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灰霉病的传播会对番茄的质量和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应根据番茄的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理,对番茄的发病源头和容易受到侵染的部位进行喷药,将残留的花叶摘除,通过农业防治方法,让灰霉病的防治更加安全和有效,还可以利用化学防治方法,使用灰霉病防治的专用药剂,对专用药剂的用量进行控制。

  • 标签: 番茄 灰霉病 防治
  • 简介:1.0mg/L和5.0mg/L多菌灵盐酸盐溶液处理灰霉病多菌灵敏感菌株和抗性菌丝体,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敏感菌株存在时,多菌灵盐酸盐溶液2h后的电导率显著降低,而抗性菌株存在的溶液中电导率则未见下降.

  • 标签: 灰霉病菌 电导率 多菌灵 抗药性
  • 简介:番茄霉病(Passalorafulva)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该菌ISSR-PCR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Mg2+、dNTPs、引物、模板DNA、TaqDNA聚合酶、缓冲液、循环次数)和引物进行筛选和优化,并对退火温度进行了梯度优化,建立了番茄霉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Mg^2+1.5mmol/L,dNTPs0.4mmol/L,引物1.5μmol/L,模板DNA45ng,TaqDNA聚合酶1.0U,1倍的PCR缓冲液,循环40次,退火温度50℃。

  • 标签: 番茄叶霉病菌 ISSR—PCR 梯度PCR
  • 简介:为评估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nerea对咯菌腈的抗性风险,就室内经紫外照射获得抗药突变体的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茵分生孢子的紫外照射亚致死时间为90~120S;经亚致死时间紫外照射后,4个亲本菌株中有2个菌株共产生了6个抗咯菌腈的突变体,其EC,。值是亲本菌株的310倍以上,抗性突变频率为3.13×10^-7;经紫外照射诱变获得的所有抗性突变体在茵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茵核能力及其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性方面均比其亲本菌株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所得抗咯茵腈突变体对氟啶胺、啶茵嗯唑、啶酰茵胺和嘧霉胺无交互抗性。表明番茄灰霉病对咯茵腈的抗药性风险较低。

  • 标签: 番茄灰霉病菌 咯菌腈 抗性诱变 抗性突变体 抗药性风险
  • 简介:分别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Cohn)培养液、过滤液和灭活液对葡萄灰霉病(GB)、草莓灰霉病(SB)、辣椒灰霉病(PB)和番茄灰霉病(TB)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对GB、SB、TB和TB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菌液浓度达到105CFU/mL时,对4种灰霉病的抑制率均达到了100%;当浓度降低为104CFU/mL时,抑制率明显降抵.而菌液浓度为108CFU/mL时的过滤液,对GB、PB和TB的抑制率也均在50%以上.灭活液对灰霉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菌液浓度为108CFU/mL时,对PB、GB、TB和SB的抑制率分别为73.6%、39.5%、50%和25%.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灰霉病菌 抑制率
  • 简介:室内研究了新疆紫草色素对番茄霉病Fulviafulva(Cooke)Cifferri的生物活性.新疆紫草色素用石油醚提取,分别用平板表面萌发法和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番茄霉病孢子萌发、孢子芽管长度及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其对番茄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疆紫草色素对番茄霉病抑制作用明显,其中抑制孢子萌发EC50为17.4μg/mL,抑制孢子萌发芽管长度的EC50为1.0μg/mL,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200.4μg/mL;浓度为800μg/mL时对番茄霉病的离体防治效果达到90.5%.

  • 标签: 紫草 番茄叶霉病菌 抑菌活性
  • 简介:摘要:西红柿的营养含量是非常丰富的,是当前蔬菜品种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因此选择西红柿进行种植的种植户也越来越多,西红柿种植过程中要想能够获得较高的种植收益,除了要不断对种植技术进行完善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各类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处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导致西红柿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灰霉病是西红柿生长中感染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且该类病害的发生会对西红柿的产量以及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加强对于西红柿灰霉病的控制,对于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保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要求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西红柿种植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部分参考。

  • 标签: 西红柿 灰霉病 综合防治
  • 简介:为开发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生防细菌,进行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208和BS-209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温室和田间防治试验,并测定了两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S-208菌株分泌物对番茄灰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4%以上;BS-208和BS-209菌株的发酵液在经稀释10倍后,对番茄灰霉病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经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以BS-208和BS-209菌株发酵液和菌体处理后24和48h接种病菌,防效均达75%以上,好于0h接种的防效,但分泌物滤液防治效果较差.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BS-208和BS-209制剂对番茄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浓度加大而提高,以8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两菌株制剂800倍液连续3次施药后防效均达到74%以上,并且BS-208菌株的防效略高于BS-209菌株.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番茄灰霉病 防治效果
  • 简介:大棚种植的韭菜、黄瓜、番茄、西葫芦等多种作物,在湿度大的特定环境下,往往都易发生灰霉病。它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和茎基部腐烂,影响棚室蔬菜产量和品质。

