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等速多级(三级)套筒式多压缸的设计方案,主要由中心导杆及三级套筒结构组成。通过合理的设计,把握每一级的受力环面积接近相等,来实现各级受力接近一致;因流量是共通的,加之各级环面积接近一致,那么使每一级的筒运行速度也是接近一致的。通过巧妙的油路设计,即每级活塞上开通多个斜孔道的设计使其运行中反应速度更迅速,稳定。通过外筒的法兰与相关设备连接,安装便捷,安全可靠。并且应用前景广泛,适用于需要大力输出和较大行程的工程和机械设备,平台提升装置

  • 标签: 多级套筒缸 等力等速 油路设计 设计要点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速训练对运动损伤康复价值。方法:参与研究患者共50例,均为体科所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随机方式(彩色球)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黄色球;患者25例;等速训练)和对照组(黑色球;患者25例;常规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MS得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损伤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等速训练优于传统肌训练,兼有张训练及等长训练的功效。其具有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增强关节稳定性、促进本体运动感觉恢复,以及防治肢体肌萎缩作用。我科 2019年 7月收治一例膝关节术后患肢肌萎缩病人,经等速训练康复锻炼 6周后肌萎缩较入院时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等速 肌力训练 肌萎缩
  • 简介:采用ISOMED2000力量测试系统对优秀散打运动员和一般散打运动员肘关节进行不同速度的等速测试。测试速度依次为10°/s、60°/s、180°/s和360°/s,选取屈肌肌群、伸肌肌群的峰值力矩、峰值力矩体重比、屈伸肌比值、峰力矩角度、平均功率、总功作为指标,对运动员的肘关节肌肉力量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速度下肘关节屈伸肌群的力学特征变化。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无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还是爆发都高于一般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在60°/s速度时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和做功最大,但优秀运动员的伸肌力量明显大于屈肌力量,可能出现关节不稳定。

  • 标签: 散打 等速肌力测试 肘关节
  • 简介:采用实验法对58名健康儿童进行膝关节屈伸肌测试.等速测试采用了3种测试速度.结果表明:3种不同测试速度中,在低速测试中峰力矩值最大,高速测试中峰力矩值最小,儿子童膝关节峰值力矩下降趋势与成年人一致.左右侧峰值力矩比较结果与成人相反,左侧大于右侧.屈伸峰值力矩的比例F/E>0.7,与国内外对成人的研究不一致,与优秀运动员比值相一致.男女儿童低速和中速的测试中没有性别差异,高速测试中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等速测试 儿童 膝关节 峰值力矩 屈伸肌 峰值力矩
  • 简介:应用澳大利亚产Kinitech等速肌肉力量测试系统对四组被试的短跑一、二级运动员的肩、髋、膝关节屈伸肌力量进行测试,分别在60°/s、240/°s两种测试速度下,测定三关节屈、伸肌的最大峰力矩、相对峰力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短跑成绩的多种等速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短跑成绩与上下肢等速的相互关系,为研究短跑运动员关节肌的特征提供基础数据和对比材料。

  • 标签: 短跑 肌肉力量 肌肉力矩 灰色理论优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关节镜下小肩袖损伤修复术后3个月、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正常且肩袖肌达到3级及以上的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训练治疗)和训练组(采用等速训练方法治疗),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行Thera-Band弹力带肩关节内外旋肌训练,每组10~20个,每日3次;训练组在常规肌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肩关节内外旋等速训练,每次15~20 min,每周2次。分别于术后3个月(训练前)和术后6个月(训练后),对2组患者均行等速测试,测试速度分别为60°/s和180°/s。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患侧肩关节内外旋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患侧与健侧峰力矩差值比、训练前后患侧峰力矩差值和训练前后患侧峰力矩体重比差值评定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训练后,训练组60°/s时外旋峰力矩[(15.56±5.03)N·m]、内旋峰力矩[(22.03±6.18)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22.12±4.63)%]、内旋峰力矩体重比[(31.62±6.42)%],180°/s时外旋峰力矩[(10.60±5.71)N·m]、内旋峰力矩[(19.13±5.62)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14.90±6.34)%]、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7.83±6.04)%],以及对照组60°/s时外旋峰力矩[(13.30±4.07)N·m]、内旋峰力矩[(20.07±6.95)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20.27±5.93)%]、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9.75±10.52)%],180°/s时外旋峰力矩[(7.15±5.43)N·m]、内旋峰力矩[(16.14±6.03)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11.19±8.49)%]、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4.75±8.80)%],均明显优于组内训练前,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训练后,训练组180°/s时患侧与健侧外旋峰力矩差值比[(15.58±41.76)%]、60°/s和180°/s时训练前后患侧外旋峰力矩差值[(5.04±1.88)N·m、(5.04±2.47)N·m]、60°/s和180°/s时训练前后患侧外旋峰力矩体重比差值[(7.02±2.14)%、(7.90±4.6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肩袖力量,尤其是快速外旋肌

