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一种简单合理的SD大鼠股骨张成模型。方法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雄性成年SD大鼠30只(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施行右侧股骨截断术,安装带有张成功能的外固定装置,静息期7 d后,以0.5 mm/d的速度,每天分2次进行张,张期为14 d,张总长度为7.0 mm。实验期间观察大鼠活动;张结束后进入矿化期,将矿化期分为2、4、8周3个时间点,在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10只大鼠行影像学检查;在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10只大鼠处死,取双侧股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本组造模时间为(25±5)min;实验过程中,大鼠活动良好;张14 d,大鼠股骨基本获得预期张距离。标本大体照片提示,在矿化期随着时间的增加,张区域颜色由棕色变成灰白色,质地逐渐变硬;X线片提示,随着时间的增加,张区新生痂逐渐增多,云雾状痂逐渐矿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在张早期,张区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出现小梁,在张后期,小梁增大变粗,相互交织成网状,并出现钙盐沉积。结论经过14 d张及8周矿化,成功构建SD大鼠股骨张成模型,该模型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科研、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牵张成骨技术 股骨 矿化 SD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张成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口腔颌面外科后,已逐渐成为治疗唇腭裂的重要选择。据研究报道,截线的设计、张器的类型、上颌前移量、手术年龄等因素或将影响张成术的预后。本文主要针对唇腭裂上颌张成的最新进展,从治疗方法、患者类型和辅助治疗三方面,对可能影响唇腭裂上颌张成疗效和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实践中制订恰当的治疗策略,改善手术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唇裂 腭裂 牵张成骨 颅面骨发育不全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大鼠下颌张成过程中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进行单侧下颌张,速率:0.4mm/d,张期为10d,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下颌张成张期第10d及下颌张成固定期第14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组织标本进行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对大鼠下颌张成的新生组织成功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质共567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207个,其中上调≥1.5倍的47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筛选出多种与张成过程中新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验证与新形成相关的蛋白质奠定基础。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牵张成骨 iTRAQ技术 蛋白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下齿槽神经缺失大鼠下颌张成张期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下齿槽神经缺失大鼠下颌张成,对照组为正常大鼠下颌张成,均进行单侧下颌张,速率:0.2mm/12h,张期为10d,下颌张成张期第10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组织标本进行理化性分析、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315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146个,其中上调≥1.5倍的39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感觉神经系统在张成的成过程中起到一定调控作用.筛选出多种下齿槽神经缺失下颌张成张期新形成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验证感觉神经缺失对下颌张成形成相关蛋白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牵张成骨 下齿槽神经 iTRAQ技术 蛋白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犬牙槽张成(alveo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ADO)张区新生长和改建的规律,为ADO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建立萎缩下颌牙槽动物模型。3个月后随机选择一侧萎缩下颌行牙槽切开术,植入2枚内型垂直向牙槽张器,经过7d的间歇期,以每天1次,每次1mm的频率进行垂直向增高,连续5d。在固定期的第4、8和12周各处死4只犬并取材,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用仪观察张区新超微结构和测定其Ca、P元素含量。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张区新不断钙化的过程,0~4周为新形成早期,〉4~8周为中期,〉8~12周为后期;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了张区成熟的过程,Ca、P含量逐渐增高,12周时和宿主含量相当。结论在牙槽张成的固定期,新逐渐形成并改建,至12周时成熟。

  • 标签: 牙槽骨牵张成骨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SD大鼠胫骨张模型,研究Wnt/β-catenin通路在大鼠胫骨张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胫骨张模型,以0.15mm/12h的速率延长胫骨。实验组大鼠张期每天在张间隙注射rrDkk1(recombinantratDkk1,25μg/kg),稳定期每3d注射1次。对照组大鼠相同时间接受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注射。于张第1、3、6、12天和稳定期第10天获取痂标本,进行实时定量荧光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稳定期6周后获取痂标本,进行X线检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显微CT和组织学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多种Wnt配体、辅因子、受体和抗体在痂区广泛表达。并在张期表达上调。实验组在rrDkk1作用下,这些因子中大部分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显著下调(P〈0.05)。组织学和显微CT检查显示。rrDkk1组的张愈合区无成熟的愈合。结论:Wnt/β-catenin通路参与了张成全过程,临床进行张成术时应避免Wnt/β-catenin通路受到抑制。

