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以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分析了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的主要原理以及有效控制方法,同时提出了一种以小矢量为始发的 8段式方法,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永磁同步电机(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Motor, PMSM)因其具有的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动汽车、卷烟制造等领域。永磁同步电机的诸多控制策略均需要精确的电机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分别在三种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阐述了矢量控制原理;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参数的辨识方法;最后进行了验证。

  • 标签: 永磁同步电机 数学模型 矢量控制 参数辨识 参数设置
  • 简介:摘要 :随着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图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方便我们快速的获取外业的基础影像数据和高程模型数据,帮助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外业刺点不足等原因,存在着数据精度误差等现象,通常的方法可以通过重新刺点获取准确数据。本文主要研究通过数据纠正的方法获取准确的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的质量。

  • 标签: 航空摄影, ARCMAP软件, EPS三维测图软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让大众了解血浆置换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方法 通过对血浆置换以及血浆置换原理的阐述,结合血浆置换在临床治疗中的用途以及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大众了解血浆置换的相关医学知识。结果 人们对血浆置换及其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深入了解。结论 血浆置换并不是广大群众印象中那么简单的一种治疗手段,血浆置换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对血浆置换以及血浆置换的相关医学知识进行广泛的科普。

  • 标签: 血浆置换 原理
  • 简介:摘要: 胡五断块油藏油田是严重非均质油藏层状油藏,由于传统的面积井网对具有储层方向特征的油藏适应较差,存在储量控制程度低、水驱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矢量化井网部署,进一步提高油田的储量动用。

  • 标签: 非均质 面积井网 水驱控制程度 矢量化井网部署
  • 作者: 陈保国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20-09-11
  • 出处:《教育学文摘》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乌鲁木齐市 41 中学 830000 共点力平衡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其中动态平衡问题又是平衡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快速准确的解决这类问题呢?首先要了解动态平衡有哪几种类型,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技巧和方法解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容量负荷,探讨高容量负荷状态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透析前收缩压(6次透析治疗前平均收缩压值)>160 mmHg的血液透析患者。用生物电阻抗矢量法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并根据患者容量状态分为容量增加组和非容量增加组(包括容量正常和容量下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细胞内液比例(ICW)、细胞外液比例(ECW)、体细胞质量、瘦体重、干瘦体重及其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脂肪含量占总体重的百分比、阻抗/身高、容抗/身高、相位角、疾病指数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51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容量增加组19例,非容量增加组32例(容量正常27例,容量下降5例)。容量增加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磷较非容量增加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容量增加组的细胞外液比例、疾病指数显著高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相位角、阻抗/身高、容抗/身高显著低于非容量增加组(均P<0.01)。临床追踪20个月,容量增加组患者血压达标率(透析前收缩压<160 mmHg)低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量增加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于非容量增加组(26.3%比1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两组生存率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容量负荷增加的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细胞外液增加明显,营养状态评估指标较非容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与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容量负荷增加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更加难以控制,临床预后可能不及非容量增加的患者。

  • 标签: 肾透析 高血压 电阻抗 生物电阻抗矢量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前准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 76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观察组进行综合术前准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较大( P<0.05)。结论: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综合术前准备,能有效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准备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后置换关节脱位的护理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 2018.05至 2019.10时段内本科室诊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 116例,以抽签法划分为Ⅰ组( 58例)和Ⅱ组( 58例)。Ⅰ组为传统型护理模式,Ⅱ组为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患者置换关节脱位总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结果:Ⅰ组置换关节脱位总发生率为 17.24%,Ⅱ组为 3.45%,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Ⅱ组总满意度为 98.28%,Ⅰ组为 97.93%,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综合性护理模式既可预防置换关节脱位,还可增强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可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脱位 护理模式 护理总满意度 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专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高校各专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关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人员的认可和研究。课赛模式下的“以赛促教、学赛结合”便是近年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新涌现的一种教学理念,通过竞赛等形式来促进教学。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是膝关节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手术治疗,其中髌股关节置换术(PFA)即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具有创伤小,截骨少,不损伤胫股关节,保留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等优点,是年轻患者、高要求患者理想的治疗选择。早期PFA因临床疗效差,假体远期生存率低,一直备受争议。随着假体设计理念的更新,患者选择的优化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现代PFA临床疗效可靠,假体远期生存率提高,成为治疗单纯PFOA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PFA研究的相关进展。

  • 标签: 髌股关节骨关节炎 髌股关节置换术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标准化的散光矢量分析法评价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眼球静态旋转角度和微透镜中心偏心值对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9年1—4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SMILE的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3例128眼,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为-2.25~-7.75 DS,柱镜度为-0.25~-3.75 DC。采用WASCA像差仪、CRS master和MEL80准分子激光系统测量术中眼球静态旋转角度的绝对值,根据Pentacam角膜地形图和手术录像测量并计算微透镜中心的偏心值。记录和计算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电脑验光、主觉验光、目标散光矢量(TIA),根据术后3个月时的主觉验光结果来计算手术引起的散光矢量(SIA)、误差的幅度(ME)、误差角度的绝对值(|AE|)、差异矢量的绝对值(|DV|)、矫正指数(CI)和成功指数(IS)。比较不同散光度、眼球静态旋转角度、微透镜偏心值患者间各矢量分析参数,并分析微透镜偏心值与眼球静态旋转角度以及各矢量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时,94.5%患眼(121/128)裸眼视力≥1.0。术前患者瞳孔直径为(3.24±0.48)mm,明显大于术中的(2.61±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3,P<0.01)。术中眼球静态旋转角度为2.75°(1.26°,4.48°),微透镜偏心值为(172±87)μm,TIA为0.69(0.44,1.35);术后3个月时SIA为0.67(0.42,1.10),ME为0.10(0.00,0.26)DC,|AE|为0.35°(0.00°,9.47°),|DV|为0.25(0.00,0.50),CI为0.91(0.72,1.00),IS为0.23(0.00,0.56)。不同程度散光组患者间眼球静态旋转角度、ME、|DV|、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程度静态旋转角度组患者微透镜偏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偏心组患者眼球静态旋转角度、ME、|AE|、|DV|、CI和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心值与眼球静态旋转角度和|DV|均呈正相关(rs=0.39、0.31,均P<0.01)。结论SMILE对散光的矫治效果较好,术中眼球静态旋转和微透镜偏心轻微,微透镜偏心值可能与眼球的静态旋转和散光的差异矢量有关。

  • 标签: 散光 矢量分析 飞秒激光 旋转 偏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使病人尽快康复。方法通过一般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方法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膝关节翻修手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关节线的位置与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对关节线高度的控制逐渐引起术者的关注。关节线位置变化通过影响髌股关节功能、聚乙烯衬垫磨损、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等,进一步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的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关节线的测量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线位置的控制范围及控制方法仍有较大争议。尤其是在膝关节翻修手术中,由于初次置换对骨性解剖标志的破坏,使关节线位置的确定变得更为困难。寻找一个可靠的解剖标志来定位关节线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与翻修手术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翻修术中关节线位置的相关文献,从关节线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优缺点、髌股关节功能、聚乙烯衬垫磨损、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及翻修手术中关节线的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关节线升高和降低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