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导管封堵圆孔预防卒中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备受争议。随着近几年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公布,圆孔封堵治疗从争议变为统一。本综述就圆孔封堵相关的几项随机对照试验一一讨论,并对圆孔封堵治疗获益患者的特征、术后管理等内容进行探讨。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隐源性卒中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圆孔(PFO)与隐源性卒中密切相关。迄今为止已开发出多种类型圆孔封堵器,同时国际上开展了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评估圆孔介入封堵在预防卒中方面是否有效。本文将围绕不同类型PFO封堵器械设计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封堵术 封堵器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圆孔(PFO)疾病治疗中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的应用疗效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诊断为单纯PFO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所选取PFO患者采用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右心声学造影进行筛查后,科学选择封堵器尺寸,予以针对性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干预。结果:50例PFO患者采取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后,出现4例心动周期内右向左分流30~50个微气泡,中数字血管造影可见微小孔,但加硬导丝不能顺利通过,中决定不予以继续手术治疗,造成手术失败。其余46例患者在3个心动周期内右向左分流>50个微气泡或呈左心腔浑浊状态,对手术造成影响,继而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全部封堵成功。完成手术的患者1个月时间的恢复期,回院复查经常规超声探查发现,封堵器形态、位置均正常,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或封堵器相关血栓事件。复查cTTE显示,有3例患者可见右向左分流,分流量较少,微气泡50个微气泡的患者,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 标签: 卵圆孔 未闭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右向左分流 诊断
  • 简介: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可致残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传统的血管源性学说、皮层扩散性抑制和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近年来研究发现圆孔(PFO)与偏头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随着心导管介入技术的发展,PFO封堵被用于治疗偏头痛,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PFO封堵能够改善偏头痛患者症状,尤其是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本文现围绕PFO封堵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介入封堵术
  • 简介:目的评价婴儿动脉导管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治1岁以内婴儿动脉导管患儿63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儿年龄(5.1±3.6)个月,体质量(6.3±2.7)kg。患儿均有睡时多汗症状。结果对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残余分流,无血尿、血栓等并发症,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压迫数小时后消失。二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婴儿动脉导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介入治疗 封堵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圆孔(PFO)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转归。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行介入封堵治疗的103例PFO患者。在术前完善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检查,在术后1、3、6和12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复查c-TCD。偏头痛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和12个月时记录患者头痛症状和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评分。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30例(29.1%),平均年龄(44±22)岁,93例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0.3%。其中88例用常规方法通过圆孔,5例经由SWARTZ鞘通过圆孔。10例未成功病例原因均为导丝或导管不能通过圆孔。2例中发生心脏穿孔,1例行急性心包穿刺,1例少量心包积液未处理。术后1例咳血,1 d后自愈。术后平均随访(7.6±2.9)个月,随访中77例达到治愈标准,10例明显缓解,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5%。其中2例偏头痛患者治疗无效,2例晕厥患者治疗无效,2例非特异性症状患者治疗无效。围期及1年期随访过程中无封堵器脱落、严重心律失常、股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结论PFO患者行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经导管封堵术 反常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成年圆孔(PFO)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联合PFO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入选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确诊的7例房颤合并PFO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资料。根据圆孔大小、左心耳口宽度和深度选择相应的房间隔缺损或PFO封堵器及左心耳封堵器。4例患者左心耳封堵同时行PFO封堵;2例患者在房颤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时行PFO封堵;1例患者一站式术后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0周后行择期PFO封堵。所有患者术后持续口服抗凝药物。术后8~12周复查TEE,如果形成封堵器械相关血栓,调整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6个月复查TEE。1、3、6、12、24个月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记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7例房颤患者中男性2例,年龄(68.0±9.4)岁,3例有反复脑梗死及TIA发作病史,圆孔大小为(3.5±0.8)mm。3例患者置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分别为30、30、33 mm)及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分别为8、9、16 mm),2例置入LAmbre左心耳封堵器(分别为34/38 mm、18/32 mm)及PFO封堵器(分别为PF1825、PF2525),2例置入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分别为24、28 mm)及PFO封堵器(分别为PF2525、PF1825)。术后随访12(11,24)个月,复查TEE显示所有患者左心耳与房间隔缺损或PFO封堵器位置正常,1例发生封堵器相关血栓,调整抗凝治疗方案,6个月后TEE复查显示封堵器械相关血栓消失。所有房颤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对于房颤合并PFO行左心耳联合PFO封堵可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卵圆孔未闭封堵 左心耳封堵 消融治疗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高,左心耳封堵预防缺血性卒中近年来有较大进展。成年人圆孔(PFO)的发生率较高,PFO与偏头痛及不明原因卒中可能相关,目前指南/专家共识指出,血栓栓塞性脑梗死伴PFO患者,未发现其他卒中发病机制,结合PFO的解剖和分流情况,可考虑PFO封堵,但对于老年患者并不积极地建议PFO封堵。对于房颤患者,近年来左心耳联合PFO封堵在国内外均有报告,但对此类患者的适应证选择及中和中、远期预后尚不清楚。由于此策略仍存在较多未知和局限性,目前除了患者有明确PFO封堵适应证外,尚无可广泛推荐房颤患者左心耳联合PFO封堵的证据,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卵圆孔未闭封堵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元化术前宣教应用于圆孔封堵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02月-2017年03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的86名圆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自愿接受本研究,按照入院的奇偶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奇数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宣教,偶数顺序作为研究组,实施多元化术前宣教,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前宣教前后焦虑评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尿潴留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教育前焦虑评分分析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教育后焦虑评分分析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分析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尿潴留发生率对比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化术前宣教应用在圆孔封堵患者中,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尿潴留的发生率。

