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价值。“政治文明”这一概念,马克思早在1844年11月《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就曾使用过,同时,他还把建设“政治文明”看作废除集权制的主要手段。150多年以后,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他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班毕业典礼的讲话(简称“5·31讲话”)中又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贯彻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 理论价值 目标取向 政治文明 政治制度 公共权力
  • 简介: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全面实施的扶贫战略,既是对过去扶贫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要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时效性、精准性、创新性和全面性等方面对精准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导向,全面实施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政策体系、扶贫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战略。

  • 标签: 小康社会 精准扶贫 工作机制
  • 简介:找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理支撑,明确所有制改革的性质、目标、原则和保障,关系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合法性。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工具对当前我国所有制改革问题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所有制的本质由具体的历史现实决定,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应该由我国经济基础决定,其性质必然是实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分工和个别单位内部分工的历史形成,指出不合理的分工蕴含着剥削关系是导致人异化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以合理分工为原则,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为更高水平的分工创造条件;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激励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实现生产资料的占有,这一价值追求启示我们,在推进混合制改革中必须将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作为目标;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法律和私有制有密切联系,私法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借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法律的批判,制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法律,为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提供保障。

  • 标签: 混合所有制改革 性质 目标 原则 保障
  • 简介: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体现了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总要求,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摇篮,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

  • 标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政之基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 先进社会生产力
  • 简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最高命题,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价值基点与建构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目标。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相互结合的突出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导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因而也就是科学发展的现代性,必然是和谐发展的现代性。

  • 标签: 马克思 全面发展 现代性建构 核心目标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国家治理与建设理论与实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和价值体系建设问题,又要有主张、有定力,坚定制度自信、注重学习借鉴和坚持改革创新。

  • 标签: 全面深化改革 治理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邓小平提出"小康水平"、江泽民同志提出"小康社会",直至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表明"小康"概念及其内涵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又表明我党对"小康"的理解和把握不断从一个高度上升到又一个高度,从而有力地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

  • 标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 邓小平 “小康水平” 江泽民 “小康社会”
  • 简介:国家发展战略是邓小平战略思想体系的核心。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邓小平从当代时代特征和我国最基本国情,从我们党的宗旨、理想和治国的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和机遇,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完整地提出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思想。

  • 标签: 国家发展战略 邓小平 硬道理 党的宗旨 根本任务 中国
  • 简介:<正>卢卡奇对人类共同价值目标的追寻,以及对这一目标产生与实现机制的探求,是贯穿于其理论著述和理论活动之始终的。当我们读他的著作和了解他的思想时,这一点也很容易被我们所发现。在这世事纷乱、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之际,梳理和阐发卢卡奇关于人类共同价值的有关思想,是既有必要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 标签: 价值目标 卢卡奇 人类意识 实现机制 合类性 总体性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描述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阐释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路径。但是,要深刻理解其中的伟大思想,必须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运用整体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握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与过程性特点的内在关联,才能体会到它的当代意义。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能够自由自主活动的“自由人联合体”。然而这是要通过社会关系的革命和不断变革来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复杂而又神奇的、不怕牺牲的接力奋斗的共产主义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不同社会形态是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都是奔向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的不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实践。

  • 标签: 自由人联合体 社会基本矛盾 现实运动
  • 简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目标体系,小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大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小康本意是指摆脱普遍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状况,小康社会是处在贫困社会和富裕社会之间的社会,即使全面建成,也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社会就达到全面富裕的状态。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一个追赶目标的问题,即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其内容不仅涉及物质技术层面,还涉及道路、制度、社会、价值层面。中国梦不是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是要实现高层次、高水平的现代化,它的实现意味着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共产主义不仅仅是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阶段性奋斗目标,而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

  • 标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小康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梦 共产主义
  • 简介:《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6期)一、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这种反应特性要成为信息须具备两个条件:1.信息不能脱离物质和能量而单独

  • 标签: 反应特性 动态性 还都 中才 外部世界
  • 简介: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核心问题之一,它反映了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新时代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内在要求,是胜任新的历史重任和拧紧党的思想建设"总开关"的需要。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现实价值追求,以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基本价值内核,以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最高理想。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改造主观世界是关键内在动力,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政治保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重要教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重要社会载体。

  • 标签: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党的思想建设 价值观
  • 简介: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之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和修改,我国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中国特色科学发展之路。1979年初,邓小平在国民经济调整的第一次决策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随后在7月份提出20世纪末人均一千美元的"小康之家"标准。1980年上半年经过集中调研和论证1000美元标准的可行性,邓小平在1981年国民经济调整的第二次决策中调整和坚持"小康之家"现代化目标的标准,并进一步深入思考后"小康之家"时期现代化建设目标,谋划70年发展蓝图。回顾邓小平对小康社会思想的理论贡献历程,对于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社会 小康之家
  • 简介:邓小平的信息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但至今却很少有人涉及.邓小平对有关信息问题的论述虽然不多,但却有着深刻的理解.其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信息灵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获取外来信息与加快自主开发相结合是推进我国信息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是促进我国信息资源开发的关键.

  • 标签: 邓小平 信息观 现代化建设 信息资源开发 外来信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从历史经验来看,顺利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正确处理党内矛盾。1986年4月9日,胡耀邦主持端正党风工作座谈会并做《关于党风和党内矛盾问题》的讲话,讲话的一部分内容成为《胡耀邦文选》的《关于正确处理党内两种不同的矛盾的问题》一文。胡耀邦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思想对于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从而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党内政治生活 矛盾思想 胡耀邦 端正党风 六中全会 党要管党
  • 简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的建立,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基本原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是一个大的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是其体系中的重要要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这个大系统的运行有了科学的轨迹。从建国之初到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的建立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科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目标体系 系统科学
  • 简介:曹应旺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撰文认为,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的关系是毛泽东领导方法和思想方法的特点之一。毛泽东认为不懂得它们的关系,就是不懂得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出的《矛盾论》《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系统阐述了它们的关系,分析了运用于实践的途径:第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 标签: 毛泽东 共性关系 个性 《矛盾论》 抗日战争时期 领导方法
  • 简介:本文指出,世纪之交在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利益群体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处理好社会利益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执政的实践中,已初步摸索出了正确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的一系列原则:必须正确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最广大人民'范畴的演进,同时代表好最广大人民内部各个阶层或群体的利益;必须协调和处理好最广大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特别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利益.

  • 标签: 21世纪 中国共产党 利益关系 基本原则 社会阶层 “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