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胶隆乳实践程序,总结89例病患的临床体会,研究凝胶隆乳优化手段。方法笔者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隆乳的89名女性,均予以凝胶隆乳,对其术后效果进行观察与总结。结果所有女性接受凝胶隆乳之后,其两乳较为丰满,对称性良好,形态以及手感都十分逼真,同时未对其哺乳造成任何影响,病人满意程度达到9888%,纤维包膜出现挛缩症状的发生率仅为112%。结论凝胶隆乳实践程序中,医师除了要对乳房进行合理选择之外,要求病人术后进行持久按摩,有助于提升手术成功率。

  • 标签: 硅凝胶假体隆乳术 乳房假体 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308-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凝胶隆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隆乳治疗的哺乳后乳腺萎缩患者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取凝胶隆乳,观察组采取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凝胶隆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乳房美观程度以及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乳房美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3%比13.24%,χ2=0.216,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乳房美观程度均较术前显著提升(56.14%比10.53%、79.41%比13.24%,χ2=26.684、59.883,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乳房美观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6.14%比79.14%,χ2=7.823,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7%比4.41%,χ2=0.391,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日常社交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5.24±6.33)分比(64.85±5.93)分,(62.12±7.84)分比(61.03±6.49)分,(65.92±9.24)分比(67.52±7.21)分,t=0.355、0.851、1.087,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日常社交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65.24±6.33)分比(80.11±7.95)分,(62.12±7.84)分比(79.69±6.95)分,(65.92±9.24)分比(82.31±6.90)分,(65.92±9.24)分比(82.31±6.90)分,(64.85±5.93)分比(87.53±8.34)分,(61.03±6.49)分比(84.52±7.82)分,(67.52±7.21)分比(88.50±8.04)分,t=11.047、12.661、10.730、18.276、19.061、16.020,均P<0.05],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日常社交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11±7.95)分比(87.53±8.34)分,(79.69±6.95)分比(84.52±7.82)分,(82.31±6.90)分比(88.50±8.04),t=5.061、3.617、4.570,均P<0.05]。结论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凝胶隆乳具有着较好的安全性,且更有助于患者乳房外观形态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房植入物 自体脂肪颗粒 硅凝胶假体
  • 简介:摘要述评围绕"光面包膜挛缩率高""10年必须更换""下皱襞切口将取代腋窝切口"3个隆乳的热点问题,以相关临床研究数据为依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包膜挛缩发生率很大程度上与医生的技术有关;没有置入年限,若无严重并发症,不必更换;隆乳的不同切口入路各有优缺点,切口的选择必须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应不断开展技术改良与创新,收集高质量临床证据,以得到更加明确的答案。

  • 标签: 乳房植入物 假体植入 隆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入路下隆乳的术后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长沙雅美医疗美容医院美容外科收治隆乳患者211例(年龄18~52岁,平均)。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腋窝入路组、乳晕入路组、乳房下皱襞入路组,对3个组患者术后疼痛、切口瘢痕、引流量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乳晕入路组与乳房下皱襞入路组患者术后5 d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明显优于腋窝入路组(F=70.93,P<0.05),且术后引流量低于腋窝入路组,3个组患者术后瘢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房下皱襞组乳头乳晕感觉障碍发生少。结论乳房下皱襞隆乳具有切口隐蔽、手术时间短、直视操作、疼痛较轻、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房 隆乳术 腋窝入路 乳晕入路 乳房下皱襞入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优化手术辅助工具经腋窝入路行双平面隆乳,改善手术效率及整体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收治需行隆乳女性患者130例,年龄23~41(32±8)岁,分为高配组63例,标配组67例。分别对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等进行统计。结果高配组比标配组:手术时间(78.6±12.2) min比(93.1±12.1) min(t=15.73,P<0.05);中出血量(3.1±1.0) ml比(14.4±3.5) ml(t=13.83,P<0.05);术后24 h引流量(37.2±8.2) ml比(61.4±10.9) ml(t=20.82,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6.1±1.7比7.5±1.6(t=8.57,P<0.05)。术后6个月,患者满意度评分97.1±1.6比95.6±2.0(t=5.58,P<0.001)。随访中未发现包膜挛缩、血肿、感染、双泡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中用超声刀配合递送袋对内镜下经腋路双平面隆乳的优化升级后,手术效率、安全性、效果、满意度都有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内镜 双平面隆乳术 超声刀 一次性假体递送袋
