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世界最顶级的理论巨匠,仅仅就其理论成就来说,仅仅就《资本论》一部书稿,就足以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老子并列,远远高于伯恩斯坦考茨基等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创造者;而伯恩斯坦考茨基之流不过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运用者和修正者而已。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们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他们却因此而得以站在伟大导师的肩膀上,经历伟大导师逝世以后的世界新变化和新实践,因而可以见马克思恩格斯所未见,看得更加高远、清楚和确切。特别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科学泰斗马克思恩格斯面前,伯恩斯坦考茨基等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虽然渺小之极,甚至如马克思曾轻蔑地称之为“天生的俗种”;但当这些渺小平庸之辈运用伟大导师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于实践时,却足以发现和修正科学社会主义的谬误,从而形成民主社会主义之真理:科学社会主义实乃民主社会主义之母;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社会主义

  • 标签: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应然性 国家政权本性 实现社会主义途径 改良与革命
  • 简介: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精英为了寻求救国之路,开始注意并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学说,并对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宣传,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为三民主义做出新的解释后,最终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使得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良好的舆论和政治支持,迅速成长壮大,为两次国共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础,改变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走势。

  • 标签: 国民党精英 民生主义 马克思主义 国共合作
  • 简介:包心鉴,1949年生,江苏淮阴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担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2009年被特聘为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其他主要学术兼职有: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山东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文法学院名誉院长。

  • 标签: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大学教授 包心鉴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名家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论述极其重要。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出发,阐明了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基本思路的论述和史论分析,实际上是一本中国版的科学社会主义史论,必将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标签: 习近平 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中共十八大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概括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历史性飞跃。这是我们党90多年来坚持正确理解和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结晶。这一理论概括最显著特点是,突破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条化学理化理解,依据理论与实践创新概括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最大公约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逻辑,同时又深深扎根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和丰富经验之中。这个理论概括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最锐利理论武器。

  • 标签: 科学社会主义 基本原理 基本原则 理论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学术界的意见颇不一致。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体系之中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均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也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主题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创新的理论整体,有其自身的创新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解放思想为理论创新的思维起点,以问题意识为理论创新的实践动力,以整合建构为理论创新的结构优化。这一创新逻辑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逻辑,对于科学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逻辑理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创新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党中央都对高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高度的关注,对其教学内容、教材和教纲、老师的培养等有一套严格的规范管理制度。电大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侧重探讨在电大教学环境下的“知行合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知行合一 教学模式 创新
  • 简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不同的时期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充分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创造的价值追求。

  • 标签: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价值追求
  • 简介:《白衣女人》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描写了几个很有特色的女性形象,如话语权逐渐丧失的劳娜、"疯女人"安妮、"双性同体"的典型玛丽安以及反抗性与妥协性并存的福斯科伯爵夫人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妇女情况提供了参照,促使我们今天能够更加关爱女性。

  • 标签: 白衣女人 威尔基·柯林斯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 简介:“四个全面”是包含一个目标。三个重大举措的重大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不仅仅是重大战略布局,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和重大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内涵 逻辑关系 总书记 习近平
  • 简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建构,是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基本规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的重要系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修订版教材,教学建构要从教学体系、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考核层面,协调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

  • 标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3年修订版 教学建构
  • 简介: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应该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各个专业的共同任务。从根本上说,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社会学科的指导地位,就是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只要这样做,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就能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者说就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守住意识形态前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效,不能仅仅归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工作者 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 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 意识形态工作
  • 简介:明晰学科特色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从学科形成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色主要有:在具有学术性的同时,表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学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支撑学科;是不同学科点表现出的独特优势和个性特色。在学科建设中,要通过规范学科管理,汇聚专业人才,凝练研究方向,形成标志性成果来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健康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特色 内涵
  • 简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新形势下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经济总量大与人均落后、先富之后与共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等“四对具体矛盾”的科学回答。“四个全面”从“目标、动力、保障、主体”等维度构成一个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自成一个有机的理论系统,体现鲜明的人民立场,贯穿“实事求是”、“辩证思维”的品质、方法,以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 标签: “四个全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最新成果
  • 简介: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已经十年。十年来,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学生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社会转型的加快,90后的学生自主、独立性更强,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理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特性,针对理工科学生思维特性,采用多样性、针对性的教法,教学创新就成为必然要求。

  • 标签: 理工科学生概论课教学探究与思考
  • 简介: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等因素带来诸多冲击与挑战,精神文化生活领域的各种观念复杂多变,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形势,加强社会主义想信念教育,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文章探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想信念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想信念教育的有效策略。

  • 标签: 社会主义 理想 信念 策略
  • 简介: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生活态度、人生目标、对现实政治的看法,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等问题的看法有着密切正向关系。为此,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多种因素分析,探讨提升大学生对生活满意度、生活态度、人生目标、对现实政治问题的方法,采取间接方式提升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

  • 标签: 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影响因素
  • 简介:日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首都经贸大学等10余名专家学者分别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研究
  • 简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四个全面’”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7月29日至30日在山东烟台市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和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联合举办,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和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承办。来自全国有关省市党校、社科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与实践 山东烟台 论坛 马克思主义研究 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