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畸形患者,采用颈静脉-上腔静脉途径构建轨道,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后1、3个月时复查结果良好。房间隔缺损合并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患者可选择介入封堵治疗,推荐颈静脉途径进行操作,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肝组织活检(TJLB)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在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53例颈静脉肝组织活检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用LABS-100颈静脉途径取活检标本,其中经肝静脉穿刺活检者45例,下腔静脉肝内段活检者8例。对手术适应证、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TJLB均取得成功,平均每例穿刺次数为2.8次,均取得满意的肝组织并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2例患者出现颈部血肿自行好转,1例患者出现肝内血肿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存在皮肝穿刺禁忌证的患者,TJLB是一种实用、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肝活检 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 介入放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在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80例行TIP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及通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自主通气组及局部麻醉组。对比四组的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DSA图像质量,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四组术中DSA图像质量。结果四组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无差异(P>0.05);疼痛程度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疼痛程度重于其他三组(P<0.05);DSA图像质量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图像质量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将静脉麻醉应用于TIPS中可减少患者术中疼苦,提高术中DSA图像质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麻醉 TIPS术 机械辅助通气 气管导管机械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方面的有关适应证、禁忌证和技术标准相继确立。本文主要从目前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技术操作及内支架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探讨TIPS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 标签: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门静脉高压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Fluency覆膜支架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其中9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急性出血,另2例为顽固性腹腔积液。TIPS术中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建立肝内门腔分流道。测量支架置入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随访1~18个月,分析疗效。结果11例TIPS术均获成功,共置入21枚覆膜支架,直径8mm支架20枚,7mm支架1枚,支架长度4~8cm。平均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2.00±4.12)mmHg降至(11.82±3.09)mmHg(t=10.76,P〈0.001)。6例在术后1周出现不同程度肝性脑病,口服乳果糖等内科处理后症状消失。9例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另2例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术后腹腔积液明显减少。随访期间,超声提示支架血流通畅,无复发。9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2~14个月死亡[平均(5.67±4.00)个月];另2例分别随访16及18个月仍存活。结论对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行TIPS术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近期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

  • 标签: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支架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岩骨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岩骨入路手术治疗36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鞘瘤12例、颈静脉球瘤7例、脑膜瘤6例、软骨肉瘤4例、血管周细胞瘤2例、转移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鳞癌1例。颈静脉球瘤主要为Fisch分级C级和D级,神经鞘瘤主要为Kaye-Pellet分型B型或D型。肿瘤的生长方式:局限于颅内-岩骨2例,岩骨内8例,岩骨-颈部12例,颅内-岩骨-颈部14例。手术入路包括Fisch颞下窝A型入路(12例)、岩枕入路(8例)和迷路下乳突入路(16例)。患者术后定期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3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经手术修补后均好转;出现脑脊液耳漏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出现脑梗死1例,出院前症状好转;出现切口皮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对症治疗后均缓解。3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8~62个月),共29例(80.6%)患者术后脑神经功能改善(9例)或无变化(20例);症状加重7例,其中面瘫加重3例,后组脑神经麻痹加重4例;术后新发面瘫1例,颈静脉球瘤复发1例。结论岩骨入路手术对侵犯岩骨及颈部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显露充分,其肿瘤全切除及近全切除率相对较高,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颈静脉孔 经岩骨入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岩骨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岩骨入路手术治疗36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鞘瘤12例、颈静脉球瘤7例、脑膜瘤6例、软骨肉瘤4例、血管周细胞瘤2例、转移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鳞癌1例。颈静脉球瘤主要为Fisch分级C级和D级,神经鞘瘤主要为Kaye-Pellet分型B型或D型。肿瘤的生长方式:局限于颅内-岩骨2例,岩骨内8例,岩骨-颈部12例,颅内-岩骨-颈部14例。手术入路包括Fisch颞下窝A型入路(12例)、岩枕入路(8例)和迷路下乳突入路(16例)。患者术后定期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3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经手术修补后均好转;出现脑脊液耳漏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出现脑梗死1例,出院前症状好转;出现切口皮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对症治疗后均缓解。3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8~62个月),共29例(80.6%)患者术后脑神经功能改善(9例)或无变化(20例);症状加重7例,其中面瘫加重3例,后组脑神经麻痹加重4例;术后新发面瘫1例,颈静脉球瘤复发1例。结论岩骨入路手术对侵犯岩骨及颈部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显露充分,其肿瘤全切除及近全切除率相对较高,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颈静脉孔 经岩骨入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技术难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1994年8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3367例行TIP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技术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3)再次介入术中情况.(4)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963例技术无难度,其中1031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联合应用,19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和皮肝穿刺联合应用,913例直接行TIPS.