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地震储层学是在地质地震理论指导下,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实现储层建模一门交叉前缘学科。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各个阶段。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学等是地震储层学指导理论,地震、测井地质有机结合是根本方法。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三维可视化是地震储层学五大关键技术。地震储层学最大优势在于把由井点建立各种储层特征参数,在地震分辨率所能及范围内扩展到三维空间,进而实现储层建模三维可视化。

  • 标签: 地震储层学 测井分析技术 储层地震预测 储层流体预测 储层建模 三维可视化
  • 简介:针对地震信号是具有一定带宽非平稳信号,波形受这个带宽内所有频率影响,提出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广义希尔伯特储层预测方法,并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将地震信号分解为频率由高到低一系列本征模函数,对分解后每一个本征模函数分量作广义希尔伯特计算。通过与已知井储层发育情况对比,从中优选出了对储层响应敏感本征模函数分量进行储层预测。实际资料计算结果表明,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广义希尔伯特储层识别方法,具有较强噪音压制能力,能够精确刻画储层形态。

  • 标签: 经验模态分解 本征模函数 广义希尔伯特 非平稳信号 储层预测
  • 简介:石油地震地质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地震成藏学与开发地震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理论相结合交叉前缘学科。文中对石油地震地质学发展由来、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这一交叉前缘学科是今后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关键,将推动石油工业持续发展。

  • 标签: 石油地震地质学 前缘学科 应用前景
  • 简介:针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四川盆地吐哈盆地高陡构造、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盐丘盐下构造等重要勘探盆地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有利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方法研究,形成了多信息约束、多方法综合静校正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叠前保真去噪技术、各向异性浮动基准面叠前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模型正演及多属性半定量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三维缝洞体系定量雕刻及流体识别技术,同时形成了三维大连片一体化处理解释、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半定量一定量描述、复杂地表高陡构造成像盐下构造成像等配套技术。在重要勘探盆地重点勘探领域应用以上技术系列,取得了明显勘探效果。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高陡构造 盐下构造成像 三维大连片 三维定量雕刻
  • 简介:南海A油田地层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其断层裂缝预测较为困难。采用近年发展起来双反射偏移技术,对该油田开展了断层裂缝预测。双反射偏移技术以精细处理三维地震炮集资料及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模型为基础,通过双反射偏移速度扫描偏移孔径分析,进一步精细化速度模型,实施双反射偏移处理,获得断层裂缝成像三维数据体。通过对双反射偏移数据体及其解释结果,以及深度偏移数据体及其沿层相干、倾角、振幅等属性,常规地震构造解释结果钻井、测井等信息进行联合解释,可了解并获得该油田断层裂缝性质及分布规律。双反射偏移技术不仅可以预测与常规地震认识相一致断裂系统,还可以有效分析根据常规地震资料难以预测断层、裂缝及岩性突变界面。

  • 标签: 双反射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裂缝预测 生物礁灰岩油藏
  • 简介:近20年来,令人惊讶是,独联体油气地质界很多知名学者油气成因观点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很多新理论新思路。这是我们现在很不了解,其认识水平超过美欧油气地质学界,很有必要向国内同行加以介绍。

  • 标签: 地球排气作用 地球深部流体 地球动力学 石油天然气成因
  • 简介:通过岩心观察,从层理构造、生物活动、特殊构造鲍马序列4个方面分析了浅水区深水区重力流内部不同构造特征,并从重力流类型、沉积动力机制相模式3个方面进行了外部特征对比,分析了2种重力流沉积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浅水区重力流各种层理发育,生物活动频繁,可见潮汐层理,重力流类型丰富,河流、波浪潮汐影响显著;而深水区重力流层理单一,生物活动贫乏,鲍马序列明显,重力流类型简单.各种作用微弱,有完整槽模式。通过对2种重力流成因机制分析,认为深水区重力流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而浅水区重力流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沉积物供给。

  • 标签: 重力流 深水区 浅水区 坡度 沉积物供给 珠江口盆地
  • 简介:地质储量水侵量是确定气藏开发规模及开发设计重要参数。传统视地层压力识别法是判别气藏驱动类型常用方法,但对于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水驱作用不强气藏,其早期压降曲线为一条直线,容易被误判为定容无水驱气藏,所计算储量要比采用水驱气藏计算出储量高。以涩北二号气田A气藏为例,应用视地质储量法,在不需要知道水侵量大小情况下直接应用生产动态数据,绘制出气藏视地质储量变化曲线,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质储量,再把计算得到地质储量代入视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即可反求出水侵量大小。该方法简便、实用,对指导气田后期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水驱 气藏 地质储量 水侵量
  • 简介: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地块-海槽"中、新生代"盆地-造山带"演化旋回,发育了石炭系海陆过渡相、侏罗系湖沼相、第三系咸化湖相、第四系盐湖相4套不同类型烃源岩,形成了"多源-多凹-多灶"复合油气系统,具有"多因素联合控藏、多期油气充注、多层系多类型圈闭成藏""复式成藏"特征。通过深化盆地油气成藏规律认识,提出了"源外成藏与源外找油、斜坡成藏与下坡找油、晚期成藏与源上找油、动态成藏与深层找气"等新地质认识,有效地指导了盆地油气勘探部署,实现了油气勘探新突破新进展。