  • 标签: 棚室蔬菜 灰霉病 防控 真菌性病害 大棚种植 蔬菜产量
  • 简介:黄瓜灰霉病是黄瓜温室大棚栽培中的一种常见病害,由于果实受害后会腐烂,菜农常称之为烂果病、霉烂病。1危害症状黄瓜灰霉病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上产生水浸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直径15~20mm的大型病斑。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

  • 标签: 黄瓜灰霉病 综合防控 设施 西安 温室大棚栽培 常见病害
  • 简介:蔬菜灰霉病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病害,目前在我国发病较为普遍。多发生在湿度较高、降雨量较多的季节或环境条件下。温室大棚湿度大,发生更加普遍和严重。茄科蔬菜中,番茄、辣椒和茄子受到的伤害最为严重。

  • 标签: 灰霉病菌 茄科蔬菜 番茄灰霉病 水浸状 后病 辣椒灰霉病
  • 简介:在冬季越冬栽培的黄瓜容易受灰霉病的侵染,不注意防治往往会使黄瓜受到严重危害。而在农药使用时,因黄瓜对农药非常敏感,喷施杀菌剂必须慎之又慎,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症状识别。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和叶片,也危害茎、花,造成烂苗、烂花、烂果。感染灰霉病的黄瓜叶片,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小型的“V”字型病斑。

  • 标签: 黄瓜灰霉病 症状识别 防治 棚室 黄瓜叶片 农药使用
  • 简介:矿质元素不仅可使植物旺盛、健壮生长,而且多数元素可作为病原物营养需要或毒害作用而影响病原物的侵染扩散和繁殖,增强植物抗病能力。选用番茄灰霉病敏感型番茄L402为试材,叶片施用Ca-(2+)、Mg-(2+)、SA及其组合处理,对番茄五叶幼苗期抗灰霉病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叶面增施Mg-(2+)不显著改变番茄灰霉病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为78.25;Mg-(2+)与SA不同顺序复合施用的病情性指数虽低于对照,但均显著高于SA单一处理;Mg-(2+)不仅没有提高番茄灰霉病的作用,也没有提高SA诱导番茄灰霉病的作用;Ca-(2+)与SA不同顺序配施对番茄幼苗抗灰霉病的影响效果不同。明确了先施Ca-(2+)再施用SA处理抗病效果最好。即Ca+SA处理的病情指数比SA降低17.93%,比SA+Ca降低13.34%,比单纯施Ca-(2+)降低45.22%;而SA+Ca处理的病情指数与SA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先施Ca-(2+)再施SA,Ca-(2+)具有显著增强SA诱导番茄灰霉病的作用。实验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和提高SA诱导抗性机制,为提高番茄产量和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标签: 番茄 Mg2+ CA2+ 灰霉菌
  • 简介: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法,对采自山西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4个地区的188个灰霉病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表现型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旨在了解灰霉病的抗药性状况和预测其抗性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对多菌灵的抗性表现型可分为敏感(S)、低抗或中抗(RM)和高抗(R),对腐霉利和乙霉威可分为敏感(S)和抗性(R).以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性为序,检测出8种不同类型的抗性表现型,即RRR、RRS、RSR、RSS、RMRS、RMSR、RMSS和SSR.各表现型的分布频率随各地区用药历史和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并与抗性监测结果相一致.对55个不同抗性表现型的单孢菌株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继代无药培养10代后,以RRR和RSS型表现最稳定,而其余类型菌株均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异,尤其是RMSS和RMRS型菌株100%发生了变异,抗性表现型不稳定的菌株占52.7%.对多菌灵的抗性变化趋势是由敏感向低抗、再向高抗发展;对腐霉利的抗性变化主要是由抗性转变为敏感;而对乙霉威的抗性则相对比较稳定.

  • 标签: 灰霉病菌 杀菌剂 抗性表现型 稳定性
  • 简介: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病原菌为灰葡萄孢霉。是葡萄生产上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葡萄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再加上设施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差、栽植密度大、葡萄枝蔓生长较弱等原因.使灰霉病成为设施栽培中最容易发生、经常性发生的病害,造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严重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

  • 标签: 葡萄灰霉病 设施栽培 综合防治 发生规律 灰葡萄孢霉 葡萄生产
  • 简介:对引起烟草漂浮育苗中“根茎腐烂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vs.)。采用生长速率法用8种杀菌剂对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25%咪鲜胺乳油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0.03mg/L;其次为10%多氧霉素WP、50%秀安WP、58%绿色多菌灵WP、50%速科灵WP、50%农利灵干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它们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2.21mg/L,3.48mg/L,6.79mg/L,23.21mg/L,24.74mg/L,34.94mg/L;80%大生M-45WP的抑制活性最差,EC50为621.36mg/L。

  • 标签: 烟草 根茎腐烂 灰葡萄孢 杀菌剂 毒力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