  • 标签: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牵张成骨 成骨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固定期放疗对兔下颌张成形成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实验动物行双侧下颌皮质切开术并植入张器,5d后开始牵引,速率为0.5mm/次,2次/d,连续10d,共延长下颌10mm,固定10周;B组实验动物行双侧下颌皮质切开、植入张器,进行张,张结束后固定10周,并在固定4周后开始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双侧下颌,5.4Gy/次,隔日1次,共5次,总剂量为27Gy;C组动物为对照组.固定期结束处死动物后,取各组动物张区新生痂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形态计量学分析、骨密度测定及三点弯曲试验测试牵引区抗弯强度.结果大体观察和X线检查显示所有进行下颌张的实验动物张间隙均有新形成,小梁沿张方向排列,骨密度较高;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实验动物张区均充满排列整齐的新生编织,B组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成发及软骨岛,新生小梁不及A组致密、成熟;形态计量学分析和机械力学分析结果显示B组的新生在骨密度和新生小梁数目上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新矿化程度方面,固定期放疗组较差,其机械强度也较低(P<0.05).结论在张成术的固定期进行放疗仍可以出现张区的新生形成,但软骨成分较多,机械强度较低.张成术用于颌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颌早期重建是可行的.

  • 标签: 下颌骨 修复外科手术 骨牵张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离断修复对大鼠张成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运用随机抽样法分为A、B、C组。B、C组先分别于右侧坐骨神经行离断修复术,待神经愈合到8、12周后,3组分别行右侧股骨截延长外固定术(Ilizarov术)建立张成模型。股骨截延长术(Ilizarov术)前及术后行肌电诱导仪(EMG)检测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术后每周行X线检查痂生成情况。矿化2、4、6周分别取材行四点弯曲实验和组织学染色检测张成区的再生情况。应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运用非参数检验评估,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表通过GraphPad Prism 8.0绘制。结果A组在术前及术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优于B、C组;矿化第2、4周,X线片示B组成优于A、C组;HE及Safranin O染色示B组局部毛细血管及软骨形成明显多于A、C组;免疫组化染色示B组张区骨桥蛋白(Opn)和钙素(Ocn)表达量高于A、C组;矿化第6周,四点弯曲实验示B组骨质量优于A、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延长组的张区再生较单纯延长组愈合良好,股骨延长过程造成坐骨神经损伤后其电生理改变呈周期性变化,该损伤在术后6周可逐渐恢复。

  • 标签: 神经修复 Ilizarov技术 肢体延长 动物模型 大鼠
  • 作者: 朱跃良 徐永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 朱跃良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 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搬移后张成不良的X线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胫骨搬移患者321例,其中42例(13.1%)X线片显示成不良;男27例,女15例;年龄4~65岁,平均33.1岁;成不良发生部位:胫骨近端26例,胫骨干3例,胫骨远端13例。胫骨缺损长度为3.5~21.7 cm,平均6.7 cm。胫骨搬移并发的张成不良根据X线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纵向型缺损,横向型缺损,虫蚀型缺损,全长型缺损。治疗的主要流程为:全身评估、局部评估、调架刺激和手术干预。调架刺激方法包括减调、停调、回调、手风琴技术,手术干预主要为二处截和植。使用外固定指数评估张成愈合及矿化情况,以Paley搬移治疗缺损肢体功能评价系统评估肢体功能。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71±11.7)个月(范围24~72个月)。成不良分型:纵向型缺损25例(59.5%,25/42),横向型缺损8例(19.0%,8/42),虫蚀型缺损2例(4.8%,2/42),全长型缺损7例(16.7%,7/42)。经治疗后,除2例截肢外,其余40例成不良均愈合,恢复行走功能。40例外固定指数为1.55~2.83个月/cm,平均1.76个月/cm。Paley搬移治疗缺损肢体功能评价标准:优27例,良10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92.5%(37/40)。治疗后再次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钉道感染(3例),搬移段轴向偏移(4例),马蹄足(2例),截肢(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2%(11/42);经对症处理后均纠正。结论根据X线表现,胫骨搬移中的截处成不良可分为纵向型缺损、横向型缺损、虫蚀型缺损、全长型缺损;按分型采用全身及局部对症治疗、调架刺激和手术干预,成不良的补救结果优良。

