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PANP)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2例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21例行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为低位结扎组,21例行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为高位结扎组。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高位结扎组加行回肠造口术患者2例(9.5%),低位结扎组加行回肠造口术患者3例(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结扎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方面少于高位结扎组,(P<0.05);其他各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结扎组发生术后并发症共5例(23.8%),略少于低位结扎组的7例(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结扎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低位结扎组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TME手术中,IMA的高位结扎与低位结扎均能有着相同的安全性与肿瘤根治效果,低位结扎在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更有优势,但高位结扎对保护盆腔自主神经的作用更甚,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有意义。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结扎术 全肠系膜切除术 盆底自主神经
  • 简介:摘要我科采用痔上动脉结扎配合剪口结扎术治疗内痔103例,治愈率100%,疗程7~12天,无狭窄、失禁,无粘膜外翻、肛门狭小及继发性大出血的发生。随访2年无复发。

  • 标签: 痔上动脉 剪口结扎术 内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II度出血性内痔痔动脉结扎术的最佳结扎点位置。方法把48例II度出血性内痔患者按照结扎位置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结扎组三组,各16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做对比分析。结果中位组在出血、疼痛及水肿方面均优于低位和高位结扎组,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其它2组。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术最佳结扎点位是在齿状线上2.0±0.5cm左右。

  • 标签: 超声检查 出血性内痔 痔动脉 痔动脉结扎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3例病人行髂内动脉结扎后,对其中19例骨盆骨折引起的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采取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中血压回升且稳定者3例

  • 标签: 动脉结扎 治疗骨盆骨折 结扎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单纯动脉导管未闭非体外循环下缝扎术的经验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6年6月共收治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10±6.5个月(3个月-12岁),其中7例术前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在全麻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A组行动脉导管结扎术,B组行动脉导管结扎+缝扎术。结果两组均于术后8~14d(近期)及半年后(远期)复查心脏彩超,A组近期残余分流4例,半年后愈合1例,残余分流3例,均在1.5口以内,其中2例心脏大小基本正常,1例心脏稍大;B组近、远期复查均无1例残余分流,心脏恢复良好。结论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动脉导管结扎+缝扎术可减少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痔动脉结扎结合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中选择50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5)接受痔动脉结扎治疗,观察组(n=25)接受痔动脉结扎结合HCPT术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阶段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动脉结扎结合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痔动脉结扎 HCPT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在直肠癌手术过程中,肠系膜下动脉(IMA)的结扎是一关键步骤,然而关于IMA结扎部位的选择却已经争论了百年余,不论是高位结扎还是低位结扎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在不同的时期内人们对选择何种结扎方式有着不同的意见,并且一直消长不停,现为更加明确两种结扎方式的由来以及历史衍变,本文进行溯源及阐述。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结扎部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 痔动脉结扎结合 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中选择 50 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n=25 )接受 痔动脉结扎治疗,观察组( n=25 )接 受 痔动脉结扎结合 HCPT术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阶段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 痔动脉结扎结合 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痔动脉结扎 HCPT术 混合痔
  • 简介:目的分析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和高位结扎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5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术式,将接受IMA低位结扎者纳入低位结扎组127例,将接受IMA高位结扎者纳入高危结扎组88例。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手术情况、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位结扎组术中残端缺血性改变发生率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低于高位结扎组,其术后性功能障碍或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两种结扎方式疗效相当,IMA低位结扎对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但较高危结扎有着更高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风险,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腹腔镜检查 结扎术 治疗结果
  • 作者: 施旭聪 翁建彬 陈鸣艳 张泽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在心脏外科进行手术干预的49例PDA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2例;均为胎龄<28周的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为26+5周,胎龄范围为24+5~27+6周;多胎妊娠占38.8%(19/49);出生体重为(930±148) g;术前超声评估PDA直径为(4.0±0.8) mm;术前约有1.6次药物治疗疗程。观察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的早期预后、住院期间病死率、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术前和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脱离氧疗的时间等,总结PDA结扎术治疗超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的手术时间为(52±16) min,手术时平均日龄为42.4 d,手术时平均体重为1.68 kg,术前PDA直径的中位数为3.8 mm,出院时平均纠正年龄为42+6周,出院时平均体重为3.47 kg。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所有患儿术后无残瘘,均达到即刻闭合。2例患儿术前已存在左侧声带麻痹,术后无新增神经损伤的病例;术后气胸占10.2%(5/49)。出院前非手术相关死亡4例,院内病死率为8.2%(4/49)。术前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占85.7%(42/49),无创正压通气支持占14.3%(7/49)。住院期间有创机械通气总时间为(42±37) d,总的呼吸机支持(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为(73±34) 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的呼吸机支持时间在术前和术后的差值分别为(12.4±26.5 )d和(32.2±35.0)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03和P<0.001。生存分析发现多胎妊娠、手术时体重≥1.5 kg、PDA直径<3.8 mm的患儿术后可以更早撤离呼吸机治疗及脱离氧疗。结论运用动脉导管结扎术治疗超早产儿PDA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超早产儿 动脉导管结扎术 安全有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35例,术前做好术前访视、术中做好体位正确摆放和仪器的正确使用。结果随访35例手术后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物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及仪器正确使用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重要环节。

