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一  我在乡村生活的童年少年时代,出门就是梯田,抬脚就是田埂,打个喷嚏都会吓着田里的鱼,梯田跟人们太近太近了,却从来没人想过,有一天梯田会举世瞩目。  我的出生日期,正是梯田发绿的五月间。靠梯田吃饭的人们,人人的身子苦累成梯田弯曲的形象,日子仍然像缝缝补补的背稻谷的麻袋。去田里栽秧的一天吧,我出生了。家里下锅的米到了拿颗粒数的窘境。母亲的乳汁,胡乱流出些营养,我却铁铁扎扎的长肉。某家生了儿子!咳一声嗽所有人都听得见的小小村子,牙齿缝夹韭菜丝般细小的事,也是几天下饭的话题。

  • 标签: 世界遗产红河 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
  • 简介:大型哈尼族、彝族舞蹈诗《红河》由“红河”、“火”、“踩云彩”、“马锅头”等八段舞蹈组成。展示了红河哈尼族、彝族的主流歌舞,对传统的哈尼族、彝族舞蹈动律做了新的解释。同时又是一组融山川地貌、历史渊源、人文风采、民间习俗为一体的艺术篇章。

  • 标签: 彝族舞蹈 哈尼族 舞蹈诗 歌舞团 红河 自治州
  • 简介:红河哈尼梯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哈尼族命名、具有独特"四素同构"特征的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之为世界最美梯田。本文以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梯田景区为研究对象,以"两保护一带动"为研究视角,以实现利益相关者多赢为目标,探索实施保护梯田、保护传统村落和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运作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土地资源、货币资本和劳动关系的重构,着力体现叠加梯田保护的"体""魂""本"为"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确保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哈尼梯田 两保护一带动 体制机制创新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基于全球化、新媒体技术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模式转变的视阈,民族地区的在地性文化成为特色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红河哈尼梯田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当下,哈尼梯田文化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角度来看,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无疑契合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有利于促进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标签: 产业融合 哈尼梯田文化 文化旅游
  • 简介:在对生态理念视角的农业文化遗产内涵研究界定的基础上,针对红河哈尼梯田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及矛盾,提出融人生态理念的旅游开发对策,主要从产业集群、管理体制、旅游产品、人才培养及基础设施方面着手研究,对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生态旅游开发提出系统的开发对策。

  • 标签: 生态理念 红河哈尼梯田 旅游开发
  • 简介:哈尼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性民族,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中国境内的哈尼族人口超过125万,集中居住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州、市。哈尼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学创作完全靠口传心记,所以只有口头流传的神话

  • 标签: 书评 哈尼族 当代 文学丛书
  • 简介:红河学院建校四十周年校庆之际,“中国哈尼族文化研究暨红河学院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18日至20日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哈尼学会的142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对哈尼族文化进行了学术交流.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哈尼族 学院 红河 文化 国际
  • 简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与越南毗邻,自治州成立于1957年11月18日,辖13个县(市);面积有32900平方公里;境内哈尼、彝族、汉、苗、瑶、傣、回、壮、布依、拉祜等十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总数的54.5%。红河和滕条江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沿河两岸资源极其丰富,是云南有色金属、煤、建材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之一,锡产量居全国第一,灿烂的民族艺术使红河更具特色,锡都个旧,是自治州首府所在地。红河州的学校教育起步较晚。元至元22年(1285)。中央路宣抚张立道在临安城西面建庙学,始出现学校;现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师范专科学校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六所,中等专业学校八所,中等技工学校八所,职业技术中学二十六所,成人高校五所2成人中专十四所;成人中初等教育,成人职工中学一所;特殊教育,红河州聋哑学校十五个班;幼儿园一百四十个。一、普通基础教育1.全州有普通中学227所,其中高完中38所,初级完中189所,21所附设初中班。教学班2731班(高中287班,初中2444班),在校生129780人。教职11090人,专任教师8034人(高中969人,本科生697人占71.93$,专科生255...

  • 标签: 教育现状 现状调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艺术
  • 简介:摘要:中国的许多学者用制度变迁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然而,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距较大,全国平均水平上的度量,难以客观反映哈尼族地区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以云南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的农作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为题,对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个案研究,希望弄清哈尼族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认为,建国后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的农作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增长,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 标签: 哈尼族地区 农作制度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 简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红河哈尼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了文化人类学阐释。在哈尼族先民的迁徙、自然环境、原始宗教、民族庆典、生产生活及社会制度构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造就了哈尼族勇武、雄健、彪悍、勤劳、朴实、聪慧的民族性情,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具有鲜明梯田稻作文化与山地水文化特征的哈尼族体育文化,在现代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意义。

  • 标签: 红河州哈尼族 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人类学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查和分析法,对红河州体育旅游的现状和资源进行研究,红河州体育旅游已经起步,但存在着认识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资金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红河州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开发红河州体育旅游的方法和建议。

