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来源于早期胚间充质组织头部的神经嵴细胞迁移衍生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随后这些细胞产生牙髓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另外一个神经嵴细胞衍生迁移而形成的细胞系。神经胶质细胞有广泛的分化发育潜能,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神经胶质细胞的不同分化发育阶段间可以互相转变。通常认为,大多数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血管周细胞,但有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周神经相关的神经胶质。本文通过对神经嵴细胞、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衍生细胞的概述,介绍牙髓再生领域一种新的更有前景的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嵴 施万细胞 神经胶质
  • 简介:摘要干细胞来源的泌体及微囊泡等纳米级细胞囊泡,通过携带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发挥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在再生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大量研究显示,干细胞细胞囊泡能促进骨再生,其机制包括抑制缺血缺氧引起的骨细胞坏死,促进干细胞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促进血管生成等;进一步研究证实,微RNA等成分可能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就干细胞泌体及微囊泡等细胞囊泡的分泌、组成、功能及其在骨再生治疗中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干细胞 外泌体 骨再生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本研究观察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来源的泌体(DC—derivedexosome,DCex)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从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获取DCex,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DCex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和鉴定其细胞来源。取第3代MSC,设3组培养诱导体系:①对照组:d—MEM基础培养液组;②实验组:d—MEM基础培养液+DCex(10μg/m1)组;③α-MEM基础培养液+标准诱导剂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各组成骨分化转录因子Runx2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另外,荧光染料DiI标记DCex,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ex进入MSC的过程。结果显示,在电子显微镜下DCex呈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膜层结构,直径为40—100nm,并表达DC细胞的标志物CD83,CD86,CD80和HLA—DR。在DCex处理MSC后6h时,可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进入到MSC胞质内的DCex,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荧光强度增加。按组培养第7天,DCex实验组Runx2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MSC培养第14天,DCex组ALP含量OD值与对应蛋白比为2.22±0.27,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20±0.21)(P〈0.01),但低于标准诱导组(3.22±0.24)(P〈0.05)。结论:DCex可以促进MSC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且体机制仍需讲一步研穷证实.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临床多具有高度侵袭性,疾病进展迅速,目前治疗方法效果差,总体预后不良。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报道了PTCL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抗体、JAK抑制剂和维布妥昔单抗等,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前景。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外周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血管中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细胞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是一种成熟的细胞间通讯介质,可由不同细胞在活化或凋亡状态下释放。研究表明,EV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V表面及胞体内有多种促凝物质表达,且EV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凝血因子VII(coagulation factor,FVII)异常激活以及血小板聚集与活化有关,此外,EV还可参与抗凝或纤溶途径。监测外周血EV水平,可为多种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微囊泡 外泌体 血栓
  • 简介:细胞瘤(extramedullaryplasmacytoma,EMP)指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瘤,是恶性单克隆浆细胞病变中较为罕见的一种。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外科近期收治1例EMP,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髓外浆细胞瘤 甲状腺 头颈部
