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国有粮食库存爆满,产粮区出现卖粮难居民要求吃精吃好和市场粮价疲软的现象,使人们产生了粮食“过剩”的感觉,因此,有些干部认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是简单地调减粮食面积,认为中国粮食问题已经安全过关了,忽视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对此,笔者谈点粗浅的认识。

  • 标签: 粮食生产 粮食过剩 粮食安全
  • 简介: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客观条件的变化,在当今世界,不仅粮食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且,粮食安全战略也发生了转移,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象福建这样人均耕地水平偏低,经济发展水平又较高省份更有必要也更有条件去创新粮食安全思维,选择和实施一种更加符合福建省情、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因此,本文对福建粮食安全战略作些研究。

  • 标签: 粮食安全战略 福建 省情 国际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 发展
  • 简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但还需克服生产成本“天花板效应”、生产资源约束及农药化肥投入超标造成的污染问题,粮食安全战略实施面临新挑战。2003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产量突破6亿吨,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隐忧。面对粮食生产资源约束、国内需求多元化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持续较高的粮食国际贸易依存度等复杂形势,从国内粮食体制约束、粮食生产高成本与国内粮食需求增长三方面,分析粮食连年增产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最后,根据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出稳耕地、增投入、科技带动、分化贸易与需求、加大农业补贴、构建高效粮食物流仓储体系等对策建议。

  • 标签: 粮食增长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挑战
  • 简介:所谓“粮食安全”,国际粮农组织权威解释是“要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买得起它所需要的食品”。粮食安全不仅是生产问题,还包括市场、流通、储备、进出口调剂以及对低收入人口的定向补贴等内容。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粗浅看法。

  • 标签: 中国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对策
  • 简介:  [摘要]一直以来,粮食问题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情况之后,指出了农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科技在确保粮食安全这块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农技推广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所以本文在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粮食安全。 

  • 标签:
  • 简介: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次粮食战略的调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的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的是波动式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与中央粮食战略的调整均有一定关系。国家粮食战略经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从互助组到统购统销、60年代的进口粮食缓解粮食危机、70和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21世纪初期至今的从取消农业税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样一个过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粮农种粮的相对收益较低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大投入资本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始终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这凸显了国家在协调粮食政策运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中共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只有保住“安全口粮和放心粮”,才能保证中国到21世纪中叶顺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标签: 中国粮食安全 粮食战略 粮食危机 中央“一号文件” 粮食 生产能力
  • 简介:摘要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粮食储备的含义及我国的粮食储备格局,分析了健全粮食储备的意义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指出了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的措施。

  • 标签: 粮食储备粮食安全粮食储备格局Perfect grain reserves,guarantee food security
  • 简介:一、“布朗命题”:问题的提出自199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对中国粮食问题发表评论,不仅有演讲和报告,而且有论文、专著,虽然几次预测的内容有较大变化,但基本观点仍未超出他那篇《谁来养活中国?》的著名论文。我将他的基本观点称作“布朗命题”,并做如下概述:

  • 标签: 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 粮食问题 布朗 观察所 命题
  • 简介:近几年粮食供求趋紧,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粮食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我国历届政府都高度关注的一个议题,也是长期困扰政府执政的一个难题。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认识我国的粮食安全?那些因素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在21世纪初期如何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政府制定和完善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粮食安全问题 21世纪中国 对外开放程度 21世纪初期 农产品市场 粮食供求
  • 简介:目前粮食市场价格普遍上扬,粮食安全问题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粮食安全的基本状况,对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诱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初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对策.

  • 标签: 农业 粮食安全 市场 国际化
  • 简介:背景材料国际粮价自2002年开始上涨,近年来涨势明显加快。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世界银行4月9日发表报告说,截至2008年2月底,过去3年中,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2007年初169天的水平.

  • 标签: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试题设计 粮食安全 国际市场 粮价上涨 世界银行
  • 简介:粮食安全由来已久,但它作为一种明确的宣言与国家政策的主要目标,还是70年代中期的事情。1972-74年,世界处于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粮食短缺,价格飞涨,购买力严重缺乏的国家被挤出国际粮食市场……根据第四次世界粮食普查,受70年代初期粮食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的儿童,有1/4至1/2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整个发展中国家婴儿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5-8倍,幸存下来的儿童的寿命也只有发达国家的2/3。粮食安全概念就是由粮农组织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其基本精神见诸于联合国1974年11月在罗马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的《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育世界宣言》与《世界粮食安全约定》,强调世界粮食演变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就是说既要提倡出于人道考虑的食物援助,又要强调粮食宣传过程中的自力更生;既强调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又要增加收入,提高粮食购买力。而到90年代中期,粮食安全又发生了一些很明显的变化,其基本特点是强调粮食安全的刚性保障、系统性要求与国际分工。

  • 标签: 粮食安全 创新机制 风险防范
  • 简介: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地关系特别紧张的国家里,粮食安全始终是政治家考虑的头等人事,确保粮食安全的投入也成了国家财政必须保证的一项基本支出。但由于粮食安全,对十广人居民米说只能消除不满,而难以产生诸如提升生活质量的激励效果,且超过一定安全基础上

  • 标签: 粮食安全 中国 粮食生产 粮食消费
  • 简介:印度自6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51年,全印粮食总产量只有5082万吨,1997年达到了2亿吨,增长近4倍。尽管印度人口在2000年已达到10亿,比独立时的1947年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拥有包括各种粮在内的粮食已超过280公斤。

  • 标签: 印度 粮食安全 对策
  • 简介:摘要:“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是古今人士的至理名言,阐明粮食在人民生活、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关于粮食安全,国家十分重视,提岀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问题,以确保粮食供求平衡,满足人民对粮食消费的需要。就全国而言,粮食产购销储存在着地区间、品种间的不平衡,必然进行余缺调剂,它的惟一手段就是借助载体——运输工具来实现。笔者就粮食运输与粮食安全谈点看法。

  • 标签: 粮食运输 粮食安全 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