  • 标签: 红河州 体育旅游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HIV/AIDS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变化规律,估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为评估当地的疫情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红河州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CD4数据,建立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的消除模型,反向估计HIV感染者的感染时间,并利用直接概率法和寿命表法计算累计诊断率分布以及诊断延误权重,推算研究地区历年HIV新发感染者数。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估计红河州HIV感染者数为35 977例,诊断发现率约为77.50%,其中2008-2018年HIV感染者数为23 792例,从2008年的2 602例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1 480例,2007年及以前的新感染HIV人数为12 185例;其诊断延误权重从1年内的5.49下降至20年内的1.00,诊断率从1年的18.2%上升至20年的100.0%。结论红河州HIV新发感染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诊断发现率距"第一个90%"目标仍有差距,扩大检测及时发现隐藏的HIV感染者有助于降低HIV传播风险。

  • 标签: CD4+T淋巴细胞 反向计算法 诊断延误权重 艾滋病病毒 新感染者
  • 简介:由云南省文联、红河州政府主办,省作协及红河州文联承办,于97年10月23日至28日在红河州首府,著名锡都个旧召开云南省哈尼族作家作品研讨会。哈尼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人口130万以上,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地带的哀牢山区。近年,哈尼族文学创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走出一批具有一定创作实力的青年作家,他们扎根本土,以饱满的热情歌颂民族新生,反映民族改革开放的现实和悠久历史,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作家群体。哈尼族作家群具有内聚力较强,状态良好,思想活跃和发展稳定等特点,他们中已有一批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不少人的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并受到普遍的关注和好评。本次哈尼族作家作品研讨会,是在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全党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研讨会主旨明确,直奔"弘扬时代主旋律,振奋民族精神,发展哈尼族文学创作"的主题,广泛研讨了与此相关的理论,思想及创作方法等问题。研讨会一致认为:促成哈尼族文学发展和作家群体携同前进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处于一个以改革开放

  • 标签: 哈尼族 研讨会 云南省 作家作品 红河州 文学创作
  • 简介:遗产解说系统是游客与遗产地之间信息交流传递的渠道,其建设状态直接影响受众的旅游体验和遗产保护的实施。以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区为例,通过191份问卷调查,对解说受众的游览行为及其对解说系统现状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众90%以上是国内外中青年高学历人员,男性占2/3,以摄影为目的游客占52.88%,网络媒体是受众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现有的解说系统由非人员解说和人员解说组成,均有一定解说能力,但系统性和专业性不足,游客对两者的平均满意度为1.82,满意度较低;根据解说系统现状,构建解说信息、解说媒介和解说受众三部分组成的解说系统,并强调解说系统需要具备的特点。

  • 标签: 哈尼梯田 文化景观遗产 满意度 解说系统构建
  • 简介:【摘要】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历史悠久,它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以阿扎河乡普春村为中心的数个哈尼族村落中。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包括了歌颂劳动、赞美爱情、讴歌山野田园美景等方面的内容。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中凝聚着哈尼族的音乐智慧和才能,展现出哈尼族独特的演唱天赋。如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少数民族本地区的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中,达到学习和传承,是值得大家研究的一项课题。

  • 标签: 哈尼族多声部合唱  进校园  音乐课堂 传承文化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主要阐明了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历史和现状的简述。对所收集到的哈尼族小学双语教学的历史素材进行整理,分析红河哈尼族地区小学双语教学发展的特点、经验和教训;第三部分,困境与原因分析。根据哈汉双语教学的历史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了哈汉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及其主要原因;第四部分,对策探讨。是以第三部分为研究基础,对哈尼族小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对策建议。

  • 标签: 哈尼族 双语教学 困境 对策
  • 简介:我是呼吸着民族风的气息走近你的,在巴乌和竹笛的情韵里长久地沸腾着雄性的血液,感受祖先图腾的虔诚。走近你我就走近了历史,抚摸你风化了几个世纪的绉纹,使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似乎看见母亲布满岁月沧桑的面容。

  • 标签: 图腾 母亲 民族 呼吸 竹笛 巴乌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出适合当地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方法 通过对2017年-2020年到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HIV/AIDS人群的性别分布、民族、传播途径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该地区HIV/AIDS人群的病例特征。并用标准化法对2017年-2020年全院进行HIV抗体检测人数、阳性人数、新发阳性人数进行数据标准化后进行比较,分析四年来该院总检测人数、检出阳性率和新发阳性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对2017年-2020年全院总检测人数、检出阳性率和新发阳性率标准化分析后可以看出,HIV抗体检出阳性率从2017年的0.88%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0.54%,新发阳性率以2018年最高,为45.83%。此后的两年,新发阳性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019年的41.35%和2020年的24.68%。结论 2017年-2020年间,到红河州传染病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患者逐年增加,检出阳性人数和新发阳性率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经过HIV扩大检测后,更多的感染者被发现并接受治疗,从源头减低了HIV的传播。然而,晚发现病例占比较高,提示我们应继续加大HIV检测力度,以便在疾病早期即发现病人、管理病人,为HIV感染者/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 HIV/AIDS 病例特征 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