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时期,在我国中大型矿山建设中,会存在酮室施工情况,一般酮室施工工程为大型项目,因此在施工中要做好全面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同时要做好酮室定向时间点的设置,酮室施工方式通常采用分层施工技术,但工程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在一些岩层不稳定性施工环境下,酮室施工会增加难度系数,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应准备,同时利用全站仪后方交会技术缩短酮室定向时间,为施工安全做好准备,同时保证施工进度,避免由各界外来因素或自然因素对施工造成不稳定性,促进我国矿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全站仪 后方交会 测量酮室 定向时间
  • 简介:摘要:基坑水平位移监测能及时了解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水平、竖向位移变化情况,为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提供有效的预警。城市复杂环境中开挖基坑,对基坑水平位移的监测精度一般要求较高。传统的基坑位移监测方法有视准线法、小角法、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等。不论哪种方法工作的前提都是工作基点稳定或者工作基点位移能精密测量出来。本文就后方交会法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实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后方交会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竖向位移监测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众健康与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医疗界遵照国家决策部署,投入大量医疗资源,驰援湖北。但在全国范围内,部分医院发生了门诊停诊、病房停收、手术停做等现象。笔者从停诊发生的深层原因和对患者的危害方面进行剖析,并综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策略以及处置方案的优化,最后提出疫区以外综合医院开展安全医疗管理的合理建议,希望引起医疗机构和医护同行的重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停诊 诊断 治疗 策略 安全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某码头及后方堆场给排水设计为例,先对其工程概况进行了简要说明,随后重点对其给排水设计开展研究,如码头及后方堆场给水设计、雨水和污水的排水设计等,以期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 标签: 码头 给排水设计 污水系统 雨水系统 后方堆场
  • 简介:摘要目的椎间盘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HIZ)是在磁共振成像(MRI)上经常观察到的一种脊柱疾病的影像学指征。HIZ首次提出时被定义为T2加权成像(T2WI)上的高信号表现,至今已有近30年的研究历史,丰富临床研究证据的同时衍生出多种HIZ征象的相关研究(颈椎HIZ、纤维环前方HIZ、双HIZ等)。此外,针对HIZ的物质基础(如炎性肉芽组织和钙化组织)及其所代表临床意义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且正以更为多元化的角度分析HIZ所代表的意义,揭露HIZ现象的本质,进而用于指导临床的诊断、治疗及康复训练等。但研究的证据等级不高,相当一部分可能存在较大偏倚,后期仍需行更多高证据等级的诊断研究试验。

  • 标签: 纤维环 椎间盘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 下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弹性成像对伴后方回声衰减的乳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深圳市人民医院105例伴后方回声衰减的乳腺结节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后运用超宽波束追踪技术进入超声弹性成像模式,获得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以及脂肪组织一结节和应变比(B/A),行手术或粗针穿刺活检得到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超声弹性参数在伴后方回声衰减的乳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对Emax进行分析。结果105例中良性结节65例,恶性结节40例。Emax、Emean和B/A在有声衰减的良恶性乳腺结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max 95 kPa为截点,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7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诊断有声衰减的乳腺结节良恶性有很高价值,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声衰减 乳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后方入路(DPA)与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5例髋臼后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为(42.2±14.7)岁;采用DPA钢板固定治疗。B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为(42.8±11.9)岁;采用K-L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0.0±15.7)min]、手术切口长度[(9.6±1.1)cm]显著短于B组患者[(115.2±42.4) min、(17.6±2.3)cm],术中出血量[(325.7±79.9) mL]显著少于B组患者[(404.2±147.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术后获12~37个月(平均19.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A组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19/21);B组优12例,良3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K-L入路相比,DPA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创伤更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处理髋臼后部骨折。

  • 标签: 髋臼 骨折 手术入路 后柱 后壁
  • 简介:摘要:在测井资料的应用中,交会图法是一种较为普遍和实用的油气水识别方法。但是,目前交会图法常常采用二维交会模式,存在较多局限性,由于测井参数不足难以准确识别储层的油气层特征,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储层的流体特征。而三维交会图法虽然可以大幅度提高油气层识别的准确度,但在应用时也存在散点多而杂难以快速识别的不足。因此,在三维交会图法的基础上,采用目前最流行的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可以既准确又方便快捷的识别油气层。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关系日益密切。明确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量水而行,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优化、生态修复是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二者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以适应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要求。新时期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当前规划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也要正确看待并且进行分析,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要对各项影响因素予以重视,并且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有效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着力提高规划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1]。