  • 简介:摘要硅胶乳房隆乳(以下简称为隆乳)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成熟和安全的隆乳手术方式,也是目前最主要和最普遍的隆乳手术方式。隆乳的目标是使隆乳患者获得更美观、持久、安全的手术效果及良好的远期生活质量,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再次手术率。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上对于硅胶乳房及手术相关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该指南是在2013版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结合国内隆乳技术的实际情况完成的,旨在为整形外科医生提供最新的知识更新和技术进展,进一步促进我国隆乳技术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 标签: 隆乳术 硅胶假体 临床技术指南
  • 简介:摘要隆乳作为当前盛行乳房整形手术,因有异物植入体内加之手术部位相比其他手术体积较大,术后需严密包扎。研究显示,包扎及适当的加压具有保护切口、减少积液、稳定体位置、塑形乳房的作用。常用的加压材料有弹力带和外科文胸,亦常用运动文胸来替代,但弹力带和外科文胸的选择及应用方案尚未统一,运动文胸在隆乳患者术后加压及塑形的效果亦尚不明确。本文概述了术后包扎、加压及加压材料的发展及现状,提出常用方案存在的问题,为隆乳期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假体隆乳术 围术期 加压包扎 弹力带 外科文胸
  • 简介:摘要探讨超声刀和电刀对内窥镜辅助隆乳术后引流量的影响。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科行内窥镜辅助隆乳女性患者86例,年龄19~55岁,平均33.1岁。分为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每组各43例(86侧乳房)。超声刀组在内窥镜辅助下使用超声刀分离腔隙,电刀组在内窥镜辅助下使用电刀分离腔隙。观察并记录术后48 h每侧乳房引流总量。超声刀组引流(98.1±7.4) ml,电刀组引流(105.6±10.4)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窥镜辅助隆乳中应用超声刀和电刀,术后48 h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房植入 假体植入 超声刀 电刀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乳房下皱襞切口行凝胶隆乳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美容中心收治26例隆乳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30.2岁,其中乳房发育不良患者10例,乳腺萎缩患者16例。术前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乳房测量数据及需求,预选的体积、类型,设计新乳房下皱襞位置;中精确地剥离腔隙后,使用圆形扩张器注水再次评估,确定最终的体积,置入,重建乳房下皱襞;术后给予止痛泵镇痛、抗瘢痕综合治疗。术后对并发症、乳房形态、切口瘢痕以及患者对手术效果是否满意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8~45 min,引流时间3~4 d,单侧引流量30~50 ml,切口满意率96%(25/26)。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无血肿、感染、包膜挛缩等并发症,乳房形态自然、挺拔、饱满,双侧对称,切口瘢痕不明显,位于新的乳房下皱襞处,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经乳房下皱襞切口行凝胶隆乳,操作路径短、可直视下精确剥离和止血、手术时间短,中结合扩张器注水再次评估所需体积,重建了乳房下皱襞,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乳房植入物 组织扩张装置 隆乳术 乳房下皱襞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凝胶植入矫正乳房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造成的继发畸形,并对其早期临床效果做出评价。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共有10例注射式隆乳术后患者在本院进行了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凝胶植入。脱细胞异体真皮被用于修补和填充胸大肌及乳腺腺体组织缺损,包裹凝胶的下1/3,以重建乳房下皱襞。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乳房外形满意,无感染、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凝胶植入可避免取出乳房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造成的严重乳房畸形。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乳房整形 脱细胞异体真皮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隆乳术 硅凝胶假体植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下皱襞切口在隆乳修复上的临床效果。