  • 简介:摘要细胞囊泡(EV)具有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全面参与调控重要的细胞生理活动等特点。作为肿瘤诊断的新技术,EV的天然优势包括保护其内容物,易于从各种体液中获取,有望真正无创以及高度组织源性等。为了适用于临床检测,诸多EV分离技术如微流控、免疫芯片、纳米流式、声学捕获等技术不断被开发。目前已有EV肿瘤诊断产品已走向临床,但是由于其检测方法和检测平台的差异,目前其临床应用仍然存在技术难点。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和适用于临床的诊断方法的持续完善,基于EV的液体活检最终能真正走入临床、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肿瘤诊断 分离技术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因腹胀、腹部逐渐增大1年于1997—11—05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宫颈暴露困难,触诊宫颈位于左前上方,子宫体前位偏左,正常大小。其右侧可触及巨大实性包块,布满盆腹腔,上达剑突下,无压痛。左侧附件未见异常。B超示:盆腔囊性肿物(卵巢囊肿)。入院诊断:右侧卵巢巨大囊肿。于入院后5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被肿物抬高挤至左侧,靠近脐部。双侧卵巢、输卵管在子宫两旁,位置和大小均正常。探查肿物来自后腹膜,基底部在盆腔底,呈囊、实性,多房,房内有淡黄色液体。

  • 标签: 腹膜外 病例报告 盆腔囊性肿物 卵巢囊肿 剖腹探查术 宫颈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是体内固有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以固定细胞或游离细胞的形式对细胞残片及病原体进行吞噬以及消化,并激活淋巴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对病原体作出反应。另外,巨噬细胞也能像中性粒细胞一样,通过一种由颗粒蛋白和DNA构成的称作巨噬细胞陷阱(METs)的结构来捕获病原体。本文就METs的结构、产生及其在炎症和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胞外陷阱 炎症 免疫
  • 简介:摘要细胞囊泡(EV)是包含蛋白质、脂质、核酸的膜结构囊泡。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EV,参与感染细胞和未感染细胞之间的通讯。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细胞产生的EV通过胞间传递,既可促进HCMV的传播和感染、逃避宿主免疫应答,又可激活机体免疫应答抗HCMV感染。深入研究HCMV感染细胞产生EV的机制及其成分变化,将为HCMV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思路。目前相关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还不够深入。未来EV分离和鉴定技术的进步及经济成本的降低将有助于研究的广泛开展和应用。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细胞外囊泡 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s)在大鼠胶质瘤模型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分化方向。方法将大鼠c6胶质瘤细胞系微量注射入12只SD大鼠(4~6周龄)右侧纹状体内,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C6细胞移植后2d,Hoechst33342标记EMSCs移植到SD大鼠双侧纹状体内。EMSCs移植后7d行全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表面标记OX-42(CD11b/CD11a)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效果。结果SD大鼠全脑组织切片观察证实12只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建立成功;Hoechst33342标记EMSCs阳性率达95%以上;荧光显微镜镜下观察显示注射人大鼠体内的EMSCs经过7d后大部分细胞都保持存活状态。同时有V6细胞和EMSCs存在的时候,C6细胞周围存在大量OX-42阳性细胞;而只有c6细胞或只有EMSCs时,OX-42阳性的细胞数量非常少。另外,远离c6细胞的EMSCs具有向c6细胞迁移的特性。结论在SD大鼠胶质瘤模型纹状体内中,EMSCs大多数被C6细胞诱导成为具有吞噬和抗原提呈功能的小胶质细胞

  • 标签: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分化 C6胶质瘤细胞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来源的泌体对神经母细胞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使用泌体提取纯化试剂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泌体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蛋白免疫印记法对外泌体的形态、大小和标志蛋白进行鉴定。根据细胞培养基中是否加入泌体,分为泌体组和对照组,利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泌体对SH-SY5Y增殖活力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外泌体为茶托样形状,并被一层磷脂膜所包被,直径在30~150 nm之间;蛋白免疫印记法显示,位于泌体内、的标志蛋白TSG101和CD63均有富集。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48 h后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为(0.95±0.02)与对照组(0.88±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7,P=0.081 4);但是在共培养72 h后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为(1.09±0.09)较对照组(0.92±0.03)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38 9)。细胞转移实验结果显示,泌体组SH-SY5Y细胞的迁移数量为(28.8±5.02)个较对照组(14.8±4.76)个明显增加,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3,P=0.001 9)。结论神经母细胞细胞来源的泌体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表明肿瘤来源的泌体能成为交叉信号传递的平台,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发挥自分泌的作用。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外泌体 细胞增殖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胰腺癌细胞(PANC-1)和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囊泡,分别比较微小RNA(miRNA,miR)-483-5p在两种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囊泡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超速离心法制备去除胎牛血清源性囊泡的完全培养基,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超速离心前(对照组)与超速离心后(实验组)的完全培养基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差异;用去除血清囊泡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超速离心方法提取细胞囊泡,用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检测细胞囊泡(EVs)的浓度;用透射电镜、NTA、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其是否符合细胞囊泡特征。