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强调了神经系统的交互性,将损伤保护从单靶点扩充为多靶点研究,从整体角度为脑部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损伤及保护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介绍了神经血管单元各组件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对此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 胶质细胞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对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及程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例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在2022年8月-12月就住于我院中医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以中药熏洗治疗,住院期间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中药熏洗应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后,可有效减少患者头痛症状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药熏洗 神经血管性头痛 头痛持续时间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对照组(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7.50%,P<0.05)。观察组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栓塞即刻(T2)及术后(T3)脑组织血流量(CB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确切,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破裂动脉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二科应用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临床资料。一期行跨面神经移植术,二期行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术。术后随访手术效果,评估患者双侧中下面部对称性变化。应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患者术前、后口角运动程度,通过Adobe Photoshop 2021测量患者术前、后静态和动态双侧口角连线与面中线的夹角(口角动度客观测量),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6例晚期面瘫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24.8±3.5)岁(16~28岁)。分期手术间隔时间为6~12个月。术后随访(34.9±11.7)个月(1~3年),所有游离移植物均成活,没有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患侧面部臃肿行移植肌肉修薄术,1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股薄肌固定止点位置不佳进行了肌肉止点位置调整术,1例患者二期术后2年因口角动度不足行咬肌神经跨面神经端侧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改善,患侧全部出现口角上提运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口角动度:优秀15例,良好9例,一般2例。口角动度客观测量结果显示,患者术后静态角度较术前提升(86.4°±3.3° vs. 82.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17);术后动态角度较术前提升(86.9°±2.8° vs. 80.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P<0.001)。结论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效果良好。

  • 标签: 神经移植术 腓肠神经 股薄肌 面瘫 组织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IgG-RF)检验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IgG)检验后,将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设为观察组,32例,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设为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关节外表现发生率较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CRP升高、高IgG血症发生率较高(P>0.05),ESR升高发生率显著较高(P<0.05)。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 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 准确性
  • 作者: 董丛 刘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18
  • 出处:《中国临床研究》2023年第9期
  • 机构: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IgG-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检验价值。方法:探究时间为2022.07-2023.07,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RA患者,均为IgG型,并接受血清IgG-RF检验。根据检验结果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阳性组(52例)与阴性组(52例)。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名,纳入对照组。比较RA诊断中各指标价值。结果:FPD、D-D水平均为阳性组>阴性组>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ESR异常率、RF异常率,阳性组>阴性组>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通过检测血清IgG-RF水平,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之一,且能够用于患者预后情况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IgG-RF 检验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