  • 标签: 国土 空间规划 生态空间 协调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人们的环保意识也由此日渐得到增强。在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兼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以促进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如何科学协调农村生态空间,推动农村发展值得探讨。通过协调生态空间,优化农村空间布局,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科学配置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指导农村进行规划建设。以此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其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农村生态空间 协调
  • 简介:摘要:从图像视野观测空间,建立空间与像的研究视角,提出图像、心像来讨论空间空间成像是空间借助图像投射至心像完成空间认知,像成空间是图像稳固心像建构空间,本文通过对彼得·卒姆托瓦尔斯温泉浴场的设计创作过程分析,探究空间与像的互成。

  • 标签: 空间 像 互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土空间管控是从多元素、多维度实现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协调保护和综合管控,是推进空间治理,优化空间结构的重要抓手。依托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平台,既能实现各类空间规划的统筹协调,也可凭借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服务能力,为国土空间管控和规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 标签: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 国土空间管控 应用
  • 简介:摘要 : 随着城市用地逐渐扩张,尤其是带形城市的空间问题呈现较为突出和明显。清原县城地处辽东山区,是比较典型的河谷型带形城市。清原县城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生态环境破坏,绿地网络破碎,中心体系服务低效,道路组织松散,功能分区混乱等。为了使清原县城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对清原县城空间进行研究,借助于空间句法这一工具,从而更好的评定清原县城的空间发展潜力。

  • 标签: 空间句法,空间研究,中心城区,清原县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和建筑环境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从对单纯的建筑空间需求,转向建筑空间与建筑环境艺术和谐共生的高标准要求,这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品质的提升变得更加多元与严格。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水准的提高,不仅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体现,也是建筑艺术不断进步的标志。文章通过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发展、现状分析,阐述了未来我国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建筑环境艺术 发展趋势 可持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lymph node pos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手术清扫LN-prRL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同一治疗组收治的14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LN-prRLN区清扫,观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N-prRLN转移的高危因素,同时收集另外171例未行LN-prRLN区清扫(对照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对比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分析LN-prRLN区淋巴结转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140例中,右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4.3%(90/140),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63.6%(89/140),LN-prRLN区域淋巴结转移率17.9%(25/14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1 cm、肿瘤多发、包膜侵犯、临床淋巴结分期cN1、Ⅵ-1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LN-prRLN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包膜侵犯(OR=4.599,P=0.037)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OR=3.505,P=0.036)是LN-prRLN转移的危险因素。对照组的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总数(10.9±6.1 vs 5.3±3.6)枚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63.6% vs 45.4%)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患者右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且LN-prRLN区淋巴结转移占比大,应常规清扫LN-prRLN来保证清扫的完整性与彻底性,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因残余淋巴结复发转移而行二次手术的可能。当肿瘤>1 cm、肿瘤多发、包膜有侵犯、临床淋巴结分期cN1、Ⅵ-1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更应当重视LN-prRLN的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右侧喉返神经 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 中央区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方经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武汉同济医院接受OLIF联合后路Wiltse入路矫形内固定治疗的27例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51~68(54±11)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和评估脊柱侧凸冠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与LL差值(PI-LL)、矢状面垂直轴(SVA)等改变情况。手术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52(30±5)个月。手术时间为(235±33) min,术中出血量为(433±62) ml。腰痛和腿痛VAS及OD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8±1.4)分、(7.3±1.4)分和71%±11%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1.2)分、(1.0±0.9)分和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302、139.855、291.198,均P<0.05)。腰椎侧凸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28°±8°下降至末次随访的9°±4°(F=66.352,P<0.05)。LL由术前的20°±11°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33°±7°(F=17.678,P<0.05)。PT、PI-LL及SVA也分别下降显著,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11、23.809、53.372,均P<0.05)。本组未出现严重的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Wiltse入路矫形内固定治疗轻中度矢状面失平衡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满意,其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能较好地矫正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及失平衡情况。

  • 标签: 脊柱侧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Wiltse入路 微创手术 矢状面失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25足)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41.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15例,Ⅳ型2例。采用牵引、挤压、撬拨及跗骨窦窗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足跟后方小切口置入接骨板,闭合拧入螺钉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单足骨折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4.5 min;术中单足透视3~6次,平均4.5次。术后1例1足局部出现约0.5 cm×0.3 cm的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3个月。骨折愈合,骨痂塑形好,后关节面平整,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末次随访时跟骨长度(80.5±4.2)mm、宽度(44.8±5.2)mm、高度(44.4±3.0)mm、Böhler角25.0°±5.1°、Gissane角113.8°±8.6°较均术前[(79.4±4.5) mm、(50.5±6.3)mm、(40.0±4.5)mm、12.0°±13.8°、107.0°±13.3°]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恢复按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2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为92.0%。结论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具有切口小、骨折复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跗骨窦 小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