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第二产程中电子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挑选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5例分娩产妇为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在产妇宫口全开进入第二产程时,均接受胎电子监护联合母体心率监护。对除去真性图形后重合图形的发生情况,自然分娩、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产妇重合图形发生率为26.67%(20/75),自然分娩发生率、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6.67%、2.67%、5.33%、5.33%,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2±0.43)分,妊娠结局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第二产程中电子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无创操作更易于被产妇接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

  • 标签: 第二产程 胎心 电子 外监护 母体 心率 联合监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产科门诊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孕周32周孕妇在产科门诊行监护1081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孕周32周孕妇在产科门诊行监护1264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进行护理干预的是观察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对比两组监护孕妇的阳性率、胎儿异常率、满意度、依从性、新生儿窒息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异常率2170例(20.07%),观察组为750例(5.93%),对比(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阳性率、新生儿窒息率、护患纠纷发生率较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00例(69.38%),观察组为12480例(98.73%),对比(P<0.05)。结论针对产科门诊监护孕妇,采用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护患纠纷,降低阳性率、异常率,取得显著护理效果,提高孕妇满意度,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产科门诊 胎心监护
  • 作者: 武秀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云南玉溪 653100)  【摘 要】目的:研究门诊胎心监护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胎心监护的160例孕妇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的监护效果。结果: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阳性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胎心监护孕妇实施有效的干预护理能够降低阳性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提升满意度,应该进行推广。  【
  • 简介:摘要母输血综合征是妊娠期胎儿血液或部分成分通过破损的胎盘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循环系统,最终导致胎儿不同程度失血及母体类似溶血的一组症候群,是一种少见的产科疾病。由于发病隐蔽,产前诊断比较困难,容易漏诊,诊断时胎儿往往已严重贫血,甚至死宫内。分娩过程中电子监护(electronicfetalmonitoring,EFM)的心率图形是胎儿心脏和中山神经系统对血容量变化、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反应的间接标志,本文从我院2018收治的一例严重母输血综合征产时监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母输血综合征伴不典型监护的图形判读与处理,旨在总结经验以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胎母输血综合征 胎监
  • 简介:摘要监护作为一项有效的监测手段,可及时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在产前实施监护可在第一时间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采取科学处理手段使围产儿死亡率降到最低,提高优生率。本文将对产前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结局关系进行分析。

  • 标签: 产前胎心监护异常 新生儿结局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监护作为一项有效的监测手段,可及时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在产前实施监护可在第一时间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采取科学处理手段使围产儿死亡率降到最低,提高优生率。本文将对产前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结局关系进行分析。