  • 标签: 多元化术前宣教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满意度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增强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对圆孔介入封堵效果。方法:选择2019.06.08~2020.06.08我院收治需要接受PFO介入封堵病患384例为研究样本。分析对比增强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对圆孔介入封堵效果。结果:通过PFO困难人数共计30例。需要实施穿刺鞘管辅助。C-TTE以及c-TCD检查RLS分流量Ⅲ级符合率为54.69%;Ⅱ级符合率为7.29%;Ⅲ级符合率为2.08%。总符合率为64.06%。结论:在对病患开展PFO介入封堵以前,有必要对患者开展c-TCD检查工作,同时全面评价手术中经过PFO的难易水平。在c-TCD的分流量水平达到I级,会加大PFO难度水平,此刻需要实施房间隔穿刺导管辅助完成手术。

  • 标签: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 声学造影 卵圆孔未闭 介入封堵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食道超声心动图应用在偏头痛合并圆孔患者介入封堵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52例,均疑有圆孔情况,术前对患者实施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病情得到确诊并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共计26例,手术在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对相应的检查结果、介入效果等实施统计。结果 入选患者中被明确诊断为圆孔的患者共49例,接受介入封堵的患者26例,成功者共25例。中TEE引导成功率达到了100%,没有出现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在偏头痛合并圆孔介入封堵中患者使用食道超声心动图的效果理想,对于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介入封堵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头痛与圆孔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60例偏头痛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圆孔发生情况,对观察组中圆孔的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圆孔发生率33.33%高于对照组的1.37%,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低于治疗前,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与圆孔有着密切的联系,呈正比,应用介入封堵治疗后,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相关性分析 介入封堵术
  • 简介:摘要圆孔(PFO)与隐源性卒中有明显相关性,通过介入封堵可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大部分PFO采用常规操作可以完成介入治疗,极少数复杂型PFO需要应用穿刺房间隔的方法。该文报道一例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证实为复杂型PFO的患者,应用心腔内超声(ICE)指导房间隔穿刺,实时监测与指导PFO封堵过程、封堵伞释放后位置及形态,通过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判断有无残余分流。ICE实时指导房间隔穿刺成功,清晰监测PFO封堵伞释放过程,封堵伞对周边结构无影响,术后无残余分流。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心腔内超声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在圆孔封堵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圆孔封堵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并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卵圆孔未闭封堵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单纯输送鞘通过法,在胸超声心动(TTE)引导下完成圆孔(PFO)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使用单纯输送鞘通过法完成的TTE引导PFO封堵的2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3±7.8)岁。术前合并脑梗死患者6例(RoPE评分>6分),偏头痛患者19例。术前均食道超声心动(TEE)证实PFO存在,孔径2~3 mm,隧道4~8 mm,对比增强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提示2~3级。术后即刻以TTE检查评价治疗效果,并于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单纯鞘管通过法,成功完成TTE引导下皮PFO封堵。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穿刺至拔除鞘管)为(32.1±7.5)min,中3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表现,2例出现短暂室性心律失常,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所有患者未发现心包积液、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均于术后次日出院。术后随访无患者出现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头痛与脑卒中复发。cTCD示PFO恢复正常。结论单纯输送鞘通过法对于TTE引导下PFO封堵安全、有效,可以避免心脏损伤,近、中期效果满意。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经胸超声心动图 介入治疗
  • 简介:心脏疾病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来源,心源性脑栓塞占缺血性卒中的25%.在脑动脉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脏疾病所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诱发脑梗死.在对隐源性卒中寻找病因的过程中,发现这类患者中圆孔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小于55岁的年轻患者.为此,圆孔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受到关注.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缺血性卒中 心脏疾病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圆孔(PFO)合并先兆性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对偏头痛的影响。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170例PFO合并先兆性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6个月行右心声学造影联合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c-TCD)检查、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IT-6)评分评估偏头痛程度,根据术后c-TCD将患者分组:无残余分流组141例、轻度残余分流组19例和重度残余分流组10例,比较3组PFO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对偏头痛程度的影响。结果3组间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术前HIT-6评分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静息状态下大量分流、食道超声心动图显示大的圆孔、大的封堵器、房间隔膜部瘤在重度残余分流组占比更多。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各组的HIT-6评分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但重度残余分流组的HIT-6评分仍明显高于无残余分流组和轻度残余分流组[(57.60±7.29)分比(45.30±7.30)分和(45.79±5.25)分,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的HIT-6评分减轻值重度残余分流组低于无残余分流组和轻度残余分流组[(14.60±7.56)分比(24.13±9.16)分和(24.26±8.23)分,均为P<0.05],而无残余分流组与轻度残余分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O封堵缓解先兆性偏头痛安全、有效,术后无残余分流或轻度残余分流的患者偏头痛症状改善明显,但重度残余分流的患者偏头痛改善情况欠佳。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先兆性偏头痛 残余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在圆孔封堵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圆孔封堵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3月-2021年度6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精细化护理方式、常规护理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圆孔封堵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卵圆孔未闭封堵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偏头痛发病率为13%,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且60%~80%具有家族遗传性,其发作多在20~64岁之间。由于偏头痛多发生在生产力最旺盛的年龄段,因此,其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无论有无先兆,偏头痛都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偏头痛性脑梗死 卵圆孔未闭 家族遗传性 缺血性卒中 发达国家 精神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