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超声对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名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的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收集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疾病类型对患者进行分类,包括6名患者(12%)为纤维性假瘤,1名患者(2%)为睾丸结核,23名患者(46%)为精原细胞瘤,3名患者(6%)为淋巴瘤,3名患者(6%)为混合生殖细胞瘤,3名患者(6%)为畸胎瘤,以及3名患者(6%)为胚胎性癌。胚胎癌患者占6%,1例支持性肿瘤患者占2%,7例其他肿瘤患者占14%。结论:超声波对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表现出很高的诊断价值。此外,结合患者的年龄和临床症状可以提高诊断和鉴别的准确性。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作者建议应考虑将超声作为睾丸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主要诊断工具。

  • 标签: []超声 睾丸肿瘤 肿瘤样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相对少见,但其具有明显的组织学和生物学行为异质性,准确的病理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共识在2018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及2022年第5版WHO泌尿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的基础上,讨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取材和病理诊断的要点,尤其是与分期密切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并制订了相关的格式化病理诊断和报告的推荐模板,同时简要讨论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检测的实践应用,以期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睾丸部分切除术(PO)治疗良性睾丸肿瘤的临床疗效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行睾丸部分切除术的16例良性睾丸肿瘤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析肿瘤标志物、病理和并发症情况,比较睾丸囊性与实性病变的临床特点。结果睾丸囊性病变11例,包括睾丸表皮样囊肿5例,睾丸囊肿6例;睾丸实性病变5例,包括畸胎瘤2例,睾丸间质细胞瘤、异位骨化和结核性肉芽肿各1例。与睾丸实性病变相比,睾丸囊性病变的最大直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睾丸囊性与实性病变患者的年龄、病程、手术时间、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40.5±28.8)个月,所有患者无睾丸附睾炎、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良性睾丸肿瘤的病理类型多种多样,睾丸囊性病变的大小一般大于睾丸实性病变,PO是一种在技术上可行、安全、能有效治疗良性睾丸肿瘤的方法。

  • 标签: 睾丸肿瘤 睾丸切除术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睾丸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男,61岁,盆腔MRI示左侧睾丸上份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等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内见条片状低信号及散在小囊状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包膜。扩散加权成像示病灶扩散轻度受限,增强后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病理诊断:左侧睾丸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 标签: 睾丸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睾丸肿瘤根治术后为患者开展放化疗期间,落实心理护理。方法:在开展研究期间,将临床病例选择为61例在我院进行睾丸肿瘤根治术且处于术后放化疗期的患者,完成患者筛选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服务)以及观察组(30例;常规护理服务+心理护理),随后针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接受睾丸根治术治疗后,放化疗期间开展心理护理服务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睾丸肿瘤根治术 放化疗期间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睾丸肿瘤根治术后患者化疗期护理当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患者为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3月期间行睾丸肿瘤根治术且在化疗期患者共计30例,将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并鉴于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两组患者病例资料均完整,且无异样,对其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将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经检测分析后,观察组在HAMA评分、HAMD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组间数据达到p小于0.05标准,存在对比性。结论 将心理护理运用在行睾丸肿瘤根治术后患者化疗期护理中,其护理人员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可最大限度上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对患者有实质性作用,建议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睾丸肿瘤根治术后 化疗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选择放射技术CT诊断、X线诊断的具体效果。方法 以本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且确诊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61例为对象,均进行CT诊断、X线诊断。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结合将CT诊断结果与X线诊断结果和临床最终诊断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在对肺部恶性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CT诊断、X线诊断均存在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患者迅速进行确诊。

  • 标签: 放射技术 肺部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睾丸扭转患儿血液学参数与睾丸活性的相关性,探讨术前预测扭转睾丸活性或睾丸萎缩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73例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睾丸复位固定术组83例,睾丸切除术组9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法对比2组患儿的发病时长、精索扭转度数和血液学参数等指标,对睾丸切除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睾丸复位固定术组的83例患儿,术后6个月复查双侧阴囊彩超患儿共30例,分为睾丸萎缩组13例(43.3%),睾丸非萎缩组17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法比较2组的各项参数,对发病时长为>6~<51 h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发病时长(9.3 h比51.0 h)(Z=-8.293,P<0.001)、精索扭转度数(360.0°比540.0°)(Z=-5.267,P<0.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9.8 fL比10.1 fL)(Z=-2.018,P=0.044)和年龄(147.5个月比143.0个月)(Z=-2.165,P=0.030)在睾丸复位固定术组和睾丸切除术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发病时长(OR=1.033,P<0.001)、精索扭转度数(OR=1.004,P<0.001)和MPV(OR=1.662,P=0.044)与睾丸丢失均呈正相关。分析发病时长为>6~<51 h的患儿的发病时长、精索扭转度数和MPV的ROC曲线,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3、0.755、0.629。在睾丸萎缩组和睾丸非萎缩组的对比中,组间仅MP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5) fL比(9.8±0.5) fL](t=2.426,P=0.022)。ROC曲线分析提示,MPV预测睾丸萎缩的截断值为9.9 fL,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0.6%,AUC为0.752。结论发病时长、精索扭转度数和MPV可作为术中睾丸活性的预测指标,有助于临床医师术前早期预测和判断睾丸扭转所致的睾丸坏死。此外,43.3%保留了扭转睾丸的患儿在睾丸复位固定术后最终发生了睾丸萎缩,而MPV可能是扭转睾丸保留后发生萎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平均血小板体积 睾丸切除术 睾丸固定术 睾丸扭转 睾丸萎缩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由肿瘤衍生的片段DNA,能表达整个肿瘤基因组的信息。ctDNA中肿瘤标志物的分子检测可用于监测早期治疗效果、治疗相关的基因组改变和检测病理类型,具有高灵敏度及高特异性、创伤较小并且易获得的优势。本文就这一技术应用于儿童癌症治疗的临床方案中潜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循环肿瘤DNA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早期诊断中采取肿瘤标志物检测效果。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入的肿瘤患者,共计100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将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到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采取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实验组cA125、cA199、CYFRA21—1、NSE以及cE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早期诊断中采取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较高诊断准确度,能够对患者的病情予以明确,有助于病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见此种方法在 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早期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睾丸网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睾丸恶性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因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缺少特征性表现,故早期诊断睾丸网腺癌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系统的治疗方案,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本文报道1例66岁睾丸网腺癌患者,行右侧睾丸高位切除术。术后患者拒绝放化疗。术后8个月出现肺、肝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术后15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

