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气阴两虚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施益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证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A组50例,利用常规西药实施治疗,B组50例,选择益气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A组总有效率74%有明显提升,P<0.05;B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为(5.20±0.76)分,A组治疗后积分(10.47±4.16)分,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证治疗中采用益气方能够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气阴两虚夹瘀证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化瘀通痹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益气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笔者医院进冠心病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的方法。实验组30例患者应用益气汤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P<0.05)。结论益气汤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显著,并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冠心病 益气化痰通瘀汤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组方对脑梗塞患者静脉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同时评价药物疗效。方法将1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所有急性脑梗塞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中药益气组方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分别检测血VEGF水平,同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以上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第7天血VEGF水平为598±121.3pg/ml,高于对照组508±116.4pg/ml(P<0.05);治疗后第14天比较,治疗组为421.01±81.3pg/ml,高于对照组361.21±71.4pg/ml(P<0.01)。结论益气组方治疗脑梗塞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治疗后血VEGF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

  • 标签: 脑梗塞 中医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益气化瘀组方 缺血性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我院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7.2785,P=0.0263),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χ2=6.1571,P=0.0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益气活血、调经止痛,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降低米非司酮相关不良反应。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益气化瘀方 痛经
  • 简介:为观察中药益气对颈椎病的疗效,60例气虚血兼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益气煎剂,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和弥可保片剂.在治疗8周和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颈椎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其大部分症状和体征已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其症状和体征才有改善(P<0.05),但不及治疗组明显;治疗组的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提示益气在改善气虚血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方面疗效确切,且疗程比常规治疗短.

  • 标签: 颈椎病 气虚血瘀 痰湿阻络 益气化瘀方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益气温阳、活血化止痛”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接收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0例给予益气温阳、活血化止痛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30例给予单纯的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3%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化止痛的中药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冠心病 益气活血通痹治疗 西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组方益气组方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所有急性脑梗塞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中药益气组方口服。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SOD和MDA水平,同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以上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SOD水平高对照组(P<0.05),血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组方治疗脑梗塞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以提高血SOD水平,降低MDA水平,改善氧化抗氧化失衡。

  • 标签: 脑梗塞 中医药 超氧化物歧化酶 MDA 氧化抗氧化平衡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补肾对气虚型颈椎病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型颈椎病模型组(模型组)和益气补肾组(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施加任何手术,气虚型颈椎病模型采用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复合疲劳加饥饱失常法气虚模型建立,手术3个月后治疗组大鼠予益气补肾灌胃治疗1个月。通过放射免疫学、颈椎间盘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益气补肾作用机制。结果:模型组动物出现精神委靡、少动、体质量下降等气虚表现,cGMP降低,cAMP/cGMP增高,三酰甘油和CD62p增高,E2降低,颈椎间盘退变,Ⅱ型胶原减少,Agc1、Col2a1表达减少,MMP-13表达增高;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动物精神状态恢复稍快,cAMP/cGMP增高,三酰甘油和CD62p降低,颈椎间盘退变有所改善,Ⅱ型胶原增加,C012a1和TIMP-1表达增高。结论:益气补肾通过免疫、代谢、凝血等系统改善证候指标并延缓椎间盘退变。

  • 标签: 益气化瘀补肾方 颈椎病 气虚证 大鼠
  • 简介:1对胃癌肝转移的认识胃癌肝转移的途径多数是门静脉血行转移,在肝内形成多个结节性转移灶,有时肝转移为胃癌的首发征候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表现为肝痛、消瘦、乏力、纳差、腹胀、腹水、黄疸、发热等。临床上对胃癌肝转移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取化疗及放疗,目的在于缩小癌灶,改善生活质量,但中位生存期仅在3-6个月。在中医古典文献中,虽然没有胃癌肝转移样的病名,但亦见有一些描述。

  • 标签: 肝转移 益气化瘀法 胃癌 治疗 原发性肝癌 中位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胶囊对冠脉介入再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益气方法能有效的控制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和发展,证实气虚血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最基本病机。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波利维等抗心肌缺血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日分别开始服用益气胶囊和安慰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评价冠脉介入再狭窄的冠脉造影病变积分和病变负荷值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试验组阳性率6.90%,对照组14.28%,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治冠脉介入再狭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胶囊能明显减少再狭窄,减轻患者心绞痛症状,证实了气虚血是冠脉介入后再狭窄的中医基本病机,益气能明显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再狭窄 气虚血瘀 益气化瘀胶囊
  • 简介:摘要探讨益气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随机选择100例气虚血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口服益气(黄芪、生牡蛎、薏苡仁、刘寄奴、水蛭、桂枝、芍药、丹皮、桃仁、茯苓等药);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总疗效、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及肌瘤体积变化等指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法治疗气虚血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益气化瘀法 子宫肌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益气法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此次来院治疗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肾化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和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以及肌瘤体积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48/60)(P<0.05)。此外,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腰酸乏力以及其他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益气化瘀法 子宫肌瘤 桂枝茯苓丸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益气补肾疗法的效果 。 方法 : 以我院 201 8 年 6 月 --20 20 年 6 月 收治的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 137 例进行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口服美洛昔康片)和观察(益气补肾)两个小组,对比效果 。 结果 : 观察组患者的 WOMAC 量表评分在治疗后的 3 周、 6 周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 );观察组在治疗 3 周、 6 周后的治疗效果表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 )。 结论 : 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益气补肾疗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推广。

  • 标签: 益气化瘀补肾方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补肾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腰椎间盘衰老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健康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诱导盐水灌胃组及益气补肾组。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余2组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复制腰椎间盘衰老模型;盐水灌胃组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益气补肾组灌胃中药水溶液。连续给药10周后处死小鼠,取下腰部椎间盘,进行免疫组化分析以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益气补肾方可以明显降低软骨终板及纤维环中p16INK4a和p27KIP蛋白表达;实时定量RT-PCR分析发现,益气补肾方可显著增加Bmi1、CDK4和C-mycmRNA的表达,降低p16INK4a、cyclinD1、RB、p19ARF、Mdm2和p53mRNA表达。结论:益气补肾具有延缓D-半乳糖诱导小鼠腰椎间盘衰老的作用,并且这种延缓作用与调控衰老相关基因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相关。

  • 标签: 益气化瘀补肾方 D-半乳糖 椎间盘 衰老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益气补肾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腰椎骨性关节炎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12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加用益气补肾,治疗周期是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骨形成生化指标、骨密度,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8.3% ; 进行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关节功能指数、HAQ 积分较治疗前改善( P<0. 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患者治疗后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 P<0. 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使用益气补肾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伴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患者,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很大改善,可以改善骨生化指标,调节骨代谢,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腰椎骨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益气化瘀补肾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90.16%,高于参照组的70.49%,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中医症状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汤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益气化痰通瘀汤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08年以益气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患者显效21例,占42.86%;有效23例,占46.94%;无效5例,占10.20%,总有效率95%,肝功能改善明显。结论全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利水消肿之效。益气法可以贯穿肝硬化腹水治疗始终,有一定实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疗单位中推广。

  • 标签: 益气化瘀 肝硬化腹水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胃癌(G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死亡率也居第二高。转移是胃癌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胃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探索胃癌转移的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已成为一些研究的重点。中药对治疗胃癌可能很有希望。本文综述了中药抗转移活性的研究进展,以促进胃癌治疗的临床发展。

  • 标签: 中医 转移瘤 胃癌 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