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整形外科对不同类型隆乳术后体位置不当女性患者28例(48侧乳房,年龄23~38岁,平均30岁),选择下皱襞入路进行隆乳修复。术后随访6~24个月,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28例患者48侧乳房修复后,1例1侧向下移动,术后6个月再次出现向下移动,但位移小于术前;27例取得了满意或基本满意效果。下皱襞切口入路修复性隆乳可提供直视野及便利操作空间,简单、损伤小,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隆乳术 下皱襞 假体 位置不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双平面腋路隆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的58例接受隆乳的患者进行研究,以干预技术的采用与否依照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020年4月到2020年12月的35例行经腋路传统盲视隆乳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到4月23例行内镜下双平面腋路隆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乳房形态优良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数据来比较分析内镜下双平面腋路隆乳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乳房形态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假体隆胸 内镜下双平面腋路假体隆乳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内窥镜下超声刀与电刀分离植入腔隙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经腋窝入路内窥镜下行隆乳女性患者125例,年龄21~44岁,平均32.5岁。用超声刀分离腔隙组(超声刀组)64例,用传统电刀分离腔隙组(电刀组)6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速度、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电刀组比较,超声刀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71~90) min,明显短于电刀组105(80~135) min(t=4.10,P<0.001),手术速度(3.27±0.44) ml/min明显快于电刀组(2.52±0.72) ml/min(t=4.71, P<0.001),术后累计引流量130.5(98.8~193.3) ml明显少于电刀组281.75(145.5~328.3) ml(t=3.54, P<0.001),拔管时间3(3~4) d和住院时间3(3~4) d均明显短于电刀组4(3~4)、5(4~6) d,(t=3.58, 4.06,均P<0.05)。结论超声刀用于内窥镜下隆乳具有安全、可靠、高效特点;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可减少术后累计出血量、缩短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假体植入 超声刀 电刀 内窥镜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房取出即刻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6例行取出即刻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2±8.3)岁。通过腋窝切口、乳房外侧与胸壁交界处放射状切口或乳房下皱襞切口取出取出后未行包膜切除或切开。用直径2.5 mm三孔品字形钝头吸脂针低负压(-60 kPa)吸脂,4 ℃生理盐水清洗后,用棉垫法浓缩脂肪,以直径2.5 mm的单孔钝头注脂针行脂肪移植。术后定期随访,从并发症、乳房大小、患者满意度及第三方医生评价(总分均为4~20分)等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侧乳房取出的体积为(216.2±54.6) ml,右侧为(217.9±53.1) ml。左侧乳房每次移植脂肪为(256.8±55.8) ml,右侧为(258.1±55.7) ml。术后随访(13.5±5.7)个月,B超显示2例(7.7%)患者出现小结节,但乳房触诊未触及,未发现其他并发症。术后胸围较术前减少(1.1±0.8) cm,减小不到一个罩杯。患者满意度评分为(16.8±2.0)分,医生评分为(16.4±1.6)分。结论对于因各种原因需要取出乳房的患者,在取出后即刻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可以安全而有效地恢复乳房体积。

  • 标签: 自体移植物 脂肪组织 乳房植入物 凝胶硅 隆乳术
  • 简介:摘要该文回顾了近年来硅胶乳房隆乳在技术上、观念上与认知上的最新进展。指出乳房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乳房相关症候群"(BII)、对光面与毛面的重新认识、内镜辅助腋窝入路隆乳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围期抗生素的应用等是影响硅胶乳房隆乳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硅胶乳房隆乳临床技术指南(2020版)》主要的更新内容。

  • 标签: 乳房植入物 硅凝胶 隆乳术 技术指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全新吊床型包膜瓣修复隆乳术后下移和双泡畸形的技术,以提高对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至2019年,在上海美莱医疗美容门诊部就诊要求改善下移和双泡畸形的女性患者16例,年龄23~48岁,平均33.4岁。手术均用吊床型包膜瓣,从乳晕切口入路,将包膜下极广泛分离形成包膜瓣,缝合锚定多余腔隙,消除下移的下皱襞,包膜瓣向上提拉收紧与切口上方的包膜断端叠瓦式缝合,使体腔隙恢复到理想下皱襞处。结果1例患者轻度血肿,经处理后愈合;6个月随访,15例患者下移的下皱襞提升至理想位置,乳房双重皱襞消失、对称性良好、外形满意、无复发病例、切口瘢痕隐蔽、无包膜挛缩。结论对下移和双泡畸形患者用吊床型包膜瓣技术可有效矫正该并发症,且长期稳定性较好、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假体植入 乳房成形术 假体异位 假体下移 双泡畸形 包膜瓣 假体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