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手术程序]鼻咽血管纤维的手术途径有经鼻侧、口腔、颈侧和鼻腔4种。由于颈侧途径过于复杂,鼻侧切开有术后萎缩和瘢痕。软腭切口易留瘘孔的缺点,故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自1957年以后吴学愚借用裂腭修补技术,改进了硬腭部舌形切口方法:1.切口前端距门齿1cm左右,向两侧延伸越过腭大孔之后外方,注意避免损伤腭大动脉。2.将粘膜瓣向后剥离,暴露鼻咽腔,凿去部

  • 标签: 鼻咽血管纤维瘤 鼻咽腔 肿瘤 切除术 手术途径 耳鼻喉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听神经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听神经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围手术期间的护理重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出现1例呼吸功能紊乱、2例意识模糊、3例面瘫、1例脑脊液漏、6例吞咽困难、3例颅内出血,未出现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压疮及死亡等。经过后期的及时治疗及综合护理后,最终都康复出院。结论听神经切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听神经瘤 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与全切除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4例醛固酮临床资料。34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除,60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4.5个月。结果行肾上腺全切组手术时间(40.0±12.0)min,中失血量(23.5±9.5)ml,拔引流管时间(2.5±1.2)d,肿瘤大小(20.0±5.0)mm,术后住院天数(6.5±2.0)d。行肾上腺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48.0±13.0)min,中失血量(25.5±10.0)ml,拔引流管时间(2.8±1.4)d;肿瘤大小(18.5±4.5)mm;术后住院天数(7.0±2.5)d。肾上腺全切除组和部分切除组的肿瘤大小、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拔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部分切除组(P〈0.05)。全切组和部分切除组术后有效率分别为100%(34/34)和96.7%(58/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发肾上腺醛固酮适合于肾上腺部分切除,肿瘤多灶性是保留肾上腺组织手术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对于部分切除治疗无效患者,再次行患侧肾上腺全切除或肿瘤切除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肾上腺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血管球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199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手部血管球患者72例,确诊后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术后效果良好,随访3个月~10年,无1例复发.结论诊治的成功关键在于:血管球的临床三联症表现,手术采用显微技术完整切除体,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 标签: 手部 血管球瘤 诊断 显微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脑垂体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例行经鼻蝶入路脑垂体切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结果。结果经手术治疗辅以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的手术效果均较为满意,术后出现尿崩症5例,脑脊液鼻漏3例,垂体功能下降1例,未见死亡病例。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 临床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主动脉切除护理。方法回顾腹主动脉切除的护理过程。结论腹主动脉是由于腹主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局限性动脉异常扩张或膨出,以搏动性肿块为主要特征。中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腹主动脉瘤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胃间质切除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胃间质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行胃间质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腹腔镜行胃间质切除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胃间质患者的手术时间没有差异,但是观察组胃间质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中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胃间质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切除手术治疗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使得患者的手术预后情况较好,可进行临床的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胃间质瘤 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120-01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切除的手术要点。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切除32例。19例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中胃镜定位,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8例肿瘤位于胃体或胃底后壁,中胃镜定位,在肿瘤对应的前壁打开胃腔,与胃镜配合找到肿瘤后,将后壁肿瘤从胃前壁切口提出,用Endo-GIA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2例肿瘤位于胃前壁,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3.0cm、2.5cm,中胃镜定位,打开对应的胃前壁浆膜,将肿瘤切除;1例肿瘤位于胃窦部前壁,直径约5.0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次全切除;2例肿瘤位于胃体上段小弯侧,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6.0cm、4.0cm,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结果3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2min(52~185min),平均出血量60ml(30~21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标本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5例肿瘤最大直径〉5cm,术后病理报告为胃恶性间质,余27例病理均为胃间质、低度恶性倾向。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8~25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术前行胃镜、超声胃镜和CT等检查,以确定肿瘤来源、大小、部位。中用胃镜、腹腔镜联合定位,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采用不同式,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与体会。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切除治疗的患者95例,为患者提供全面和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对护理效果与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95例患者,患者术后共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余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和护理效果,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在为垂体患者提供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治疗的过程中,优质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运用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治疗与康复,是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早期康复的关键性因素。

  • 标签: 垂体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除在治疗乳腺纤维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经乳晕切口微创切除,对照组采取传统乳房放射状切口切除,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在切口甲级愈合、乳晕感觉正常、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上和观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乳基本对称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患者在切除的选择上,采取经乳晕切口微创切除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简易度高、临床效果显著、能保持乳房形态美观性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切除术 乳腺 纤维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除手术治疗乳腺纤维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接收乳腺纤维患者80例当作研究目标,手术之前采取B超肿瘤定位,在患者乳晕边缘切开弧形切口,将病变附近腺体组织用钳夹住之后,在采取线缝扎肿瘤体附近乳腺牵引,即可将乳腺纤维切除,手术之后查看记录治疗的效果。结果切除手术治疗乳腺纤维之后形成痕迹小,对患者乳腺外形有较低的影响,而且治疗的效果较好,较高的满意度。结论采取切除手术治疗乳腺纤维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切除术治疗 乳腺纤维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下胃间质切除的护理方法。方法报告2010年3月—2011年9月我科施行的双镜联合下胃间质切除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9例胃间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腹腔镜,术后恢复快,伤口愈合好,无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双镜联合下胃间质切除作为一种新式的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手术难度大,术前应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预防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胃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甲状腺切除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分别行传统甲状腺切除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除手术时间外,微创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常规组(4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更为确切,微创优势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切除术 小切口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