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临床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结论HDL的浓度和冠心病发生率之间成负相关,它可以促进和加速胆固醇从细胞和血管壁清除以及将它们运送到肝脏。HDL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HDL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HDL胆固醇的浓度受吸烟、锻炼、药物、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临床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甘油TG)与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TG/HDL-C)、谷氨酰转移酶(GGT)对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NAFLD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200例人员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脂水平并且分析TG/HDL-C与GGT对预测NAFLD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在TGTG/HDL-C、GGT检测水平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HDL-C水平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C预测NAFLD的临界值为1.3856,GGT预测NAFLD的临界值为27.9U/L。结论:临床中通过检测血清TG/HDL-C、GGT有助于预测NAFLD,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谷氨酰转移酶 非酒精性脂肪肝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367例临床标本进行了TG、TCHO、HDL及LDL检测,计算出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并分别将non-HDLC、LDLC与TG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血清TG含量轻度升高时,LDLC和non-HDLC均随之升高,但当TG含量明显升高,超过4.52mmol/L时,仅non-HDLC随之升高,而LDLC并不随之升高,反而略有降低。血清non-HDLC与TG含量有明显相关关系。(P<0.01),而HDLC与TG的相关关系仅在TG含量不高时存大,随着TG含量的升高,其相关关系也逐渐消失。non-HDLC是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的一个理想指标。

  • 标签: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建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系统(简称自建系统)进行初步性能评价。方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10-A2文件1,使用自建系统和配套系统测定HDL-C,进行准确度、总不精密度及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实验评价,并用患者标本与配套系统进行比对分析实验。结果自建系统低、中、高样本回收率分别为98.6%、99.3%、98.2%,平均为98.7%;自建系统低、中、高样本总不精密度CV值分别为1.79%、1.22%、0.80%;线性范围可达5mmol/L(相关系数r2=0.9995);与配套系统相比,Y=1.0319X-0.0003相关系数r=0.9854,测定结果显著相关(P<0.05)。当甘油TG)浓度≤10mmol/L,血红蛋白(Hb)浓度≤3g/L,维生素C(Vc)浓度≤1704μmol/L,胆红素(BIL)浓度≤342μmol/L时对本法无显著性干扰。结论自建系统各项分析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且检测成本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检测系统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推荐为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的主要治疗目标。然而,即使通过积极的降低LDL-C治疗,患者仍然存在显著残留心血管事件风险。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包含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非HDL-C在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LDL-C,并且比LDL-C及其他血脂指标具有更多显著优势。该文主要讨论非HDL-C的含义和检验优势、预测价值、目标值及相关指南推荐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2.2 两种直接法测定HDL-C的结果与PTA法的比较 40份样品的测定结果(mmol/L)分别为1.41±0.35(PTA法),40份临床样品测定结果()分别为1.41±0.35mmol/L(PTA法),其HDL-C的浓度为1.22mmol/L(PTA法)

  • 标签: 测定法评价 直接测定法 胆固醇直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甘油TG)与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肌量减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就诊的1 104例T2DM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生化指标。根据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最新共识诊断标准,肌量减少定义男性为骨骼肌指数(SMI)<7.0 kg/m2,女性为SMI<5.4 kg/m2。经筛选排除后纳入1 002例并通过TG/HDL-C比值四分位数分为四组:Q1:≤0.80(250例),Q2:0.81~1.23(250例),Q3:1.24~2.11(253例),Q4:≥2.12(249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²检验和K-W检验。通过TG/HDL-C比值四分位数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肌量减少的优势比。结果T2DM患者中,随着TG/HDL-C比值增加,肌量减少检出率逐渐降低,分别为27.6%(69/250)、19.2%(48/250)、18.2%(46/253)、12.0%(30/2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9.22,P<0.01)。TG/HDL-C比值的最低四分位数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46.239,P<0.01)、总胆固醇(H=37.949,P<0.01)、SMI(F=13.059,P<0.01)最低。与TG/HDL-C比值的最低四分位数相比,校正多个混杂因素后,TG/HDL-C比值的最高四分位数的优势比为0.39(95%可信区间:0.22~0.70),P=0.016。结论较低的TG/HDL-C比值与T2DM患者肌量减少的风险增加相关,且在校正多个混杂因素后,这种趋势仍然存在。

  • 标签: 糖尿病,2型 甘油三酯类 脂蛋白类,HDL 比值 肌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油(triglycerides, TG)/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比值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8~45岁)以及同期体检中心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G/HDL-C比值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病例组男性89例(79.5%),女性23例(20.5%);对照组男性49例(81.7%),女性11例(18.3%)。病例组基线TG(P=0.002)、HDL-C(P=0.001)以及TG/HDL-C比值(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TG/HDL-C比值较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第1四分位数组为参照,第3四分位数组:优势比3.14,95%可信区间1.11~8.87,P<0.001;第4四分位数组:优势比3.87,95%可信区间1.24~12.09;P<0.001)。结论TG/HDL-C比值较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脂 甘油三酯 胆固醇,HDL 危险因素 年轻人
  • 简介:  因此高尿酸血症与高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包括除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外的所有脂蛋白中的胆固醇颗粒[(VLDL-C ,而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将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全部包含在内

  • 标签: 关系分析 胆固醇关系 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吸烟对血清高密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所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462例体检人员,将其分为A组(吸烟组)、B组(戒烟组)、C组(被动吸烟组)、D组(无主动吸烟以及被动吸烟组)。对所有患者的血脂进行检测,同时对其高密脂蛋白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检测,D组的高密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以及C组,经比较,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和B组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吸烟以及被动吸烟致使人们血清高密脂蛋白呈现下降趋势,而吸烟习惯的人员应对吸烟数量进行控制。

