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破伤风毒素(TAT)注射流程中的弊端,提高注射率。方法对我院1000例破伤风注射患者从皮试液的配制,皮试量,阴性注射及脱敏注射这几个方面的改进。结果改良组阳性率比传统组低20%,注射率提高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方案组降低皮试的阳性率,提高了患者注射率及安全性,节约患者时间及经济支出,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 脱敏注射 注射率
  • 简介:摘要总结了破伤风毒素致迟发过敏反应的护理。包括破伤风毒素(TAT)皮试液配制的环节控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既往有无过敏史、详细记录和加强健康教育等。认为加强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阴性 迟发过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伤患者受伤后注射破伤风毒素使用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本院90例急诊外伤患者,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参照组给予破伤风抗生素治疗。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低于观察组的(P<0.05)。观察组在住院时间、抽搐次数、抽搐时间以及死亡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外伤患者,在受伤之后,采用破伤风毒素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机体的游离毒素进行中和,降低机体的痉挛情况,提高患者的呼吸顺畅,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急诊外伤患者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破伤风的急救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成人破伤风患者并发症及病死率的降低提供基础和保证。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50例对象均来源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成人破伤风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急救措施、基础护理、中和游离毒素、呼吸道护理以及控制痉挛和营养支持、健康宣教,重症患者给予气道湿化、气管切开等急救护理措施,总结急救护理的相关经验,并分析出成人破伤风急救护理的重点。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成人破伤风患者50例,其中有1例患者死亡,其余49例患者均经过全面的护理和监护后治愈或者是好转出院,患者病死率为1.5%。结论在为成人破伤风患者提供急救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急救措施、基础护理、中和游离毒素、呼吸道护理以及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控制痉挛和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护理服务措施的运用,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 标签: 成人破伤风 急救护理 中和游离毒素 气管切开 控制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破伤风毒素皮试液不同配置方法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注射破伤风毒素的12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3组,即甲组、乙组、丙组,各40例。3组采用不同配置方法配置皮试液,即生理盐水与破伤风毒素不同抽取顺序以及针头死腔内药液是否忽略等3种方法。比较分析3组皮试结果。结果甲组皮试结果与乙组、丙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乙组与丙组皮试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破伤风毒素皮试液采用不同配置方法配置后,会影响患者的皮试结果,所以需对破伤风毒素皮试液进行严格配置,以确保获得正确的皮试液浓度,并获得准确的皮试结果。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 不同配置方法 皮试结果 影响
  • 简介:破伤风是临床医师较易误诊或漏诊,但是可以成功预防的一类疾病。我们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于破伤风的流行病学、致病条件、临床表现、诊断、内科治疗、外科处置等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医师尤其是急诊医师对于破伤风的综合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破伤风 临床表现 诊治
  • 简介:目的掌握广东省深圳市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时空分布特征,确定重点污染海域,为实现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15年深圳市海域3个监测点(斜吓湾、东涌和珍珠岛)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监测数据进行径向基函数插值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掌握监测点周围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大体分布状况和时空聚集区域。结果由径向基函数插值结果可知,斜吓湾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相对较高,东涌和珍珠岛海域含量相对较低,而且斜吓湾、东涌和珍珠岛海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分布特点存在明显差异;时空扫描发现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聚集性。2015年1-6月斜吓湾海域是最可能聚集海域(LLR=7.72,RR=5.59,P=0.00083〈0.001)。结论通过径向基函数插值和时空扫描分析方法可以获得麻痹性贝类毒素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时空聚集特征。

