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 研究穿龙薯蓣总中水溶性甾体,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通过酸水解、理化常数波谱学分析(IR,NMR,MS,HMQC,HMBC)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穿龙薯蓣总中分得2个甾体(1个水难溶性1个水溶性),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薯蓣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3)]}βD葡萄糖(I),薯蓣元3O[αL鼠李糖(1→3)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II)。结论 II为首次从穿龙薯蓣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穿龙薯蓣Dc。

  • 标签: 穿龙薯蓣总皂苷 甾体皂苷 穿龙薯蓣皂苷Dc
  • 简介:油茶是从油茶籽饼粕中提取出的一种类,存在于油籽种子叶中的成分,其基本结构由三萜、结构糖、结构酸组成,其配基为五环三萜类结构。目前工业上对油茶的提取主要有水浸提溶剂抽提两种方法。水浸提法溶剂成本低廉,但产品含量不高,色泽深,且能耗较高,现已基本淘汰;溶剂抽法一般采用甲醇、乙醇、正丁醇为抽提溶剂,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纯度,

  • 标签: 油茶皂苷 溶剂抽法 乙醇 油茶籽 浸提
  • 简介:过去对人参茎叶含量的测定只限于总的含量测定,对单体含量测定较少.本文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人参茎叶粉中人参Re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clc-ODS柱(0.15m×6.0mm,φ,5μm).流动相为0.05%磷酸:乙腈(4:1),检测波长203nm,流速1.2ml/min,柱温38℃.测得人参茎叶粉中人参Re含量为16.85%.

  • 标签: 人参茎叶皂苷粉 人参皂苷RE RP-HPLC 含量测定
  • 简介:从中药墨旱莲EcliptaprostrataL.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eclalbasaponlnsII(1),I(2),III(3),3-O-[β-D-l比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16α-乙氧基-齐墩果酸-28-O-β-D-l比喃葡糖苷(4)3-O-[(2-O-硫酰基-β-D-吡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刺囊酸-28-O-β-D-吡喃葡糖苷(5).化合物45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eclalbasaponinsxIeclaIbasaponlnsXII.化合物15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

  • 标签: 墨旱莲 三萜皂苷 中药 新化合物 葡糖苷 齐墩果酸
  • 简介:患者男,67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9年,发热2天,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于1999年4月18日入院。查体:体温38.6℃,血压140/90mmHg(19/12kPa);神志清,失语,全身皮肤粘膜无异常,咽充血,双肺底闻及湿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Ⅱ级,头颅CT示脑梗塞(左)、陈旧性脑梗塞(右)。入院诊断:多发性脑梗塞、肺内感染。入院后给予环丙沙星、β-七叶钠15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治疗5天后病人体温降至正常。用药第7天全部液体输完后约半小时,病人出现呼吸急促,皮肤潮红、搔

  • 标签: Β-七叶皂苷钠 药疹 药物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简介:目的:研究黄山药(DioscoreapanthaicaPrainetBurkill)的化学成分,寻找新的活性物质.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C27甾体,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β,22ξ,26-三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protobiosideⅠ),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β,22ξ,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deltosideⅡ),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烷-5-烯-3β,22ξ,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Ⅲ).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与文献报道的从该植物中分到的化合物进行比较,认为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可能为药材久放后的酶解产物或提取分离过程中的人工产物.

  • 标签: 黄山药 C27甾体皂苷 化学成分 中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51岁.因外伤后腰部剧烈疼痛,活动不利1h,于2004年2月22日入院.入院体检:T36.6℃,P92次/min,R20次/min,BP130/80mmHg(1mmHg=0.133kPa).第一腰椎棘突压痛,活动受限,无双下肢放射性疼痛.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肝肾损害 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
  • 简介: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sL.)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独特的药理作用,多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西洋参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糖类聚炔类等,但主要是类成分.人类对西洋参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早在1854年美国一学者便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了第一个类成分,但对西洋参全面深入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

  • 标签: 西洋参 皂苷类成分 果实
  • 简介:目的利用薄层扫描法分别对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及绵萆薜药材进行薯蓣元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取粉苹薜、绵萆薜各3批经提取后点样,以氯仿:丙酮(9.7:0.3)为展开剂,采用薄层扫描法,检测波长λs=480nm,λR=700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16%99.64%,RSD为1.422.10%,稳定实验RSD=2.26%。结论本方法方便、简单、准确,可用于该品种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薄层扫描法 薯蓣皂苷元 RSD 含量测定 检测波长 实验
  • 简介:通过对人参果口服液质量进行研究,建立人参果口服液质量标准.利用薄层检查对其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对人参果口服液中人参含量木糖醇、山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参果口服液质量检验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快速检验人参果口服液的质量.

  • 标签: 人参果皂苷口服液 质量标准 分光光度法 滴定法 人参皂苷 木糖醇
  • 简介:目的:研究花刺参体内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SephadexLH-20,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HPLC对花刺参体内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三萜类化合物: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烷-7-烯-3β,23S-二醇(Ⅰ),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烷-8-烯-3β,23S-二醇(Ⅱ)。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命名为variegatusideAvariegatusideB。

  • 标签: 花刺参 海参 三萜皂苷
  • 简介:论文首次报道了利用49种微生物菌株对人参Rg1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发现小型丝状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3.1858)与蓝色梨头霉(Absidiacoerulea3.3538)具有转化能力.经正交试验优化转化条件,放大培养,制备得到产物MT1与MT2,经化学与波谱技术鉴定,MT1与MT2为同一产物即人参Rh1.运用TLCS方法探索了真菌体系中底物人参Rg1与转化产物人参Rh1的生物转化动力学曲线.

  • 标签: 人参皂苷RG1 MT2 TLCS 首次 微生物转化 波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