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2 个结果
  • 简介:柯大夫:听说胎儿或婴儿体内缺乏ω-3脂肪,会影响其大脑、视觉及免疫系统发育,对智力和健康有一定影响,果真如此吗?

  • 标签: Ω-3脂肪酸 孕妇 系统发育 柯大夫
  • 简介:认识反式脂肪食物的香味往往来自脂肪。有时候,人们一顿饭只吃了米饭、馒头和蔬菜,肚子虽然感觉饱了可仍没有进食的满足感。其原因就是这顿饭少了脂肪脂肪不仅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同时也是人体所需的七大类苻养素中的一种,属于生热营养素。

  • 标签: 反式脂肪酸 营养素 香味 食物 米饭 馒头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通关藤药材中所含成份的研究,从脂肪对癌细胞的作用、对癌细胞的作用机理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阐述了脂肪的抗肿瘤作用。

  • 标签: 通关藤 不饱和脂肪酸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火锅底料中油脂的脂肪构成,为合理膳食提供参考。方法在超市购买12种火锅底料,将火锅底料样品进行一步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构成。结果火锅底料中饱和脂肪占50%-60%,以棕榈(160)和硬脂酸(C180)为主,单不饱和脂肪油酸(C181)为23%-30%,必需脂肪亚油酸(C182)的含量为5%左右,只有一种底料亚油酸含量达13%,4种底料检测出反式脂肪,含量0.30%-0.44%。结论火锅底料中脂肪以C160、C180、C181为主,与牛油的脂肪组成接近,可能都是以牛油为主要原料,部分品牌中不饱和脂肪和必需脂肪含量较高,可能使用了少量植物

  • 标签: 火锅底料 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 简介:摘要探讨游离脂肪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发展。临床就冠状动脉病变与游离脂肪酯(FFA)的相关性已有一定认识,FFA为重要的在氧化应激中参与的物质。冠心病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导致公众死亡的原因。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为传统的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FFA与冠心病的关系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FFA一般特性、FFA的相关炎症反应、FFA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FFA和心源性猝死、FFA和急性冠脉综合症、FFA和基因多态性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出,FFA对机体脂代谢可更准确敏感的反映,是有效预测冠心病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发参考价值。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冠心病 关系 发展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氧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氧化代谢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9例扩张性心肌病伴脂肪氧化代谢异常患儿进入分析,男5例,女4例。病程0.5-4.5年,起病年龄11个月至18岁。9例均有乏力表现,4例合并肌肉无力,1例四肢近端肌萎缩,2例有惊厥发作,2例伴生长发育落后。9例均有不同程度肝肿大,8例肝功能异常,7例CK、CK-MB和乳酸脱氢酶增高,6例乳酸增高,2例低血糖,3例高血氨。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高和射血分数下降。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2例。串联质谱检查示游离肉碱明显增高1例,减少5例,正常3例;酯酰肉碱增高7例,减少1例,正常1例。临床诊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缺乏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4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3例。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补充左旋肉碱、维生素及低脂肪、预防饥饿等饮食指导。随访0.5-3年,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表现逐渐改善。结论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合并多系统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者,应考虑到脂肪代谢异常可能,及早进行代谢病筛查,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脂肪酸 氧化 代谢 心肌病 肉碱 酰基肉碱
  • 简介:目的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人红细胞膜反式脂肪的效果。方法用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出红细胞;选用三氟化硼一甲醇作为衍生剂,进行脂肪甲酯化,然后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检测红细胞膜中3种反式脂肪(t—C16:1、t—C18:1、t—C18:2)的含量。结果该方法可使人红细胞膜上的3种反式脂肪(t—C16:1、t—C18:1、t—C18:2)得到良好分离,回归方程分别为Y=306.50X~0.7042、Y=242.58X-4.8796、Y=423.18X-3.0270,相关系数在0.9944~0.999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红细胞膜反式脂肪的回收率为80.9%-113.7%;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9%~8.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有效分离反式脂肪,分离效果好,适用于临床上检测血液中的反式脂肪含量。

  • 标签: 红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 色谱法 气相
  • 简介:数十年来的动物研究支持鱼油中的主要成分n-3多不饱和脂肪(n-3PUFA)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在一些人类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中n-3PUFA也被证实有益,但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一致。n-3PUFA应用能否成为肾脏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鱼油 不饱和脂肪酸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评估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胸痛6h内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并于入院1h内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入院即刻和术后3h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H-FABP,再灌注治疗后3h以心电图ST段回落≥50%为血流再通的评价指标。结果65例AMI患者入院即刻H-FABP阳性率(87.69%)显著高于cTnI阳性率(5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h后H-FABP在ST段回降≥50%组与ST段回降〈50%组中,酶峰值分别为(24.03±9.12)ng/ml与(32.57±1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测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标志物,也可作为评价心肌再灌注疗效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常见市售植物油中特征性脂肪构成及含量范围,并探讨在此基础上如何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对常见植物油进行定性鉴别。方法从6个城市采集9个品种125份样品,每种两个批次。按照GB/T22223—2008方法测定46种脂肪,分析植物油中的特征脂肪及其构成。结果菜籽油中的特征脂肪为芥;花生油中为C20∶0、C24∶0和C22∶0脂肪;茶油中的油酸含量高达75.45g/100g,是其特征脂肪;亚麻籽油的特征脂肪为α-亚麻;葵花籽油的特征脂肪为亚油酸;稻米油中棕榈含量范围为15.13~16.37g/100g,可以此作为其特征进行鉴别;大豆油中n6/n3比值最接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比值;芝麻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总含量及棕榈和硬脂酸含量的组成特征比较稳定,可以此作为芝麻油的鉴别依据;玉米油中脂肪特征不明显。结论结合单体特征脂肪脂肪构成以及n6/n3比值分析可达到常见植物油定性检测的目的。