  • 标签: 吸烟 高密度脂蛋白 心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超重、肥胖是高non-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与超重者应常规筛查non-HDL-C,合理膳食,加强运动以预防血脂异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青少年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甘油TG)水平下,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载脂蛋白A1(ApoA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病人836例,对其进行血清HDL-C、ApoA1、TG测定,并根据TG含量不同进行分组,分析HDL-C与ApoA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随着TG含量增高,相应的HLD-C含量呈梯度下降;在TG>1.70mmol/L时,随着TG含量增高,ApoA1含量呈梯度上升;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TG<10.0mmol/L时,HDL-C与ApoA1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在TG>10.0mmol/L时,HDL-C与ApoA1不具有相关性。结论ApoA1的升降不一定与HDL-C成正比例,同时测定HDL-C与ApoA1对临床诊断以及疗效评估等更有帮助。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 载脂蛋白A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甘油(TG)与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整理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10例ACS患者,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明确其任意冠脉主要分支病变程度≥50%纳入ACS组,依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各34例、80例、96例。纳入同期21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各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脂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伴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ACS患者血清TG、LDL-C水平及TG/HDL-C的比值可逐渐升高,提示其与此类患者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G/HDL-C比值、高血压病、糖尿病、LDL-C是ACS发生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③ROC曲线结果表明TG/HDL-C比值对ACS冠脉重度病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最佳临界值为1.58,其对应预测敏感度为75.2%,特异度为72.1%)。结论 在ACS患者中,TG/HDL-C比值与冠脉病变程度呈平行关系,为冠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CS患者严重冠脉病变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病变程度 Gensini 评分 TG/HDL-C比值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过程中HDL-C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的干扰。方法用罗氏P800生化分析系统分别进行各组测定不同程序清洗试剂针后同时测定HDL-C和TBA(实验组)与单独测定TBA(对照组),各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BA结果差异。结果同时测定HDL-C和TBA,TBA结果(44.02±1.510mmol/L)明显高于单独测定TBA结果(4.05±0.688mmol/L),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强清洗试剂针1后同时测定HDL-C和TBA,TBA结果(12.71±1.7888mmol/L)有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依然存在。结论HDL-C试剂1对TBA测定有严重干扰,加强试剂针清洗未能完全消除干扰。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汁酸 试剂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连地区居民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性。方法依托中华医学会发起的REACTION研究,选取2011年8至12月期间参加调查的大连地区随访的社区居民,共计10 207人,在2014年7至12月期间进行随访。根据non-HDL-C、LDL-C值四分位将受试者分为Q1、Q2、Q3和Q4及q1、q2、q3和q4组,分析non-HDL-C、LDL-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之间的相关性。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Q1、Q2、Q3和Q4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为37.3%、42.1%、44.4%和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5.361,P<0.001),q1、q2、q3和q4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为40.9%、42.6%、42.9%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9.888,P<0.001)。(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和吸烟情况进行的偏相关分析中,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与non-HDL-C、LDL-C仍呈正相关(r=0.092、r=0.046,P<0.05)。(3)以2014年新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为终点事件,对随访数据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on-HDL-C和LDL-C分别与年龄、吸烟情况进入方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n-HDL-C、年龄和吸烟情况的HR(95%CI)分别为:1.248(1.181~1.318)、0.988(0.980~0.996)、1.616(1.285~2.033);LDL-C、年龄和吸烟情况的HR(95%CI)分别为1.236(1.159~1.319)、0.990(0.982~0.997)、1.627(1.293~2.046), 均P<0.05]。结论(1)随着non-HDL-C和LDL-C的升高,大连地区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2)大连地区居民non-HDL-C和LDL-C均是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 大连地区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和分析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狭窄支数之间的血脂代谢变化,进一步探讨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47名住院男性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50%列为对照组,≥50%列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其中又根据不同狭窄支数分为1支、2支、多支病变组,不同狭窄程度分为50-75%组及75-100%组。除外糖尿病、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果病变组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病变组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狭窄支数之间HDL-C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SC/HDL-C及LDL-CHDL-C比值较HDL-C,显著性差异意义更大。结论HDL-C水平下降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SC/HDL-C以及LDL-CHDL-C比值升高可能更好预测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HDL-C 狭窄程度 对照组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美国得克隆斯大学分子遗传系教授迈克尔·布郎和约瑟夫·戈尔茨坦两人获一九八五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他们为探明胆固醇代谢的机理、动肪粥样硬化,冠心病的起因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就运动对血脂蛋白代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血脂蛋白代谢受多种因素调节和控

  • 标签: 血脂蛋白 LDL HDL 高密度脂蛋白 运动负荷 脂蛋白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的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中血清HDL-C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血清HDL-C检测结果,观察组HDL-C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中HDL-C水平检测,肝功能Child-Pugh评价分级A级HDL-C检测水平>B级HDL-C检测水平>CHDL-C检测水平(P<0.05)。无腹水者HDL-C水平明显高于少量腹水HDL-C水平,少量腹水HDL-C水平高于中等量腹水HDL-C水平,明显高于大量腹水HDL-C水平,无腹水者HDL-C水平最高,大量腹水HDL-C水平最低(P<0.05)。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者HDL-C水平明显高于无肝性脑病者HDL-C水平(P<0.05)。肝硬化者没有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HDL-C水平高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HDL-C水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较健康人低,并且HDL-C的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预后、腹水情况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血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mdash C) 肝硬化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235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180例作为冠心病组,5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狭窄程度<50%者为对照组。记录纳入样本的临床资料,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高密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降低,hs-CRP水平升高(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DL-C逐渐下降,hs-CRP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hs-CRP、高血压病史为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DL-C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hs-CRP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联合两者的检测能更好的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超敏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