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环巴胺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实验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环巴胺对HepG2细胞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环巴胺浓度的不断增加,对HepG2细胞抑制效果也越来越显著。本实验为肝癌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环巴胺 HepG2 肝癌 抑制 MTT
  • 简介:摘要:数学是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很多影响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数学焦虑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造成抑制,引起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为了能够对这一研究进行实地论证,笔者对此展开了深入地探讨与思考。

  • 标签: 数学焦虑 数学学习 自我效能感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在山区道路修建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边坡,往往需要考虑到边坡的稳定性。文章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断裂力学机理和加筋边坡对边坡内部裂纹扩展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加筋边坡能有效改变土体内部裂纹的扩展路径,防止形成滑动面,对滑坡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加筋边坡 裂纹扩展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脑照射(WBI)及粪便菌群移植(FMT)对小鼠海马神经发生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ICR小鼠40只(8周龄,30 g)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C组)、照射组(R组)、对照+FMT组(C+FMT组)、照射+FMT组(R+FMT组),每组10只。单次剂量10 Gy WBI造模后,C组、R组予磷酸盐缓冲溶液灌胃,C+FMT组、R+FMT组予正常小鼠粪菌悬液灌胃14 d。通过16S rRNA测序、BrdU+/Neu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粪便菌群组成、海马神经发生的变化。结果WBI和FMT对小鼠存活率和体重无影响。WBI诱导了海马神经发生抑制及粪便菌群失调,如拟杆菌科、瘤胃菌科分别增加28.6%、102.9%,乳杆菌科下降70.6%(P<0.05)。FMT调节了粪便菌群丰度,如肠杆菌科下降65.1%(P=0.028),而乳杆菌科增加58.2%(P=0.015),并部分缓解了海马神经发生抑制。结论这项初步研究提示FMT缓解了WBI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发生抑制及肠道菌群组成紊乱失调。直接作用于小鼠全脑的电离辐射间接扰乱了肠道菌群的结构,而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也反过来影响了小鼠大脑海马神经发生的程度,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双向作用

  • 标签: 粪便菌群移植 海马神经发生 全脑照射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及选择性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剂salubrinal在全反式视黄酸(ATRA)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ARPE-19细胞系进行培养,并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AC处理组、salubrinal处理组、NAC+salubrinal组,分别采用完全培养基、含10 μmol/L ATRA、含10 μmol/L ATRA+5 mmol/L NAC、含10 μmol/L ATRA+40 μmol/L salubrinal、含10 μmol/L ATRA+5 mmol/L NAC+40 μmol/L salubrinal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比率、多重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Multicaspase)阳性比率、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C/EBP同源蛋白(CHOP)、剪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细胞凋亡比率、Multicaspase阳性比率及ROS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3.23、602.41、160.39,均P<0.001),其中正常对照组、NAC处理组、salubrinal处理组及NAC+salubrinal组细胞凋亡比率、Multicaspase阳性比率、ROS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VEGF-A、CHOP、cleaved-caspase 3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2、36.35、60.25,均P<0.001),其中正常对照组、NAC处理组、salubrinal处理组及NAC+salubrinal组VEGF-A、CHOP、cleaved-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TRA诱导RPE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损伤并导致细胞凋亡,NAC及salubrinal可通过抑制应激反应,有效减轻细胞凋亡水平。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凋亡 N-乙酰半胱氨酸 全反式视黄酸 内质网应激 Salubrinal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雷珠单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0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珠单抗组、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组、雷珠单抗+ML385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氪激光诱导CNV模型。雷珠单抗组、ML385组和雷珠单抗+ML385组分别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雷珠单抗、ML385、雷珠单抗+ML385,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脉络膜铺片法检测CNV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醌氧化还原酶(NQ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ML385组和雷珠单抗+ML385组CNV面积分别为(23.01±1.52)×103、(30.23±2.01)×103和(18.56±1.85)×103 μm2,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的(12.35±1.22)×103 μm2,雷珠单抗+ML385组CNV面积小于模型对照组和ML385组,ML385组CNV面积大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雷珠单抗组RPE-脉络膜-巩膜复合体结构损害程度较模型对照组轻;雷珠单抗+ML385组RPE-脉络膜-巩膜复合体结构损害程度较雷珠单抗组重,但较模型对照组轻;ML385组RPE-脉络膜-巩膜复合体结构损害较模型对照组严重。雷珠单抗组Nrf2、SOD和NQO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高于模型对照组、ML385组和雷珠单抗+ML385组,且雷珠单抗+ML385组Nrf2、SOD和NQO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和ML38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雷珠单抗可抑制氪激光诱导的CNV生长,减轻RPE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与Nrf2/ARE通路的激活有关。

