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集束化护理在导管主动置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收的40例导管主动置入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导管主动置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经导管主动脉瓣 置入术
  • 简介:摘要为了探究在导管主动置换治疗主动狭窄的过程中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名主动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这8例患者在导管主动置换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这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为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25.0%,6例患者为治疗显效,所占比例为75.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这表明在导管主动置换治疗主动狭窄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主动植入治疗重度主动狭窄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3月30日起在我院进行为期一年治疗的重度主动狭窄患者5例纳入研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案,并观察患者导管主动植入治疗后的术前、术后超声参数与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患者的超声参数中Vmax(最大流速)、maxPG(最大压力梯度)、meamPG(平均压力梯度)较手术前有所下降,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手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重度高危主动狭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恢复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度高危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导管主动置换(TAVR)对比外科主动置换(SAVR)治疗主动狭窄的预后。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的文献,筛选对比评估TAVR和SAVR治疗主动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及1、2、5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起搏器置入、心房颤动)发生率。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11 712例患者,其中接受TAVR治疗者6 007例,接受SAVR者5 705例。高质量研究4篇,中等质量研究13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个月,TAVR组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28,95%CI 0.21~0.38,P<0.001),全因死亡、卒中、起搏器置入与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年,TAVR组的全因死亡率(RR=0.85,95%CI 0.74~0.97,P=0.01)及新发心房颤动率(RR=0.28,95%CI 0.20~0.39,P<0.001)低于SAVR组;但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1.79,95%CI 1.11~2.89,P=0.02),而两组的卒中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2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2.23,95%CI 1.28~3.86,P=0.004),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6,95%CI 0.38~0.56,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卒中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5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RR=1.89,95%CI 1.13~3.17,P=0.02)及再手术率(RR=3.64,95%CI 1.75~7.58,P=0.000 5)均高于SAVR组,而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5,95%CI 0.37~0.55,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及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术后全因死亡率和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SAVR,对于主动狭窄患者其为一种优选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主动置换治疗主动狭窄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1-2017.1收治的导管主动置换治疗主动狭窄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例。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模式下临床疗效。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2.272,P<0.05)。结论对导管主动置换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主动置入(TAVI)不同人工瓣膜围手术期新发传导阻滞及永久起搏器置入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瓣膜中心行TAVI治疗的97例重度主动狭窄或重度主动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动脉途径Venus-A瓣膜组(52例)与经心尖途径J-Valve瓣膜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传导阻滞及永久起搏器置入的发生率。结果Venus-A瓣膜组与J-Valve瓣膜组比较,新发传导阻滞[48.1% (25/52)对53.3%(24/45),P=0.61]及永久起搏器置入[11.5% (6/52)对6.7%(3/45),P=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Valve瓣膜组中的主动狭窄亚组与主动关闭不全亚组比较,患者新发传导阻滞[43.8%(7/16)对58.6%(17/29),P=0.34]及永久起搏器置入[6.3%(1/16)对6.9%(2/29),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Venus-A瓣膜与J-Valve瓣膜行TAVI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传导阻滞及永久起搏器置入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主动置换(TAVR)对主动狭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AVR治疗的主动狭窄患者。依据术前1 d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纳入患者分为4组:>90 ml·min-1·1.73m-2组、>60~90 ml·min-1·1.73m-2组、>30~60 ml·min-1·1.73m-2组和≤30 ml·min-1·1.73m-2组。术后72 h再次检测eGFR,按照术后肾功能变化将患者分为急性肾功能恢复(AKR)组、急性肾脏损伤(AKI)组和肾功能无变化组。其中AKR定义为TAVR术后72 h的eGFR值增加>基线值的25%,AKI定义为TAVR术后72 h的eGFR值降低>基线值的25%。比较各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VR术后肾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7例因主动狭窄行TAVR治疗的患者,年龄(76.7±7.4)岁,其中女性86例,胸外科医师学会评分为(9.5±5.8)分。>90 ml·min-1·1.73m-2组(n=19)、>60~90 ml·min-1·1.73m-2组(n=116)、>30~60 ml·min-1·1.73m-2组(n=70)和≤30 ml·min-1·1.73m-2组(n=12)术后达AKR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30.2%(35/116)、58.6%(41/70)和75.0%(9/12);共3例(1.4%)患者发生AKI,其中>30~60 ml·min-1·1.73m-2组2例,>60~90 ml·min-1·1.73m-2组1例。eGFR<60 ml·min-1·1.73m-2患者中AKI发生率为2.4%(2/82)。纳入的217例患者中,AKR组85例(39.2%)、AKI组3例(1.4%)、肾功能无变化组129例(59.4%)。3组的体重指数(BMI)、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术前eGFR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5.54,95%CI 1.04~29.58,P=0.045)、术前LVEDD(OR=1.22,95%CI 1.09~1.38,P=0.001)及术前eGFR(OR=2.23,95%CI 2.04~2.55,P=0.004)是术后非AKR的危险因素。结论TAVR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肾功能不变或者改善,TAVR术后肾功能的变化与BMI及术前LVDD、eGFR相关。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肾功能 急性肾功能恢复