  • 标签: 胫骨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生成,牵张
  • 简介:背景:牙槽张成是解决严重牙槽萎缩的重要方法,其成过程和生物力学对于以后的种植和修复极为重要,目前一直缺少相关的实验研究。目的:分析犬牙槽张成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特点。方法:先拔除12只杂种犬双侧下颌前磨牙,牙槽修整后,制作萎缩牙槽模型。3个月后,植入骨内型牙槽张器。经过7d的间歇期,以1mm/d,1次/d的频率进行牙槽垂直向增高。在固定期的1,2和3个月,对张后的牙槽进行临床、生物力学、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所有张器与周围组织愈合良好。张结束时,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显示:萎缩牙槽分别增高(4.80±0.50)mm和(5.12±0.67)mm。组织学检测发现张区小梁在固定期的1-3个月成熟,其剪切力逐步提高,固定期3个月时和自体的剪切力相当。结果显示牙槽张成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性能在固定期3个月时与自体骨相当。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牙槽骨牵张成骨 力学 组织学 牙种植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护理干预在皮罗综合征患儿行下颌张成术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进修三个月期间护理的皮罗综合征患儿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将组间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显示,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良好提高,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较少,患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皮罗综合征患儿手术护理中开展综合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术后身体恢复。

  • 标签: 下颌骨牵张成骨术 皮罗综合征 术后护理 效果研究
  • 作者: 吴硕 魏琴 买买艾力·玉山 陈东生 吕黎明 李祥祥 高超 张利杰 杨康 马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重建外科,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医学动物模型研究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11,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零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创伤外科,山东 济宁 272100,厦门市马銮湾医院神经外科,福建 厦门 361100,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乌鲁木齐 83006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乌鲁木齐 8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转染重组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rrPDGF-BB)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于张成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选取48只幼年SD大鼠培养出48瓶BMSCs,其中24瓶使用慢病毒转染rrPDGF-BB基因;同时随机选取雄性成年SD大鼠72只,制作大鼠右侧股骨张成模型,将大鼠平均分为3组,分别在各组张间隙注射PBS(空白对照组)、未干预的BMSCs(阴性对照组)和转染rrPDGF-BB基因的大鼠BMSCs(实验组),随后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染色方法等评价该实验结果。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培养的大鼠BMSCs长势良好,第3代BMSCs低表达CD34(0.1%)和CD45(2.8%)、高表达CD29(95.1%),和文献描述的BMSCs表型一致;转染基因后,发现绿色荧光的表达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证实转染成功;制作大鼠股骨张成模型后,经过14 d张,所有大鼠达到预期张距离;在2、4、8周不同时间点观察,股骨标本大体观察,实验组张间隙可见连续性痂,硬度、颜色接近正常组织,张间隙活动度较差,低于空白对照组;X线片提示,实验组张间隙新生痂更多,骨髓腔较对照组提前再通;Micro-CT检查提示,实验组愈合较好,离断端已连接,矢状面可见骨髓腔再通;标本Micro-CT参数表明,实验组小梁厚度(0.297±0.005)mm、小梁数量(1.663±0.032)mm、体积分数(59.832±2.187)%和骨密度(0.586±0.014)g/cm3最大,实验组小梁分离度(0.399±0.051)mm最小,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更早、更多形成血管及软骨细胞。8周时实验组镜下可见新生痂连接成片,骨髓腔有再通趋势,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注射rrPDGF-BB基因转染的BMSCs可能促进大鼠张区新的形成,缩短新生痂的矿化时间,促进张成区域新生的成熟。

