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粘膜切除(EMR)治疗肠息肉的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68例肠息肉患者参与实验,经过对其基本资料的分析后确认符合研究入组条件,均符合EMR治疗条件。同时为达成研究目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并分别对其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据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出现2例、6例并发症情况,发生率分别为5.88%、17.6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EMR治疗肠息肉时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护理综合性、全面性,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状态、防范并发症。

  • 标签: 肠息肉 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综合护理 并发症 情绪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粘膜切除用于肠息肉治疗干预阶段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限定为本院2021年7月到2022年4月间在院行经粘膜切除的肠息肉患者共计160例,基于手术阶段的护理措施完成分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均为80例,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粘膜切除用于肠息肉病情干预,落实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更好地优化手术干预疗效,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P<0.05);在手术干预阶段落实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手术质量,医生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均有着较高的价值体现(P<0.05)。结论:在肠息肉患者行经粘膜切除时干预阶段,落实优质且全面的护理服务,能更好地优化手术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的价值体现。

  • 标签: 经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 肠息肉 配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切除(EMR)对消化道浅表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92例患者检查发现消化道表浅病变,并用超声(EUS)探查证实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EMR—L、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切除病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EMR耗费时间为10~75分钟,平均为(32士2.5)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消化道早期癌及中、重度异型增生、黄斑瘤、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异位胰腺、低/高级别上皮粘膜瘤变、类癌、纤维瘤、Peutz-Jeghers综合征。并发症包括出血和穿孔;随访1一36个月,无1例复发或癌变。结论黏膜切除治疗消化道浅表病变安全有效,尤其是对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效果好、易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深人研究。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消化表浅病变 治疗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究粘膜切除在治疗结肠息肉手术时,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从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所有患者中选择100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两组患者行EMR,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焦虑评分、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焦虑评分、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粘膜切除治疗结肠息肉的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粘膜切除(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4月-6月收治的84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分别选择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依从性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EMR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他高依从性,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并发症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粘膜切除行大肠息肉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大肠息肉切除患者当中,研究样本量为1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粘膜切除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当中116例患者共切除118枚息肉,均行内粘膜切除,11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出血,并无穿孔等并发症状。结论粘膜切除行大肠息肉切除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大肠息肉 切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切除(EMR)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内粘膜切除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对患者进行术前、中、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此外对照组和实验组中患者满意度平均得分分别为82.4分、97.3分,可见实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治疗大肠息肉安全、有效,手术期间进行精心科学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大肠息肉 护理
  • 作者: 李文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3期
  • 机构:阑尾切除术是外科最普遍的手术之一,一般外科医生都能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时常常发生困难,如反复发炎而产生严重的粘连的阑尾;因手术时期选择不当,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成一浸润块,特别是和盲肠粘着分离困难的阑尾;以及盲肠后位的阑尾。我们遇见这类情况时,采用粘膜下阑尾切除,感到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消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结直肠巨大息肉病变以及早期肿瘤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粘膜切除(ESD)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式,相对于粘膜剥离(EMR)而言对于外形扁平、直径较大的肿瘤切除效果更佳,术后复发率更小,目前已经被临床视为结直肠巨大息肉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ESD操作也存在一定风险,主要收集了近年来关于ESD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报道资料,具体阐述了其在结直肠巨大息肉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结直肠巨大息肉 内镜粘膜下切除术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鼻口腺样体切除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在小儿鼻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经口行腺样体切除50例,治疗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鼻阻塞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等。结果术后腺样体切除干净,鼻咽结构正常,无出血、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6月~18月,患儿症状消失。结论小儿鼻口腺样体肥大切除手术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鼻内镜 腺样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内粘膜切除(EMR)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的临床应用乾宅地分析,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对我院73例收治患者做为分析的主体,通过对患者的81个位点的结直肠广基息肉临床资料,使用粘膜切除治疗,在切除后对所有的标本进行病理学的检查,患者在术后的1、3、6、12个月,并进行长期的结肠随访复查。结果参与研究的所有73例患者,其在手术后一年进行回访发现,没有残留息肉组织,其中一例患者为息肉切除时已经癌变,术后三年随访发现,无变异与复发的反应,并且没有转移,其中二例患者在术后,其疤痕脱落出血,但是通过止血后,其出血停止,没有发现患者出现穿孔现象,无病发症产生。结论使用粘膜切除(EMR)进行大肠广基息肉的治疗是安全与有效的方式。

  • 标签: 内镜 粘膜切除术 广基息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黏膜切除(EMR)术前准备及中配合、术后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对31例入住我科,并行EMR的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1位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程顺利,经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后,均可康复出院。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早期表浅肿瘤的有效方法,其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中、配合、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质量、缩短住院时间起重要作用。

  • 标签: EMR内镜黏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 术中配合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9年5月24日上午.山东大学腔微创外科研究所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阴道胆囊切除。1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2年前查体时发现胆囊息肉,近期偶感上腹部不适,于兖矿集团总医院就诊,查体发现息肉增大直径超过1cm,患者要求手术治疗。12年前该患者曾行下腹部输尿管结石取出,因其瘢痕体质,多学科专家多次讨论斟酌,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及要求,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自然腔道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高频电切、氩离子凝固黏膜切除治疗结肠息肉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治54名的结肠息肉患者,分为A组(18名)、B组(18名)和C组(18名)。A组行高频电切,B组行氩离子凝固,C组行内黏膜切除。将三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C组临床疗效100.0%(18/18)显著高于A组61.1%(11/18)及B组94.4%(17/18)。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结肠息肉 高频电凝切除术 氩离子凝固术 粘膜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动物模型上完成阴道联合脐入路胆囊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用6只3~5个月、体重28~30kg的三元杂交雌猪行经阴道胆囊切除。实验猪取仰卧位,脐部切口穿刺两个自制直径5mmTrocar,插入腹腔探查腹腔,并在腔直视从阴道后穹窿穿刺自制5mmTrocar及操作器械。在腔解剖胆囊三角,电刀游离胆囊,分离出胆囊管,用可吸收线圈套器圈扎胆囊管后用超声刀离断胆囊管,切除胆囊标本后由阴道取出。阴道切口不予缝合。实验动物术后24h开始进食,饲养1周后处死解剖。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24~42min,平均(31.7±10.6)min。中无明显出血及周围脏器损伤。术后饲养1周,均生长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尸检见手术创面及阴道切口愈合良好,腹壁未见疤痕。结论:阴道联合脐胆囊切除安全可行,此手术径路具有手术效率高、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 标签: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经阴道手术 胆囊切除术 动物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