  • 标签: 食用植物油 特征脂肪酸 检测 鉴别
  • 简介:本文对江西地区2011年产的38个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在20.48%~49.84%之间,平均为37.07%。油茶籽油脂肪主要是由棕榈、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脂肪组成,棕榈含量平均值8.19%;硬脂酸含量平均值2.48%;油酸含量平均值81.02%;亚油酸含量平均值7.74%;花生一烯含量平均值0.46%,主要不饱和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平均达到了88.76%,说明江西地区的油茶籽油符合高品质食用油的标准。

  • 标签: 油茶籽 脂肪酸组成 含油率
  • 简介:据美国媒体报道,《神经病学》电子版杂志12月28日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富含维生素和欧米茄-3脂肪的饮食,可防止老年人大脑萎缩。

  • 标签: 脂肪酸 欧米茄 维生素 大脑 美国 电子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型脂肪结合蛋白水平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60例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定义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病例60例,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型脂肪结合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对照组研究对象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研究对象。结论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临床确诊。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甘油三酯异常患者血清游离脂肪(FFA)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抽取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样,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TG≥1.70mmol/L),将研究对象分为甘油三酯异常组(A1组)61例与甘油三酯正常组(A2组)83例,抽取正常人群1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游离脂肪(F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A1组、A2组和对照组比较,FFA、FBG、TC、TG、HbA1c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LDL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比较,FFA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FFA的浓度和TG、HbA1c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FFA的结果在2型糖尿病合并TG异常患者中显著升高,FFA水平增高与2型糖尿病合并TG异常密切相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游离脂肪酸 甘油三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型脂肪结合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稳定心绞痛患者各60例,将其定义为A、B、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心型脂肪结合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A组研究对象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高于B、C三组,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B组研究对象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高于C两组,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会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会随着患者的病情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判断。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病变程度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心型脂肪结合蛋白(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的峰值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入院距发病时间2h以内的AMI患者60例,于入院即刻至发病10h期间,每2h测定1次血浆H-FABP的浓度。根据H-FABP峰值水平的平均值将患者划分为H-FABP高值组和低值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1个月、1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与H-FABP低值组相比,H-FABP高值组发病后1个月、1年,MACE及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ACE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FABP酶峰水平的升高对AMI患者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不良心脏事件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各种肥胖病人及糖尿病人,缝合切口前去除切缘的坏死的脂肪组织,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2004年1月前我们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50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后我们采用切口去除切缘的坏死的脂肪组织,共50例,作为试验组。结果应用传统方法的方法有6例脂肪液化,然而经去除切缘脂肪组织的无1例脂肪液化。结论适当的去除切缘的坏死的脂肪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腹部切口 去除切缘脂肪组织 液化
  • 简介:患者,男,32岁。左眼失明1周就诊。1周前,患者在局麻下行前额部白体脂肪注射填充,以纠正眉间纹。患者自述在接受注射的过程中,突然感到剧烈的眼周疼痛,左眼完全失明。体格检查:患者意识正常,无失语,左眼无光感,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左侧瞳孔放大,左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 标签: 左眼失明 注射填充 体脂肪 神经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 瞳孔放大
  • 简介:2010年10月,瑞士米格罗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独特的艺术品——肥皂!橱窗前,人头攒动,人们纷纷争相目睹这件“稀世珍宝”。奇怪的是,这块名为“洁净之手”的肥皂与普通肥皂并无两样。

  • 标签: 肥皂 脂肪 总理 2010年 艺术品 博物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脂肪含量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方法本组12例,血尿1例,腰痛3例,腰痛伴血尿2例,体检发现6例。超声检查,12例均为实性占位,等回声7例,略低回声5例;CT检查11例,均未发现极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6例呈圆形或椭圆形,5例形状不规则;增强扫描均有明显强化。结果7例患者术前误诊为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肿瘤剜除术6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8例,均排除肾脏恶性肿瘤,常规病理均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一些较少见疾病影像学特点了解不足是导致误诊的原因。对诊断确有困难,或怀疑有良性可能者,可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以最大程度减少肾脏的丢失。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肾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