(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404例技术有难度,其中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直径≤5mm404例、肝静脉全程完全闭塞7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93例、门静脉闭塞合并粗大侧支19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完全闭塞性血栓或癌栓142例、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与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空间关系不合理176例、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在肝外(肝裂增宽、肝部分切除后等)251例、肝内胆管扩张78例、其他情况64例(肝脏明显小、肝囊肿、多囊肝、肝硬化严重、肝巨大肿瘤、肝静脉段下腔静脉完全闭塞等).其中896例患者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联合应用,480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与皮肝穿刺联合应用,7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皮脾穿刺联合应用,9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静脉穿刺联合应用,12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皮肝穿刺、皮脾穿刺联合应用.(3)再次介入术中情况:3367例患者中,1035例行再次介入治疗,其中126例技术有难度.126例患者中支架上端“盖帽”32例,应用RUPS-100穿刺针穿刺支架上端;支架开口部位与下腔静脉形成的角度较大56例,其中27例应用导引导管辅助,18例应用RUPS-100的金属�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11例中7例根治性切除,4例临界切除,病理证实为颈静脉球体瘤。参考有关文献,并对11例颈静脉球体瘤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例颈静脉球体瘤中,女性2例,男性9例,年龄28~63岁。其中右侧颞骨5例,左侧6例,病理分期A期4例,B期3例,C期3例,D期1例。临床表现依肿瘤所在具体部位而有所不同,术后行放射治疗,其中9例良好,2例复发。结论明确诊断颈静脉球体瘤须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三方面资料,手术彻底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放疗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颈静脉球体瘤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将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32例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88%,术后再出血率为3.13%,术后一年发生分流道狭窄闭塞率为9.38%。术后门静脉压为(2.07±0.41)kPa,明显低于术前的(3.94±0.51)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而接受了TIPS治疗的患者33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33例患者TIPS手术成功31例(93.9%),失败2例。成功的患者其门体压力梯度(PPG)从分流前平均23.5±5.9 mmHg下降至分流后平均12.1±3.3 mmHg(P<0.05)。除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于围手术期死亡外,对手术成功的30例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2.5个月)。10例发生分流道失功,其中4例再发消化道出血伴1例死亡、1例再发大量腹水、1例并发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肠梗阻。10例出现显性肝性脑病,其中4例轻度发作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反复发生3期肝性脑病行分流道限流术、5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随访期间除上述6例死亡以外,另有2例因肺部疾病及1例因肝细胞癌死亡。余患者随访期间分流道通畅且未再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术后第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30例患者的平均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TIPS是治疗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且有效的方式。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门体分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静脉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TJLB)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TJLB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穿刺的适应证与并发症、标本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行TJLB的61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龄16~79岁。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共43例(70.5%),其中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最低为39%,血小板计数最低为24×109/L。存在肝周积液38例(62.3%)。过度肥胖1例,体质量指数为31 kg/m2。56例(91.8%)患者成功进行穿刺术。51例(83.6%)组织标本可进行肝脏病理学诊断。5例(8.2%)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14例(23.0%)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没有患者死亡。结论对于存在皮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禁忌证的患者,TJLB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肝疾病 肝脏活组织检查术,经颈静脉 组织标本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Sa)对门静脉高压(PHT)患者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1例接受TIPS治疗的PHT患者,并分为Sa组[腰大肌最大横径/身高(TPMT/H)≤16.8 mm/m,n=60]和对照组(TPMT/H>16.8 mm/m,n=71)。对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PHT患者TIPS术后肝性脑发生率、PHT相关并发症复发率及生存率,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Sa组TIPS术后6个月内肝性脑病发生率[36.7%(95%CI 24.5%~48.8%)]和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肝性脑病发生率[15.0%(95%CI 6.0%~24.0%)]均高于对照组[15.7%(95%CI 7.3%~24.1%)和2.8%(95%CI 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3、16.442,P=0.005、0.001)。Sa组分流道修复治疗后PHT相关并发症5年总体复发率[15.8%(95%CI 6.4%~25.2%)]高于对照组[5.7%(95%CI 0.2%~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431,P=0.035)。Sa组1、3及5年生存率[88.3%(95%CI 80.3%~96.3%)、86.7%(95%CI 78.1%~95.3%)和77.8%(95%CI 65.1%~90.5%)]均低于对照组[97.2%(95%CI 93.3%~100%)、95.8%(95%CI 91.1%~100.0%)和93.7%(95%CI 87.6%~9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055,P=0.025)。结论Sa在PHT的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Sa可增加PHT患者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和PHT相关并发症复发率,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是PHT患者TIPS预后不良的指标。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肌肉减少症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预后
  • 简介:摘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失代偿时常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等并发症,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将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如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尤其是TIPS 专用可扩展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Viatorr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使得其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门静脉通畅率显著升高。尽管如此,肝性脑病、肝衰竭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仍是阻碍TIPS发展的主要原因,甚至多数学者认为TIPS是肝硬化或门脉高压尤其是伴有门静脉系血栓形成患者的禁忌。因此在TIPS手术中选择合适的支架及合适的支架植入方式至关重要。将对TIPS支架的种类、植入方式、优缺点以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Viatorr覆膜支架 组合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