  • 标签: 肩袖损伤 等速训练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研究显示,速滑运动员国际级健将组表现出较国家健将组更合理的关节肌特征;另一项研究还显示,力量指标与成绩高度相关,说明速滑运动员的下肢关节肌特征与专项竞技能力密切相关。目的:研究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下肢关节等速特征,为运动员改进训练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揭示项目特征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运用德国产Isomed2000测试系统对中国4名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分别编号为1,2,3,4,均为国际健将)下肢髋、膝、踝3个关节进行向心等速测试。正式测试前,运动员在各测试角速度下进行3次亚极限强度的适应性练习,间隔2min后开始正式测试。在参考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将测试角速度定为低速60(°)/s和高速180(°)/s。低速重复5次,高速重复7次,屈伸循环进行,不同速度间隔5min,各速度屈伸阶段均取最高值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①高、低速测试间,踝关节及膝关节各数据有良好对应关系,但髋关节没有;②踝、膝关节峰力矩随速度增长下降,平均功率随速度增长而增长;③速度对踝、膝关节肌比有影响,但对髋关节没有;速度对峰力矩角影响较小;④运动员2屈、伸肌表现均较好;运动员1左、右腿平衡性有待提高;运动员3踝关节肌发展较好,但膝、髋关节伸肌群速度力量有待提高;运动员4膝关节肌发展较好,但踝、髋关节伸肌群速度力量有待提高;⑤中国优秀运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得到全面发展,但髋关节较差;优秀运动员峰力矩更大,肌比有专项特征,左、右腿膝关节峰力矩平衡性较好,峰力矩角稳定,且符合专项特征,优秀速滑运动员膝关节肌具有共性特征,但应重视其髋部肌群肌的全面发展。

  • 标签: 速度滑冰 等速肌力 峰力矩 平均功率 峰力矩角 组织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肌肌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肌肌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 标签: 肘屈肌肌张力 等速肌力训练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 简介:文章通过对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腹背屈伸肌进行等速测试,了解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在不同测试速度条件下腹背屈伸肌的肌特征,通过测试可以进一步了解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腹背屈伸肌的基本情况,为体育院校武术套路专项课的合理开展、武术运动的科学选材以及预防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员的腹背运动损伤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 标签: 体育院校 武术套路 屈伸肌 等速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等速训练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系统性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等速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实验组Lysholm评分、屈伸肌比(H/Q值)明显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肌力
  • 简介:目的探讨等速测试技术在髋关节运动及创伤评估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在PubMed、万方数据库上以“髋关节”、“生物力学”、“肌”、及“等速测试”为关键词检索1990年1月—2014年5月国内外有关等速测试技术在髋关节运动及损伤评估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等速测试技术作为一种动态肌测试技术,不仅能够对运动员髋关节的肌肉功能进行定量测试,指导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同时,能够为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情况提供客观评价指标,对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有指导意义。采用等速测试技术可对髋关节运动创伤的发生进行相关性研究,有望探索一套预防运动创伤发生的基本方法。结论等速测试技术对髋关节运动及创伤的评估、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髋关节 运动损伤 肌肉 肌力 等速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等速训练结合中药熏洗 在骨科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2月 - 2019年 3月在我科室接受康复治疗的 80例骨科患者作为实验者进行本次实验研究。所有实验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0 例采用等速训练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实验组 40 例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 。在实验结束后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关节活动范围 和对康复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骨科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采用等速训练 进行功能性锻炼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 可提高 骨科康复治疗特别是骨关节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治疗 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科康复 等速肌力训练 中药熏洗 骨关节术后关节僵硬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角速度重复训练期间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运动时峰值力矩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瑞士产CON-TREXTP500型人体腰背肌评估和训练系统,测评了8名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男大学生进行三种角速度(45°/s、90°/s、135°/s)各13组重复训练期间(共39组)腰背屈伸肌群抛物线主动补偿模式下等速向心肌指标。结果:1)在13组的重复训练期间,随着训练组数的增加,受试者的伸肌和屈肌峰值力矩均呈现先上升然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于第7组(135°/s)时即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2)在前6组重复测试中,三种速度下,第3组与第4组间的峰力矩值均高度相关。3)基于第3、4组的数据,45°/s时背伸肌群的峰值力矩显著性高于而屈/伸比则显著性低于90°/s及135°/s时的值(P〈0.01)。45°/s及90°/s运动时腰背屈伸肌群之间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角度存在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135°/s运动时二者则基本相同(P〉0.05)。结论: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康复训练时宜采用3~6组慢速或中速方式;等速力量评价时应以第3组或/和第4组的测试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价。