  • 标签: 产前胎心监护异常 新生儿结局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刺激监护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收治的82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自测胎动方式进行检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刺激监护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新生儿窒息发生概率和胎儿窘迫检出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胎儿窘迫检出率为91.2%、51.2%;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9.8%、29.3%,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进行无刺激监护联合B超+自测胎动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无刺激胎心监护 B超诊断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 临床效果
  • 作者: 王轶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43-01孕期对胎儿的胎心心音听诊是最早的胎儿监护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预防和减少胎儿死亡生产率、降低围产儿发病率上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胎心监测用其守护宝宝健康是全家人都应该普及的知识。1胎心监测发展历史胎心监测最早始于1818年,主要用耳朵贴近腹部来听到胎心;从1821年开始,木式听筒开始用于胎心听诊;上世纪50年代末,电子工业的发展,为胎心监测仪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就是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各类型的胎心监测仪在世界各国开始迅速普及。1958年,美籍华裔Edwrd,Hon教授发表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子胎心率评估》论文,在文章中首次阐明并解释了电子仪器记录瞬时胎心率及子宫收缩对产时胎儿窒息评估的重要性。此后,随着胎心电生理学的发展,以及集成电路、软件技术和胎心拾取技术的进步,现在的胎心电子检测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2胎心监测的作用胎心监测是胎心胎动宫缩图的简称,是利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将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可视化记录下来供临床分析的图形,是能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对胎儿没有危害,有需要的话,可以在家配置简易的胎心检测仪,自主进行检测。胎心监测能够连续观察并记录下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及胎儿受宫缩影响的状态。可通过这种方法在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宫内急慢性缺氧、胎盘功能不全、脐带脱垂或隐性脱垂等危险状态,而且还可以检查胎儿宫内储备状况。但是这种判断胎儿宫内状态的监测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当产妇发生宫缩时,就不能听取胎心率,需要在宫缩停止30秒后才可以开始听取胎心;此外,宫缩时或宫缩刚过后的胎心率是无法准确判断的,也就难以鉴别这一阶段的胎心异常是生理性还是病性变化。但胎心监测仍然是最重要的判断胎儿在孕期健康状态的方法,需要准妈妈们不能因为麻烦而忽视对胎心的监测,需认真耐心的坚持。3胎心监测必备知识(1)胎心监测开始的时间孕妈妈在自身身体状况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在孕期第36周就可以进行胎心监护了,建议之后每周保持一次监测。如果孕妈妈在自身就有疾病或孕期出现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建议最好从孕期第28-30周开始胎心监测。(2)胎心监测前的注意事项孕妈妈在准备做胎心监测前,需特别注意以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胎儿窘迫预测中应用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3月在本院产科接收的 40例妊娠期 34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于行监护无任何反应的行胎儿心电图对胎儿窘迫进行诊断;在术前采用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应用于胎儿窘迫的预测,观察不同诊断方式胎儿窘迫的诊断准确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测正常者 16例、异常者 24例,其中异常者主要存在宽大的 QRS波群变化,正常者 1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异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儿监护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监护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胎儿窘迫预测中应用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的诊断效果极其显著,其能够及时的对胎儿窘迫进行处理,避免胎儿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 标签: 胎儿心电图 胎心监护 胎儿窘迫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胎儿窘迫预测中应用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3 月在本院产科 接收的 40 例妊娠期 34 周的 孕妇 作为研究对象。对于行监护无任何反应的行胎儿心电图对胎儿窘迫进行诊断;在术前采用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应用于胎儿窘迫的预测, 观察不同诊断方式胎儿窘迫的诊断准确率, 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测正常 者 16 例、异常者 24 例,其中异常者主要存在宽大的 QRS 波群变化,正常者 1min 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异常者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儿监护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监护的诊断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胎儿窘迫预测中应用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的诊断效果极其显著,其能够及时的对胎儿窘迫进行处理,避免胎儿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 标签: 胎儿心电图 胎心监护 胎儿窘迫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胎儿窘迫预测中应用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3月在本院产科接收的 40例妊娠期 34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于行监护无任何反应的行胎儿心电图对胎儿窘迫进行诊断;在术前采用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应用于胎儿窘迫的预测,观察不同诊断方式胎儿窘迫的诊断准确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测正常者 16例、异常者 24例,其中异常者主要存在宽大的 QRS波群变化,正常者 1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异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胎儿心电图联合胎儿监护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监护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胎儿窘迫预测中应用胎儿心电图联合监护的诊断效果极其显著,其能够及时的对胎儿窘迫进行处理,避免胎儿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 标签: 胎儿心电图 胎心监护 胎儿窘迫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或三选择性减术后妊娠结局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24例双或三妊娠患者,孕11周后在超声引导下对计划被减胎儿进行KCl心内注射减,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减成功,减后妊娠结局良好,抱婴回家率较高。结论双或三选择性减术后患者妊娠结局良好,良好的护理质量对提高减术成功率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胎妊娠 KCl心内注射减胎 术后妊娠结局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漏、胎动不安是常见妊娠病。漏主要是指女性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也称为胞漏或漏;而胎动不安则主要是女性在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感,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两者区别主要在于有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漏与胎动不安经积极稳妥治疗后,大多可继续正常妊娠,分娩健康的婴儿;若患者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病情可发展为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或过期流产、感染性流产、习惯性流产等,使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中医中药在治疗漏与胎动不安上有明显优势,寿丸则是最常用的有效方药之一,本文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寿丸加减治疗漏、胎动进行综述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胎动不安 寿胎丸 胎漏 加减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文关怀在胸外科监护室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胸外科采取手术治疗后监护室中患者10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08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手段后满意度对比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对比具有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胸外科监护室观察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同时也能促进医患关系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患者对人文关怀护理的依从率,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胸心外科监护室 护患沟通 护理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护理人文关怀在胸外科监护室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9 月 ~2018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胸外科采取手术治疗后监护室中患者 108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108 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手段后满意度对比有较大差异, P 〈 0.05 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对比具有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胸外科监护室观察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同时也能促进医患关系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患者对人文关怀护理的依从率,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胸心外科监护室 护患沟通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排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给以补液治疗;观察组脉搏指示连续排血量监护指导下,给予补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2天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降钙素原(PCT)、中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4.0±9.0)d明显短与对照组(21.0±9.2)d,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指示连续排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显著。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护 感染性休克 临床疗效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排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 2017 年 11月 ~ 2018 年 11 月期间,我院 诊治的 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 研究对象。 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随机 分为观察 组( 20例)与对照 组( 2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 CVP )监测指导,给以补液治疗;观察组: 脉搏指示连续排血量监护指导下,给予补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1 )治疗 2 天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降钙素原( PCT )、中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5);( 2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 14.0±9.0 ) d 明显短与对照组( 21.0±9.2 ) d ,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脉搏指示连续排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显著 。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护 感染性休克 临床疗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