  • 标签: 痔动脉结扎 超声多普勒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PPH)配合痔动脉结扎术在重度环形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2例重度环形混合痔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配合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治愈20例(占91.0%),好转2例(占9.0%),总有效率达100%。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和痔动脉结扎术在重度环形混合痔的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并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 标签: 重度环形混合痔 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 痔动脉结扎术
  • 简介:若回忆一九九三年初冬,回忆结扎队进村的情景,那是我人生的一起事故。但是现在看来,它什么也不是了,它只是一个玩笑,一场闹剧。

  • 标签: 回忆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中发现盆腔粘连的病因。了解女性盆腔的状况,对临床诊断和生殖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增城市2006年5月~2011年5月5年内收治的输卵管结扎术6000例女性盆腔进行临床观察.62例对象合并盆腔粘连,观察其病因。结果盆腔粘连者占输卵管结扎对象总人数的1.03%,6000例女性中有手术史133例,133例有手术史的输卵管结扎术患者中,出现盆腔粘连55例,发生率为41.38%,不明原因7例,发生率0.12%。62例女性盆腔粘连患者病因中,依次为剖宫产、宫外孕、宫内节育环、人工流产、原因不明。结论手术史是发生盆腔粘连的主要因素,慎重选择“社会因素”剖宫产,做好避孕节育措施,减少人工流产等手术。提高生殖保健意识,积极参加妇女病普查普治是降低生殖感染、改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输卵管结扎术 盆腔粘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过程中实施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6月之间于我院行剖宫产术并发生术中出血患者12例,止血时均实施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完成手术后子宫呈现出淡红色,宫腔出血显著减少,缝合子宫切口之后,宫底立即变硬,达到了止血的目的,阴道出血减少,子宫收缩良好。手术3周、6周后的B超检查结果均显示子宫恢复正常,全部患者的子宫切口均愈合良好,月经与妊娠分娩功能未受到影响。结论剖宫产时发生术中出血可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止血,起效快且效果理想,操作方便,术后不良反应少,能保留患者的子宫,不影响再次妊娠,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扎 子宫动脉上行支 剖宫产 术中出血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持续动脉导管开放会造成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病率显著增加。对于具有持续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若药物治疗失败或药物使用禁忌,手术结扎PDA是一个必要的治疗选择。本文将对PDA手术结扎风险与益处、手术结扎常见并发症、手术结扎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基于手术结扎PDA前后病理生理学改变,对围手术期管理提出优化建议。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手术结扎 结扎后心脏综合征
  • 简介:摘要在产妇的分娩期,产后出血是极为常见也极其危险的并发症。产后出血可以增加感染的危险,此外,当出血过多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的生命。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一般为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异常、子宫收缩乏力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很多学者指出,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可以有效治疗产后出血。

  • 标签: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经腹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探讨此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2例在我院剖宫手术中大出血或可能大出血的产妇在保守治疗如催产素应用,按摩子宫,干纱布压迫无效的情况下,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术中大出血患者应用该方法后,可明显减少子宫术中出血,另2例在子宫动脉结扎术基础上加宫腔填塞纱布后有效止血,均不影响术后恢复,无晚期产后出血。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且保留子宫成功。结论子宫动脉结扎术尤其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引起大出血的有效方式,子宫动脉结扎术应用于剖宫手术中止血有效迅速,操作简单,是非常简单实用的一项产科技术。

  • 标签: 剖宫产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出血
  • 简介: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手术中须实施控制性降压。近年来我科应用尼卡地平降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29岁(5岁以下10例);体重9~51kg。ASAⅠ~Ⅱ级。术前收缩压16.5±1.0kPa(124±7.5mmHg);舒张压9.33±1.23kPa(70±9.2mmHg)。胸片提示双肺血多3例;心胸比值

  • 标签: 中降压 动脉导管 地平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