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健康信念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83行例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健康信念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辅助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减轻术后疼痛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肝癌介入 患者
  • 简介:摘要疼痛是一种令人苦恼和痛苦的感觉,引起人的不舒适反应,不愉快的情绪,是人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的理性因素、情感因素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避免疼痛,消除疼痛或缓解疼痛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学的宗旨和护士的主要职责之一。

  • 标签: 疼痛 评估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护理需求,评价耳穴压贴+系统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的84例晚期结肠癌癌性疼痛患者,以随机法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2)、耳穴压贴+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42),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参与。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疼痛状况、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以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耳穴压贴 护理干预 结肠癌 癌性疼痛 心理状态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肛瘘手术患者护理期间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在2021年3月~2023年3月这段时间里选84例肛瘘手术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和综合性护理干预(研究组),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尿潴留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肛瘘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综合效果更为优异,其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肛瘘手术 综合性护理干预 疼痛水平 尿潴留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外科手术疼痛程度的评价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适用作为术后疼痛的治疗药物,观察组则采用双氯芬酸钠片作为术后疼痛的治疗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的改变情况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清醒时、术后8h、术后16h、术后24h的疼痛程度分别为(5.12±1.01)、(4.02±0.95)、(3.13±0.63)、(2.16±0.55);相应的,对照组分别为(7.89±0.90)、(7.23±0.93)、(6.89±0.68)、(5.93±0.61);观察组清醒时、术后8h、术后16h、术后24h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其次,观察组镇痛总有效性(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且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且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片有助于降低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于提高镇痛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积极作用,可推广。

  • 标签: 耳鼻喉 手术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人格特质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疼痛科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疼痛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情绪调节疗法。干预前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干预前后患者正负情绪量表(PANAS)、情绪调节量表(ERQ)、数字疼痛评估法(N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EPQ-RSC各维度评分、PANAS评分、ERQ评分、NRS评分和SCL-90评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干预后,干预组PA评分、认知重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A评分、表达抑制评分、NRS评分以及SCL-90量表中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4个因子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艾森克人格特质问卷预测慢性疼痛患者的积极情绪,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情绪管理,可有效调节患者情绪,引导患者恢复正性情绪,降低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从而尽快恢复。

  • 标签: 慢性疼痛 人格特质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强化疼痛护理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0例我院急诊创伤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入组时间在2019年4月-2021年5月,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成两组,n=40。参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在鼻窦炎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对照形式展开,选择我院耳鼻喉科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接受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采用随机交替法将均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疼痛护理,比较两组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及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PSQI、POM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鼻窦炎术后应用疼痛护理的护理效果良好,可有效的减轻疼痛、改善患者负面心态并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鼻窦炎术 疼痛护理 疼痛程度 心态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对胸部外伤疼痛评分与满意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8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其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n=49,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n=49,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睡眠时间以及满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其睡眠时间明显较长,满意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胸部外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不仅能降低疼痛程度,还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对维持护患间良好的关系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 标签: 胸部外伤 综合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护理疼痛干预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2016年7月选取86例在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麻醉护士疼痛干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及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4h、48h、72h,实验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镇痛满意度达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P<0.05)。实验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显著低于对照组30.23%(P<0.05)。结论麻醉护士疼痛干预可有效减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减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干预 妇科开腹手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背部疼痛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对其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接收的68名腰背部疼痛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采取疼痛护理。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护理情况,涵盖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三方面。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疼痛护理 腰背部疼痛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在产妇剖宫产后使用分段式疼痛护理对产妇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和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使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使用分段式疼痛护理的是研究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的疼痛程度。 结果 两组护理结束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在使用分段式疼痛护理后的疼痛程度更低,(P

  • 标签: 剖宫产术 分段式疼痛护理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疼痛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20年7月-2022年5月78例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以双色球法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疼痛护理),各39例,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疼痛护理 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管理路径对断指再植患者夜间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断指再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疼痛管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分别比较术后当日、术后1、2、3 d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再植指血液循环状态、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日和术后1、2、3 d,观察组夜间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植指血液循环状态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的经历、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和疼痛教育满意度评分也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疼痛管理路径对断指再植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促进再植指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

  • 标签: 断指再植 管理路径 夜间疼痛 显微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过去1年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患者共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需要不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只进行骨科护理常规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和骨科护理常规的治疗组。对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后,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Barthel指数、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结果对本次研究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术后护理干预模式,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可以认为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患者的疼痛感将会明显减轻,这对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是有利的。结论对于骨折疼痛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使得患者的预后更好。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骨折 临床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评估干预对淋巴瘤患者疼痛程度地缓解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救治的50名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名,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而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成效、视觉模拟评测指数视觉疼痛,随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指数上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指数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疼痛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数值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淋巴瘤患者实施疼痛评估,能够有效明确患者临床期间护理需求,改善患者疼痛现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改善病症结局,缓和情绪变化有着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疼痛评估干预 淋巴瘤患者 疼痛程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段式疼痛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程度产生的效果。方法:入组时间范围:2022年,人员:剖宫产术后产妇72,随机模式(研究组、对照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时段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心理状态、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段式疼痛护理可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程度,继而改善其心理状态和心率指标,值得运用。

  • 标签: 分段式疼痛护理 剖宫产 术后 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