  • 标签: 等速肌力 腰背 峰值力矩 重复训练 角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等速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0.86±5.73)岁;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50.12±5.5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等速训练。比较两组肌张力改善情况、神经功能、左右步幅差与步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肌张力等级0~4级分别占4.65%(2/43)、18.60%(8/43)、18.60%(8/43)、16.28%(7/43)、41.86%(18/43),均优于对照组23.26%(10/43)、30.23%(13/43)、16.28%(7/43)、13.95%(6/43)、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为(16.57±5.20)分,低于对照组(23.49±4.38)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分分别为(70.79±5.60)分、(69.17±5.2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43±4.63)分、(60.25±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右步幅差为(3.29±0.65)cm,小于对照组(6.10±0.72)cm,步速为(0.89±0.33)m/s,高于对照组(0.56±0.17)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等速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可有效促进其肌张力改善,增强其神经功能,并有效减少左右步幅差,促使其步速加快,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脑梗死 偏瘫 肌张力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护理干预结合等速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SP患者78例,随机对照试验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9例,女30例,年龄(47.97±6.95)岁;对照组男10例,女29例,年龄(48.25±7.16)岁。对照组给予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结合等速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下降(均P<0.000 1),而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371 9,P<0.000 1);两组患者干预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均P<0.000 1),观察组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5.290 6,P<0.000 1);两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均P<0.000 1),而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0.872 4,P<0.000 1);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46%(38/39)比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 6,P=0.013 1)。结论护理干预结合等速训练治疗SP,可以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护理干预 等速肌力训练 康复效果
  • 简介:通过ISOMED2000肌测试系统完成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健将运动员13名,优秀运动员11名,一般运动员17名)腰背部屈、伸与回旋运动的测试与分析。结果:1)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伸肌的各肌指标优于屈肌(P〈0.05),而回旋肌群的左右侧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速度下(0o/s和180o/s)腰背部稳定性力量肌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水平运动员腰背部的PT/BW0°/s、APT/BW0°/s、AP180°/s、WF180°/s、F/E0°/s以及L/R180°/s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结论:1)该项目运回旋肌群的稳定性力量在静力状态下较好,而动态状态下较易被打破;2)最大力量仍然作为该部位的一种基础性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运动水平的提升,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和稳定性力量也逐渐体现了更为紧密的线性对应关系。

  • 标签: 肌力 最大力量 力量耐力 快速力量
  • 简介:目的:观察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膝关节屈伸肌肌的影响。方泫:60例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坚持易筋经锻炼,共8周;对照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测定两组膝关节角速度为60°/s、120°/s、180°/s时屈伸肌群的峰力矩(胛)、总功(Tw)、平均功率(AP)和屈膝肌与伸膝肌比值(H/Q)的变化。结果:在不同角速度时,治疗组治疗后屈伸肌群的PT、TW、AP或ri/Q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功法易筋经能提高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膝关节伸肌群肌与稳定性。

  • 标签: 推拿功法 易筋经 老年骨骼肌减少症 等速测试
  • 简介: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等速测试过程中肌氧饱和度的变化特征,以期探讨肌氧饱和度与局部肌肉耐力之间的关系。采用等速测试,以北京国安三线10名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20次240°/s的膝关节屈伸运动方案,同时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连续监测运动中股外肌的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肌氧饱和度下降幅度与做功下降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肌氧饱和度 等速肌力测试 近红外光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