  • 作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22
  • 机构: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北京市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主动植入治疗重度主动狭窄的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重度主动狭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主动狭窄患者实施导管主动植入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症状性单纯重度主动反流(AR)的标准治疗方法为外科主动置换,但对于解剖合适的高危患者,使用导管主动置换(TAVR)是合理的。该文报道一例高危单纯AR合并腹主动瘤患者成功动脉行TAVR的病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颈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主动置换(TAVR)对重度主动狭窄(AS)患者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单中心连续入选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做功,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重度AS患者TAVR术前、术后的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的变化。结果共纳入26例因重度AS行TAVR治疗的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69.1±7.3)岁,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为[4.2 (1.1,9.2)]%。以主动平均跨压差加外周收缩压估测的与心导管测得的左心室收缩期内压高度相关(r=0.918)。TAVR术后组舒张压、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主动峰值流速及平均跨压差均低于TAVR术前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心肌做功指标,校正后TAVR术后组GWW低于TAVR术前组,而GLS、GWE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结论通过主动平均跨压差加外周收缩压这一无创方法能可靠地评估重度AS心肌做功。TAVR治疗后GWE显著提高,其中以GWW减少为主。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肌做功
  • 简介:摘要心原性休克是导管主动瓣膜置换(TAVR)围期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左心辅助装置Impella等机械辅助装置为其重要救治手段。该文报道1例主动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在行经心尖途径TAVR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并及时置入人工瓣膜,患者循环未恢复,遂进行体外循环, ECMO辅助下返回病房,但患者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后置入Impella。患者逐渐好转,康复出院,术后1、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与ECMO相比,Impella可直接降低左心室的负荷,有助于瓣膜病合并循环障碍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体外膜肺氧合 Impella
  • 简介:摘要二叶式主动(BAV)畸形是主动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瓣膜发育异常。目前,导管主动置换(TAVR)是治疗中、高风险BAV患者的重要方法,但一些围期因素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TAVR治疗BAV畸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希望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方法。

  • 标签: 二叶式主动脉瓣 三叶式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今日医学新闻》10月20日报道,在英国和威尔士的TAVI瓣膜替换临床真实记录中,患者第一年死亡率是21.4%。然而,手术后第二年,另增加的死亡率是4.9%。

  • 标签: 手术后 长期治疗 主动脉瓣 置入 导管 年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前,白塞病合并重度主动反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主动置换,但术后周漏、瓣膜撕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该文报道1例合并白塞病的重度主动反流患者,接受导管主动置换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流速、跨压差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周漏;心脏增强CT扫描未见叶增厚、撕脱情况,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白塞病
  • 简介:摘要导管主动置换(TAVR)已逐渐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狭窄(AS)的重要手段,而早期TAVR的适应证只限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AS患者。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如今TAVR适应证已拓展至外科手术中危的患者。近期随着SUBTAⅥ、NOTION,尤其是PARTNER 3,Evolut Low Risk等研究结果的发布,在外科低危患者中进行TAVR的证据越来越充足。但是临床实践中低危患者往往与低龄患者有一定重叠,故不可避免的要面对TAVR瓣膜的耐久性、较高起搏器植入率及轻中度以上周漏和TAVR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等问题。该文结合TAVR治疗低危重度A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结果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低危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导管主动置换(TAVR)现已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狭窄的重要手段。TAVR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患者具有年龄较轻、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等特点,这增加了TAVR的难度,二叶式主动狭窄更是一大难点。这一挑战性解剖特点对术前规划、中操作及瓣膜器械的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使用的TAVR瓣膜绝大多数仍是第1代瓣膜,临床上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狭窄亟须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特编写该建议。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二叶式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狭窄患者导管主动植入中的作用。方法3例重度主动瓣膜狭窄患者接受导管主动人工瓣膜植入。使用PhilipS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胸探头S5—1和食道探头S7—2,X7—2t。超声观察内容包括明确主动瓣膜病变范围和程度,测量主动环前后径,人工瓣膜植入术后瓣膜功能等。结果3例患者导管主动植入均取得了成功,人工瓣膜位置稳定,常规超声心动图3例患者术前胸超声心动图与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相符,跨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主动上流速明显下降,周漏瞬时反流量平均约1.2mL。结论导管主动人工瓣膜植入在治疗严重主动瓣膜狭窄中方法可行,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在这项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