定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483-5p在两组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囊泡中的表达。CCK-8增殖实验和qPCR实验的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48 h和72 h后,HPDE6-C7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74±0.036比0.671±0.016,t=0.315,P48 h>0.05;0.890±0.027比0.925±0.099,t=0.581,P72 h>0.05);PANC-1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59±0.004比0.761±0.016,t=0.249,P48 h>0.05;1.114±0.025比1.145±0.014,t=1.898,P72 h>0.05);透射电镜:细胞囊泡呈"茶杯托盘"状、NTA结果:98%PANC-1源性细胞囊泡的直径为130.0 nm、98%HPDE6-C7源性细胞囊泡的直径为129.7 nm;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细胞囊泡表现为CD63、TSG101阳性,而GM130为阴性;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和NTA分析测得PANC-1和HPDE6-C7源性的细胞囊泡浓度分别为:1.5 g/L、1.510 11颗粒/毫升和1.3 g/L、1.610 11颗粒/毫升;与HPDE6-C7比较,PANC-1中miR-483-5p的表达显著增加(2.820±0.180比1.000±0.006,t=-17.539,P<0.01);与HPDE6-C7源性细胞囊泡比较,PANC-1源性细胞囊泡中miR-483-5p的表达显著增加(3.503±0.265比1.002±0.084,t=-15.582,P<0.01)。结论超速离心法去除胎牛血清源性囊泡的完全培养基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增殖;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沉淀符合细胞囊泡的特征;根据NTA的结果可以判断其应归类于小细胞囊泡;qPCR结果表明,miR-483-5p在PANC-1和其分泌的细胞囊泡中均为高表达。

  • 标签: 胰腺癌 细胞外囊泡 超速离心 微小RNA-483-5p
  • 简介:背景:口腔鳞状细胞癌(SCC)的特点是早期转移和预后不良。白细胞介素17F(IL-17F)在许多肿瘤中起保护作用。然而,舌鳞癌组织中的IL-17F表达尚未被研究。方法:使用83个舌鳞状细胞标本和盲法评分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17F的表达、位置和分布。根据Kaplan-Meier方法构建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保护作用 白介素 细胞外 COX比例风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摘要肾原发性髓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骨髓的浆细胞单克隆增生性惰性淋巴瘤。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肾脏的髓细胞瘤。腹腔镜下右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形态表现为肿瘤由分化较成熟的具有浆细胞特征的瘤细胞构成,细胞形状大小均匀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偏位,光镜下呈现车辐状。免疫组织化学CD38、CD79α、MUM1、Kappa及CD56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肝胆管细胞癌CT的表现,总结分析其医疗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22例肝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与ERCP检查,记录分析影像表现,并分析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诊断的符合率为77.27%,CT也提供了很好的肿瘤分期诊断。ERCP的诊断符合率为95.45%,CT诊断结合ERCP诊断的符合率是100%。结论采用螺旋CT检查肝胆管细胞癌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合上ERCP可以得到更好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外胆管细胞癌 CT诊断 ERCP诊断 诊断符合率
  • 简介: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亚型。由于其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肿瘤细胞的嗜血管性,且常伴有血管的破坏与坏死,历来命名较为混乱。其中有Kiel分型的多形T细胞淋巴瘤,小、中、大细胞型,REAL分型的血管中心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如恶性中线网状细胞增生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多型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1997年Jaff等在WHO淋巴瘤分型草案中提出一种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同时表达T细胞抗原(CD3)和NK细胞抗原(CD56)的特征。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结外 鼻型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非霍奇金淋巴瘤 网状细胞增生症
  • 简介:摘要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常规综合治疗有效率低,转归差。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能明显改善PTCL患者的生存,既往研究认为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在诱导治疗得到缓解后应接受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但目前auto-HSCT作为PTCL患者一线巩固治疗仍存在争议。对于复发难治PTCL,auto-HSCT疗效欠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文章对HSCT治疗PTCL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T细胞,外周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