  • 标签: 睾丸肿瘤 诊断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以便更好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60例(恶性组),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为56.13岁。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肿瘤患者330例(良性组),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43.27岁。收集两组患者的MRI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SPSS 26.0软件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评估MRI、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其联合检测在卵巢良、恶性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预测卵巢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恶性组肿瘤在MRI中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或欠清,肿瘤性质多为囊实性或实性,MRI强化检查多为明显强化,磁共振加权成像(DWI)多呈明显高信号;良性肿瘤在MRI中多表现为边界清晰,肿瘤性质多为囊性,MRI强化检查多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DWI上多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人附睾蛋白4(HE4)的水平分别为(885.37±159.14)U/ml、(236.69±65.31)U/ml、(27.49±11.75)μg/L、(364.21±54.08)pmol/L,均高于良性组[(150.44±40.45)U/ml、(92.20±19.64)U/ml、(5.68±0.66)μg/L、(178.73±7.39)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76、2.119、2.423、3.398,均P<0.05)。恶性组血清CA125、CA199、CEA、HE4及其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33%(44/60)、33.33%(20/60)、23.33%(14/60)、53.33%(32/60)、90.00%(54/60),均高于良性组[13.94%(46/330)、17.88%(59/330)、8.18%(27/330)、2.73%(9/330)、33.03%(109/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91、7.507、12.389、132.105、67.734,均P<0.05);经ROC分析,CA125、CA199、HE4、CEA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效能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7、0.525、0.893、0.540;MRI诊断卵巢肿瘤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96.97%、准确度为96.15%;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卵巢肿瘤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66.96%、准确度为70.51%;MRI与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99.39%、准确度为9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大于单一MRI或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核磁共振成像 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癌胚抗原 人附睾蛋白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炎与胰腺肿瘤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4-2021.4月在我院收治的45例胰腺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胰腺炎与胰腺肿瘤诊断与鉴别价值。结果:45例患者中,胰腺炎患者29例,胰腺肿瘤患者16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两组胰腺边界、内部回声、形态、血流信号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肿块内回声、后方回声、内胰管结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超声静脉相增强扫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在胰腺炎与胰腺肿瘤中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能够结合不同的超声特点进行有效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胰腺炎 胰腺肿瘤 超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肾脏上皮性肿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理诊断进展较快,分类越来越精细化,给病理医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特别是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嗜酸细胞性肾肿瘤领域。本文旨在分享急需掌握的重要进展和诊断难点,并对其中尚存争议性的主要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射技术对肺部肿瘤诊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肺肿瘤患者145例,按照治疗顺序分为73个MRI诊断组和72个CT诊断组。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了两组的诊断一致性和检出率。结果:CT诊断诊断一致率为93.06%,高于MRI诊断组的8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诊断组中央肺肿瘤检出率为28.36%,MRI诊断组为13.33%(P

  • 标签: 肺肿瘤 放射技术 CT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实施手术治疗,在手术中对所有患者予以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手术完成后,对病灶进行石蜡切片诊断。以石蜡切片诊断作为参照,就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石蜡切片诊断中,140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有恶性23例(16.43%)、良性113例(80.71%)、交界性4例(2.86%),在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140例卵巢囊肿患者中,有恶性22例(15.71%)、良性111例(79.29%)、交界性7例(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石蜡切片中,其耗时(902.37±56.27)min,冰冻切片检查耗时(36.42±3.41)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手术中,实施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可有效地鉴别肿瘤性质,准确率高,耗时较短,可进行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快速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选入2021年3月—202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参与研究。术中采集患者切除的卵巢肿瘤组织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术后再将卵巢肿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将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作为确诊卵巢肿瘤性质的“金标准”,据此判定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诊断准确、误诊、漏诊情况,观察对不同性质卵巢肿瘤诊断准确情况。结果: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均无差异,P>0.05。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均较高,诊断交界性肿瘤的准确率较低。结论: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手术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卵巢肿瘤 快速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