  • 标签: 径向基函数插值 时空扫描 麻痹性贝类毒素 空间分布 食品安全 ARC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22例重症破伤风,所有病例均给予祛除感染源,中和机体内游离毒素,有效控制肌肉抽搐和肺部感染及气管切开,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加强消毒隔离,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同时加强药物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药物护理、气道护理及营养支持在降低重症破伤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成人 重症破伤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要点及抢救技巧,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45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经验,正确使用安定控制抽搐,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痉挛、重视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窒息时及时采用心肺复苏等。结果45例患儿中35例治愈,4例死亡,6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呼吸衰竭是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最主要死亡原因,而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则能使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患儿顺利渡过危险期,减少呼吸衰竭诱因,避免出现各种新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重症新生儿破伤风 基础护理 痉挛 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国产新型血液灌流器MG150对蛋白结合类毒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和硫酸吲哚酚(indoxylsulfate,IS)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上海长征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长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共88例,根据南方医科大学统计研究室提供随机化数据表分配,使用二阶段交叉实验对照研究方法,选用广泛使用的健帆HA130灌流器作为对照,A组患者先使用HA130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HD串联治疗一次,中间经过洗脱期1周,再使用MG150HP串联治疗一次;B组患者先使用MG150HP+HD串联治疗一次,洗脱期后1周再使用HA130HP+HD串联治疗。分别在2次治疗前后检测血清AGEs和IS浓度,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比较新型血液灌流器对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2个医院各入组44例患者;A组(n=44)和B组(n=44)两组患者治疗前除了AGEs[(285.77±107.03)ng/L比(456.89±129.10)ng/L)]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2.67±2.58)mg/L比(6.38±8.8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他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清除指数(Kt/V)、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IS、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白蛋白(albumin,Al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MG150和HA130HP联合HD治疗2h后血AGEs下降率分别26.0%为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23,P〈0.01);IS的下降率分别为51.7%和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247,P〈0.01);β_2-MG下降率分别14.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90,P〈0.01)。(3)共7例发生轻度不良事件,在2种灌流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国产新型血液灌流器MG150HP联合HD治疗能够有效清除蛋白结合类毒素,疗效安全确切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硫酸吲哚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库溴铵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破伤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破伤风患者,共计存在50例患者,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组,研究组予以维库溴铵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住院天数、死亡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住院天数、死亡率数据指标存在差异性,且以研究组数据指标更具有优势性,P小于0.05。结论维库溴铵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维库溴铵 机械通气 重症破伤风 疗效研究
  • 简介:破伤风注射液皮试阴性发生过敏反应临床极少见,笔者从2012年8月~2016年8月从事骨外科护理工作以来,本科室做过破伤风注射液皮试400多例,皮试阴性率达85%,其中遇见1例皮试阴性而发生了局部过敏反应,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破伤风 皮试阴性 肌肉注射 局部过敏 护理
  • 简介:霉菌是一类真菌,常存在于自然界,是真菌大家族重要成员,现有发4500多种,有白霉菌、赤霉菌、黄曲霉菌等,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危害最大且可以致癌,是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 标签: 霉菌 毒素 损失 综合 防治 措施
  • 简介:饲料中霉菌毒素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以避免动物的生产性能受到影响。仅仅依靠霉菌毒素中和剂是不行的,应从玉米生长期就开始防止其产生霉菌,到收获、运输、储存期等都需要全面综合的预防霉菌生长的计划,为此,在各个环节均应制定有效的检测程序,同时辅助强大的实验室支持,以便及时、可靠采取综合措施,防止霉菌毒素的发生。

  • 标签: 霉菌毒素 玉米 爆发 生产性能 霉菌生长 检测程序
  • 简介:该文对现阶段危害半月板的危险因素做一简单总结,希望提供一些帮助预防和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信息。结论:半月板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后交叉韧带的损伤以及半月板根部的撕脱都会使半月板损伤的风险加大,并且会对膝关节的生物力学作用产生影响,因此在这些结构损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半月板损伤的预防,并及时处理上述几种损伤,以防止其对半月板造成继发性的伤害。

  • 标签: 半月板 生物力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有效检测方法。方法对部分中药饮片进行抽样、甲醇提取,再经免疫亲和柱滤过后应用高效液相一荧光检测法进行测定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按拟定检测方法测定后表明,OTA标准样本及供试样本的质量浓度(0.5~20ng/ml)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且r大于0.9999;加样回收率为65%~108%,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235ug/kg,定量限为2ug/kg。结论应用该检测方法测定中药材中赭曲霉毒素A含量,具有操作相对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 赭曲霉毒素A 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微囊藻毒素(MC)对小鼠一脏器的损伤。方法选择40只健康的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g,试验组分为对照组和MC染毒组(剂量分别为0.25、0.50、1.00μg/kg•d),每组10只,雌雄各半,隔天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染毒,注射量按0.1ml/10g。记录小鼠每天饮水量并观察小鼠食量及精神状况,每周称体重一次并做记录。染毒10周后处死。处死后称量肝脏、肾脏、脾脏,肺及心脏计算脏器指数。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心低、中、高剂量染毒组的心脏重量均低于对照组,低、高剂量组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对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C可以诱发心脏萎缩;肝脏中剂量染毒组的肝脏总量明显小于低、高剂量组,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肾脏重量均减轻,中剂量组减轻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低、中、高染毒组于对照组相比脾脏重量均增加,中剂量染毒组脾脏肿大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低、中、高剂量肺脏重量均增加,低剂量组尤为明显,但对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微囊藻毒素(0.50μg/kg•d)可引起小鼠心脏萎缩。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小鼠 脏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