  • 标签: 雷珠单抗 黄斑变性 视网膜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紫荆皮中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propolis,TFP)的抗氧化活性,总结TFP对小鼠肝癌Hepa1-6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测定TFP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TFP的还原力,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能力加以评价。结果:TFP浓度25%-150μg/ml之间,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与同浓度下维生素C的清除率相比更小,差异极为显著(P<0.01)。TFP浓度25%-150μg/ml之间,其还原能力呈浓度依赖性增大,差异极为显著(P<0.01)。紫荆皮中总黄酮对小鼠肝癌Hepa1-6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相较于溶媒对照组,差异极为显著(P<0.01)。结论:TF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强,对小鼠肝癌Hepa1-6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紫荆皮中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抑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敲低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12(NLRP12)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炎症因子水平和视网膜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7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眼压组、高眼压+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重组大鼠caspase-1(rrcaspase-1)组,每组14只。其中对照组仅接受右眼结膜切口处理,其他各组均采用巩膜外静脉烧灼法建立大鼠右眼高眼压模型;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建立高眼压模型后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siNC、siNLRP12和siNLRP12+rrcaspase-1试剂。巩膜外静脉烧灼术后1 d、1周、2周、3周,测量大鼠右眼眼压;巩膜外静脉烧灼术后3周,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结构,计数各组RGCs数量。将RGCs分为对照组、rrcaspase-1组、siNC+rrcaspase-1组、siNLRP12+rrcaspase-1组,其中rrcaspase-1组、siNC+rrcaspase-1组、siNLRP12+rrcaspase-1组分别采用rrcaspase-1、siNC+rrcaspase-1和siNLRP12+rrcaspase-1处理细胞24 h,对照组不予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GCs和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LRP12、caspase-1、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或细胞培养物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3周高眼压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组织清晰,RGCs呈单层排列,高眼压组和高眼压+siNC组RGCs层松散,视网膜内丛状层变薄。高眼压+siNLRP12组视网膜内丛状层较高眼压组增厚,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RGCs层松散。对照组、高眼压组、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RGCs数量分别为(119.31±23.25)、(89.19±16.98)、(88.87±13.92)、(109.33±10.25)和(92.89±12.58)个,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932,P<0.001),其中高眼压组、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RGCs数量少于对照组,高眼压+siNLRP12组RGCs数量多于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RGCs数量少于高眼压+siNLRP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眼压组、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和cleaved-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TNF-α和IL-1β浓度较对照组升高,高眼压+siNLRP12组较高眼压+siNC组降低,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较高眼压+siNLRP12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caspase-1组、siNC+rrcaspase-1组RGCs中caspase-1和cleaved-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siNLRP12+rrcaspase-1组NLRP12、caspase-1和cleaved-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rrcaspase-1组、siNC+rrcaspase-1组、siNLRP12+rrcaspase-1组TNF-α和IL-1β相对质量浓度较对照组升高,siNLRP12+rrcaspase-1组NLRP12、caspase-1和cleaved-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TNF-α和IL-1β相对质量浓度较siNC+rrcaspase-1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敲低NLRP12可通过抑制caspase-1激活改善高眼压引发的炎症反应和视网膜损伤。

  • 标签: 青光眼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12 半胱天冬酶1 细胞焦亡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的日益发展,影视制作领域整迈向新的发展时期,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技术变革。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影视技术逐渐迈向成熟,人们对于影视作品审美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因而,为满足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对影视作品的制作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心思。而影视后期的特效制作技术正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方面。因此,本文从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作用入手,对影视后期特效的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影视 后期特效 制作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动画制作作为一种多媒体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当代娱乐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动画制作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挑战,需要在创意性和技术性之间取得平衡。在这个复杂的创作过程中,制片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制片管理是对动画项目进行全面协调和监控的过程,旨在确保项目按时交付、预算控制、质量保证以及资源协调。制片管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和执行,协调各个部门和团队之间的合作,使整个制作过程流畅高效。本文主要分析制片管理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

  • 标签: 制片管理 动画制作 项目进度 质量控制 资源协调
  • 简介:摘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47%的男性和12%的女性吸烟,每年还有8至10万年轻人成为长期烟民,根据预测显示,到2025年,全球吸烟人数将达到16亿。该案例将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用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方法,分别从消费者购买与供应商的短期影响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长期影响对烟草税这项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评估,得出相关结论,并由此对烟草税这项政策引发相关启示与思考。

  • 标签: 烟草税 抑制吸烟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的护理及健康宣教。方法:选择在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时间内,住院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行免疫治疗的80例,进行常规护理与全程管理护理对比研究评价了病人所发生的3或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3级或4级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是12.5%,实验组为7.5%,资料相当有研究价值(P

  • 标签: PD-1抑制剂 肺癌 不良反应 全程管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 iPSC-Ex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将本实验室冻存的脓毒症患者尿液细胞来源iPSC复苏并培养,低温超速离心法分离iPSC-Exo,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印迹试验和超高灵敏流式检测技术(high sensitivity flow cytometry, HSFCM)验证提取物为外泌体。LPS(100 ng/mL)刺激人小胶质细胞系HMO6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根据外泌体浓度梯度分为4组,即LPS+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组、LPS+iPSC-Exo 105组、LPS+iPSC-Exo 106组、LPS+iPSC-Exo 107组,对照组将LPS等量替换为PBS。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内丙二醛(propylene glycol, MDA)浓度,RT-qPCR检测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2, MIP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上述炎症因子蛋白浓度。相同外泌体浓度下,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结果提取物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为球形膜结构,HSFCM示提取物平均直径为(74.66±15.60) nm,浓度约为2.98×1010/mL,免疫印迹试验示外泌体标志物CD63、Alix和TSG101高表达,不表达GM130。与对照组比较,LPS+PBS组细胞内MDA浓度、炎症因子(MIP2、TNF-α、IL-1β和IL-6)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0.01)。随iPSC-Exo浓度增加,细胞内MDA浓度逐渐降低(P<0.01),细胞内各炎症因子mRNA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炎症因子蛋白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相应炎症因子mRNA基本一致。对照组炎症指标不随iPSC-Exo浓度增加而变化。结论脓毒症患者尿液细胞来源iPSC-Exo可下调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且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性增强。

  • 标签: 外泌体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脓毒症脑损伤 脂多糖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中药可抑制肺癌干细胞(LCSCs)增殖、侵袭、迁移及耐药蛋白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延缓自我更新,还能通过干预其生态位、免疫微环境及有氧糖酵解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效应,其中涉及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CD133、CD44、ALDH及ABCG2等,而相关的信号通路有Wnt/β-catenin、Hedgehog、Notch等。中医药干预LCSCs的研究总体偏少,多集中在基础研究,且选取的实验指标重复率高,涉及的细胞类型与信号通路较少;临床试验相对缺乏,欠缺与基础实验有机衔接。今后还需提高研究质量,并深入研究具有抗肺癌干细胞效应的中药,以推动肺癌的精准化治疗。

  • 标签: 肺癌干细胞 中药 生物标志物 信号通路 综述
  • 简介:摘要:吡嗪酰胺 (Pyrazinamide) 是结核的一线治疗药物,具有抗菌和抗炎的作用,但是吡嗪酰胺对过敏性哮喘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我们的研究发现在 papain诱导急性过敏性哮喘中,吡嗪酰胺可能是通过抑制肺ILC2s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使其分泌2型效应细胞因子能力减弱,从而减轻炎症,减缓急性过敏性哮喘症状。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吡嗪酰胺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同管理,可以规范工程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避免合同纠纷,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实例分析的形式,探讨了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旨在全面展现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 标签: 合同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 变更管理 供应商监督 成本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IL-17B在小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探讨IL-17B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C57BL/6雄鼠(n=18)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PBS组和李斯特菌感染组(野生型,WT),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PBS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无菌PBS,WT组小鼠和IL-17B缺陷(IL-17B-/-)雄鼠尾静脉注射100 μl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9115,每只2×104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感染48 h后处死小鼠,取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肝脏,以涂板计数法检测脾脏和肝脏中的细菌定植量;HE染色评估组织病理学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变化;ELISA和qRT-PCR检测血清或脾脏中IL-1β、IL-6、IL-12p40、TNF-α、IFN-γ、iNOS的水平,qRT-PCR检测IL-17B、IL-17RB的水平。结果与WT组比较,IL-17B-/-小鼠脾脏荷菌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S组比较,C57BL/6小鼠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后脾脏中IL-17B和IL-17RB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WT组和IL-17B-/-组小鼠脾脏病理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WT组比较,IL-17B-/-小鼠脾脏中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显著增加(P<0.01),NK细胞也显著增加(P<0.05),外周血中巨噬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显著增加(P<0.05,P<0.01),血清和脾脏中IL-6表达增加(P<0.05),脾脏中IL-6、IL-12、IL-1β、TNF-α、IFN-γ、iNOS mRNA水平升高(P<0.05)。结论IL-17B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浸润、IL-6的分泌抑制宿主清除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IL-17B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