  • 标签: 高原复合盆地 多源生烃 复式成藏 勘探理论
  • 简介:基于22口探井取心、测录井、地化及分析测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金湖凹陷古近系戴一段具备阜四阜二段2套烃源岩多源供烃有利条件,其中凹陷断裂带油气来自阜四段烃源岩,斜坡带来自阜二段烃源岩。戴一段三角洲河道砂体发育,与上覆“五高导”泥岩组成良好储盖组合。同时本区还具备了由砂层、断层、不整合面3种类型通道共同构成良好油气运移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金湖凹陷构造油气藏隐蔽油气藏2种成藏模式,其中构造成藏模式又可分为断裂带斜坡带2种成藏模式,这对优选有利区带及下步勘探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戴一段 金湖凹陷 苏北盆地
  • 简介: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长6时期该区北、西两侧都发育有河控型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岩相古地理编图结果非常清晰地显示了研究区长6段砂体展布特征,同时通过古盐度恢复,首次确定了该区湖岸线位置,从而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只在东北一隅有小范围分布。耿-史地区长6段不同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特别是古岸线的确定,对于指导该区长6油藏下一步开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 岩相古地理 古盐度 长6段 姬塬地区
  • 简介:塔河油田6区7区奥陶系次生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储层极其发育.无论溶蚀孔洞储层内部包含流体与否,纵波阻抗都表现为低阻抗特征,所以叠后反演得到单一纵波阻抗并不能有效识别流体.叠前同时反演能够获得除纵波信息外横波信息,纵横波信息联合更有利于对流体进行区分.将叠前同时反演应用到塔河油田6区7区,得到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及纵横波速度比(vp/vs)等弹性参数,经过岩石物理分析,最终选取纵波阻抗vp/vs交会可划分出含油储层含水储层,从而得到该区流体分布特征.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信息吻合度达到72.7%,反演可靠性较强.

  • 标签: 碳酸盐岩 溶蚀孔洞 流体识别 叠前同时反演 纵横波速度比
  • 简介: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PV(聚合物溶液,CP=1500mg/L)”,调剖剂溶液组成段塞组合为“0.05~0.10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P=3500mg/L)”。随着储层非均质性原油黏度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油藏适应性。

  • 标签: 堵水调剖 参数优化 油藏适应性 物理模拟 渤海SZ36-1油田
  • 简介: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东北部统5井区马家沟组马五段上部地层为对象,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沉积微相储层在垂向上分布控制作用。马五1—4亚段构成了一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其又可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及多于26个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基准面旋回对统5井区乃至靖边气田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储层控制作用是概略性;中、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着陆表海台地碳酸盐潮坪沉积微相在垂向上细微变化,因而也控制着古风化壳型孔洞白云岩储层在垂向上分布。该项研究成果可推广至其它地区相似的地层储层研究。

  • 标签: 层序地层 高分辨率 微相 储层 靖边气田
  • 简介:惠民凹陷沙河街组基山三角洲砂体主要由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构成。该储层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交代等成岩作用,现埋深1600~3500m,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总体为中孔、低渗储层。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物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2400~2600m深度段有机酸对长石颗粒溶蚀所形成粒间粒内孔隙,使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均得到了提高,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其中孔隙度可达25%,渗透率可达50mD。因此,溶蚀作用及由其产生次生孔隙发育段对于有利储层预测非常重要。

  • 标签: 沙河街组 基山三角洲砂体 成岩作用 有利储层 惠民凹陷
  • 简介:依据前人对构造变换带研究,其可分为变换带调节带2种,二者在应力机制、构造样式、发育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别。本次研究针对乌尔逊凹陷铜钵庙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这3个较大变换构造带,并运用其基本理论,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分析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认为铜钵庙构造带与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在剖面特征、平面断裂特征剖面演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铜钵庙构造带为构造调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为构造变换带。

  • 标签: 构造变换带 变换带 调节带 乌尔逊凹陷
  • 简介: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基础上,首次系统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发育区油气不均一分布特征,详细论述了油气不均一分布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油气不均一分布主控因素也有所不同:沉积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油源构造条件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章强调核心思想。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客观规律,尤其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各种复杂油气藏,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复杂油气藏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精细勘探开发具有启示作用。

  • 标签: 油气不均一分布 储层非均质性 岩性油气藏 复杂油气藏 控藏理论
  • 简介:勘探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勘探工作者具有较好整体素质。整体素质由科学知识技术器具层面和文化层面构成。提高整体素质,就要同时重视这2个层面素质提高,特别要注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系统整合能力培养。为此就要建立与之相呼应价值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克服层级文化影响.提高哲学素质、思维素质人文修养,改变传统工作方式,给人素质提高留出空间。

  • 标签: 器具层面 文化层面 哲学素质 思维素质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 简介:由于某些稠油油藏没有明显泥岩盖层,导致有学者提出了顶水油藏这个概念,但该概念违背了科学原理,容易使油藏工程领域产生混乱。为了纠正这一认识,分析了盖层封堵机理,认为盖层不一定非得是泥岩,物性较差岩石也可做盖层。顶水油藏并非没有盖层,只是没有泥岩做盖层而已,其有物性盖层封堵油气,并且油藏中油水正常分布。因此,建议今后不要再使用顶水油藏这个概念。

  • 标签: 盖层 毛管压力 物性圈闭 底水油藏 顶水油藏 稠油
  • 简介:生长断层往往作为沉积盆地边界断层控制影响着盆地演化。国外学者通过对野外断层位移量断层长度观测与分析,指出了断层生长表现为断层位移量断层长度增加:断层生长连接有2种方式;单条断层生长表现为断层最大位移量与断层长度之间呈比例关系常规生长模型.以及先进行断层长度生长再进行断层位移量生长补充生长模型。断层生长后期在断层端相互作用下发生断层连接是形成大型断层重要方式。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断层生长研究主要模型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断层生长连接特点。

  • 标签: 生长断层 断层长度 断层位移 断层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