  • 标签: 牵张成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重组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矿化 成骨 大鼠
  • 简介:目的确定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在张成中的最佳注射时期。方法将36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Ⅰ组为对照组不注射PRP,其余3组分别在延迟期、张期和固定期注射0.5mlPRP干张间隙中。张结束后2、4、8周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取材。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X-rayabsorptionmetry,DEXA)测量新生骨密度,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HE染色光镜下观察新生成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成速率高于对照组;张结束后2、4周时,张期注射PRP组骨密度测量和组织学观察与其余两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对张成具有促进作用.张期注射PRP可缩短张成过程。

  • 标签: 骨生成 内脱位 血小板输注 成骨细胞
  • 简介:摘要张成技术自20世纪末应用于颅颌面外科以来,因其手术创伤小、耗时较短,且术后效果稳定,已广泛用于矫正颅缝早闭畸形。现国内外文献报道治疗颅缝早闭的张成术式种类繁多。为便于患者及外科医师了解各类术式优缺点,选择恰当的治疗策略,作者对临床常见内置张器张成、弹簧辅助张成,外置张器张成进行综述,并对其并发症及优点与不足进行评估。

  • 标签: 颅缝早闭 骨生成,牵张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辅助下颌张成术治疗Pierre Robin序列征(PR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PR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张成术中截断端是否填充CGF凝胶分为CGF组和NO-CGF组。所有患儿下颌截后分别在双侧下颌各安装1个可延长2 cm的延长器,术中均予以延长5 mm,CGF组在截断端放置CGF凝胶,NO-CGF组在截断端不放置任何物质。均在术后5 d开始张延长,每天1次,每侧每天延长0.8~1.2 mm,延长期10~15 d,在3个月固定期后行二次手术拆除延长器。记录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和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00例PRS患儿,其中CGF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出生后3~28 d,体质量2.5~3.2 kg;NO-CGF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出生后3~28 d,体质量2.6~3.3 kg。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所有患儿下颌体长度均增加了15~20 mm,无死亡、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CGF组和NO-CGF组分别有30例和38例患儿术后立即拔除气管插管,15例和17例术后4~6 d后拔除气管插管。出院后1~3个月CGF组和NO-CGF组分别有1例和4例发生感染,0例和2例螺钉脱落,0例和8例愈合延迟,0例和4例下颌回缩。2组患儿在延迟愈合的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F辅助双侧下颌张成术治疗PRS,可以明显减少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愈合良好。

  • 标签: 婴儿,新生 Pierre Robin序列征 骨生成,牵张 下颌骨 浓缩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内置式张成术与内牙种植体联合治疗火器伤性下颌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1例火器伤性下颌缺损患者延期行内置式张成术,后期行内牙种植体植入和修复。术中常规截,制作骨转移盘,固定内置式张器,术后一周以每日1mm的速度行牵引,共牵引8mm。固定期大体,螺旋CT观察新生成及缺损修复状况。固定期4月行内牙种植体植入和后期修复。结果:治疗按计划完成,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牵引顺利完成,新生骨质量良好,牙种植体整合良好,下颌缺损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在早期合理清创基础上,延期内置张成术联合内牙种植体可有效地治疗火器伤性下颌缺损,值得推广。

  • 标签: 牵张成骨 骨内 牙种植 火器伤 下颌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张成技术对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共62例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微型外固定支架张成技术。结果62例患者中,TAM评分优39例,良21例,差2例,优良率96.77%。62例患者中,发生延长指骨成角1例,掌指关节缩小5例,不连2例,总发生率为12.90%。结论对手外伤掌指骨缺损患者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张成技术临床价值高,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及时开展康复训练,提高关节功能康复。

  • 标签: 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 手外伤后 掌指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张成和正颌外科技术治疗火器伤性牙颌面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1例患者因火器伤严重颌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右侧升支高度严重不足、咬合关系错乱和上颌牙弓缩窄。手术采用张成技术,分两次张,恢复右侧升支高度。继而采用正颌外科方法矫正咬合关系。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一期张成延长约10mm,二期延长约15mm,右侧下颌升支高度基本恢复,正颌外科术后,患者面型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颌面部火器伤会导致严重的软组织瘢痕,再生能力降低,造成的畸形复杂,不规则。在应用张成和正颌外科治疗火器伤性牙颌面畸形必须要遵从其基本原理,同时要兼顾火器伤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最终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牵张成骨 正颌外科 火器伤 牙颌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