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阐明了的形成、特点、分类和组方配伍,针对的组方思路进行了重点论述,并从基本配伍、特殊配伍和随配伍三个方面对组方思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 标签: 痰证 遣药组方 思路
  • 简介:目的探讨红曲复方制剂治疗血瘀型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为血脂异常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就诊的140例血瘀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血脂异常程度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服用中药1个月后中医候积分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中医候积分较前改善;总胆固醇(TC)边缘升高组以及升高组下降幅度分别为(11.59±12.26)%、(22.44±11.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边缘升高组以及升高组下降幅度分别为(18.78±15.26)%、(27.12±15.73)%;甘油三酯(TG)升高组下降幅度为(22.63±27.9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组治疗后较前上升。结论红曲复方制剂可改善中医候,降低TC、LDL-C、TG,升高HDL-C。

  • 标签: 红曲 血脂异常 痰浊血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常规治疗比较,分析穴位敷贴作用于湿肺型咳喘患者后的症状与体征,明确其疗效及特色,以便进一步应用推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咳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外加用穴位敷贴。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穴位敷贴防治湿肺型咳喘取得良好疗效,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穴位敷贴 慢性咳喘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针药结合与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在治疗后症状都有改善,试验组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有效率为84.00%,试验组明显优于观察组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颈性眩晕 针刺 灯盏花素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瘀型高血压治疗的过程,使用健脾活血化瘀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血瘀型高血压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健脾活血化瘀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3月—2016年5月间收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5.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7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稍低(对照组为7.5%),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活血化瘀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血瘀型高血压效果分析发现,其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借鉴。

  • 标签: 健脾活血化瘀汤 贝那普利 治疗 痰浊血瘀型高血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颗粒剂在湿络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应用中药颗粒剂治疗的湿络型颈椎病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痊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4.83%。结论应用中药颗粒剂治疗湿络型颈椎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中药颗粒剂 痰湿阻络型 颈椎病
  • 简介: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对风络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卒中风络型患者70例,其中女21例,男49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以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加以瓜蒌皮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并在治疗前后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进行评价,并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同时进行疗效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ET-1、ADL、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除ADL评分外,治疗组的ET-1、CSS评分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对改善风络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 标签: 瓜蒌皮注射液 脑卒中 风痰阻络 血浆内皮素-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中加入全蝎、蜈蚣、片姜黄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辨证属于项痹病-风寒痹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均采用中药、推拿、牵引治疗,治疗组中药中加入全蝎、蜈蚣、片姜黄,2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中加入全蝎、蜈蚣、片姜黄治疗项痹风寒痹疗效更显著。

  • 标签: 项痹病风寒痹阻证 全蝎 蜈蚣 片姜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动排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运动耐受性的影响。方法经回顾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55例慢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行常规排护理,研究组行振动排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排量及6分钟行走距离。结果研究组排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6分钟行走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振动排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慢肺患者的排,且显著提高其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受性。

  • 标签: 振动排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对肺炎喘嗽(热闭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炎喘嗽(热闭肺)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分别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整体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经统计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可显著改善肺炎喘嗽(热闭肺)患者的临床症状,整体疗效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作用。

  • 标签: 肺炎喘嗽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痰热闭肺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西药联合治疗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窍型眩晕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行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眩晕发作频次减少程度、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西药联合治疗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

  • 标签: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 西药 联合 治疗 痰瘀阻窍型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枕治疗2级高血压病瘀互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2级高血压病瘀互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进行中药药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SpS评分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枕治疗2级高血压病瘀互结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药枕 2级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糖皮质激素的诸多不良反应失眠较为多见,通常在激素治疗初期或者大量外源性激素应用时容易发生。糖皮质激素可以诱发和加重失眠,严重者还会引起焦虑、抑郁等更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由于糖皮质激素自身"入肾经,属性为阳"的药物特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易造成肾阴阳的不平衡,影响心肝两脏,出现心肝肾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从而导致或者加重失眠。肺脏不仅为气脏,也是血脏。瘀互是肺系疾病常见的病理基础,瘀相互胶结而致阴阳通行道路受阻,故治疗时应根据其病机特点,在调理心肝肾阴阳的同时,运用化痰通络、安神定志的药物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失眠 阴阳失调 痰瘀阻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合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热闭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月12月于肥城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MP热闭肺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组(60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热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先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d后,改为口服再连续应用3d后停药。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以我院自制制剂清热解毒合剂治疗,每次50ml,每日3次,连服1周。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及肺部罗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合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MP可有效缓解小儿发热、咳嗽及肺部罗音等症状,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费用,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清热解毒合剂 痰热闭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