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眼外直肌倾斜后术(S-BLRc)治疗儿童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儿童患者58例,年龄4~10岁。根据S-BLRc外直肌、下缘止点后量的差异分为3组:A组(1 mm,22例)、B组(1.5 mm,18例)和C组(2 mm,18例)。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看近、看远斜视度,近远斜视度差(NDD),眼底客观旋转角,转和下转25°时斜视度差,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立体视及手术成功率,屈光状态。手术成功的标准: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外斜视<-8△,内斜视<+5△;NDD<5△。术前和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组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立体视觉和手术成功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看近、远的斜视度分别由-37.1△±4.2△、-25.8△±3.7△下降至-1.4△±4.6△、-0.1△±4.1△,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72,P<0.001;t=32.54,P<0.001)。各组术后NDD(A组1.8△±1.9△,B组0.8△±2.1△,C组0.9△±2.5△)均较术前(A组10.0△±0△,B组11.2△±1.5△,C组13.3△±2.2△)显著降低,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01;t=17.2,P<0.001;t=13.6,P<0.001);NDD平均改善量分别为8.2△±1.9△、10.3△±2.5△、12.4△±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0,P<0.001)。纳入的患者术前AC/A均值为(1.55±0.73)△/D,术后AC/A均值为(1.53±0.74)△/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无旋转性复视、A-V型斜视。手术前后各组间的球镜度、散光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眼和左眼散光度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01;t=5.32,P<0.001)。术后6~9个月随访时的手术成功率为89.7%,3组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LRc是治疗儿童CI-IX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有效矫正看近、看远外斜视,降低NDD,有利于双眼视觉改善。NDD的改善量与外直肌、下缘的倾斜量有关。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集合不足 外直肌斜形后退手术 远近斜视度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下区肠系膜动脉优先入路在可切除胰头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79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可切除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动脉优先入路组(动脉优先组,48例)和常规入路组(常规组,31例)。动脉优先组为在结肠下区先探查肠系膜动脉,判断肿瘤可切除后切断肿瘤血供,再切除肿瘤,并常规吻合。常规组行传统的根治性PD。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个数、切除标准、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术后并发症(胰瘘、胃排空障碍、腹腔出血、胆瘘、腹泻等)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化疗情况。采用门诊和(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动脉优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400 ml比600 ml,P=0.005),术中输血率明显下降(39.6%比64.5%,P=0.030),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增加(19个比13个,P=0.024),R0切除率明显提高(83.3%比58.1%,P=0.013),但腹泻发生率明显增加(39.6%比16.1%,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脉优先组和常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19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0%、39.5%、28.5%和64.1%、33.7%、15.4%,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和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动脉优先组患者的1、2、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61.2%、39.5%、25.9%比46.0%、21.3%、7.1%,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下区肠系膜动脉优先入路可提高R0切除率,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入径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结肠透析直肠插管深度对结肠透析有效率所产生的相关影响,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这个阶段内到我们医院进行诊治的结肠透析患者100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研究的需要,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有针对性的结合治疗过程中直肠插管深度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其中针对对照组的插管深度是55~60cm ,观察组的插管深度为45~50cm ,然后针对两组患者的结肠透析有效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肠道清洁效果、血清肌酐、尿素氮下降程度以及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程度等相关方面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透析管堵管发生几率有明显的下降,(P

  • 标签: 结肠透析 直肠插管深度 透析有效率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肠癌(Coloreactal Cancer)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全世界每年有110万新发病例,月50万人因此死亡[1]。从全球范围看,欧洲及北美发病率较高[2]。但随着我国饮食习惯的改变、老龄化等因素,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研究发现,结肠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早期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进展期5年生存率不到5%[3]。因此,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对于结肠癌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结肠癌的早期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医生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及大众对结肠癌的警惕性。

  • 标签: 结肠癌 预防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本实验目的为分析结肠癌手术治疗治疗中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实验将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结肠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共计选取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完整结肠系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手术中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期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完整结肠系膜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的促进患者手术后恢复。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 结肠癌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在结肠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结肠癌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主要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30例给予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肠癌 手术治疗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结肠镜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9,采用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和实验组(n=59,实施氩离子凝固术进行治疗),对比两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最终数据表明,实验组的临床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结肠息肉 黏膜切除术 高频电切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溃疡性结肠炎(UC)累及消化道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CMV)的病例,并且就UC合并CMV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累及消化道的特征展开讨论。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上消化道 巨细胞病毒 机会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接诊结肠癌患者共86例为研究对象,设置对比性治疗研究。手术前,就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n=43)、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患者结肠癌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3月、6月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月转移复发率为9.30%,术后并发症率4.65%,较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开腹结肠癌根治术 结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法应用效果。方法:将结肠癌手术作为观察样本,2019.07-2020.07入院者中随机取样58例,双盲法分为研究组(n=29,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参照组(n=29,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对比疗效及手术指标。结果:参照组术中出血量(142.71±8.68)ml,比研究组(103.83±9.26)ml多,对比各项手术指标,研究组更优,同时,参照组并发症率31.03%,比研究组3.45%高,总有效率72.41%,比研究组96.55%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CT对术前结肠癌及术后复发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19年6月-2021年6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结肠癌患者20例,采用两种方法对此病予以确证(病理切片与CT),就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进行对比,且围绕术后复发患者,也开展两方法的对比。结果 CT对术前结肠癌、术后复发结肠癌进行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89.5%、95.0%,其与病理切片之间均有着较高的相关性(P<0.05)。CT对结肠癌不同分期与病理切片结果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 针对术前及术后复发结肠癌,采用CT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率,且与病理切片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结肠癌 术后复发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应用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120例结肠息肉患者均使用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肠息肉应用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患者的有效率92.50%(111/120),息肉消失,症状得到改善,定期复查结肠镜显示黏膜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将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应用于结肠息肉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且术后创伤小、恢复快,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 结肠息肉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肠患者造口术后的护理方法,为今后对因结直肠癌而做造口术的患者进行更好的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结肠造口 术后护理 康复指导
  • 简介:

  • 标签: