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中值血细胞控品开封后测定值的稳定性。方法取一瓶中值血细胞控品分装于3瓶同样清洁干燥的质控瓶中,贮存于2℃~8℃冰箱。每天取同一瓶分装的质控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测试。5天后再换一瓶分装的质控品测试,以此类推,测定14天。测定结果导入我科lis质控图中。质控品测定值为WBC、RBC、HGB、PLT、HCT,该批中值血细胞控品同时进行不分装连续使用14d的对照,利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程序对质控品进行稳定性观察。结果中值质控品分装后第1~14d的各项测定值结果稳定在控。未分装连续使用的血细胞控品,其血小板测定结果在第7d即超过2SD,提示警告,第8天即出现Westgard多规则质控程序中的22S(质控品连续2次超过2SD)PLT失控。结论中值血细胞控品开封分装后使用可达到有效期14d,而开封后不分装只能使用7d。中值血细胞控品开封后分装使用测定值的稳定性更好。

  • 标签: 血细胞 中值质控品 测定值 探讨
  • 简介:目的观察外胚间充细胞(EMSCs)在大鼠胶质瘤模型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分化方向。方法将大鼠c6胶质瘤细胞系微量注射入12只SD大鼠(4~6周龄)右侧纹状体内,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C6细胞移植后2d,Hoechst33342标记EMSCs移植到SD大鼠双侧纹状体内。EMSCs移植后7d行全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表面标记OX-42(CD11b/CD11a)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效果。结果SD大鼠全脑组织切片观察证实12只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建立成功;Hoechst33342标记EMSCs阳性率达95%以上;荧光显微镜镜下观察显示注射人大鼠体内的EMSCs经过7d后大部分细胞都保持存活状态。同时有V6细胞和EMSCs存在的时候,C6细胞周围存在大量OX-42阳性细胞;而只有c6细胞或只有EMSCs时,OX-42阳性的细胞数量非常少。另外,远离c6细胞的EMSCs具有向c6细胞迁移的特性。结论在SD大鼠胶质瘤模型纹状体内中,EMSCs大多数被C6细胞诱导成为具有吞噬和抗原提呈功能的小胶质细胞

  • 标签: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分化 C6胶质瘤细胞 大鼠
  • 简介:目的:骨髓间充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具有向多种组织分化的潜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BMSCs能明显改善心脏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为BMSCs是否能够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产生影响。方法:共培养大鼠BMSCs和新生乳鼠心肌细胞;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K^+电流 缺血性心脏疾病 BMSCS 冠状动脉前降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组织块法从小鼠胎鼠的牙胚组织分离培养间充细胞,鉴定其细胞特性。结论成功培养小鼠胎鼠牙胚间充细胞,体外稳定传代6代以上,有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牙胚 间充质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从小鼠胎鼠的牙胚组织分离培养间充细胞,鉴定其细胞特性。结论成功培养小鼠胎鼠牙胚间充细胞,体外稳定传代6代以上,有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牙胚 间充质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人羊膜间充细胞(humanamnioticmesenchymalstemcells,hAMSCs)因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且产量丰富,增殖能力较强,免疫原性低,几乎不存在伦理学争议等特点,已经成为组织工程学及细胞替代治疗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将其作为替代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hAMSCs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分化潜能、致瘤性及临床前研究等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临床前研究 干细胞
  • 简介:摘要人脐带中富含间充细胞(MSCs)。这些细胞能表达多种间充细胞标志物及多种干细胞相关基因,可分化为3个胚层衍生的多种成熟细胞,合成多种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支持造血干细胞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并具有低免疫原性。本文主要就脐带间充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临床作用和应用前景作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观察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间充细胞(UC-MSC),并比较与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间充细胞的异同.采集正常足月剖宫产胎儿脐带,用MesenCult-XF无血清培养液或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观察不同培养液培养的间充细胞细胞的形态、免疫表型、细胞周期、增殖分化潜能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无血清MesenCult(R)-XF培养液培养的MSC平均传代倍增6.57±0.7倍,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平均传代倍增4,59±0.45倍(P<0.05);两种培养液培养的MSC均表达CD44、CD90、CD73、CD105抗原,不表达CD31、CD45、HLA-DR及CD34等抗原,表达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65±5.2)%均为G0/G1期细胞,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62±3.1)%为G0/G1期细胞(P>0.05);两种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MSC均可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分化;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脐带MSC按1000、5000、10000、20000个细胞/孔接种密度与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共培养的每分钟闪烁值(CPM)分别为(6.43±0.47)×104、(4.30±0.38)×104、(1.97±0.13)×104和(0.24±0.03)×104,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与不同密度的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的CPM值分别为(7.85±0.07)×104、(5.64±0.12)×104、(3.09±0.18)×104和(1.73±0.05)×104.结论: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均为MSC,有传代增殖潜能,传代可达临床治疗MSC细胞量,并可避免异种蛋白致敏.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液 MesenCult-XF无血清培养液 细胞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细胞(Human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hUMSCs)治疗小脑萎缩(Cerebellaratrophy,CA)的临床疗效。方法健康新生儿脐带中分离MSCs,连续体外扩增,采用鞘内注射(2.5×10^7/5mL)结合静脉滴注(7.5×10^7/100mL)的方法,治疗57例小脑萎缩患者,每次治疗剂量为1.0×10^8个细胞?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为72.0%,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79.0%,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hUMSCs治疗小恼萎缩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小脑萎缩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细胞,观察其超微结构并进行研究。方法冲洗出废弃人羊膜,钝性法分离后,提取含羊膜间充细胞进行培养,流式检测鉴定同源性及表面纯度后用DMEM诱导分化使用电镜进行超微结构的全面观察。结果羊膜可成功分离培养出间充细胞细胞贴壁生长,体外增殖和传代的周期短且稳定。具有与BMSCs相似的表面标志,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培养的人羊膜间充细胞能够作为组织工程学和细胞代替治疗的良好种细胞

  • 标签: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超微结构 观察研究
  • 简介:摘要间充细胞(MSCs)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作为一种多能间质细胞,它具备自我增殖、向多谱系分化、免疫调节等多种细胞移植替代治疗所需的功能。1型糖尿病为世界范围的常见难治性疾病,现行的治疗方案均较局限,故细胞替代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本文就近年来间充细胞可能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1型糖尿病 免疫调节 横向分化
  • 简介:背景:目前骨髓间充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较多,而采用不同诱导方法时间充细胞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的比例是不一样的。适宜的诱导条件是实现间充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必要条件。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化学诱导法与共培养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差异,以寻找一种诱导效果高、实用的骨髓间充细胞体外诱导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细胞,分别用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法诱导分化比较两种方法所获得的神经细胞数目、细胞形态和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结果与结论:培养7d后两组均可见大量贴壁细胞形成突起,呈放射状生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均为阳性。共培养法第5天可见典型神经细胞结构,突起数量较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50.82±2.46)%,化学诱导法培养第7天可见神经样细胞形成,并有突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43.56±1.74)%。说明骨髓间充细胞经共培养法诱导分化后的神经样突起数量多并较早互相形成连接,且共培养法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高于化学诱导法。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诱导分化 共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建立人骨髓间充细胞与猴的嵌合体肝脏对研究干细胞体内增殖与分化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应用成人骨髓间充细胞建立人-猴肝脏嵌合体动物模型。方法:分离成人骨髓间充细胞,纯化并培养至6代,使细胞量大于5×108。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后在B超引导下移植到妊娠10周的胎猴肝脏中,幼猴出生后1个月和3个月,穿刺取肝脏组织活检,切片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带绿色荧光的人源细胞数量及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白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幼猴出生后1个月及3个月均发现有人源骨髓间充细胞在肝脏内存活,并发生迁移,分布趋向于集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幼猴出生后1个月及3个月肝脏内有表达人白蛋白的细胞存在,分布与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较为一致。提示应用成人骨髓间充细胞在猴胚胎早期能够建立人-猴肝脏嵌合体,人源性骨髓间充细胞可在猴肝中分化成具有合成白蛋白功能的细胞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猴肝脏嵌合体 白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目的使用慢病毒介导兔BMP-2基因转染兔滑膜间充细胞(SMSCs),检测其安全性,并在体外定向诱导至软骨细胞。方法通过构建包含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MSCs后行安全性分析;各项检测和MicroRNA分析判断转染后的SMSCs是否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果贴块法获得的SMSCs在经分离纯化后,表现出间充细胞应有的结构和表面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动力学、核型分析、致瘤型分析等证实被慢病毒转染的SMSCs安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等证实且能稳定表达BMP-2蛋白。14d后,免疫组化、MicroRNA检测等证实在不需外加外源性BMP-2的体外环境下SMSCs可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结论经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的兔SMSCs足够安全,能稳定表达BMP-2,体外能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

