可明显减轻局部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骨肿瘤 肿瘤治疗方案 骨盆骨 骨盆肿瘤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并评价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3月5年期间收治的47例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完成随访。结果47例病人中CD117阳性40例(85.1%),CD34阳性39例(83.0%),S-100阳性10例(21.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3例(6.4%),结蛋白desmin全部阴性。结论CT结合内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最终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恶性GIST宜行较大范围的切除术,必要时须行联合脏器切除。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诊断 免疫组化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鲍恩病特点,提高其诊疗率。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经病理确诊为鲍恩病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例中,鲍恩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者居多,占70.4%。病变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但多发于躯干和四肢,为单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与神经性皮炎、湿疹、Paget病等疾病相混淆。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颗粒层减少,棘层明显增厚,细胞排列紊乱,全层可见异形细胞,真皮浅层有中等密度的淋巴细胞浸润,毛囊、皮脂腺导管及毛囊漏斗部外毛根鞘均可受累。误诊11例,误诊率为40.7%。结论鲍恩病误诊率较高,应尽早做组织病理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鲍恩病 病因 临床特点 病理学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TACE、TACE+PEI及PEI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综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估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进行TACE、PEI或TACE+PEI介入治疗方案治疗的PLC病例,对影响肝癌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3组中以TACE+PEI组疗效最好,生存率最高,中位生存期最长;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亦以TACE+PEI组为最佳。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癌栓、肿瘤缩小率、TACE+PEI治疗及治疗后AFP值;多因素分析示癌栓、TA—CE+PEI治疗对预后有意义。结论TACE+PEI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EI方案,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无癌栓、行TACE+PEI治疗者的生存期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类癌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的改变及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cm的直肠类癌常见,应根据类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直肠类癌的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类癌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 标签: 直肠类癌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