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显像均是由电子计算机断层(CT)与核素示踪原理相结合的技术[1].示踪剂为核素,核素与不同的标记药物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需静脉注射才能通过血液循环达到靶器官进行扫描成像.本研究对2009年1~6月在我院ECT室做骨扫描检查的360例患者分别应用注射直接静脉注射和连接静脉输液针注射核素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优劣,为探求一种较为快速、安全、有效注射核素的方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核素示踪 静脉输液针 直接注射 注射器 CT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通过硬膜外针直接注射与硬膜外导管注射局部麻醉药两种方式对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9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80例健康待产妇,年龄(27.1±3.0)岁,年龄范围为20~32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针组和硬膜外导管组,每组40例。通过硬膜外针与硬膜外导管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分娩镇痛,记录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妇与胎儿的影响。结果硬膜外针组最终有36例产妇纳入研究,硬膜外导管组最终有35例产妇纳入研究。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针组疼痛缓解时间[(9.27±5.40)min]与感觉达到平面T10的时间[(7.35±4.76)min]均快于硬膜外导管组[(12.12±4.12)min、(11.00±3.3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与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针麻醉镇痛效果和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优于导管麻醉,且不影响分娩镇痛质量,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针 硬膜外导管 镇痛起效时间 麻醉
  • 简介:本实验将含有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直接注射小鼠骨骼肌,观察了hGM-CSF基因在小鼠体内的分泌表达情况。ELISA结果显示注射重组质粒DNA后,第15天左右小鼠血液hGM-CSF的表达量最高,约有97ng/ml,第20天次之,第25天和第10天的表达量相近,约有49ng/ml。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血液有维持TF-1依赖株细胞的生长作用。表明重组质粒DNA直接注射骨骼肌不仅能表达hGM-CSF,而且表达产物有生物学恬性。

  • 标签: 基因治疗 HGM-CSF DNA注射 骨骼肌
  • 简介:目的:采用直接肤段结合方法(DPRA)考察两种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评估该方法在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检测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运用HPLC法,通过测定两种中药注射剂对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的消耗,来推测其产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结果:两种中药注射剂对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均有不同程度的消耗,预示有潜在的致敏性。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预测方法。

  • 标签: 直接肽段结合方法 中药注射剂 过敏反应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与其直接接触的包装容器的相容性,评估疫苗现用包装容器低硼硅玻璃安瓿的适宜性。方法分别检测已包装的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在加速条件及长期规定储存条件下,疫苗及低硼硅玻璃安瓿的外观、安瓿中有毒有害金属离子(As、Sb、Pb、Cd)迁移量、安瓿内表面脱片风险等,同时分析安瓿对疫苗质量的影响程度及安瓿是否被疫苗腐蚀受损。结果3批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在23~27 ℃放置6个月、2~8 ℃放置30个月,安瓿中有毒有害金属离子迁移至疫苗中的量远低于安全限值,As迁移量为0.001~0.006 μg/支、Sb迁移量≤0.005 μg/支、Pb迁移量为0.028~0.080 μg/支、Cd迁移量为0.007~0.018 μg/支;低硼硅玻璃安瓿内表面被疫苗腐蚀脱片的风险较低。3批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在23~27 ℃放置6个月和2~8 ℃放置27个月,疫苗及低硼硅玻璃安瓿外观与0个月一致;关键质量检定结果水分为1.5%~2.4%、渗透压摩尔浓度为342~378 mOsmol/kg、活菌数为(3.61~7.75)×106 CFU/mg、效力为15~20 mm,均合格。结论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与低硼硅玻璃安瓿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可接受,相容性良好,表明现用低硼硅玻璃安瓿是适宜的。

  • 标签: 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低硼硅玻璃安瓿 相容性
  • 简介:摘要注射吸毒人群(PWI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7%,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PWID是需要优先关注的人群。尽管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抗病毒药物持续病毒学应答可达到95%以上,但是PWID接受治疗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在医疗实践中,由于PWID多伴随合并感染、多重基因型感染、低依从性、药物滥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危险行为及再感染等情况,医生常担心这些因素影响疗效而拒绝给PWID提供丙型肝炎治疗。现对不同感染状态及具有特殊行为特征的PWID开展丙型肝炎治疗的情况及效果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结论为在多学科合作下对PWID人群开展的丙型肝炎治疗安全有效并且能保证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静脉吸毒者 治疗 丙型肝炎
  • 简介:出血是大剂量电离辐射后所致损伤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且可发展在民致命的出血综合征,国内外均尝试在辐射或化疗动物模型上用一些细胞因子促进血小板恢复,以减少出血,但由于多次注射等不尽人意,因此人们仍在进行新措施的研究,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可能增加感染的几率,本实验尝试运用质粒载体对辐射损伤进行基因治疗,本研究观察了辐射对体内质粒载体基因转移效率的影响,以及转移hIL-6基因后对照射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经6.5Gy照射的小鼠一次肌内注射表达IL-6的质粒DNA后,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6水平,以蛋白表达量评价基因转移效率,结果显示,治疗组从照后4天hIL-6开始增加,于照后1天左右达峰值,而此时对照组仍处于低水平,治疗组照后28天时蛋白表达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同照射剂量治疗组的结果相比,7.5Gy照射组hIL-6水平约为5.0Gy照射组的两倍,体内高表达的hIL-6明显促进照射小鼠造血恢复,治疗组不仅血小板物最低值明显提高,而且骨髓细胞中CFU-GEMM和CFU-Meg也明显增加,外周血血小板板数的增加部分是由于网织血小板的增加,说明巨核细胞释放血小板的速度加快,以上结果表明电离辐射要以明显提高IL-6质粒DNA的体内转染效率,为质粒载体基因的方法治疗辐射所至的造血损伤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基因治疗 血小板生成 白细胞介素6 辐射损伤 质粒DNA
  • 简介:直接推进钻进”是一种把钻具推人或压人地面的钻进和取样方法。无需回转,所以样品不会受到污染,地表没有岩屑。这种钻进方法主要应用于土层、粘土层、胶结和非胶结砂层。钻并者通过使用这种方法用密封的塑料管采取岩芯,所以样品没有受到污染。

  • 标签: 钻进方法 胶结砂 岩芯 地表 粘土层 岩屑
  • 简介:摘要:文章简要介绍IED的类别,重点分析了IED的直接探测技术,为基层部队、公安特警日常战备训练提供参考。

  • 标签: IED 探测技术
  • 简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任何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心更珍贵、更持久。当前,许多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不直接,缺乏与群众的直接交流,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以看上报材料取代实地调研,有的以听听汇报取代群众倾诉,有的以隔着玻璃望望取代到群众家里走走,有的以参观“盆景”取代了解全景,有的以联系基层干部取代结交普通群众,这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重在“直接”、贵在“经常”。

  • 标签: 联系群众 领导干部 党群干群关系 执政资源 实地调研 基层干部
  • 简介:本发明是烯烃的环氧化方法,包括烯烃、氢气、氧气在环氧化催化剂存在下,在液体介质中反应,这种反应在一反应系统中进行,该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容器,反应容器内的一个管道,许多叶片和阻流装置。该种反应系统能促进氢气和氧气向液体介质的传质。

  • 标签: 美国阿科化学技术公司 烯烃 环氧化 反应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