  • 标签: 滑膜 间质干细胞 慢病毒属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 简介:间充细胞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在细胞替代治疗及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细胞与骨髓、脂肪、脐带血来源的间充细胞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来源广泛、采集方便、无伦理法律限制、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支持造血、多向分化等,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原性 多向分化潜能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骨髓间充细胞移植在肝硬化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4例,手术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总胆红素、血浆白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体力改善、腹胀改善、是与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体内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肝硬化对于患者的肝功能以及主观感受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 标签: 骨髓间充质 肝硬化 干细胞移植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对骨髓间充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增殖的影响,探讨骨髓MSCs移植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疗效不佳的潜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AGEs—BSA(0、25、50、100、200μg/mL)分别对骨髓MSCs刺激6、12、24h,检测骨髓MSCs增殖及活性氧物质(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累积情况;并观察AGEs对细胞信号通路P38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AGEs可加速ROS生成,并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地抑制骨髓MSCs增殖活性.该效应与AGEs诱导激活P38磷酸化水平相关;P38活性的抑制可逆转AGEs对骨髓MSCs增殖抑制的影响。结论:AGEs可能通过激活P38信号通路磷酸化,诱导骨髓MSCs中ROS蓄积,进而抑制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减弱了骨髓MSCs移植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

  • 标签: 糖基化终末产物 间充质干细胞 活性氧族 P38信号通路
  • 简介:骨髓(bonemarrow,BM)和脐带(umbilicalcords,UC)是治疗用间充细胞(MSC)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旨在比较骨髓源和脐带源间充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体外免疫抑制能力.采用相同培养条件,原代扩增培养UC-MSC和BM-MSC,比较它们的生长动力学、细胞表型和免疫抑制能力.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这两种来源的间充细胞的表达基因组差异.结果表明,UC-MSC与BM-MSC在细胞形态和细胞表型上相似,但UC-MSC生长更快,可以在体外培养30代以上并不发生可见的形态改变,而BM-MSC生长缓慢,在培养6代以后倍增时间就显著增加.UC-和BM-MSC均可抑制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其中BM-MSC的抑制能力稍强.基因芯片显示,BM-MSC表达更多的免疫相关基因,而UC-MSC高表达的基因更多地集中于器官发育和生长类基因方面.结论:UC-MSC的高增殖率、低HLA-ABC表达和免疫抑制能力促进了其在细胞治疗中的潜在应用.BM-MSC和UC-MSC差异表达的基因是由它们的组织来源决定的,这将影响在细胞治疗中的选择.

  • 标签: 骨髓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基因表达芯片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龟板提取物对骨髓间充细胞中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ofdifferentiation1,Id1)的作用。方法将构建成功的PGL3-Id1启动子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大鼠骨髓间充细胞,龟板提取物分别作用于转染后的骨髓间充细胞12、24、36h,选取作用最为明显的36h,每组分别加入0、1、3、30、100μg/mL龟板提取物,药物作用36h后收集细胞分别应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Id1的表达。结果早期、小剂量龟板提取物对Id1的影响不大;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Id1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结论龟板提取物促进了骨髓间充细胞中Id1的表达,剂量越大,作用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

  • 标签: 龟板提取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抑制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