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cutaneoushorns)为一局限性、角质增厚的样增生物。以40岁以上年龄多见,男多于女,好发于头皮、面颈、前臂和手臂等曝光处,偶见于眼睑、躯干、阴茎等处[1]尤其是受日晒的老年人中多见。我科1998年诊治一例,介绍如下。

  • 标签: 皮角 耳后 老年人
  • 简介:报告2例女性外阴血管瘤,患者分别为58岁和69岁,临床表现均为大阴唇出现多个紫红色、蓝黑色类圆形丘疹。病理表现均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增生,真皮浅层可见扩张的血管腔,内充满红细胞。诊断:血管瘤。

  • 标签: 血管角皮瘤 女性外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偶三瓣重建男性乳头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0月至2019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4例男性乳头平坦或缺失患者,年龄29~45岁,平均37.2岁。其中先天性双侧乳头平坦1例,药物腐蚀致双侧乳头缺失1例,外源性损伤、双侧乳头重建失败后乳头平坦2例。根据乳头和乳晕区皮肤血运情况及弹性,设计对偶三瓣行双侧乳头重建。术后对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乳头感觉和形态进行随访。结果4例患者8个乳头中7个乳头完全存活,两侧基本对称,无瓣感染及坏死;1个乳头出现局部瓣坏死,直径稍增宽,高度降低。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重建乳头软,感觉良好,乳头高度3~4 mm,直径约5 mm,7个乳头形态良好,1个乳头形态稍差。结论根据乳晕区皮肤设计对偶三瓣重建男性乳头,术后两侧乳头对称,外形满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乳头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的组织病理与临床特征,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病理科经临床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04例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204例患者中,男88例,女116例,年龄(70.47±14.76)岁,病程[M(P25,P75)]为6(6,24)个月。单发201例,多发3例,共207个,位于头面颈部163个(78.74%),躯干18个(8.70%),四肢26个(12.56%)。按基底损害组织病理性质分类,良性154个(74.40%),基底病变包括病毒疣129个,脂溢性角化病15个,内翻性毛囊角化病3个,毛鞘瘤5个,化脓性肉芽肿1个和钙化上皮瘤1个;癌前40个(19.32%),基底病变是光线性角化病;恶性13个(6.28%),基底病变包括鲍恩病5个和鳞状细胞癌8个。癌前及恶性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良性(H=4.05、3.16,均P < 0.01)。恶性基底宽度大于癌前及良性(H=2.74、3.49,P < 0.05、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73,P > 0.05)。癌前及恶性高基比明显低于良性(H=4.06、3.72,均P < 0.01)。癌前和恶性基底红晕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χ2=29.57、6.23,P < 0.01或0.05)。恶性出血结痂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χ2=4.89,P < 0.05)。结论大部分基底是良性病变,以病毒疣为主,癌前和恶性约占1/4。男性、高龄、宽基底、低高基比、基底红晕、出血结痂可以作为早期识别恶性基底的线索。

  • 标签: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皮肤肿瘤 皮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1例单发的肢端型血管瘤。患者,女,64岁,右手无名指腹起紫红色角化性斑丘疹约8年,病理组织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所包绕。

  • 标签: 血管角皮瘤 肢端型
  • 简介:临床资料〈br〉患者,女,88岁。主因左颞部肿物半年,增大伴渗出、疼痛45d,于2014年3月19日就诊。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侧颞部出现黄豆大小肿物,无明显自觉症状,肿物逐渐增大。45d前肿物快速增至鸡蛋大,表面渗出,伴恶臭,疼痛明显;3个月前右侧鼻翼、左侧面颊出现2个黄豆大小角化性肿物,渐增大变硬,无破溃。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有其他系统肿瘤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情况:左侧颞部见一约6cm&#215;4.5cm&#215;3.5cm的外生性肿物,表面凹凸不平,其上结黑褐色痂、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明显异味;右侧鼻翼见一羊角状质硬赘生物,高于皮面约2.5cm,另见左面颊部一同类型皮损,高于皮面约1cm(图1);其余面颈部皮肤散在数个黄豆至蚕豆大小黑褐色扁平丘疹。初步诊断:①肿物性质待查;②;③脂溢性角化。治疗:全麻下行左侧颞部肿物扩大切除术(沿左侧颞部肿物周边0.5cm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至脂肪层)+游离自体植皮术(左下腹取);右侧鼻翼、左面颊切除术。左侧颞部切除物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内大量鳞状细胞肿瘤团块,细胞异形明显,部分珠存在,真皮炎性细胞浸润(图2a),符合鳞状细胞癌改变(高分化)。右侧鼻翼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不规则增生,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异形性,真皮浅层小灶性鳞状细胞团,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符合早期鳞状细胞癌(图2b)。左面颊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不规则增生,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异形性,基底完整,真皮浅层炎性细胞浸润(图2c),符合Bowen病。结合临床诊断:①鳞状细胞癌(�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皮角 BOWEN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胸三瓣修复儿童面颈部病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于2007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9例面颈部病损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56例,女33例;年龄分布为5~6岁4例,7~14岁40例,15~18岁45例。所有患儿中,热力烧伤80例,化学烧伤1例,植皮术后效果不佳2例,创面感染2例,血管瘤治疗(放疗+手术)后的瘢痕2例,面部巨痣1例,皮脂腺痣1例。患儿病程为0. 5~17. 0年。所有患儿均采用扩张胸三瓣带蒂转移修复的手术方法。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共埋置113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一期术后16例出现并发症,共20个扩张器。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共10例(包括4例双侧埋置扩张器患儿),14个扩张器,仅1例埋置双侧扩张器后发生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将扩张器取出终止手术治疗,余9例的感染均得到良好的控制并满足进行二期手术的条件。其余的并发症包括:4例扩张器外露、1例血肿、1例切口裂开。除1例终止手术治疗的患儿外,余88例患儿共111个经扩张器扩张后的胸三瓣均顺利进行二期手术,转移的瓣颜色、质地与相邻部位正常皮肤匹配良好,无挛缩及色素沉着发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扩张胸三瓣带蒂转移修复术是治疗儿童面颈部病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瘢痕 扩张术 胸三角皮瓣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预扩张胸三瓣修复面颈部病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18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面颈部病损患者355例,其中男200例、女155例,年龄4~48岁,以热力烧伤后瘢痕、Ⅲ型和Ⅳ型面颈部畸形为主。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根据病损的大小及位置,置入合适容量的扩张器对胸三区域进行扩张;Ⅱ期为瓣带蒂转移术,待扩张器扩张至理想容量后,切除病损组织,依缺损面积(单侧缺损面积为7 cm×5 cm~17 cm×16 cm)设计瓣后带蒂转移,胸部供区切口直接拉拢缝合;待瓣成活后Ⅲ期行瓣延迟术及断蒂术,本组患者单个瓣面积8 cm×5 cm~20 cm×18 cm。统计本组患者使用瓣个数,扩张器个数、额定容量及扩张情况,各期手术间隔时间,瓣存活情况,各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使用460个预扩张胸三瓣,其中250例患者采用单侧瓣、105例患者采用双侧瓣,相应共使用460个扩张器,额定容量以500 mL(163个)和600 mL(142个)居多;扩张器的扩张倍数为额定容量的(1.14±0.19)倍。本组患者瓣扩张时间为(96±30)d,带蒂时间为(32±8)d,延迟时间为(7.5±1.6)d。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感染(29例)、扩张器外露(18例)和血肿(10例)为主。随访6~120个月,患者瓣修复处弹性、质地和颜色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面颈部对称、不臃肿。结论通过超量扩张可获得的胸三瓣面积较大,厚度较薄,弹性、质地和颜色与面颈部受区周围组织相近,可获得良好的面颈部外观,并发症以感染和扩张器外露为主,多见于Ⅰ期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

  • 标签: 外科皮瓣 扩张术 面部 瘢痕 畸形
  • 简介:目的连接蛋白基因和遗传性耳聋及病有明确的相关性.现有4个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病,即:GJB4、GJB2、GJB3和GJB6,其中3个基因既可导致遗传性耳聋,即GJB2、GJB3和GJB6,而GJB4是否与遗传性耳聋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为证实GJB4和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6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先证者进行GJB4的突变检测,其中32个显性遗传,28个隐性遗传.结果发现了四种碱基改变:109G>A、3'UTR+17A>G、611A>C和507C>G.109G>A和3'UTR+17A>G是新发现的碱基改变,但在家系突变检测中证实为多态.611A>C和507C>G两种碱基改变是已报道的多态,611A>C是我们检测到的最常见的多态.结论本研究发现了GJB4的109G>A和3'UTR+17A>G两种新多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未能最终证实GJB4为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可是从该基因背景来分析GJB4仍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耳聋候选基因,有待于扩大家系收集范围进一步检测.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连接蛋白类 多态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通过外科手段修复成人面颈部的葡萄酒色斑。方法应用扩张的胸三瓣修复成人面颈部葡萄酒色斑11例。切除面颈部的血管畸形,转移扩张的胸三瓣覆盖创面,3周以后行断蒂手术。结果扩张后的瓣较薄。转移到面部没有明显臃肿,同时色泽和质地与面部组织相似,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对于激光治疗效果不佳的成人面颈部葡萄酒色斑,可以选择外科治疗。

  • 标签: 胸三角皮瓣 扩张 成人 葡萄酒色斑
  • 简介:目的探讨内眦赘矫正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了"Z"成形术式,"Y-V"法及皮肤三瓣去除加内眦韧带缩短法矫正内眦赘.结果本组43例,采用了"Z"成形术式和"Y-V"法矫正的内眦赘12例中4例瘢痕明显,5例内眦间距重新增宽,采用皮肤三瓣去除加内眦韧带缩短法31例中术后均未发生血肿、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Z"成形术式,"Y-V"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瘢痕遗留和瓣坏死,部分内眦间距重新增大,而皮肤三瓣去除加内眦韧带缩短法切口隐蔽,外观无瘢痕,避免了瓣坏死和内眦间距重新增宽的弊端.

  • 标签: 皮肤三角瓣 内眦韧带缩短 内眦赘皮
  • 简介:摘要患儿女,13岁,右足部皮疹伴瘙痒5年。皮肤科检查:右足弓内侧散在紫红色扁平丘疹,表面轻微鳞屑,右拇趾外侧散在淡红色丘疹,右足跟散在圆顶紫红色丘疹,基底外周领圈状角化。右足跟丘疹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两侧显著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无明显增生,基底层局灶液化变性,真皮层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增生浸润,无异形性,其中可见较多的中小厚壁血管,管腔扩张,内衬突出饱满的内皮细胞。诊断:儿童肢端假性淋巴瘤样血管瘤。治疗:Nd: YAG长脉宽1 064 nm激光每月治疗1次,治疗7次后,皮疹较前消退,数目减少。

  • 标签: 儿童 儿童肢端假性淋巴瘤样血管角皮瘤 假性淋巴瘤 血管角皮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